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陳平趕緊解釋說:“子房誤會了,主要是我們三位真的遇上了一個難題,求子房看在故人的面上,不要為難我們!”
面對著三雙懇求的眼睛,張良激動了,當年那股豪爽氣概又露出來了:
“說吧,有什麼需要我張良幫忙的,我張子房一定萬死不辭!”
周勃豪爽地大笑說:“不是要你的命,只須先生枉駕跟我們走一趟!”
“去哪裡?”
“去長樂宮。”
“難以從命!”
“故人之間能說話不算數麼?”陳平趕緊插言道,“實話相告吧,太后要大宴群臣,令我三人一定要把你請去!留侯不至,盛宴不開。你不去,不是為難三位故人麼?”
張良默然。
氣氛頓時為之緊張。
左右二相與太尉安然穩坐,他們已下定決心,擺出一副不答應就決不離去的架勢。
張良也默默無言地坐著,象要坐個地老天荒的樣子。
日已西斜,遠處有馬聲嘶鳴。
張良終於坐不住了,無可奈何地吩咐:“更衣,備轎!”
三位故人一齊放聲大笑起來。
張良也笑了。
驚飛了一群林鳥。
今夜,長樂宮燈火輝煌,鼓樂掀天,群臣滿座。
這種熱鬧的場面,還是高祖最後一次東征平定黥布回京,箭傷初愈時舉行過一次盛大的宴會。最近五年來,朝臣人人自危,宮中謠言四起,充滿了一種神秘氣氛。
當左、右丞相陳平和王陵、太尉周勃這三位朝廷重臣,陪同一個多年不見的神秘人物走進大殿時,大殿頓時靜了下來。所有的朝臣都用驚訝的目光隨著他移動,有的驚得嘴巴都合不攏來了。
張良!張子房!誰也沒有想到今夜連他都到了!
真正感到喜出望外的還是皇太后呂雉,她雖然表面上顯得很鎮靜,然而當張良出現時,她那略帶陰鷙的、顯得威嚴的目光,突然一亮,表明她內心毫不掩飾的激動和興奮。她深知,如果張良能重新出山輔佐惠帝,把她寶貝兒子從懦弱頹廢的陷阱中拯救出來,她會多麼樣地重謝他!
另一個精神振奮的人,就是已經繼位六年的惠帝。他一見到受高帝重託帶病輔佐過他的留侯張良,一種由衷的喜悅頓時湧上了心間。近幾年來,他象生活在惡夢之中,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說心裡話的人。她的母后為他尋覓的皇后,竟然是一個比他年齡小得多的他姐姐魯陽公主的女兒。一個當舅舅的竟然被迫與自己的外甥女結為夫妻,他一想起來都覺得噁心,但又不能改變這一現實。再加上,更使他噁心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卻認魯陽公主為母親,這位恬不知恥的齊王劉肥,竟給自己的妹妹當起兒子來。眼看自己的家族,毒的被毒死,殺的被殺的,特別是那個慘絕人寰的“人彘”,永遠難以從夢魔中驅除,折磨著他難以安定的靈魂。於是,他乾脆逃避,逃向美酒製造的迷幻,逃向美女懷抱的溫柔之鄉,儘管他才是個二十三歲的年輕帝王,但是和父親當年比較起來,這隻龍種生下的只是一隻跳蚤了。
至少在他短暫的人生歷程中,是張良使他感受到過人的智慧和力量,則不是他從另一個方面感受到的人的醜惡與骯髒。
張良按君臣之禮向惠帝和太后叩拜之後,呂后賜他在她的旁邊就坐,這在君臣眼中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和寵幸。
但是,張良靜靜地坐在那裡,顯得很平靜,一點也沒有得意之色。
大家這才清楚地看見,留侯已是滿頭華發,五年來他已衰老多了。他坐在長樂宮中,似乎是個陌生人。
在笙歌管弦中,盛宴開始了。美酒瓊漿,玉盤珍饈,享不盡人間的榮華富貴。
張良坐在席前,好象口不知味,鼻不聞香,無動於衷的坐在那裡,很少舉箸。他在這一張張大嚼大飲的饕餮大口面前,顯得孤獨而又寂寞。大家都知道張良在輕舉學道,道家要“服餌”(服用長生不老之藥)、“辟穀”(就是迴避穀物,當然不是絕對不食,而是儘量少吃穀物),還要迴避煙火煮熟的熟食,多食自然生長的樹木果實、花蕊和鮮山菜。因此滿桌的山珍海味,對他變得毫無吸引力。
呂后和惠帝不時向他舉杯,出於禮節他又不得不飲上一口酒,象徵性地挾上一點菜,放進口中慢慢咀嚼,味同嚼蠟。
呂后在一旁實在看不過去了,一邊替他挾菜,一邊對他說:“我說留侯啊,這人生在世,真有如白駒過隙,該享受就享受吧,又何必這般苦自己呢?吃吧,多吃一點,不必客氣!”
