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既然有顧慮不敢動手,那就只有好言相慰了,為了讓劉知遠相信自己對他是真心的,耶律德光賞賜給劉知遠一副木拐。給劉知遠這副拐當然不是老劉腿瘸,也不是耶律德光想把老劉忽悠瘸了的意思。對契丹人來說,君主賜予的木拐代表了極高的榮譽,當時整個遼國也就只有耶律安端這個五叔從耶律德光手裡拿著過一副拐而已。從規格上來講契丹君主賞賜的木拐,大概就相當於中原皇帝“賜几杖”,是對接受方的一種尊重的表現。據說當時契丹人看到劉知遠的使者拿著木拐出來,紛紛讓路,就好像看見耶律德光本人一樣,可見這個待遇規格有多高。
待遇是給了,可既然知道劉知遠是一顆黑心,好幾手準備,打定了主意要當軍閥,耶律德光總還是要敲打敲打他的,讓他的使者給他帶話,問:“打仗的時候,你不肯為晉國出力,現在又不肯到開封來朝拜我,你這安的是什麼心呢?”
像耶律德光和劉知遠這個級別的對手,很多話是不用也不能點透的,絕大多數時候雙方雖然揣了一肚子明白,可面兒上必須得裝得比誰都糊塗。一旦把那層窗戶紙捅破了,雙方就離撕破臉動手不遠了。耶律德光這話一說,就已經把劉知遠逼到了牆角里,逼著他必須表態,要是劉知遠還不識相,等到耶律二爺這邊折騰明白了,就要找劉爺秋後算帳了。當然了,就算劉知遠立刻認,耶律二爺也未必饒得了他。
對這個問題,不光劉知遠能看明白,他手下另一個級數跟他們相當、後來也曾自立一國的人心裡也明鏡一樣,此人就是後來的後周太祖郭威。這時候他在劉知遠手下擔任藩漢孔目,聽說耶律德光這番話後,就對劉知遠指出:“姓耶律的放出這句話來,擺明了是對你意見已經很大了。我聽才從開封回來的劉峻說,契丹人在開封可是一通窮折騰,已經折騰得沒人待見他們了,照這樣子下去,他們肯定留不長。不如咱們趁這個機會發兵對付他們得了。”
很明顯郭威這時候還比較嫩,雖然善於發現問題,可解決起問題來還比較急躁,劉知遠就比他老奸巨猾得多了。他當然也看出耶律德光在開封已經搞到天怒人怨了,不過他的意見是再等等。因為契丹兵馬本來就不少,又剛剛吞併了後晉大軍,數量上優勢太大了,貿然下手很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而且這時候還是正月,剛剛開春,天氣還涼快,再過些日子,等天熱了,契丹兵受不了中原地區的氣候,自然要撤,到那時候再下手,事半功倍。
不急著動手,不代表不預先作準備,聽說耶律德光派人押解石重貴北上的消息以後,劉知遠覺得是個觀察人心去留的好機會,聚集起三軍將士,告訴他們自己打算兵出井陘口,迎接石重貴到太原。
石重貴要是得人心,能丟得了天下嗎?也就是這些年老劉在山西關起門來稱大王,山西的日子才好過了點,可山西這裡的軍民也都知道石重貴是怎麼禍害其他地方老百姓的。這時候聽劉知遠說要把那個倒霉孩子弄晉陽來禍害自己,大家都不幹了,一起向老劉表忠心,說願意擁戴老劉為皇帝。說完大家一起拼命喊“萬歲”,當場就想讓老劉接受這個職稱。
