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南唐使者見皇帝似乎陷入了沉思,一時之間也不敢多語。
“對了,鍾謨大人近來可好?朕去年年底聽到消息,說是你國主將他流放到了饒州?”趙匡胤此時想起那日晚上看到的周世宗與李璟之間往來的表與書,不知為何,突然想問問鍾謨的下落。
南唐使者聽了,驀然臉色大變,支支吾吾,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怎麼?”
“這,這——”
“但說無妨。”
“鍾謨不久前已經被我主賜死於饒州了。”南唐使者說話間,雙手冰涼,額頭已然冒出了顆顆汗珠。
“為何賜死?”
“我國主質問鍾謨,說他與孫晟大人同使上國,為何孫大人死了,他卻活著回去。鍾謨大人回答不上來,便被國主賜死了。”
趙匡胤聞言,心中不禁暗嘆南唐幾位使者的悲慘命運,黯然無語。
沉默片刻後,趙匡胤溫言道:“你回去稟報你們國主,就說大宋乃繼大周而立,周世宗遺志,朕自當秉承。不過,經過五代殺伐,如今天下思定,我大宋不欲天下再現兵戈。就請你們國主安心為好!”
趙匡胤說完,沉吟片刻,又用這樣溫和之語叮囑南唐使者務必表達大宋南唐休動兵戈之意。
南唐使者聽了這話,頓時面露喜色。他慶幸自己的出使基本得到完滿的結果,知道自己至少不會像之前的幾位使者那樣被軟禁在異國了。
趙匡胤很清楚,李璟絕不會主動出擊——營建南都說明他已經沒有北進的雄心了。趙匡胤也很清楚,李璟決不會聽了自己的話而放棄戰備,但是自己溫和的答覆,至少有可能在短期內消除李璟的戒心,這樣一來,自己這個新立的王朝就可能贏得時間。
趙匡胤決定在明德樓上安排宴飲,他的目的是想藉機讓南唐使者看看京都的繁華。他先讓南唐使者回驛館歇息,說好晚上派人請他登樓宴飲。
他還有一個打算,就是要讓何繼筠在棣州俘虜的契丹軍士也來看看東京的繁華,讓他們震懾於大宋的國威,然後再把他們放回去。
南唐使者退下後,趙匡胤便在崇元殿內親自安排起晚上宴飲的事宜。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宴飲,也許關係到新的王朝能否生存下去。如果這次宴請能夠彰顯國力,顯示新王朝京城的安定與繁華,南唐在短期內就不敢輕舉妄動。當他把這個意思向大臣們說明時,連智多星趙普也不禁暗中對趙匡胤的這個主意表示欽佩。
新皇帝趙匡胤下詔從當日的黃昏酉時起,賜酺三日,與民同樂,以此來祝福新王朝昇平繁盛,也為歡迎南唐使者,此次宴飲按照特旨來辦,不遵循常制。所謂賜酺,就是允許官吏、民間百姓聚集飲酒。因為自秦朝以來,法令規定三人以上聚集飲酒就要受罰。比如,在漢代如果三人聚集飲酒,就要罰金四兩。
趙匡胤還安排殿中省負責宴飲所需的食物菜餚的準備工作,又特意吩咐有關官員立刻安排人手製作了山車、旱船,用於夜晚上燈後在御街上往來表演。此外,明德樓上的布置規格、明德樓下的諸軍樂人等等,趙匡胤都一一親自做了安排。
