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光享樂也就罷了,你看看人家李後主,整天遊山玩水、吟詩作畫、吃喝玩樂,啥也沒耽誤,軍事上人家就沒那麼大的野心了,幾乎可以說是一門心思等著北宋來滅自己。雖然包,可到底老百姓只受一邊的苦,江南又富饒,總還挨得過去。石重貴就不一樣了,一邊享樂,一邊還希望自己能建立武功,當上英主,為了同時滿足他的享樂和前線用兵的開銷,即使在“諸州郡大蝗,所至草木皆盡”的時候,他都敢派身邊的近臣到各州郡去搜刮錢糧,而且狠到“隱其數者皆斃之”的程度,您想這天下還能搞得好馬?
會同九年(公元946年)農曆十月,石重貴聽說北方的趙延壽、劉延祚有投降的意思,立即覺得自己建立武勛、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時機到了,任命註定要辜負自己的姑父杜重威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率領包括禁軍在內的三十萬大軍北上,第一步就想奪回瀛洲。
耶律德光在瀛州又一次為後晉軍準備好了口袋大陣,等杜重威領軍到達城下後,他讓劉延祚大開城門,聲言城中的契丹守將高模翰聽說後晉大軍將至,已經領軍逃跑了,希望杜重威領兵追趕。
結果這次他的媚眼又白白地飛給了瞎子,杜重威膽小如鼠,根本不敢親自起兵追擊,只派偏將梁漢璋領兩千騎兵追擊。
耶律德光看自己布下逮牛的套子只鑽進來只兔子,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先把兔子吃了解饞,然後領軍南進。
杜重威聽說梁漢璋兵敗身死,嚇得立刻領兵南逃到了武強。跑到武強後,聽說契丹兵馬跟著屁股追下來了,還想南逃保存實力。其實他要是真跑了,耶律德光拿他還真沒什麼辦法,可就在這時候,又有人幫了耶律德光一個大忙。
當時正在恆州駐紮的彰德節度使張彥澤聽說契丹大軍壓到,領兵趕到武強跟杜重威會合,會合後向杜重威吹噓說契丹兵沒什麼了不起,要不是自己兵少,早就把契丹兵給滅了。杜重威看到張彥澤如此自信,也覺得這是個立功的好機會,盡起大軍跟張彥澤一起西進。
耶律德光正在領兵追擊杜重威所部,雙方在滹沱河的中渡橋(今河北正定東南)遭遇。先期占據中渡橋的小股契丹部隊看後晉軍來勢洶洶,把橋燒了阻止後晉軍過河,之後雙方夾滹沱河列陣對峙。
本來耶律德光這一趟來,想的是對付後晉的鎮兵,沒想到後晉的禁軍大出。正所謂預備一桌飯,來了兩桌人,眼看來得後晉部隊太多,耶律德光覺得自己伺候不起,已經萌生退意了。可此刻看到,後晉大軍竟然完全沒有強渡滹沱河進攻的意思,耶律德光這個老兵油子立馬就明白了對方的主將是飯桶。
勇將率領一群飯桶,說不定能打勝仗,飯桶率領一群勇將,那只能是把大家全都變成飯桶。既然對面是三十萬隻飯桶,那耶律二爺就不是來請客的了,而是來吃飯的,這個便宜耶律二爺豈有不占之理。
當然,三十萬個飯桶裡邊裝的飯太多,耶律二爺掂量了一下自己未必能一氣吃完,所以他決定先想辦法讓飯桶里的飯少一點。就派上次出了餿主意的那個蕭翰領兵迂迴到晉軍背後,奪占了欒州城,截斷了晉軍的糧道和退路。眼看後路被抄,杜重威不但不著急,反而挺高興。
他傻了嗎?沒有,他壓根兒就是想借契丹人之手脅迫手下將領擁立他當皇帝。糧道被截斷後他馬士派人到耶律德光面前,請求“重賞”。您想想,他是國舅爺,又是北面都招討,什麼賞賜對他來說才算重賞呢?
