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江南江北舊家鄉,
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
廣陵台榭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
雨滴孤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
不堪回首細思量。(見《江表志》,墨海金壺本卷上。此詩文獻中多認為是南唐後主李煜所作。弓英德考證為吳睿帝所作,見《李後主亡國詩詞辨證》。)
次年,這個可憐的睿帝楊溥在潤州丹陽宮被殺,年三十八。
兩年後,徐知誥改姓李,改名為昪,編制世系表,自稱是唐室後裔,改國號“大唐”。這個“昪”字,意思是光明、歡樂。也許,多年的養子經歷,多年殘酷的政治鬥爭,隱忍的徐知誥一直生活在陰影中,所以,他希望用這個“昪”字,給自己與王國的未來帶來光明與歡樂。李昪於升元元年至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在位,這期間,李昪內謀其家,外謀其國,殫精竭慮振興南唐。李璟繼位後,南唐內部發生了政治集團的爭鬥,從北方遷至南唐的僑寓人士與土著人士互相傾軋,政治出現混亂。後周見南唐衰落,發兵伐淮南。尹廷范受命將幽禁於泰州永寧宮的吳國楊氏宗族遷往江南。途中,尹廷范將男子全部殺死,吳國楊氏遂絕。與後周的淮南一戰後,南唐國力大衰,已非李昪時期可比。
此次,南唐使者就是在國力衰退的背景之下出使大宋的。他在崇元殿被大宋皇帝趙匡胤接待。
這座大殿,在南唐使者看來,算不上非常富麗堂皇,只不過看上去比南唐的皇宮稍微大了一些而已。當南唐使者獻上國主李璟的上表時,他看到宋朝皇帝坐在龍椅上,顯得非常嚴肅,用一種老虎盯著獵物的眼光盯著他,這就更增加了他心中的恐懼。一個柔弱膽小的人,或者一隻山羊,或者一隻尋常的野獸,被一隻猛虎盯著的時候,不可能對恐懼毫無知覺。
南唐的賀禮其實並沒有擺到崇元殿內里來,因為禮物並不少,實際上,應該說很多才對。南唐使者這次帶來的賀禮,包括兩萬匹上好的絹,另外還有一萬兩銀。兩萬匹絹裝了好幾馬車,一萬兩銀整整裝了五個大箱子。南唐使者在崇元殿上獻到皇帝手中的,是賀禮的一份清單。
在禮貌地讓人收納了禮物之後,趙匡胤決定借這個機會摸一摸南唐的底細。
“聽說你們開始營建新都了?”
“是,是。”
“新的都城建在哪裡呢?”趙匡胤問道,其實他是明知故問。
“建在洪州,命名為南都南昌府。”
“哦?可是人人都贊成遷都?”
“哪裡,其實許多大臣都反對離開金陵。”
“哦!是啊,金陵是個好地方!”
“是,不過,最後還是遷都了。”
“哦,這麼說來,是李國主執意要遷都咯,李國主是不喜與我大宋做鄰居啊!”
“不,不,陛下明鑑!我江南小國營建南都,實為遵上國的旨意!”南唐使者聽到大宋皇帝語氣中有指責南唐遷都之意,臉色頓時變得灰白,慌忙辯解起來。
“此話怎講?”
“這個——這個——”南唐使者支支吾吾,猶疑不語。
“但說無妨。”
“陛下可記得去年六月我江南使者鍾謨出使上國之事?”
“當時是周世宗在位吧!”
“是,是——”
“繼續說!”
“當時周世宗問鍾謨大人,江南是否還在治兵,守備修了嗎?”
“鍾謨大人說,我江南既然已經臣事大國,不敢再治兵修防!”
“這個朕知道!”
“是,是。可是後來,當鍾謨回去後,周世宗暗中派使者與敝國國主說,雖然大周已經與江南成為一家了,大義是定下了,但是,建設城郭,治理兵馬,是為了子孫後世。既然上國有此旨意,我江南小國哪敢有違上國旨意啊!”
