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關於這一點,張居正在病逝之前,曾經有過解釋。他在臨終前給自己老師徐階的信里說:“賤恙實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貴府醫官趙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雖去,元氣大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幾於不起。日來漸次平復,今秋定為乞骸計也。”(《張太岳集 書牘十四 答上師相徐存齋三十四》)
這封信寫於萬曆十年的三月,離張居正萬曆十年六月病逝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封信既是張居正向自己的老師徐階匯報一下身體狀況,也是對自己病情的一個回顧。
那麼張居正為什麼要對徐階寫信匯報這些呢?原因是他剛動完了手術,而動手術的醫生就是徐階為他請來的名醫。
張居正說“賤恙實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這話是說他早就得病了,但一直沒診斷為痔瘡,也就一直沒當成痔瘡來治,所以以前的治療也就一直沒有對症下藥。也就是說,以前一直誤診了。
但就算張居正得的是痔瘡中比較嚴重的內痔,也不至於難於診斷啊?為什麼醫生給當朝宰相、內閣首輔張居正看病都會誤診呢?
我覺得原因出在張居正自己的身上。
張居正病倒前在給小萬曆的一篇請假報告裡輕描淡寫地說:“臣自去秋,患下部熱病,仰荷聖慈垂憫,賜假調理,雖標症少減,而病根未除,纏綿至今。”(《張太岳集 奏疏十一 給假治疾疏》)
這話是說,我自去年秋天患病,病狀為熱毒之症,當時承蒙皇上和太后關心,讓我調理了一段時間,雖然好多了,但沒徹底好全,所以現在還不太行。
為什麼說張居正是輕描淡寫地說這段話的呢?
一是因為他這病其實早就有了,他在萬曆八年的辭職報告裡就提到過,而這裡張居正只說是萬曆九年秋天才開始的,說明他自己並沒把以前的身體虛弱、頭疼腦熱當作疾病來看待。
二是張居正就算是把它當成病來看,也只是請假調理了一段時間,並沒有認真地來治這病,所以雖然調理了一段時間後,好像症狀減輕了些,卻“病根未除,纏綿至今”。
也就是說,張居正此前並沒有很重視自己的病情,因為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他自己覺得自己沒什麼病,我估計醫生自然也不敢說他有什麼病了。
那麼張居正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當心呢?
野史有野史的說法,但我認為張居正諱疾忌醫肯定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跟他的部下常說的那句話——有關萬曆新政的國家重擔,“宜及仆在位,務為一了百當。”(《張太岳集 書牘十二 答山東巡撫何來山》)——也就是說,要趁我還活著,把所有該做的工作、麻煩的工作和艱難的工作都給完成掉!
這就是“國家利益至上”的張居正。
但我們知道,工作永遠也做不完的,可張居正非要跟命運一搏,非要人定勝天,這也是他後來急切、甚至操切的原因。他因為要把所有的事,做個“一了百當”,所以他就不能生病,他就不能休息,有病也不當病看。而庸醫們面對這樣一個權勢醺天且又急切、操切的病人,誤診也就是可以想像的事兒了。
其實,就算是最後確診為痔瘡,我覺得還是誤診。
張居正給徐階的信里說,幸虧你推薦的這位叫趙裕的名醫給我確診了,而且還給我動了外科手術,徹底切除了痔瘡的根子,我才算是治好了病,但傷了元氣,到現在也沒能完全恢復。趁這個機會,我真的是要給皇上請求退休了。
從這話可以看出,那位叫趙裕的名醫確定張居正就是痔瘡,而且對此動了外科手術,而張居正對此也深信不疑。但我們知道,引發痔瘡這種疾病的病因可能有好多種,可能是久坐導致,也可以是久站導致,可能是勞累導致,也可能是腫瘤導致。趙裕只看到了痔瘡的症狀,張居正也以為割了痔瘡就可以了,卻不知道這充其量只是治標,卻未必是治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張居正發病的時間和發病時的狀況就知道了。
張居正發病病倒是在萬曆十年的二月,這之前剛剛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河套地區的俺答死了,這一族的蒙古部落發生了分裂,他們原來與明朝良好的關係一下子變得不可測起來;二是浙江發生兵變,繼而發生民變,而且有星火燎原之勢;三是遼東泰寧部的頭子速把亥聯合土蠻部糾集十萬大軍來犯。
張居正可謂是夙興夜寐,日夜煎熬,他坐鎮京城,同時要解決眼前這三件難題。
他首先遠程遙控宣大總督鄭洛,勸服我們以前提過的那位蒙古族的女強人三娘子,讓她再嫁俺答的兒子黃台吉,然後讓黃台吉繼承俺答大明順義王的封號,從而徹底穩住了西部混亂的局勢。
其次,他重用張佳胤,讓他用鐵腕手段,迅速趕往浙江平定兵變與民變。
他對張佳胤說,對於叛亂,務必下手要狠。這是張居正對內的一貫手段,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爝火之方微也,一指之所能息也。及其燎原,雖江河之水,弗能救矣。”《張太岳集 文牘卷六 人主保身以保民論》
這什麼意思呢?
