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這天傍晚,當韓敏信回到店裡的時候,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神色有些奇怪,他陰沉著臉,在陰鬱的臉色中,還流露出一種若有所思的意味。錢阿三夫婦一看到他的臉色,便又開始擔心了。
“阿言,怎麼了?”錢阿三首先問道。
“阿言,遇到什麼事情了嗎?”老太婆問道。
“不,沒什麼。”
“那怎麼耷拉著腦袋陰沉著臉呢?”
“是啊,有啥事情就跟乾娘說啊!”
“不,真的沒事!”韓敏信露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這對好心的老夫婦的關心,讓他感到無比煩躁。
“哼,乾娘一看你,就知道你心裡有事!”
“我說阿言,過去的事情就讓它們過去吧。”錢阿三說道。
“乾爹,乾娘,你們就別問了,我真的沒啥事。”說這句話的時候,韓敏信感到自己的口氣生硬。這樣對待關心自己的人,豈不是太冷酷了?他不禁有些自責,又有些心酸。
如今,在他那顆已經變得越來越冷酷的心裡,突然感受到一種新的痛苦——這種痛苦的真正來源,不是他自身,而是關心他的人、愛他的人。“你們為什麼要這麼關心我?你們為什麼要用心愛著我?你們知不知道,我一直在欺騙你們!我一直在利用你們!我怎麼可能將秘密告訴你們呢!別著急,總有一天,你們會發現我是在欺騙你們。那時,你們會恨我,恨不得殺了我。我現在不會告訴你們,以後我也不會告訴你們。你們最好永遠不要知道我在想什麼,最好永遠不要知道我會做什麼!就像白天不知道黑夜,就像太陽不知道月亮,就像大海不知道沙漠!這樣,你們也許就不會受到傷害;這樣,你們也許還會以為我也像你們愛我一樣愛著你們!好了,別再問了!別再問了!我不知道!”他在心裡這樣想著,臉上卻依然還是那種奇怪陰鬱的神色。
當他明顯意識到自己的神色不對時,便刻意地笑了笑,想要給兩個可憐的老人一點安慰。他發現,每當他露出神奇的微笑的時候——哪怕他覺得有些虛假——兩個可憐的老人便也會露出微笑。於是,關心的追問、奇怪的質問就很快被遺忘在一邊,他與他們又很快進入那種三百六十天如一日的單調流程中。
於是,生活便似乎風平浪靜地繼續了下去。
七
趙匡胤沒有對南唐使者送來的賀禮表示出太多的興趣。當南唐使者察覺到這個新登上皇位的大宋皇帝對自己帶來的賀禮不感興趣的時候,他感到有些尷尬,有些屈辱,有些驚慌。儘管在出使之前,他就已經預料到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是當這樣的情況確實出現時,他依然感到自己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趙匡胤登基後曾經立即給南唐國主賜詔書,將接受天意受禪的意思加以傳達。而後,趙匡胤為了安撫南唐,又特意釋放了後周顯德年間的降將周成等三十四人復歸於南唐。三月初的時候,南唐國主李璟曾特意派出使節來祝賀趙匡胤榮登大寶。這次,距離之前派出使節沒隔多久,李璟以祝賀大宋長春節為名再次派出使節,實在有刺探宋朝開國新君趙匡胤之意。因此,南唐使者見到宋朝開國新君之後,由於心懷鬼胎,心裡自然便忐忑不安起來。
其實,南唐儘管近年來國力衰退,但是與剛剛立國的宋相比,也不算小國。南唐歷史上正式的國號叫“大唐”,該國號啟用於齊升元三年(公元939年)二月。
那一年,在初春的寒意中,做了一年大齊國皇帝的徐知誥應眾多大臣的懇請,熱熱鬧鬧地舉行了儀式,改回李姓,並改名為“昪”。
徐知誥不是李昪的本名,他出生於海州,六歲的時候,一場戰爭使他失去了雙親,從此流離失所。八歲的時候,他流落到了濠州,被吳太祖楊行密所擄。也許,年幼的他一直記得自己的本姓,也許,戰爭的創傷撕裂了他童年的記憶,使他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但是無論如何,從被擄那天開始,他再沒有提起過自己原來的名字。寄人籬下的他,既桀驁不馴,又堅毅隱忍。楊行密受不了這個孩子的脾氣,終於將他送給了帳下的親信徐溫。於是,徐溫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徐知誥。