老劉還有點害怕,怕自己打不過耶律德光,這時候又顯出郭威那位未來皇帝的眼光來了。老郭看老劉一直猶豫不決,恨不能兜屁股一腳把他踹到皇帝寶座上去,跟他說:“你以為你自己誰啊?我可告訴你,不光你惦記著皇帝的位子,全天底下就沒有一個不想干那一行的。這個工作可比看大堡礁那個活兒誘人多了。現在也就是因為你塊頭兒大,勢力強,大家覺得跟著你混容易整上肉吃,這才擁戴你的。你要是不麻溜著,等別人先動了手,眼球兒都吸引過去了,再後悔可就晚了。”
老劉一琢磨,還真的是這麼個道理,也怕夜長了孩子多,趕緊在當年農曆二月宣布登基。不過他登基之初還怕大家不肯歸附自己,沒敢改朝換代,而是沿用了晉這個國號,連年號都沿用了石敬瑭的天福倆字。
事實證明,他這個時候動手一點都不早,剛一聽說他登基稱帝的消息,各地軍民就開始風起雲湧地站出來宰耶律二爺任命的官員,宣布歸附老劉。好多耶律二爺任命的官員看風色不對,捨不得讓別人摘自己腦袋給老劉當見面禮,乾脆自己造反,也宣布接受老劉管理。
本來耶律德光耍雞賊,把各鎮節度使都留在了身邊,怕的是這些人回去造自己的反。此時一看,好嘛,沒節度使鎮著,底下反得更熱鬧,趕緊下旨讓各鎮節度使還鎮。可到了這個形勢下,別說各鎮節度使本來就未必忠於他,就算是願意為他賣力,形勢也不是幾個節度使能控制得了的。連二月份都沒出,距離開封不遠的幾座城市就已經被當地造反的百姓攻陷了。
耶律二爺終於明白了,中原人跟草原遊牧民族有多大的不同,草原上各個民族都自稱是英雄好漢,沒事兒就喜歡比誰胳膊根兒粗,可一旦被打服了,馬上低頭服小抱大腿,任憑怎麼欺負都不帶還手的。中原人看似柔弱可欺,可一旦被逼到絕路上,那就天老大我老二,愛誰誰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的耶律二爺,不由跟自己手下人感慨:“我以前真沒想到中原人這麼不好對付啊。”
可既然已經把老百姓逼到這個份上,就說什麼也晚了。三月,耶律二爺再一次穿上那身中原天子的行頭,接受百官朝拜,然後匆匆忙忙宣布:“天開始熱了,我覺得在這塊地方待不下去了,想回去看看我媽,這麼著吧,我留個信得著的人在這裡當節度使,自己閃人先了。”
待遇是給了,可既然知道劉知遠是一顆黑心,好幾手準備,打定了主意要當軍閥,耶律德光總還是要敲打敲打他的,讓他的使者給他帶話,問:“打仗的時候,你不肯為晉國出力,現在又不肯到開封來朝拜我,你這安的是什麼心呢?”
像耶律德光和劉知遠這個級別的對手,很多話是不用也不能點透的,絕大多數時候雙方雖然揣了一肚子明白,可面兒上必須得裝得比誰都糊塗。一旦把那層窗戶紙捅破了,雙方就離撕破臉動手不遠了。耶律德光這話一說,就已經把劉知遠逼到了牆角里,逼著他必須表態,要是劉知遠還不識相,等到耶律二爺這邊折騰明白了,就要找劉爺秋後算帳了。當然了,就算劉知遠立刻認,耶律二爺也未必饒得了他。
對這個問題,不光劉知遠能看明白,他手下另一個級數跟他們相當、後來也曾自立一國的人心裡也明鏡一樣,此人就是後來的後周太祖郭威。這時候他在劉知遠手下擔任藩漢孔目,聽說耶律德光這番話後,就對劉知遠指出:“姓耶律的放出這句話來,擺明了是對你意見已經很大了。我聽才從開封回來的劉峻說,契丹人在開封可是一通窮折騰,已經折騰得沒人待見他們了,照這樣子下去,他們肯定留不長。不如咱們趁這個機會發兵對付他們得了。”