是說叛亂就象星火可以燎原,一定要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里。
這封信寫於萬曆十年的三月,離張居正萬曆十年六月病逝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封信既是張居正向自己的老師徐階匯報一下身體狀況,也是對自己病情的一個回顧。
那麼張居正為什麼要對徐階寫信匯報這些呢?原因是他剛動完了手術,而動手術的醫生就是徐階為他請來的名醫。
張居正說“賤恙實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這話是說他早就得病了,但一直沒診斷為痔瘡,也就一直沒當成痔瘡來治,所以以前的治療也就一直沒有對症下藥。也就是說,以前一直誤診了。
但就算張居正得的是痔瘡中比較嚴重的內痔,也不至於難於診斷啊?為什麼醫生給當朝宰相、內閣首輔張居正看病都會誤診呢?
我覺得原因出在張居正自己的身上。
張居正病倒前在給小萬曆的一篇請假報告裡輕描淡寫地說:“臣自去秋,患下部熱病,仰荷聖慈垂憫,賜假調理,雖標症少減,而病根未除,纏綿至今。”(《張太岳集 奏疏十一 給假治疾疏》)
這話是說,我自去年秋天患病,病狀為熱毒之症,當時承蒙皇上和太后關心,讓我調理了一段時間,雖然好多了,但沒徹底好全,所以現在還不太行。
為什麼說張居正是輕描淡寫地說這段話的呢?
一是因為他這病其實早就有了,他在萬曆八年的辭職報告裡就提到過,而這裡張居正只說是萬曆九年秋天才開始的,說明他自己並沒把以前的身體虛弱、頭疼腦熱當作疾病來看待。
二是張居正就算是把它當成病來看,也只是請假調理了一段時間,並沒有認真地來治這病,所以雖然調理了一段時間後,好像症狀減輕了些,卻“病根未除,纏綿至今”。
也就是說,張居正此前並沒有很重視自己的病情,因為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他自己覺得自己沒什麼病,我估計醫生自然也不敢說他有什麼病了。
那麼張居正自己為什麼這麼不當心呢?
野史有野史的說法,但我認為張居正諱疾忌醫肯定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跟他的部下常說的那句話——有關萬曆新政的國家重擔,“宜及仆在位,務為一了百當。”(《張太岳集 書牘十二 答山東巡撫何來山》)——也就是說,要趁我還活著,把所有該做的工作、麻煩的工作和艱難的工作都給完成掉!
這就是“國家利益至上”的張居正。
但我們知道,工作永遠也做不完的,可張居正非要跟命運一搏,非要人定勝天,這也是他後來急切、甚至操切的原因。他因為要把所有的事,做個“一了百當”,所以他就不能生病,他就不能休息,有病也不當病看。而庸醫們面對這樣一個權勢醺天且又急切、操切的病人,誤診也就是可以想像的事兒了。
其實,就算是最後確診為痔瘡,我覺得還是誤診。
張居正給徐階的信里說,幸虧你推薦的這位叫趙裕的名醫給我確診了,而且還給我動了外科手術,徹底切除了痔瘡的根子,我才算是治好了病,但傷了元氣,到現在也沒能完全恢復。趁這個機會,我真的是要給皇上請求退休了。
從這話可以看出,那位叫趙裕的名醫確定張居正就是痔瘡,而且對此動了外科手術,而張居正對此也深信不疑。但我們知道,引發痔瘡這種疾病的病因可能有好多種,可能是久坐導致,也可以是久站導致,可能是勞累導致,也可能是腫瘤導致。趙裕只看到了痔瘡的症狀,張居正也以為割了痔瘡就可以了,卻不知道這充其量只是治標,卻未必是治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張居正發病的時間和發病時的狀況就知道了。
張居正發病病倒是在萬曆十年的二月,這之前剛剛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河套地區的俺答死了,這一族的蒙古部落發生了分裂,他們原來與明朝良好的關係一下子變得不可測起來;二是浙江發生兵變,繼而發生民變,而且有星火燎原之勢;三是遼東泰寧部的頭子速把亥聯合土蠻部糾集十萬大軍來犯。
張居正可謂是夙興夜寐,日夜煎熬,他坐鎮京城,同時要解決眼前這三件難題。
他首先遠程遙控宣大總督鄭洛,勸服我們以前提過的那位蒙古族的女強人三娘子,讓她再嫁俺答的兒子黃台吉,然後讓黃台吉繼承俺答大明順義王的封號,從而徹底穩住了西部混亂的局勢。
其次,他重用張佳胤,讓他用鐵腕手段,迅速趕往浙江平定兵變與民變。
他對張佳胤說,對於叛亂,務必下手要狠。這是張居正對內的一貫手段,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爝火之方微也,一指之所能息也。及其燎原,雖江河之水,弗能救矣。”《張太岳集 文牘卷六 人主保身以保民論》
這什麼意思呢?
是說叛亂就象星火可以燎原,一定要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