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意累斯頓轟炸盟國空軍對德國實施的一次*戰略轟炸。1945 年 1 月, 正當蘇軍向德國挺進時,美英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大規模轟炸德國東部城市 (代號*雷擊》。處於德國東南易北河胖無重大軍事目標的德勒斯登(Dres- den)被列為重點空襲目標。當時該城擠浦西撤的難民,防空力量薄弱。2 月 13 日夜,*英國轟炸機司令部首先出動 253 架轟炸機,於 22 點稍過實施第一 次空襲,繼而在 3 個小時後以 700 多架轟炸機實施第二次空襲,2 月 14 日白 天,*美國第八航空隊出動 450 架重轟炸機(316 架到達目標上空),在數百 架殲擊機協同下,實施第三次空襲。共投彈 3749 噸(其中燃燒彈 2800 噸), 摧毀 650 公頃面積上的 3.5 萬多座建築,使 13.5 萬人喪生。

  德意同盟條約  全名《德國和義大利友好同盟條約》。大戰爆發前夕德 國和義大利結成軍事同盟的條約。早在 1938 年,德國就企圖將*《反共產國 際協定》發展為德日意軍事同盟,為此開始了有關談判。1939 年 4 月希特勒 下達侵波的*《白色方案》,更急於同義大利結盟,5 月初里賓特洛甫訪意談 判,墨索里尼終於同意結盟。5 月 22 日裡賓特治甫和齊亞諾在柏林正式簽訂 此約,有效期 10 年,共 7 條另 1 個秘密附約。規定:締約國一方陷入與他國 戰爭時:另一方“應立即以盟國的身份以其全部軍事力量在地面、海上和空 中予以援助”;為保證迅速履行此同盟義務,雙方“應在軍事和戰時經濟方 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在共同進行戰爭的情況下,“只有徵得雙方的完全同 意才能締結停戰與和平協定”。法西斯分子稱此約為“鋼鐵盟約”。但同年 9 月德國進攻波蘭和英、法對德宣戰後,義大利並未立即履約參戰,直至 1940 年 6 月 10 日法國敗降在即時才參戰。1943 年 8—9 月義大利向美、英求和停 戰時,也未告知德國。

  德日意經濟協定  1943 年 1 月 30 日,德、日、意締結的幾個財政經濟 合作的雙邊協定。主要內容為:三國配合行動,為進行戰爭而動員經濟資源; 日本答應從其東南亞占領區向德國提供橡膠、有色金屬和其他戰略物資:商 定在戰爭勝利後建立的軸心國經濟集團中,互相提供優惠條件。由於反法西 斯戰爭的勝利發展以及三國交通線遭盟國的破壞和封鎖,來獲預期效果。

  德西秘密議定書  德國與西班牙關於抵禦英、美進攻的秘密議定書。 1943 年 2 月 12 日簽署於馬德里。議定書規定西班牙應在伊比利亞半島和西 屬摩洛哥抵禦英、美的進攻,同時還規定德國應對西班牙供應武器,並負責 訓練西班牙軍隊;而西班牙則必須將德國提供的武器用於抗擊英、美的入侵, 該議定書密切了德、西兩國的關係。

  德里奧·拉羅什爾(PierreDrieuTaHochelle,1893—1945)法國合作 主義分子,作家,1936 年參加法蘭西人民黨。法國敗降後,主編《法蘭西新 雜誌》,傳播反動思想。並為《萌芽》、《思想》和《民族革命》等極右雜 志擺稿,出版《為理解本世紀所作的札記》等書籍,吹捧貝當和希特勒,鼓 吹法德合作,贊同德國統治整個歐洲大陸。1945 年 3 月自殺。

  德國中央保安局(Reichssicherheitshauptame,縮寫 RSHA)納粹德國 的情報和恐怖組織。1936 年 6 月黨衛隊保安處處長*海德里希任德國保安警 察總處處長後,兩處開始接受統一領導,互相滲透。1939 年 9 月 27 日,兩 處正式合併為德國中央保安局,因遭*赫斯反對而未對外宣布。統一後兩組織 分別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下轄 6 個處:第一處,行政和法律;第二處,世 界觀研究;第三處,德國生活領域或國內保安;第四處(即*蓋世太保):鎮 壓反對者;第五處(即刑事警察),打擊犯罪活動;第六處,國外情報或國 外保安。第一、第四、第五處屬國家機關,余者屬黨的機關。1940 年第一處 分為兩個新處,即人事處和組織行政法律處,原第二處改為第七處。1944 年 2 月,*阿勃韋爾併入該局,同年夏,德國風紀警察總處也劃歸該局領導。* 海德里希為第一任局長,1943 年 1 月起由*卡爾登勃魯納繼任。該局的兩個 主要下屬組織蓋世大保和黨衛隊保安處在戰後分別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 布為犯罪組織。

  德國軍備委員會(DerRatfurdieRustung)納粹德國軍事經濟調節機構。 1942 年春建立,隸屬於德國軍備和戰時生產部,負責實施德國戰時軍備計 劃,促進各軍事企業相互合作,完成德軍各兵種交給工業部門的生產任務。 主要成員為*克虜伯康采恩代表比歇爾(HermannBucher)、西門子公司代表 克斯勒(PhilipKessler)、*赫爾曼·戈林國家工廠代表普萊格爾 (PauIPleiger)和勒納特(HelmuthRohnert)、聯合鋼鐵公司代表珀恩斯根 (ErnstPoensgen)和弗格勒爾(AlbertVogler)、曼納斯曼電子公司代表粲 格(WilhelmZange)等人。

  德國第六集團軍(Armee6)德國陸軍戰役軍團。大戰初期由賴歇瑙指揮, 隸屬於*B 集團軍群,曾參加法蘭西之戰。蘇德戰爭初期隸屬*南方集團軍群, 從盧布林東南地區進擊基輔方向。1941 年 11 月底改由*保盧斯指揮。翌年 7 月隸屬*B 集團軍群,參加*史達林格勒會戰,下轄 6 個軍(內 2 個坦克軍) 共 18 個師,約 25 萬人,740 輛坦克,7500 門火炮和迫擊炮。8 月 19 日與* 德國第四坦克集團軍協同,對史達林格勒實施向心突擊,23 日在城北進至伏 爾加河。9 月 13 日起分成 2 個集團,與蘇軍展開史達林格勒市區爭夯戰。11 月 23 日被蘇軍合圍,後歸*頓河集團軍群指揮。1943 年 1 月 26 日被蘇軍分 割為二,1 月 31 日和 2 月之日分別向蘇軍投降。同年 2 月以*霍利德集群改 編重建。由霍利德(K.A.Hollidt)任司令官。1944 年 8—9 月,在羅馬尼亞 境內被蘇軍殲滅。同年9月德軍又以20個營和若干坦克師分隊再度重建,1945 年 3 月在奧匈邊境地區遭蘇軍重創,不久被全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