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有權力的刺激,又有金錢的誘惑,小萬曆不聽很多大臣的勸告,開始對張家下刀了。

  第一件事,就是抄家。

  要知道按明朝的法律,只有謀反、叛逆以及奸黨三類大罪才可以抄家的,現在張居正還沒這樣的罪名,小萬曆就要抄他的家,可見實在等不及了。

  結果在北京的張府里並沒抄出多少錢來,小萬曆很失望。但這時候有人說,張居正在湖北老家聚斂的財富不下兩百萬兩白銀。小萬曆一聽,兩眼又放光了,立刻派御史丘橓和太監張誠火速趕往湖北荊州去張居正老家去查抄財產。

  丘橓這個人比較極端,《明史》里說張居正對他是“惡之,不召”,就是一直都不喜歡他,都不肯用他,現在丘橓報復的機會總算來了。據說他臨走前對小萬曆保證說,絕不辜負使命,一定要把張家巨大的財富完整地帶回給皇上。太監張誠就更不用說了,他跟馮保是死敵,自然跟張居正也是死敵,小萬曆找這倆人去抄家,那就是存心的。

  所以,雖然一路上有很多正直的官員都寫信給丘橓,叫他不要把事做得太絕,可丘橓根本就不聽。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數晚明的大學者于慎行,他曾經在奪情倫理風暴里也反對過張居正,也因此受過張居正的打擊,但他這時候寫信給丘橓說了一句公道話,他說:“江陵當其柄政,舉朝爭頌其功,不敢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不敢言其功。皆非實情也。”(談遷《國榷》)

  那意思是說,當初張居正在位的時候,大家都稱頌他,那是拍馬屁;現在張居正失勢了,大家紛紛誣陷他,說他怎麼貪污,怎麼弄權,這也不是實事求事。你丘御史應該知道這一點,應該勸皇上冷靜點,怎麼能趕著去湖北落井下石呢?

  事實上,于慎行說的一點也不假,從于慎行的話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所謂張家侵占遼王府巨額財產的說法,在當時很多人就知道這純屬是誣陷。對於這一點,後來也不斷有學者進行過考證與分析,現在學術界基本上可以斷定張居正在湖北荊州老家的張府並不是原來的遼王府,也就是說張居正根本沒在遼王朱憲火節死後侵占過遼府與遼府的財產。

  可是丘橓與張誠已經鐵了心,這可是向小皇上邀功的好機會。所以他們急急地往湖北趕。但在那時,再趕也要花十多天的時間,等趕到湖北荊州的張家,連丘橓也傻眼了,張家的人居然已經餓死十幾口了!

  我們說世態炎涼,牆倒眾人推,那真是一點也不假。北京那邊才要清算張居正,湖北這邊兒就聽到了消息,原來天天到張家拍馬屁的府縣衙門官員,第一時間紛紛親自趕到張宅來封門,說是不許一個走脫,不許一分錢走脫,以顯示對小萬曆的忠心。張家老老小小几十口,被禁閉在孤零零的空房裡,沒吃沒喝,到丘橓他們趕到時,已經餓死了十幾個。

  但丘橓和張誠不管這些,立即查抄張家的財產。可抄來抄去,只抄出十萬兩白銀。

  這下,丘橓也傻眼了。

  還是不算男人的太監張誠有辦法,他把張居正的幾個兒子抓起來嚴刑拷打,逼著張家招認寄存在別的地方還有二百萬兩白銀,最後他們把張居正的幾個親家、親戚的家全都抄了,也不過又多得了幾萬兩。

  在拷打的過程中,張居正的大兒子張敬修懸樑自盡,臨死前寫了一篇血書,把張家的悲劇訴說得是聲淚俱下。

  張居正的二兒子萬曆八年科舉考試的狀元郎張懋修也投井自盡,幸虧被人救了起來。

  這一下,張家的慘禍可謂是震驚了朝野上下,大概泉下有知的張居正也沒料到,小萬曆當年說“無法報答先生,只是看顧先生子孫便了”,竟然是這樣看顧、照顧的!

  張家至此是徹底家破人亡,與張家沾親帶故的,也是死的死,亡的亡,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甚至張居正自己也被小萬曆下旨奪去一切生前的功名榮譽。

  小萬曆因為從張家沒抄到什麼油水,後來甚至火起來想把張居正開棺戮屍,在大家的紛紛反對下,才最終作罷。

  我想,要是他打開張居正的棺材,看到裡面只有一條一品官員戴的玉帶還有一方文人用的硯台,不知他會做何感想!

  政息

  張居正被翻盤了,一切和張居正有關的事兒也都被翻盤了。

  張家家破人亡,這還只是一家一戶的悲劇,張居正一手策劃的萬曆新政也被徹底否定掉,這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王朝悲劇的開始。

  正是張居正傾注全部心血培養出來的這個改革接班人小萬曆,親手顛覆了張居正的一切措施。

  首先是考成法被廢除,那些被考成法淘汰的沒用的、腐敗的官吏又都官復原職,而張居正親手提拔的人才則靠邊兒站了。張居正越級提拔的治理黃河的能手潘季馴因為替張居正說話被勒令離職了;張居正重用的兵部尚書方逢時甚至被構陷問罪;甚至連支撐起大明半壁江山的名將戚繼光,因為與張居正的關係不一般,也被從北部前線調到了廣東去,戚繼光因為無兵可帶、無仗可打憤而辭職,最後在沒有張居正的日子裡,在窮困潦倒中孤獨去世。

  考成法被廢除了,一條鞭法不久也被廢除,甚至連清丈田畝已經清丈出來的成果也一概被推翻,拒不承認。這下被萬曆新政壓制了的大地主的土地兼併就像按下的彈簧,反彈得就更厲害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