“哦?那與遷都有什麼關係?”趙匡胤聽了,微微皺起眉頭,追問道。
“敝國舊都金陵緊鄰上國,如修兵備,豈不是冒犯了上國。可是,敝國也不敢違背了上國的旨意,只能營建南都啦!”南唐使者在回答這個棘手問題的時候,神情卻比剛開始的時候要鎮定多了。他在回答問題的同時,甚至還拿眼睛偷偷地瞟了瞟趙匡胤。
趙匡胤問這個問題,也是明知故問。他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南唐使者究竟會如何回答。南唐營建新都南昌府,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防備可能來自北方的進攻。
至於周世宗給南唐國主李璟的傳話,趙匡胤其實之前也有所耳聞。今日在大殿之上聽到南唐使者親口說出,他並不感到吃驚。
此時,趙匡胤看到南唐使者眼神有些飄忽,又聽他應對流利,知道他的回答,必然是在出使之前就已經考慮好的。
“看來,南唐確實在提防著我國,也做了抵抗的準備。可奇怪的是,先帝怎麼會在去世之前提醒南唐修繕甲兵修建城郭呢?先帝的志向是一統天下,難道他真以為南唐已經永遠臣服了大周,還是——還是他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天下局面會大變,自己的幼兒無法掌握局面?如果是這樣,先帝在逝世之前對李璟的警告,不僅僅是出於憐憫,更可能是以此換來李璟對柴宗訓的支持。如今,我因陳橋兵變得天下,因柴宗訓禪讓而得登大寶,豈不是早已經被先帝料到了。如果李璟與先帝之間還有什麼暗中約定,如果李璟與柴宗訓還有什麼暗中約定,那一定是對我朝的威脅啊!不,不可能是柴宗訓!他還太小。符皇后!或者是——”趙匡胤心裡一瞬間湧出了很多想法。
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
廣陵台榭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
雨滴孤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
不堪回首細思量。(見《江表志》,墨海金壺本卷上。此詩文獻中多認為是南唐後主李煜所作。弓英德考證為吳睿帝所作,見《李後主亡國詩詞辨證》。)
次年,這個可憐的睿帝楊溥在潤州丹陽宮被殺,年三十八。
兩年後,徐知誥改姓李,改名為昪,編制世系表,自稱是唐室後裔,改國號“大唐”。這個“昪”字,意思是光明、歡樂。也許,多年的養子經歷,多年殘酷的政治鬥爭,隱忍的徐知誥一直生活在陰影中,所以,他希望用這個“昪”字,給自己與王國的未來帶來光明與歡樂。李昪於升元元年至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在位,這期間,李昪內謀其家,外謀其國,殫精竭慮振興南唐。李璟繼位後,南唐內部發生了政治集團的爭鬥,從北方遷至南唐的僑寓人士與土著人士互相傾軋,政治出現混亂。後周見南唐衰落,發兵伐淮南。尹廷范受命將幽禁於泰州永寧宮的吳國楊氏宗族遷往江南。途中,尹廷范將男子全部殺死,吳國楊氏遂絕。與後周的淮南一戰後,南唐國力大衰,已非李昪時期可比。
此次,南唐使者就是在國力衰退的背景之下出使大宋的。他在崇元殿被大宋皇帝趙匡胤接待。
這座大殿,在南唐使者看來,算不上非常富麗堂皇,只不過看上去比南唐的皇宮稍微大了一些而已。當南唐使者獻上國主李璟的上表時,他看到宋朝皇帝坐在龍椅上,顯得非常嚴肅,用一種老虎盯著獵物的眼光盯著他,這就更增加了他心中的恐懼。一個柔弱膽小的人,或者一隻山羊,或者一隻尋常的野獸,被一隻猛虎盯著的時候,不可能對恐懼毫無知覺。
南唐的賀禮其實並沒有擺到崇元殿內里來,因為禮物並不少,實際上,應該說很多才對。南唐使者這次帶來的賀禮,包括兩萬匹上好的絹,另外還有一萬兩銀。兩萬匹絹裝了好幾馬車,一萬兩銀整整裝了五個大箱子。南唐使者在崇元殿上獻到皇帝手中的,是賀禮的一份清單。
在禮貌地讓人收納了禮物之後,趙匡胤決定借這個機會摸一摸南唐的底細。
“聽說你們開始營建新都了?”