吳太祖病卒後,任職右牙指揮使的徐溫支持太祖長子楊渥繼承吳王之位。吳國天祐六年(公元909年)三月,作為徐溫養子的徐知誥被提升為昇州防遏使兼樓船軍使,負責督領水軍。次年,徐知誥仰仗養父的勢力,又被晉升為昇州副使。過了沒多久,徐溫與左牙指揮使張顥密謀,殺死楊渥,立其弟楊隆演。心狠手辣的徐溫隨後便除掉了張顥,完全掌握了吳國的軍政大權。吳國天祐八年(公元911年)三月,徐知誥與柴再用一起幫助徐溫殺害了企圖反對他的宣州觀察使李遇。徐知誥於是被晉升為昇州刺史。但是,從這時開始,他的養父徐溫開始對徐知誥不斷上升的勢力產生了疑懼。在吳國皇帝面前,徐溫開始將自己的親生長子徐知訓推到了顯要的輔政地位。可是,徐知訓缺乏政治家的謀略,為人驕橫,專權跋扈,肆意欺凌柔弱的吳王,對諸將也是頤指氣使,終於被大將朱瑾設巧計於酒宴上擊殺。大將朱瑾與吳王楊隆演母親同姓,楊隆演尊他為“阿舅”。這位勇氣可嘉智謀稍遜的“阿舅”用刀砍下了徐知訓的首級,直驅吳王府,將徐知訓血淋淋的首級提到了楊隆演面前。吳王楊隆演心中畏懼徐溫的勢力,頓時大驚失色,說道:“此事阿舅自為,勿累於我”,說完便以衣掩面,匆匆退入內室。朱瑾頓時氣得目眥欲裂,將徐知訓首級於殿柱上狂擊一通,直至稀爛方覺泄恨。等他想到要儘快退出吳王府時,卻發現王府大門已經被徐知訓的親兵圍困。他無可奈何,欲翻牆逃出吳王府。江南天氣多雨,當時,碰巧天上烏雲密布,暴雨如注。他冒著暴雨翻上牆頭,但大雨中琉璃瓦光滑異常,腳下一滑,跌落高牆之外,腳踝當即斷裂。終於,他被徐知訓的親兵團團圍住。見大勢已去,他憤然大呼:“我為萬人除害,而一身死之!”呼罷,仰面迎著暴雨,拔劍自刎而亡。徐知訓被殺後,徐溫勢力大受打擊,只好讓吳王提升徐知誥來鞏固自己的勢力。徐知誥於是很快取代了徐知訓空出的輔政地位。徐溫死後,徐知誥終於得以獨攬吳國軍政。吳國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誥“受禪”建立齊國,國號大齊,改吳天祚三年為升元元年。徐知誥“受禪”後,退位的吳睿帝楊溥被加了一個“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的尊號。徐知誥將這個可憐的失位舊帝幽禁於潤州丹陽宮。在一個細雨霏霏的清晨,睿帝被自廣陵遷往潤州。途中,睿帝看到煙雨中的如畫江山,自己卻即將身陷囹圄,生死難料,不禁感慨萬千,作詩云:
“阿言,怎麼了?”錢阿三首先問道。
“阿言,遇到什麼事情了嗎?”老太婆問道。
“不,沒什麼。”
“那怎麼耷拉著腦袋陰沉著臉呢?”
“是啊,有啥事情就跟乾娘說啊!”
“不,真的沒事!”韓敏信露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這對好心的老夫婦的關心,讓他感到無比煩躁。
“哼,乾娘一看你,就知道你心裡有事!”
“我說阿言,過去的事情就讓它們過去吧。”錢阿三說道。
“乾爹,乾娘,你們就別問了,我真的沒啥事。”說這句話的時候,韓敏信感到自己的口氣生硬。這樣對待關心自己的人,豈不是太冷酷了?他不禁有些自責,又有些心酸。
如今,在他那顆已經變得越來越冷酷的心裡,突然感受到一種新的痛苦——這種痛苦的真正來源,不是他自身,而是關心他的人、愛他的人。“你們為什麼要這麼關心我?你們為什麼要用心愛著我?你們知不知道,我一直在欺騙你們!我一直在利用你們!我怎麼可能將秘密告訴你們呢!別著急,總有一天,你們會發現我是在欺騙你們。那時,你們會恨我,恨不得殺了我。我現在不會告訴你們,以後我也不會告訴你們。你們最好永遠不要知道我在想什麼,最好永遠不要知道我會做什麼!就像白天不知道黑夜,就像太陽不知道月亮,就像大海不知道沙漠!這樣,你們也許就不會受到傷害;這樣,你們也許還會以為我也像你們愛我一樣愛著你們!好了,別再問了!別再問了!我不知道!”他在心裡這樣想著,臉上卻依然還是那種奇怪陰鬱的神色。
當他明顯意識到自己的神色不對時,便刻意地笑了笑,想要給兩個可憐的老人一點安慰。他發現,每當他露出神奇的微笑的時候——哪怕他覺得有些虛假——兩個可憐的老人便也會露出微笑。於是,關心的追問、奇怪的質問就很快被遺忘在一邊,他與他們又很快進入那種三百六十天如一日的單調流程中。
於是,生活便似乎風平浪靜地繼續了下去。
七