八
明德樓建在京城汴京內城的中心,在它的北面,經天街可以直達皇宮的正門丹鳳門。這個丹鳳門,就是後來著名的宣德門。在明德樓的南面,是寬闊的御街。站在樓頂可以看到龍津橋跨過蔡河,使御街得以直通南端的南熏門。明德樓建在高大的城樓之上,城門的入門都做側腳,城門開圭角形門洞,圭角及木板大厚門都塗大紅色漆,令人覺得非常堅固而壯麗。明德樓的建築結構是二重斗拱承平座,兩層都裝著粗大的木欄杆,木欄杆都漆成朱紅色,顯得尤為華貴莊重。明德樓的樓頂有四個坡面,都覆蓋了筒瓦,四條戧脊稍稍彎曲,將四個角兒驕傲地翹向天空。在這個宏偉壯麗的城樓上,可以眺望大半個汴京城的風光。
當晚,南唐使者是在官員的導引陪同下,從明德樓北門的東側梯道登上城樓的。為了在南唐使者面前展示國都的繁華,新皇帝趙匡胤特意讓趙普及陪同官員先帶著南唐使者站到城樓垛口看看京城。三十幾個契丹戰俘也被金吾衛士們押上了明德樓的一角,以一種奇特的身份參加了這次盛典。
當南唐使者登上明德樓站在城樓垛口的時候,他完全被眼前的繁華景象震驚了。
這個時候,夜色已經降臨,城樓上掛滿了燈籠。有些彩燈是元宵節燈會時留下的,今日新皇帝趙匡胤命人從庫房中取出許多,掛滿了明德樓的上上下下。這些燈籠,在黑色的夜幕中發散出令人迷幻的光芒。南唐使者向城樓下望去,只見南面城樓的城樓腳處,排列著數列衣甲鮮明的龍衛軍。在龍衛軍的南面,是幾列拿著各色樂器的樂人。樂隊南面的御街上,街道兩邊也掛滿了燈籠,燈籠的光芒下,是各色的店鋪。由於新皇帝特旨取消了三日夜禁,因此這天晚上御街上的士人百姓非常多。整條御街可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南唐使者正看得目瞪口呆之時,忽聞樓下樂隊一起奏響樂器。一時之間,樂聲大作,城樓附近,御街之上的士人、百姓也沸騰起來。樂隊轉眼被前來觀賞遊覽的人群包圍,說笑聲,喧譁聲,喝彩聲,如同潮水般從城樓下涌了上來。
“對了,鍾謨大人近來可好?朕去年年底聽到消息,說是你國主將他流放到了饒州?”趙匡胤此時想起那日晚上看到的周世宗與李璟之間往來的表與書,不知為何,突然想問問鍾謨的下落。
南唐使者聽了,驀然臉色大變,支支吾吾,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怎麼?”
“這,這——”
“但說無妨。”
“鍾謨不久前已經被我主賜死於饒州了。”南唐使者說話間,雙手冰涼,額頭已然冒出了顆顆汗珠。
“為何賜死?”
“我國主質問鍾謨,說他與孫晟大人同使上國,為何孫大人死了,他卻活著回去。鍾謨大人回答不上來,便被國主賜死了。”
趙匡胤聞言,心中不禁暗嘆南唐幾位使者的悲慘命運,黯然無語。
沉默片刻後,趙匡胤溫言道:“你回去稟報你們國主,就說大宋乃繼大周而立,周世宗遺志,朕自當秉承。不過,經過五代殺伐,如今天下思定,我大宋不欲天下再現兵戈。就請你們國主安心為好!”
