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這時,范仲淹積蓄已盡。一家人貧病交困,僅借官府的房屋暫且居住,躲避風雨。 范仲淹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致哀痛。西夏甘、涼等地的各少數民族百姓,紛紛聚眾舉哀,連日齋戒。
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數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器哀悼,根據他的遺願,遺體沒有運回原籍蘇州,而是葬在他母親長眠的那塊地旁——洛陽南郊萬安山下。歐陽修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范仲淹,一生清正愛民,滿懷一腔熱血精忠報國之志。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最終使慶曆新政,功敗垂成,使大宋朝失去了一次中興的機會。
范仲淹作為位起於平民的至性至真君子,一生砥礪名節,不易操守。他滿懷至誠,固執大道,認為“名可異而道不可屈,懷可卷而節不可降”,他誓言“定應松柏心無改,自信雲龍道不孤”。
正因為名節和操守的堅持,使他能始於潔行而不耽於憂戚,見於大節而不屈於名利,所以他忤逆天威依然諫諍於朝廷,“三黜專城”依然救民於水火,眾口鑠金依然矢志不渝,正如他自己所說:“素心直擬圭無玷,晚節當如竹有筠”。
後人評價說,范仲淹經天緯地之才而用之未盡,憂國憂民之志屈而未伸。韓琦在《范文正公奏議序》中感嘆:“不幸經遠而責近,識大而合寡,故其言格而未行,或行而復沮者,幾十四五。”真是未了之英雄,至性之君子!
大理學家朱熹評價說,“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本朝忠義之風,卻是自範文正作成起來也。”劉漫塘說“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稱其“黃閣風裁第一清”。
☆、第十八章 南方平叛(一)
北宋的邊患不僅來自北方剽悍的遊牧民族,甚至南方少數民族首領也想據地自立,拒宋稱王。
皇祐元年(公元1049)初,廣源州部族首領儂智高占領交趾國的安德州,建立南天國,改元景瑞。儂智高建國後向宋進貢,自願依附,遭宋廷拒絕。儂智高惱羞成怒,任用廣州進士黃師宓為謀士,積聚糧食,發動部眾,占領宋朝的邕州。儂智高自稱仁惠皇帝,國號大內,改元啟歷。
儂智高帶領叛軍連續攻陷了宋朝的橫、貴、藤、梧、康、端、龔、封八個州,這些州的宋將不是逃跑,就是戰死。
仁宗接到南方邊境警報,遂緊急任命孫沔為湖南、江西按撫使,帶領七百騎兵征討儂智高。孫沔一上路就大造聲勢,儂智高得知消息不敢越過南嶺北進,上書宋廷要求授予邕桂節度使,遭到仁宗拒絕。
這時,擔任樞密副使的狄青主動請求領軍出戰。仁宗大喜,立即派狄青率軍南下,同時詔令嶺南各軍,統一聽從狄青指揮。
這位狄青就是後來民間故事中的“武曲星”狄青。
傳說,大宋初定,宋真宗朝天災、戰亂不斷。玉皇大帝為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特派赤腳大仙下凡做皇帝,以救治民間疾苦,可是赤腳大仙在天上享慣了清福,說什麼也不肯答應下凡人間。因此玉皇大帝承諾赤腳大仙,同時下派文曲星與武曲星一同下凡輔佐他,赤腳大仙這才答應下凡。
赤腳大仙下凡後,就是後來的宋仁宗皇帝趙禎,但一出生他就一直大哭不止,原來文曲星與武曲星還沒來到人間,赤腳大仙催促玉皇大帝趕快派文曲星與武曲星下凡。玉皇大帝被赤腳大仙哭得心煩意亂,因此,只得緊急命令二星趕緊下凡人間。
按照天庭規定,“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所有要投胎人間的人,都要到南斗星君處報到,並取一個臉譜下到凡塵。文曲星、武曲星二星到南斗星君處報到時,恰巧又遇南斗星君正與北斗星君兩人正在下棋,兩人正下棋到關鍵處,根本就沒有發現文曲、武曲二星的到來。
文曲星等得不耐煩,就直接從南斗星君身旁裝臉譜的乾坤袋,拿了一個臉譜就匆匆下凡投胎去了。而武曲星耐心的等到南斗星君下完棋後,才說明來意。因此南斗星君就從乾坤袋中,打算拿個武士臉譜給武曲星,但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武士臉譜,只好拿了個文士臉譜給他。
文曲星投胎後就是後來大宋朝包拯,但因匆忙之間拿走了武士臉譜,因此一出生就是個黑臉,以致遭災父、母親嫌棄,把他扔到村頭的麻土坑裡。包拯在麻土坑裡哭得驚天動地,他的嫂子可憐他,而將他抱回家撫養長大,所以包拯都尊稱他嫂嫂為嫂娘。包拯長大後考中狀元,游宮時皇后因為嫌他面黑,特賜他三尺紅綾遮麵皮。
而武曲星投胎後就是後來的大宋朝狄青,生得眉清目秀,像一個文弱的書生。但因練就了一身好武藝,而成了宋朝的一員大將,南征北討屢建奇功。但因長得臉白清秀,難以服眾,因此做了一個凶神煞惡的鬼臉戴在臉上,增添幾番煞氣。
狄青,字漢臣。公元1008年,狄青出生於汾州西河一個叫狄家社村的貧寒農民家庭。十六歲的他,原是一位只識墾田犁荒的農家少年。
有一天,他的哥哥狄素和村裡的地痞“鐵羅漢“打架鬥毆,狄素可不是吃素的,“鐵羅漢”打不過他,三拳兩腳就被他溺殺在水中。官府公差接案後,將狄素五花大綁,剛好被狄青瞧見了,狄青說:“殺‘鐵羅漢’的人是我!”。公差們釋放了狄素,要來捆狄青。
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數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器哀悼,根據他的遺願,遺體沒有運回原籍蘇州,而是葬在他母親長眠的那塊地旁——洛陽南郊萬安山下。歐陽修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范仲淹,一生清正愛民,滿懷一腔熱血精忠報國之志。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最終使慶曆新政,功敗垂成,使大宋朝失去了一次中興的機會。
范仲淹作為位起於平民的至性至真君子,一生砥礪名節,不易操守。他滿懷至誠,固執大道,認為“名可異而道不可屈,懷可卷而節不可降”,他誓言“定應松柏心無改,自信雲龍道不孤”。
正因為名節和操守的堅持,使他能始於潔行而不耽於憂戚,見於大節而不屈於名利,所以他忤逆天威依然諫諍於朝廷,“三黜專城”依然救民於水火,眾口鑠金依然矢志不渝,正如他自己所說:“素心直擬圭無玷,晚節當如竹有筠”。
後人評價說,范仲淹經天緯地之才而用之未盡,憂國憂民之志屈而未伸。韓琦在《范文正公奏議序》中感嘆:“不幸經遠而責近,識大而合寡,故其言格而未行,或行而復沮者,幾十四五。”真是未了之英雄,至性之君子!