耶律德光一聽就明白了,既然有這麼會湊趣的對手,耶律二爺當然不會讓人家失望,馬上向使者表示:“原本我是想讓趙延壽當中原皇帝的,可一直覺得小趙聲望不夠高,現在好了,老杜來當這個中原皇帝,絕對是他辦事,我放心啊。只要他真心投降,我一定不會虧待他。”
拿到耶律德光這張空頭支票後,杜重威高興得心花怒放,立馬就想投降,可終究還是有點擔心,覺得正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手下這幫人能不能跟自己一條心還不好說。為了能夠把手下的“頑抗派”勢力徹底清除掉,老杜召開了軍議,讓大家對目前的困難形勢各抒己見。
果然不出老杜所料,這一議,堅持要保家衛國的“頑抗派”將領就暴露出來了。奉國都指揮使王清看別人都不肯伸頭說話,站出來對老杜說:“咱們吃的都快吃光了,眼看咱這三十萬飯桶就要見底了,幹啥死守在這麼個鬼地方不動呢?過了河,只有五里路就到恆州,只要咱一鼓作氣衝進恆州城,有了城裡的糧草接濟,契丹人拿咱就沒轍了。對付不了咱們,契丹人早晚得撤兵啊。”
老杜馬上裝出歡天喜地的樣子,拍著小王的肩膀說:“嗯,小伙子很勇敢嘛,衝過河去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王清提出自己兵少,需要別人支援,老杜立刻指名讓宋彥筠部跟他一起出戰。當然了,這位宋彥筠是老杜的鐵桿,早就跟老杜一起密謀好了投降耶律德光了,讓他跟王清一起出戰,為的就是把王清徹底推到火坑裡。
果不其然,王清率部渡河後,宋彥筠假裝作戰失利,退回滹沱河南岸,只留下王清在北岸孤軍奮戰。老杜領著手下眾將,隔著河水參觀王清部被耶律德光層層包圍起來屠殺。
會同九年(公元946年)農曆十月,石重貴聽說北方的趙延壽、劉延祚有投降的意思,立即覺得自己建立武勛、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時機到了,任命註定要辜負自己的姑父杜重威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率領包括禁軍在內的三十萬大軍北上,第一步就想奪回瀛洲。
耶律德光在瀛州又一次為後晉軍準備好了口袋大陣,等杜重威領軍到達城下後,他讓劉延祚大開城門,聲言城中的契丹守將高模翰聽說後晉大軍將至,已經領軍逃跑了,希望杜重威領兵追趕。
結果這次他的媚眼又白白地飛給了瞎子,杜重威膽小如鼠,根本不敢親自起兵追擊,只派偏將梁漢璋領兩千騎兵追擊。
耶律德光看自己布下逮牛的套子只鑽進來只兔子,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先把兔子吃了解饞,然後領軍南進。
杜重威聽說梁漢璋兵敗身死,嚇得立刻領兵南逃到了武強。跑到武強後,聽說契丹兵馬跟著屁股追下來了,還想南逃保存實力。其實他要是真跑了,耶律德光拿他還真沒什麼辦法,可就在這時候,又有人幫了耶律德光一個大忙。
當時正在恆州駐紮的彰德節度使張彥澤聽說契丹大軍壓到,領兵趕到武強跟杜重威會合,會合後向杜重威吹噓說契丹兵沒什麼了不起,要不是自己兵少,早就把契丹兵給滅了。杜重威看到張彥澤如此自信,也覺得這是個立功的好機會,盡起大軍跟張彥澤一起西進。
耶律德光正在領兵追擊杜重威所部,雙方在滹沱河的中渡橋(今河北正定東南)遭遇。先期占據中渡橋的小股契丹部隊看後晉軍來勢洶洶,把橋燒了阻止後晉軍過河,之後雙方夾滹沱河列陣對峙。
本來耶律德光這一趟來,想的是對付後晉的鎮兵,沒想到後晉的禁軍大出。正所謂預備一桌飯,來了兩桌人,眼看來得後晉部隊太多,耶律德光覺得自己伺候不起,已經萌生退意了。可此刻看到,後晉大軍竟然完全沒有強渡滹沱河進攻的意思,耶律德光這個老兵油子立馬就明白了對方的主將是飯桶。
勇將率領一群飯桶,說不定能打勝仗,飯桶率領一群勇將,那只能是把大家全都變成飯桶。既然對面是三十萬隻飯桶,那耶律二爺就不是來請客的了,而是來吃飯的,這個便宜耶律二爺豈有不占之理。
當然,三十萬個飯桶裡邊裝的飯太多,耶律二爺掂量了一下自己未必能一氣吃完,所以他決定先想辦法讓飯桶里的飯少一點。就派上次出了餿主意的那個蕭翰領兵迂迴到晉軍背後,奪占了欒州城,截斷了晉軍的糧道和退路。眼看後路被抄,杜重威不但不著急,反而挺高興。
他傻了嗎?沒有,他壓根兒就是想借契丹人之手脅迫手下將領擁立他當皇帝。糧道被截斷後他馬士派人到耶律德光面前,請求“重賞”。您想想,他是國舅爺,又是北面都招討,什麼賞賜對他來說才算重賞呢?
耶律德光一聽就明白了,既然有這麼會湊趣的對手,耶律二爺當然不會讓人家失望,馬上向使者表示:“原本我是想讓趙延壽當中原皇帝的,可一直覺得小趙聲望不夠高,現在好了,老杜來當這個中原皇帝,絕對是他辦事,我放心啊。只要他真心投降,我一定不會虧待他。”
拿到耶律德光這張空頭支票後,杜重威高興得心花怒放,立馬就想投降,可終究還是有點擔心,覺得正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手下這幫人能不能跟自己一條心還不好說。為了能夠把手下的“頑抗派”勢力徹底清除掉,老杜召開了軍議,讓大家對目前的困難形勢各抒己見。
果然不出老杜所料,這一議,堅持要保家衛國的“頑抗派”將領就暴露出來了。奉國都指揮使王清看別人都不肯伸頭說話,站出來對老杜說:“咱們吃的都快吃光了,眼看咱這三十萬飯桶就要見底了,幹啥死守在這麼個鬼地方不動呢?過了河,只有五里路就到恆州,只要咱一鼓作氣衝進恆州城,有了城裡的糧草接濟,契丹人拿咱就沒轍了。對付不了咱們,契丹人早晚得撤兵啊。”
老杜馬上裝出歡天喜地的樣子,拍著小王的肩膀說:“嗯,小伙子很勇敢嘛,衝過河去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王清提出自己兵少,需要別人支援,老杜立刻指名讓宋彥筠部跟他一起出戰。當然了,這位宋彥筠是老杜的鐵桿,早就跟老杜一起密謀好了投降耶律德光了,讓他跟王清一起出戰,為的就是把王清徹底推到火坑裡。
果不其然,王清率部渡河後,宋彥筠假裝作戰失利,退回滹沱河南岸,只留下王清在北岸孤軍奮戰。老杜領著手下眾將,隔著河水參觀王清部被耶律德光層層包圍起來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