很明顯郭威這時候還比較嫩,雖然善於發現問題,可解決起問題來還比較急躁,劉知遠就比他老奸巨猾得多了。他當然也看出耶律德光在開封已經搞到天怒人怨了,不過他的意見是再等等。因為契丹兵馬本來就不少,又剛剛吞併了後晉大軍,數量上優勢太大了,貿然下手很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而且這時候還是正月,剛剛開春,天氣還涼快,再過些日子,等天熱了,契丹兵受不了中原地區的氣候,自然要撤,到那時候再下手,事半功倍。
不急著動手,不代表不預先作準備,聽說耶律德光派人押解石重貴北上的消息以後,劉知遠覺得是個觀察人心去留的好機會,聚集起三軍將士,告訴他們自己打算兵出井陘口,迎接石重貴到太原。
石重貴要是得人心,能丟得了天下嗎?也就是這些年老劉在山西關起門來稱大王,山西的日子才好過了點,可山西這裡的軍民也都知道石重貴是怎麼禍害其他地方老百姓的。這時候聽劉知遠說要把那個倒霉孩子弄晉陽來禍害自己,大家都不幹了,一起向老劉表忠心,說願意擁戴老劉為皇帝。說完大家一起拼命喊“萬歲”,當場就想讓老劉接受這個職稱。
老劉還有點害怕,怕自己打不過耶律德光,這時候又顯出郭威那位未來皇帝的眼光來了。老郭看老劉一直猶豫不決,恨不能兜屁股一腳把他踹到皇帝寶座上去,跟他說:“你以為你自己誰啊?我可告訴你,不光你惦記著皇帝的位子,全天底下就沒有一個不想干那一行的。這個工作可比看大堡礁那個活兒誘人多了。現在也就是因為你塊頭兒大,勢力強,大家覺得跟著你混容易整上肉吃,這才擁戴你的。你要是不麻溜著,等別人先動了手,眼球兒都吸引過去了,再後悔可就晚了。”
老劉一琢磨,還真的是這麼個道理,也怕夜長了孩子多,趕緊在當年農曆二月宣布登基。不過他登基之初還怕大家不肯歸附自己,沒敢改朝換代,而是沿用了晉這個國號,連年號都沿用了石敬瑭的天福倆字。
事實證明,他這個時候動手一點都不早,剛一聽說他登基稱帝的消息,各地軍民就開始風起雲湧地站出來宰耶律二爺任命的官員,宣布歸附老劉。好多耶律二爺任命的官員看風色不對,捨不得讓別人摘自己腦袋給老劉當見面禮,乾脆自己造反,也宣布接受老劉管理。
本來耶律德光耍雞賊,把各鎮節度使都留在了身邊,怕的是這些人回去造自己的反。此時一看,好嘛,沒節度使鎮著,底下反得更熱鬧,趕緊下旨讓各鎮節度使還鎮。可到了這個形勢下,別說各鎮節度使本來就未必忠於他,就算是願意為他賣力,形勢也不是幾個節度使能控制得了的。連二月份都沒出,距離開封不遠的幾座城市就已經被當地造反的百姓攻陷了。
耶律二爺終於明白了,中原人跟草原遊牧民族有多大的不同,草原上各個民族都自稱是英雄好漢,沒事兒就喜歡比誰胳膊根兒粗,可一旦被打服了,馬上低頭服小抱大腿,任憑怎麼欺負都不帶還手的。中原人看似柔弱可欺,可一旦被逼到絕路上,那就天老大我老二,愛誰誰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的耶律二爺,不由跟自己手下人感慨:“我以前真沒想到中原人這麼不好對付啊。”
可既然已經把老百姓逼到這個份上,就說什麼也晚了。三月,耶律二爺再一次穿上那身中原天子的行頭,接受百官朝拜,然後匆匆忙忙宣布:“天開始熱了,我覺得在這塊地方待不下去了,想回去看看我媽,這麼著吧,我留個信得著的人在這裡當節度使,自己閃人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