大理學家朱熹評價說,“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本朝忠義之風,卻是自範文正作成起來也。”劉漫塘說“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稱其“黃閣風裁第一清”。
☆、第十八章 南方平叛(一)
北宋的邊患不僅來自北方剽悍的遊牧民族,甚至南方少數民族首領也想據地自立,拒宋稱王。
皇祐元年(公元1049)初,廣源州部族首領儂智高占領交趾國的安德州,建立南天國,改元景瑞。儂智高建國後向宋進貢,自願依附,遭宋廷拒絕。儂智高惱羞成怒,任用廣州進士黃師宓為謀士,積聚糧食,發動部眾,占領宋朝的邕州。儂智高自稱仁惠皇帝,國號大內,改元啟歷。
儂智高帶領叛軍連續攻陷了宋朝的橫、貴、藤、梧、康、端、龔、封八個州,這些州的宋將不是逃跑,就是戰死。
仁宗接到南方邊境警報,遂緊急任命孫沔為湖南、江西按撫使,帶領七百騎兵征討儂智高。孫沔一上路就大造聲勢,儂智高得知消息不敢越過南嶺北進,上書宋廷要求授予邕桂節度使,遭到仁宗拒絕。
這時,擔任樞密副使的狄青主動請求領軍出戰。仁宗大喜,立即派狄青率軍南下,同時詔令嶺南各軍,統一聽從狄青指揮。
這位狄青就是後來民間故事中的“武曲星”狄青。
傳說,大宋初定,宋真宗朝天災、戰亂不斷。玉皇大帝為解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特派赤腳大仙下凡做皇帝,以救治民間疾苦,可是赤腳大仙在天上享慣了清福,說什麼也不肯答應下凡人間。因此玉皇大帝承諾赤腳大仙,同時下派文曲星與武曲星一同下凡輔佐他,赤腳大仙這才答應下凡。
赤腳大仙下凡後,就是後來的宋仁宗皇帝趙禎,但一出生他就一直大哭不止,原來文曲星與武曲星還沒來到人間,赤腳大仙催促玉皇大帝趕快派文曲星與武曲星下凡。玉皇大帝被赤腳大仙哭得心煩意亂,因此,只得緊急命令二星趕緊下凡人間。
按照天庭規定,“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所有要投胎人間的人,都要到南斗星君處報到,並取一個臉譜下到凡塵。文曲星、武曲星二星到南斗星君處報到時,恰巧又遇南斗星君正與北斗星君兩人正在下棋,兩人正下棋到關鍵處,根本就沒有發現文曲、武曲二星的到來。
文曲星等得不耐煩,就直接從南斗星君身旁裝臉譜的乾坤袋,拿了一個臉譜就匆匆下凡投胎去了。而武曲星耐心的等到南斗星君下完棋後,才說明來意。因此南斗星君就從乾坤袋中,打算拿個武士臉譜給武曲星,但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武士臉譜,只好拿了個文士臉譜給他。
文曲星投胎後就是後來大宋朝包拯,但因匆忙之間拿走了武士臉譜,因此一出生就是個黑臉,以致遭災父、母親嫌棄,把他扔到村頭的麻土坑裡。包拯在麻土坑裡哭得驚天動地,他的嫂子可憐他,而將他抱回家撫養長大,所以包拯都尊稱他嫂嫂為嫂娘。包拯長大後考中狀元,游宮時皇后因為嫌他面黑,特賜他三尺紅綾遮麵皮。
而武曲星投胎後就是後來的大宋朝狄青,生得眉清目秀,像一個文弱的書生。但因練就了一身好武藝,而成了宋朝的一員大將,南征北討屢建奇功。但因長得臉白清秀,難以服眾,因此做了一個凶神煞惡的鬼臉戴在臉上,增添幾番煞氣。
狄青,字漢臣。公元1008年,狄青出生於汾州西河一個叫狄家社村的貧寒農民家庭。十六歲的他,原是一位只識墾田犁荒的農家少年。
有一天,他的哥哥狄素和村裡的地痞“鐵羅漢“打架鬥毆,狄素可不是吃素的,“鐵羅漢”打不過他,三拳兩腳就被他溺殺在水中。官府公差接案後,將狄素五花大綁,剛好被狄青瞧見了,狄青說:“殺‘鐵羅漢’的人是我!”。公差們釋放了狄素,要來捆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