“是,是。”
“新的都城建在哪裡呢?”趙匡胤問道,其實他是明知故問。
“建在洪州,命名為南都南昌府。”
“哦?可是人人都贊成遷都?”
“哪裡,其實許多大臣都反對離開金陵。”
“哦!是啊,金陵是個好地方!”
“是,不過,最後還是遷都了。”
“哦,這麼說來,是李國主執意要遷都咯,李國主是不喜與我大宋做鄰居啊!”
“不,不,陛下明鑑!我江南小國營建南都,實為遵上國的旨意!”南唐使者聽到大宋皇帝語氣中有指責南唐遷都之意,臉色頓時變得灰白,慌忙辯解起來。
“此話怎講?”
“這個——這個——”南唐使者支支吾吾,猶疑不語。
“但說無妨。”
“陛下可記得去年六月我江南使者鍾謨出使上國之事?”
“當時是周世宗在位吧!”
“是,是——”
“繼續說!”
“當時周世宗問鍾謨大人,江南是否還在治兵,守備修了嗎?”
“鍾謨大人說,我江南既然已經臣事大國,不敢再治兵修防!”
“這個朕知道!”
“是,是。可是後來,當鍾謨回去後,周世宗暗中派使者與敝國國主說,雖然大周已經與江南成為一家了,大義是定下了,但是,建設城郭,治理兵馬,是為了子孫後世。既然上國有此旨意,我江南小國哪敢有違上國旨意啊!”
“哦?那與遷都有什麼關係?”趙匡胤聽了,微微皺起眉頭,追問道。
“敝國舊都金陵緊鄰上國,如修兵備,豈不是冒犯了上國。可是,敝國也不敢違背了上國的旨意,只能營建南都啦!”南唐使者在回答這個棘手問題的時候,神情卻比剛開始的時候要鎮定多了。他在回答問題的同時,甚至還拿眼睛偷偷地瞟了瞟趙匡胤。
趙匡胤問這個問題,也是明知故問。他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南唐使者究竟會如何回答。南唐營建新都南昌府,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防備可能來自北方的進攻。
至於周世宗給南唐國主李璟的傳話,趙匡胤其實之前也有所耳聞。今日在大殿之上聽到南唐使者親口說出,他並不感到吃驚。
此時,趙匡胤看到南唐使者眼神有些飄忽,又聽他應對流利,知道他的回答,必然是在出使之前就已經考慮好的。
“看來,南唐確實在提防著我國,也做了抵抗的準備。可奇怪的是,先帝怎麼會在去世之前提醒南唐修繕甲兵修建城郭呢?先帝的志向是一統天下,難道他真以為南唐已經永遠臣服了大周,還是——還是他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天下局面會大變,自己的幼兒無法掌握局面?如果是這樣,先帝在逝世之前對李璟的警告,不僅僅是出於憐憫,更可能是以此換來李璟對柴宗訓的支持。如今,我因陳橋兵變得天下,因柴宗訓禪讓而得登大寶,豈不是早已經被先帝料到了。如果李璟與先帝之間還有什麼暗中約定,如果李璟與柴宗訓還有什麼暗中約定,那一定是對我朝的威脅啊!不,不可能是柴宗訓!他還太小。符皇后!或者是——”趙匡胤心裡一瞬間湧出了很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