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家將小說把前朝零散、片斷的故事系統了起來,還附會了大量名人故事、奇聞逸事,集百家之事,安於楊家將一身。這正是楊家將小說吸引人的所在,也是得以興盛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北宋志傳》和《楊家府演義》風靡之前,明代就已出現了相當流行的完整版本。《北宋志傳》和《楊家府演義》都提到了這一點。《北宋志傳》編輯整理者熊大木稱,該書是收集《楊家府》等傳,再參入史鑑年月等編寫而成。所謂“參入史鑑年月”,就是在每卷前面按正史添加歷史編年。

  《楊家府演義》

  第四回,五郎用降龍棒把蕭天佐打得露出原形,接著有一段按語:

  舊小說天佐現出本相,被五郎砍為兩段,其頭飛落黃瓊城,化為人,後稱火離國王;其尾飛落鐵林洞,化為人,後作河口軍師,復大亂中國。

  《北宋志傳》

  第三十八回:

  舊小說天左頭截飛落黃州城,後稱火離國王;尾截飛到鐵林洞,後作河口軍師,又亂中國,不提。

  從兩部書描述的情形看,他們所提及的“舊小說”內容相仿,很可能是同一部書。《楊家府演義》與《北宋志傳》都深受舊小說的影響,又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有所發展和創編。

  無獨有偶,明人葉盛在他的《水東日記》中有載,當時南方的私人書坊流行過一部叫做《楊六使》的長篇小說。葉盛是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年)的進士,他所提到的這部書,比現今存世的楊家將小說要早一百多年。

  熊大木所稱的《楊家府》與葉盛所言的《楊六使》是否為同一部書已無從考證,因為它們都沒能流傳下來,好像突然間就從人間蒸發了,這究竟是為什麼?還有,《北宋志傳》給人的感覺是拼湊的痕跡太重,前八回與楊家將無關,講的都是呼家將的故事,後面又有高懷德、趙普、宋琪、曹彬等人之事,似乎有心把楊家將故事加工成北宋演義。

  另外,明代楊家將小說較之以前的楊家將故事,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最突出的就是妖魔鬼怪盛行。

  元代及明初,楊家將人物塑造基本上都是寫實的,到了明代中後期,冒出大量神怪內容,從寫實到神魔,風格變化可謂大矣。著名史學家余嘉錫先生曾經感嘆,楊家將小說“自大破天門陣以下,牛鬼蛇神,無理取鬧,閱之令人作三日嘔”。

  這種說法雖然稍顯極端,但卻是對楊家將小說荒誕色彩的客觀評價。元明戲曲中的楊家將故事,神怪色彩很少出現。《昊天塔》中有楊業託夢的情節,但尚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破天門陣》一戲,雖然也是妖道設陣,但重點渲染的是天門陣如何神秘莫測,陣中有陣、陣中套陣,楊六郎及其屬下二十四使是破陣的主力,宋軍取勝靠的是人力而不是神力,沒有太多的神怪、巫術。

  在明小說中,破天門完全變了味道,神魔色彩相當濃重,人只是某種道具,根本無法左右局勢,一切都要仰仗神仙鬼怪鬥法。明代中期的《東遊記》也講到了天門陣,一些情節雷同。至於破天門陣之後的故事,更是邪乎得離譜,兩軍交戰,取勝之道不再是將軍自身的武藝、膽識和謀略,而全靠法術與魔法克敵。這似乎是一種倒退,但卻迎合了明代的政治與現實需要。

  “巫術”對現代人來說是個並不怎麼光彩的詞彙,但在中國古代,它對政治、軍事、文化以及人們思維方式的影響非常深刻。《山海經》、漢魏六朝的志怪小說以及唐代傳奇,無一例外地都有巫術出現。明代小說也深受影響,神妖內容不時出現,《西遊記》自不必說,“三國”和“水滸”也不能脫俗,都有不同程度的神怪內容。

  明代楊家將小說也是巫術風行,戰爭不再是凡人的鬥爭,將軍們若想贏得勝利,不會巫術是萬萬不行的。楊文廣、楊宣娘與敵鬥爭,幾乎每次都要依靠巫術取勝,巫術成為克敵制勝的不二手段。取材於元代戲曲和民間傳說的楊家將故事,到了明代演變成神魔小說、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的混合物。

  木桂英的出現,楊文廣的故事,十二寡婦征西,其表現手法與《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類似。

  第四十五回,宣娘撒米成兵截敵去路;第五十五回,楊門女將與八臂鬼王鬥法,鬼王黔驢技窮,戰敗被擒,最後被打回原形,卻原來是一隻偷吃了仙丹的螃蟹精。

  古人認為,人間的重要人物與天上的星辰是對應的,星象變化預示著人間的重大事件,這也是巫術的一項重要內容。《北宋志傳》

  第25回,五郎觀星象,“見將星明朗,正照於雙龍谷”,所以知六郎尚在。兩部楊家將小說都講到了八王患病,寇準請華真人為八王向北斗祈壽之事。《三國志通俗演義》也有類似情節,諸葛亮為延長壽命而向北斗祈禳,不料被魏延將本命燈踏滅,功敗垂成。

  除了神怪、巫術,楊家將小說還充斥了大量的宗教宿命色彩。楊六郎是白虎托生,追隨六郎的岳勝、焦贊發現了此中的奧秘,將其視為神人而終生追隨。

  不僅如此,《北宋志傳》很有一些地方題不達意,比如

  第一回前有首古風:“仁宗統御昇平盛,蠻王智高兵寇境;楊府俊英文廣出,旌旗直指咸命歸。更有姨娘法術奇,炎月瑞雪降龍池”,但正文卻沒有詩中提及的這些內容。也就是說,《北宋志傳》把一些情節刪除了,但又沒有很好地修訂,不能自圓其說,這看起來是破綻,卻為解讀歷史真實提供了線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