趙匡胤沒有對南唐使者送來的賀禮表示出太多的興趣。當南唐使者察覺到這個新登上皇位的大宋皇帝對自己帶來的賀禮不感興趣的時候,他感到有些尷尬,有些屈辱,有些驚慌。儘管在出使之前,他就已經預料到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是當這樣的情況確實出現時,他依然感到自己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趙匡胤登基後曾經立即給南唐國主賜詔書,將接受天意受禪的意思加以傳達。而後,趙匡胤為了安撫南唐,又特意釋放了後周顯德年間的降將周成等三十四人復歸於南唐。三月初的時候,南唐國主李璟曾特意派出使節來祝賀趙匡胤榮登大寶。這次,距離之前派出使節沒隔多久,李璟以祝賀大宋長春節為名再次派出使節,實在有刺探宋朝開國新君趙匡胤之意。因此,南唐使者見到宋朝開國新君之後,由於心懷鬼胎,心裡自然便忐忑不安起來。
其實,南唐儘管近年來國力衰退,但是與剛剛立國的宋相比,也不算小國。南唐歷史上正式的國號叫“大唐”,該國號啟用於齊升元三年(公元939年)二月。
那一年,在初春的寒意中,做了一年大齊國皇帝的徐知誥應眾多大臣的懇請,熱熱鬧鬧地舉行了儀式,改回李姓,並改名為“昪”。
徐知誥不是李昪的本名,他出生於海州,六歲的時候,一場戰爭使他失去了雙親,從此流離失所。八歲的時候,他流落到了濠州,被吳太祖楊行密所擄。也許,年幼的他一直記得自己的本姓,也許,戰爭的創傷撕裂了他童年的記憶,使他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但是無論如何,從被擄那天開始,他再沒有提起過自己原來的名字。寄人籬下的他,既桀驁不馴,又堅毅隱忍。楊行密受不了這個孩子的脾氣,終於將他送給了帳下的親信徐溫。於是,徐溫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徐知誥。
吳太祖病卒後,任職右牙指揮使的徐溫支持太祖長子楊渥繼承吳王之位。吳國天祐六年(公元909年)三月,作為徐溫養子的徐知誥被提升為昇州防遏使兼樓船軍使,負責督領水軍。次年,徐知誥仰仗養父的勢力,又被晉升為昇州副使。過了沒多久,徐溫與左牙指揮使張顥密謀,殺死楊渥,立其弟楊隆演。心狠手辣的徐溫隨後便除掉了張顥,完全掌握了吳國的軍政大權。吳國天祐八年(公元911年)三月,徐知誥與柴再用一起幫助徐溫殺害了企圖反對他的宣州觀察使李遇。徐知誥於是被晉升為昇州刺史。但是,從這時開始,他的養父徐溫開始對徐知誥不斷上升的勢力產生了疑懼。在吳國皇帝面前,徐溫開始將自己的親生長子徐知訓推到了顯要的輔政地位。可是,徐知訓缺乏政治家的謀略,為人驕橫,專權跋扈,肆意欺凌柔弱的吳王,對諸將也是頤指氣使,終於被大將朱瑾設巧計於酒宴上擊殺。大將朱瑾與吳王楊隆演母親同姓,楊隆演尊他為“阿舅”。這位勇氣可嘉智謀稍遜的“阿舅”用刀砍下了徐知訓的首級,直驅吳王府,將徐知訓血淋淋的首級提到了楊隆演面前。吳王楊隆演心中畏懼徐溫的勢力,頓時大驚失色,說道:“此事阿舅自為,勿累於我”,說完便以衣掩面,匆匆退入內室。朱瑾頓時氣得目眥欲裂,將徐知訓首級於殿柱上狂擊一通,直至稀爛方覺泄恨。等他想到要儘快退出吳王府時,卻發現王府大門已經被徐知訓的親兵圍困。他無可奈何,欲翻牆逃出吳王府。江南天氣多雨,當時,碰巧天上烏雲密布,暴雨如注。他冒著暴雨翻上牆頭,但大雨中琉璃瓦光滑異常,腳下一滑,跌落高牆之外,腳踝當即斷裂。終於,他被徐知訓的親兵團團圍住。見大勢已去,他憤然大呼:“我為萬人除害,而一身死之!”呼罷,仰面迎著暴雨,拔劍自刎而亡。徐知訓被殺後,徐溫勢力大受打擊,只好讓吳王提升徐知誥來鞏固自己的勢力。徐知誥於是很快取代了徐知訓空出的輔政地位。徐溫死後,徐知誥終於得以獨攬吳國軍政。吳國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誥“受禪”建立齊國,國號大齊,改吳天祚三年為升元元年。徐知誥“受禪”後,退位的吳睿帝楊溥被加了一個“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的尊號。徐知誥將這個可憐的失位舊帝幽禁於潤州丹陽宮。在一個細雨霏霏的清晨,睿帝被自廣陵遷往潤州。途中,睿帝看到煙雨中的如畫江山,自己卻即將身陷囹圄,生死難料,不禁感慨萬千,作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