第518頁
德黑蘭宣言 羅斯福、史達林和邱吉爾在*德黑蘭會議上簽署的宣言, 1943 年 12 月 1 日發表。宣布:“蘇、美、英三國首腦經德黑蘭會議擬定並 且認可了共同政策,三國決心在戰爭方面,以及在隨後的和平方面,都將共 同工作”;在戰爭方面,“議定了關於將德軍消滅的計劃,已就將從東面、 西面和南面進行的軍事行動的規模和時間,商得完全的協議”;在和平方面, 確信“協力同心將導致一種永久的和平”,蘇、美、英三國以及所有聯合國 家對此負有至上的責任;在戰後的合作方面,“將力求所有大小國家的合作 和積極參加”。宣言最後宣稱,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我們粉碎德國的 頑抗,並堅信世界人民共享自由生活的一天終將到來。
德魯基埃羅(GuidoDeRuggiero,1888—1948)義大利歷史學家。長期 在墨西拿和羅馬大學執教哲學史。墨索里尼上台後,屬溫和反對派。1925 年 出版《歐洲自由主義史》,頌揚自由主義,指責法西斯專政。大戰期間,堅 持反法西斯立場,於 1941 年被解除教職。1943 年 7 月巴多里奧執政後,出 任羅馬大學校長。德軍占領期間,參加抵抗運動,協助建立行動黨。1944 年 6 月起在*博諾米政府中任公共教育大臣。1945 年曾任全國諮詢會議成員。著 有《哲學史》(13 卷,1918—1948)。
德意志之歌(Deuts插ndlied)即*“德意志高於一切”。
德意志至上 即*“德意志高於一切”。
德土友好條約 德國與土耳其於 1941 年 6 月 18 日在安卡拉簽訂的條 約。大戰爆發後,土耳其宣布中立,但於 1939 年 10 月同英、法簽訂互助條 約。1940 年底和 1941 年春義大利和德國先後入侵巴爾幹,英國力促土耳其 參戰。德國通過對土耳其政府進行威脅和利誘,簽訂此條約。有效期 10 年, 規定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彼此不採取任何敵對行動,以和平方式解決 有關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問題。同時,雙方以換文形式確定了兩國在經濟和 文化方面的合作。此後,土耳其保持親德立場,直至 1943 年北非和地中海戰 局出現轉折後才逐漸改變,最後於 1944 年 8 月同德國斷交。
德 瓦 丁 殲 擊 機(Dewoltllle)法國殲擊扒。因設計師為德瓦丁 (EmileDewoitine)1892—1979),故名。其 D-520 型,機長 8.6 米,翼展 10.2 米,時速 525 公里,爬高 1.1 萬米,活動範圍 990 公里,裝有 20 毫米 航炮 1 門,機槍 4 挺,1938 年 9 月首次試飛,共有 437 架在空軍中服役。1940 年在西線戰爭中損失 106 架。後部分為德軍繳獲,曾使用於蘇德戰場。第二 戰場開闢後,法國第一集團軍亦曾使用過此類飛機。
德布勒森戰役 蘇德戰爭後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1944 年 10 月 6— 28 日,由*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實施。*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後,該部蘇軍前 出至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匈牙利邊界,隨即向匈牙利的德布勒森 (Debrecen)方向進攻,10 月 20 日攻占該市。至 10 月底,蘇軍己進抵蒂薩 河,並繼續向布達佩斯推進。
德西經濟協定 德國和西班牙於 1942 年 12 月 7 日簽訂的經濟協定。規 定西班牙應增加對德國原料和糧食的供應;德國則應進一步對西班牙提供 煤、鐵。鋼和化工製品,並在一定的政治條件下,為西班牙提供武器。1913 年 2 月 12 日德、西兩國又簽署秘密議定書,規定西班牙必須用德國提供的武 器來對付美、英可能的入侵。該協定密切了德、西兩國的關係。
德拉曰爾泰特(HenryDuMoulindeLabarthete,1900—1948)法國維希 政府官員。早年在財經界活動。曾任西非銀行經理。1939 年起任駐西班牙大 使館財經參贊,得到當時任大使的貝當的賞識。1940 年 7 月出任法蘭西國家 元首民事辦公室主任。曾陪同貝當去蒙都阿爾(Montoir)會晤希特勒。1942 年 4 月改任駐瑞士大使館財經參贊。1943 年 12 月被解職。法匡解放後未受 懲處。著有回憶錄《失望的時刻》。
德國人民陣線(Volksfront)德國人民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34 年 7 月底,德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會通過決議,提出建立勞動人民反法西斯統 一戰線,1935 年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號召各國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人民 陣線,同年 10 月德共在莫斯科召開代表會議(對外則稱《德共布魯塞爾代表 會議》),通過爭取實現德國工人階級統一行動和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陣線的 決議。此後流亡國外的德國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和資產階級民主人士開 始商過合作事直。1936 年在巴黎成立德國人民陣線籌備委員會,12 月 21 日 通過《建立德國人民陣線!爭取和平、自由和麵包!》的呼籲書,號召建立 全國人民陣線。隨即柏林地區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資產階級民主黨派的小 組成立德國人民陣線,提出《十點綱領》,具體內容為:
推翻和消滅希特勒獨裁統治;廢除血腥的司法制度,釋放政治犯;保證 信仰與世界觀自由;在經濟民主、政治民主和社會民主的新國家裡,由德國 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停止軍備競賽;沒收大地主的土地,允許農民自由遷移, 興辦大規模的農民住宅;對銀行、重工業和能源工業實行國有化。因納粹政 權的殘酷鎮壓和社會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拒絕合作,運動未取得更廣泛的發 展。
德魯基埃羅(GuidoDeRuggiero,1888—1948)義大利歷史學家。長期 在墨西拿和羅馬大學執教哲學史。墨索里尼上台後,屬溫和反對派。1925 年 出版《歐洲自由主義史》,頌揚自由主義,指責法西斯專政。大戰期間,堅 持反法西斯立場,於 1941 年被解除教職。1943 年 7 月巴多里奧執政後,出 任羅馬大學校長。德軍占領期間,參加抵抗運動,協助建立行動黨。1944 年 6 月起在*博諾米政府中任公共教育大臣。1945 年曾任全國諮詢會議成員。著 有《哲學史》(13 卷,1918—1948)。
德意志之歌(Deuts插ndlied)即*“德意志高於一切”。
德意志至上 即*“德意志高於一切”。
德土友好條約 德國與土耳其於 1941 年 6 月 18 日在安卡拉簽訂的條 約。大戰爆發後,土耳其宣布中立,但於 1939 年 10 月同英、法簽訂互助條 約。1940 年底和 1941 年春義大利和德國先後入侵巴爾幹,英國力促土耳其 參戰。德國通過對土耳其政府進行威脅和利誘,簽訂此條約。有效期 10 年, 規定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彼此不採取任何敵對行動,以和平方式解決 有關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問題。同時,雙方以換文形式確定了兩國在經濟和 文化方面的合作。此後,土耳其保持親德立場,直至 1943 年北非和地中海戰 局出現轉折後才逐漸改變,最後於 1944 年 8 月同德國斷交。
德 瓦 丁 殲 擊 機(Dewoltllle)法國殲擊扒。因設計師為德瓦丁 (EmileDewoitine)1892—1979),故名。其 D-520 型,機長 8.6 米,翼展 10.2 米,時速 525 公里,爬高 1.1 萬米,活動範圍 990 公里,裝有 20 毫米 航炮 1 門,機槍 4 挺,1938 年 9 月首次試飛,共有 437 架在空軍中服役。1940 年在西線戰爭中損失 106 架。後部分為德軍繳獲,曾使用於蘇德戰場。第二 戰場開闢後,法國第一集團軍亦曾使用過此類飛機。
德布勒森戰役 蘇德戰爭後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1944 年 10 月 6— 28 日,由*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實施。*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後,該部蘇軍前 出至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匈牙利邊界,隨即向匈牙利的德布勒森 (Debrecen)方向進攻,10 月 20 日攻占該市。至 10 月底,蘇軍己進抵蒂薩 河,並繼續向布達佩斯推進。
德西經濟協定 德國和西班牙於 1942 年 12 月 7 日簽訂的經濟協定。規 定西班牙應增加對德國原料和糧食的供應;德國則應進一步對西班牙提供 煤、鐵。鋼和化工製品,並在一定的政治條件下,為西班牙提供武器。1913 年 2 月 12 日德、西兩國又簽署秘密議定書,規定西班牙必須用德國提供的武 器來對付美、英可能的入侵。該協定密切了德、西兩國的關係。
德拉曰爾泰特(HenryDuMoulindeLabarthete,1900—1948)法國維希 政府官員。早年在財經界活動。曾任西非銀行經理。1939 年起任駐西班牙大 使館財經參贊,得到當時任大使的貝當的賞識。1940 年 7 月出任法蘭西國家 元首民事辦公室主任。曾陪同貝當去蒙都阿爾(Montoir)會晤希特勒。1942 年 4 月改任駐瑞士大使館財經參贊。1943 年 12 月被解職。法匡解放後未受 懲處。著有回憶錄《失望的時刻》。
德國人民陣線(Volksfront)德國人民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34 年 7 月底,德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會通過決議,提出建立勞動人民反法西斯統 一戰線,1935 年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號召各國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人民 陣線,同年 10 月德共在莫斯科召開代表會議(對外則稱《德共布魯塞爾代表 會議》),通過爭取實現德國工人階級統一行動和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陣線的 決議。此後流亡國外的德國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和資產階級民主人士開 始商過合作事直。1936 年在巴黎成立德國人民陣線籌備委員會,12 月 21 日 通過《建立德國人民陣線!爭取和平、自由和麵包!》的呼籲書,號召建立 全國人民陣線。隨即柏林地區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資產階級民主黨派的小 組成立德國人民陣線,提出《十點綱領》,具體內容為:
推翻和消滅希特勒獨裁統治;廢除血腥的司法制度,釋放政治犯;保證 信仰與世界觀自由;在經濟民主、政治民主和社會民主的新國家裡,由德國 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停止軍備競賽;沒收大地主的土地,允許農民自由遷移, 興辦大規模的農民住宅;對銀行、重工業和能源工業實行國有化。因納粹政 權的殘酷鎮壓和社會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拒絕合作,運動未取得更廣泛的發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