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剛開始,王清以為自己過了河,吸引了契丹人的注意力,後邊大隊自然會跟上,可打來打去,眼看身邊兵越來越少,就是不見後隊渡河,終於明白自己是被人給坑了。到此時,王清萬念俱灰,可又不肯投降當漢奸,只好率領殘兵血戰到死。

  等到王清所部死絕了,老杜搖了搖頭,嘆息道:“唉……可惜啊,還是太年輕了,衝勁有餘,沉穩不足,貪功心切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有了他這個表現,眾將誰還不明白他想幹什麼。四天以後,老杜就領著二十餘萬後晉大軍投降了只有幾萬戰兵的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受降以後,果然沒有食言,派人送了件皇帝穿的赭黃袍給老杜,告訴他:這是你自己掙的。並讓他穿著這件袍子跟自己一起檢閱投降的部隊。其實在耶律德光心裡,這個中原皇帝是他自己的,這個舉動只不過是拿杜重威開涮而已。

  聽說自己的姑父杜重威徹底辜負了自己,率領大軍投降了耶律德光,石重貴又氣又急,想要學李從珂自焚,被手下攔住以後,也只好投降了事。

  次年,也就是契丹會同十年(公元947年)正月,耶律德光率領契丹兵馬抵達後晉都城開封。後晉正式宣告滅亡,耶律德光也終於實現了耶律阿保機傳給他的那個入主中原的夢想。

  臘肉皇帝

  耶律德光南下,打定了主意是要當中原天子的,這時候吞併後晉,當然要得償自己和父親的平生所望。

  這個態度,先前他就跟自己手下的愛將,中原帶路黨中的急先鋒趙延壽講得很清楚了。當時他起意要殺盡跟隨杜重威投降的後晉士兵,趙延壽問他:“尊敬的老大,您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弄到了中原的江山,是想自己當皇帝呢,還是想便宜給別人?”

  耶律德光一聽這話,還以為是趙延壽這小子惦記著當中原的皇帝,來要求他兌現諾言了,臉色都變了,跟趙延壽說:“老子傾全契丹之力南征,自己都有五年時間沒扒掉身上這一身鐵殼,費了累死牛的力氣才搶到手的東西,誰他娘也別想惦記,誰惦記我跟誰急。”

  趙延壽其實早就看出來耶律德光是自己要當這個皇帝,只是一問而已,聽他這麼說,就順勢勸他饒過後晉降兵。剛開始耶律德光還不肯,經過再三解勸也就答應了,不過他對皇帝寶座的態度表達得已經非常堅決了。這時候進了開封,為了表現一下自己不是貪圖中原江山,而是興兵報復忘恩負義的石重貴,反而假惺惺地大聚群臣,向大家提出:“我們契丹國老大了,方圓有上萬里(吹吧你就,反正就算有牛皮稅也是你收),我一個人管不過來,全國立了二十七個君主(好吧,要是有幾萬部眾的酋長也算的話,這個數字算你沒吹牛)。現在我看中原的風俗跟我們那裡不一樣,我怕自己管不好,要不我在你們這裡也立個皇帝?”

  所有投降的後晉大臣們,誰不明白他什麼意思啊,知道他這個行為叫做假客氣,這時候要是當真的,回頭契丹彎刀抹起自己脖子來可就真不客氣了,趕緊一起回答:“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沒有兩個皇上,您就是我們心目中的紅太陽,除了您之外,再也沒有人有資格當這個皇上。”

  耶律德光看新收的小弟們如此有眼色,當然大喜,下詔改國號為遼,改元以契丹會同十年為遼國大同元年。自己穿著中原皇帝的絳紗袍,戴著中原皇帝的沖天冠,用中原王朝的禮儀,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並且學著中原天子登基,大赦天下。

  只不過參加朝拜的官員們中,以前後晉的官員都穿中原官員的袍服,過去契丹的大臣們還穿契丹人的皮襖,看著多少有點不倫不類。

  耶律德光二爺想得是挺美啊,以為自己穿了中原天子的衣冠,坐上了中原天子的寶座,就能真正當上中原人的皇帝了。可奈何他本人乃是草原上成長起來的遊牧民族一員,從裡到外實在跟中原人相差太遠,沒等到真正登基坐殿,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已經註定他在中原留不長了。

  就在契丹大軍進入汴州開封城後不久,趙延壽曾經向耶律德光提出,要給契丹兵馬發糧發餉。耶律德光當時覺得這個要求簡直是無理取鬧,契丹兵馬出兵打仗,從來沒有過糧餉這一說,當下拒絕趙延壽說:“我們國家的部隊,用不著你們那一套。”

  趙延壽這個納悶啊,心說就算契丹兵思想覺悟高,打仗不用開工資,飯還是要吃的吧?不給糧食,契丹人怎麼開伙啊?難不成契丹人都是紙紮的、泥捏的不成?很快他這個疑問就消除了,人家契丹人養兵,真的不用發糧發餉,人家的兵自己會“打草谷”。

  所謂“打草谷”,好多看過金庸先生《天龍八部》的看官都會認為就是打劫的代稱,其實這倒真冤枉人家契丹人了。按照《遼史》的《營衛志》里的說法,人家這個“打草谷”是固定的制度,有專人負責的,“正軍一名……打草谷、守營鋪家丁各一人”,而且“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以供之”,本身這個“打草谷”的就是契丹部隊的正式編制,乾的活兒就是給部隊提供人吃馬餵的嚼過。

  而且從編制上可以看出,打草谷和守營鋪這兩個職務不是“正兵”,算是輔助兵種,跟正兵的比例是二比一。這其實也恰恰解釋了前邊留下的一個疑問,耶律德光援助石敬瑭的時候,起兵五萬,怎麼詐稱三十萬呢?這一詐也詐得多了點吧,更何況《資治通鑑》里還提到契丹軍連綿不絕幾十里,真的只有五萬的話,平均下來好幾米才一個人,這隊伍也太稀了點吧。要是結合這個軍制看,事情就很清楚了,當時契丹軍應該是正軍五萬,總人數十幾萬,為了嚇唬人,把總數多說了一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