趙匡胤說完,沉吟片刻,又用這樣溫和之語叮囑南唐使者務必表達大宋南唐休動兵戈之意。
南唐使者聽了這話,頓時面露喜色。他慶幸自己的出使基本得到完滿的結果,知道自己至少不會像之前的幾位使者那樣被軟禁在異國了。
趙匡胤很清楚,李璟絕不會主動出擊——營建南都說明他已經沒有北進的雄心了。趙匡胤也很清楚,李璟決不會聽了自己的話而放棄戰備,但是自己溫和的答覆,至少有可能在短期內消除李璟的戒心,這樣一來,自己這個新立的王朝就可能贏得時間。
趙匡胤決定在明德樓上安排宴飲,他的目的是想藉機讓南唐使者看看京都的繁華。他先讓南唐使者回驛館歇息,說好晚上派人請他登樓宴飲。
他還有一個打算,就是要讓何繼筠在棣州俘虜的契丹軍士也來看看東京的繁華,讓他們震懾於大宋的國威,然後再把他們放回去。
南唐使者退下後,趙匡胤便在崇元殿內親自安排起晚上宴飲的事宜。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宴飲,也許關係到新的王朝能否生存下去。如果這次宴請能夠彰顯國力,顯示新王朝京城的安定與繁華,南唐在短期內就不敢輕舉妄動。當他把這個意思向大臣們說明時,連智多星趙普也不禁暗中對趙匡胤的這個主意表示欽佩。
新皇帝趙匡胤下詔從當日的黃昏酉時起,賜酺三日,與民同樂,以此來祝福新王朝昇平繁盛,也為歡迎南唐使者,此次宴飲按照特旨來辦,不遵循常制。所謂賜酺,就是允許官吏、民間百姓聚集飲酒。因為自秦朝以來,法令規定三人以上聚集飲酒就要受罰。比如,在漢代如果三人聚集飲酒,就要罰金四兩。
趙匡胤還安排殿中省負責宴飲所需的食物菜餚的準備工作,又特意吩咐有關官員立刻安排人手製作了山車、旱船,用於夜晚上燈後在御街上往來表演。此外,明德樓上的布置規格、明德樓下的諸軍樂人等等,趙匡胤都一一親自做了安排。
八
明德樓建在京城汴京內城的中心,在它的北面,經天街可以直達皇宮的正門丹鳳門。這個丹鳳門,就是後來著名的宣德門。在明德樓的南面,是寬闊的御街。站在樓頂可以看到龍津橋跨過蔡河,使御街得以直通南端的南熏門。明德樓建在高大的城樓之上,城門的入門都做側腳,城門開圭角形門洞,圭角及木板大厚門都塗大紅色漆,令人覺得非常堅固而壯麗。明德樓的建築結構是二重斗拱承平座,兩層都裝著粗大的木欄杆,木欄杆都漆成朱紅色,顯得尤為華貴莊重。明德樓的樓頂有四個坡面,都覆蓋了筒瓦,四條戧脊稍稍彎曲,將四個角兒驕傲地翹向天空。在這個宏偉壯麗的城樓上,可以眺望大半個汴京城的風光。
當晚,南唐使者是在官員的導引陪同下,從明德樓北門的東側梯道登上城樓的。為了在南唐使者面前展示國都的繁華,新皇帝趙匡胤特意讓趙普及陪同官員先帶著南唐使者站到城樓垛口看看京城。三十幾個契丹戰俘也被金吾衛士們押上了明德樓的一角,以一種奇特的身份參加了這次盛典。
當南唐使者登上明德樓站在城樓垛口的時候,他完全被眼前的繁華景象震驚了。
這個時候,夜色已經降臨,城樓上掛滿了燈籠。有些彩燈是元宵節燈會時留下的,今日新皇帝趙匡胤命人從庫房中取出許多,掛滿了明德樓的上上下下。這些燈籠,在黑色的夜幕中發散出令人迷幻的光芒。南唐使者向城樓下望去,只見南面城樓的城樓腳處,排列著數列衣甲鮮明的龍衛軍。在龍衛軍的南面,是幾列拿著各色樂器的樂人。樂隊南面的御街上,街道兩邊也掛滿了燈籠,燈籠的光芒下,是各色的店鋪。由於新皇帝特旨取消了三日夜禁,因此這天晚上御街上的士人百姓非常多。整條御街可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南唐使者正看得目瞪口呆之時,忽聞樓下樂隊一起奏響樂器。一時之間,樂聲大作,城樓附近,御街之上的士人、百姓也沸騰起來。樂隊轉眼被前來觀賞遊覽的人群包圍,說笑聲,喧譁聲,喝彩聲,如同潮水般從城樓下涌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