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關播州楊氏與楊家將關聯的新發現,為楊家將故事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方向,盤活了已經基本定型的楊家將故事,這些嶄新的節目因其鮮活的當代色彩在播州以及京城都廣為流傳。至今遵義附近仍有濃重的戲曲表演風氣,六郎城、六郎屯等方位的存在,是楊家將說唱節目在遵義地區興盛的遺證。明初的都城設在南京,後來編訂《楊家府演義》的紀振綸正是南京人。

  明代楊家將小說新增加的內容,很多都帶有播州楊氏的痕跡,有的甚至還可以在楊氏土司中找到原型。播州楊氏土司中也有叫楊文廣的,他是楊光震之子,即楊貴遷的孫子。

  播州楊文廣經常統軍討伐周邊叛亂的南蠻酋長,他的征服策略不是一味地打壓,而是恩威並用,這與小說中最後釋放五國蠻王相似。楊文廣還有一個兄弟叫文宣,他很有可能是宣娘的原型。小說中,楊宗保之死與狄青派人行刺有關,而播州楊文廣的爺爺楊貴遷恰恰是被川南的酋長所刺殺。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明代楊家將小說較之以前的楊家將故事增加了那麼多新的內容。新增加的故事,諸如借木、盜馬、女將等精彩情節,都很有播州風情。《楊家府演義》中多次出現與馬有關的故事,特別是孟良三次盜馬的情節,很可能也是當地風俗的曲筆反映。

  播州雖然也產馬,但都是比較短小的“羈縻馬”,不適合行軍作戰。不過當地產茶,他們經常以本地的茶換取西面諸番的良馬。這種茶馬互換的方式,在宋代就已經建立,南宋史學家李心傳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記載,“大觀初,詔播州夷界巡撫楊光榮,歲市馬十匹於南平軍”。

  《續資治通鑑》有記,曾與播州楊家作戰的羅羅部落酋長乞弟、阿永等均曾帶著馬匹入市交易。播州土司交換而來的良馬多次向朝廷進獻,南宋時,為支持抗金戰爭,楊粲向朝廷獻戰馬300匹;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楊鏗入朝進見,獻貢馬10匹。

  小說中楊文廣在奉命取寶的過程中收了三個妻子,她們都是賊寇出身,性格潑辣豪爽,為爭奪夫婿相互攻打,這樣的事情在播州附近並不鮮見。播州楊氏在收服周邊部落的時候,常常採用聯姻的手段,以期通過“姻媾”使盟友關係更為牢固。播州土司與劇賊聯姻以及妻妾間的爭鬥,這些事情在小說里的楊文廣身上都有隱約的體現。

  播州楊氏因為妻妾眾多,雖然在繼承權問題上一直強調“立嗣以嫡”,但家族內部經常因為庶出奪嫡引發妻子與妾室及其子女間的爭鬥。最典型的當屬發生在明代嘉靖年間的一件事:土司楊相寵愛庶子,嫡子楊烈及其母親張氏不服,史稱“悍甚”的張氏用計巧取兵權,驅逐楊相。大權旁落的楊相,無奈離家出走,最後客死他鄉。

  “十二寡婦征西”的對象“西番新羅國”,在播州附近也可以找到原型,它影射的是播州楊氏的夙敵羅羅族人。播州以西廣袤的川南地區,宋時稱“羅氏”,即現在彝族的先民,他們與播州楊氏世代為敵,雙方征戰不止。

  “西番新羅國”的大將張奉國號稱“鬼王”,這也可以從當地找到印跡。《明史》316卷“貴州土司列傳”中載:“貴州,古羅施鬼國”。羅羅族人風俗尚鬼,他們所有的宗教活動均稱為“做鬼”,首領被稱為“鬼主”,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羅鬼國”。

  播州楊氏與西面聚居的羅羅人發生過多次激戰,楊貴遷之子楊光震曾協助瀘州守將平叛,征服羅羅酋長乞弟。楊光震之子楊文廣更是與羅羅人頻繁激戰,結下世仇。至南宋末,播州土司楊價、楊文、楊邦憲祖孫三代堅奉宋統,楊價屢次被徵調抵禦侵川的蒙古軍,楊文則輔助主將平服了吐蕃諸部。

  後來歸降了蒙古的大理國與烏江羅羅族人曾犯播州,楊邦憲義勇拒戰,待敵軍半渡之時,在中流殺賊數千,生擒羅羅族的大酋長阿蘇。為了感化他們,楊邦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歷數羅羅族罪狀,在阿蘇表態知過悔改後將其釋放,羅羅人從此降服播州 。“六郎三擒孟良”、“諸葛亮七擒孟獲”等宣揚以德服人的故事,很可能也是受了這些史實的啟發。

  “十二寡婦征西”所征的“西番新羅國”,既不是朝鮮半島的新羅國,也不是西部邊陲的西夏,主要原型就是播州西南面的“古羅氏鬼國”,當然也混合著征討吐蕃、蒙古軍的痕跡。

  在《楊家府演義》中,最後擒殺鬼王的大戰發生在江水裡,鬼王雖多有變化,但仍然不能逃脫,最後被楊宣娘撒下的天羅地網罩住生擒,這條江應當就是楊家將與羅羅人交戰的主戰場烏江之寫照。

  楊家將小說現實主義色彩淡化,魔幻色彩凸顯。楊宗保居然也擅使法術,楊文廣和部將魏化都能幻化人形。這種風格的變化,很可能受了播州風俗文化的影響。當時的播州,基本上還處於部落氏族時代,部落首領既是統帥又是宗教首領,在族人眼裡,他們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和無所不能的威力,在疆場上呼風喚雨、念咒畫符也就不是太過奇怪的事了。

  另外,楊家將小說增加了眾多的女將故事,也與播州的風俗有關。故事傳奇雖然多系虛構,但總要有一定的靈感源泉和生活基礎,不可能完全憑空臆造。在宋朝,女將參與作戰的故事不能說沒有,但與楊家將的關係太遠,更形成不了楊門女將那麼大的規模。楊門女將的傳奇故事,歷史上沒有,宋元以前的戲曲中也沒有,在明代以後才大量出現,越演越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