張良沒有辯解,也無法辯解,說什麼好呢?他只有微笑著洗耳恭聽,實在推不脫了,勉強吃一點。就這般吃吃停停,又停停吃吃,他今晚吃進肚裡的美酒佳肴,比他十年來吃的這些東西的總量還要多。
樂舞百戲表演完畢,太后退席了。張良放心了,一時間感到自在起來。剛無拘無束地坐了一刻,一位太監來到他身邊,說太后召見,他趁此機會離席,隨太監來到後面,見太后已端坐在那兒等候他。
張良見禮後,太后賜坐後對他說:“今晚的宴會雖然召集了群臣,實際上是專門為留侯設的宴。所以特地請王陵、陳平和周勃這幫故人前來相邀,沒想到留侯未曾推辭,欣然出山。”
面對著三雙懇求的眼睛,張良激動了,當年那股豪爽氣概又露出來了:
“說吧,有什麼需要我張良幫忙的,我張子房一定萬死不辭!”
周勃豪爽地大笑說:“不是要你的命,只須先生枉駕跟我們走一趟!”
“去哪裡?”
“去長樂宮。”
“難以從命!”
“故人之間能說話不算數麼?”陳平趕緊插言道,“實話相告吧,太后要大宴群臣,令我三人一定要把你請去!留侯不至,盛宴不開。你不去,不是為難三位故人麼?”
張良默然。
氣氛頓時為之緊張。
左右二相與太尉安然穩坐,他們已下定決心,擺出一副不答應就決不離去的架勢。
張良也默默無言地坐著,象要坐個地老天荒的樣子。
日已西斜,遠處有馬聲嘶鳴。
張良終於坐不住了,無可奈何地吩咐:“更衣,備轎!”
三位故人一齊放聲大笑起來。
張良也笑了。
驚飛了一群林鳥。
今夜,長樂宮燈火輝煌,鼓樂掀天,群臣滿座。
這種熱鬧的場面,還是高祖最後一次東征平定黥布回京,箭傷初愈時舉行過一次盛大的宴會。最近五年來,朝臣人人自危,宮中謠言四起,充滿了一種神秘氣氛。
當左、右丞相陳平和王陵、太尉周勃這三位朝廷重臣,陪同一個多年不見的神秘人物走進大殿時,大殿頓時靜了下來。所有的朝臣都用驚訝的目光隨著他移動,有的驚得嘴巴都合不攏來了。
張良!張子房!誰也沒有想到今夜連他都到了!
真正感到喜出望外的還是皇太后呂雉,她雖然表面上顯得很鎮靜,然而當張良出現時,她那略帶陰鷙的、顯得威嚴的目光,突然一亮,表明她內心毫不掩飾的激動和興奮。她深知,如果張良能重新出山輔佐惠帝,把她寶貝兒子從懦弱頹廢的陷阱中拯救出來,她會多麼樣地重謝他!
另一個精神振奮的人,就是已經繼位六年的惠帝。他一見到受高帝重託帶病輔佐過他的留侯張良,一種由衷的喜悅頓時湧上了心間。近幾年來,他象生活在惡夢之中,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說心裡話的人。她的母后為他尋覓的皇后,竟然是一個比他年齡小得多的他姐姐魯陽公主的女兒。一個當舅舅的竟然被迫與自己的外甥女結為夫妻,他一想起來都覺得噁心,但又不能改變這一現實。再加上,更使他噁心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卻認魯陽公主為母親,這位恬不知恥的齊王劉肥,竟給自己的妹妹當起兒子來。眼看自己的家族,毒的被毒死,殺的被殺的,特別是那個慘絕人寰的“人彘”,永遠難以從夢魔中驅除,折磨著他難以安定的靈魂。於是,他乾脆逃避,逃向美酒製造的迷幻,逃向美女懷抱的溫柔之鄉,儘管他才是個二十三歲的年輕帝王,但是和父親當年比較起來,這隻龍種生下的只是一隻跳蚤了。
至少在他短暫的人生歷程中,是張良使他感受到過人的智慧和力量,則不是他從另一個方面感受到的人的醜惡與骯髒。
張良按君臣之禮向惠帝和太后叩拜之後,呂后賜他在她的旁邊就坐,這在君臣眼中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和寵幸。
但是,張良靜靜地坐在那裡,顯得很平靜,一點也沒有得意之色。
大家這才清楚地看見,留侯已是滿頭華發,五年來他已衰老多了。他坐在長樂宮中,似乎是個陌生人。
在笙歌管弦中,盛宴開始了。美酒瓊漿,玉盤珍饈,享不盡人間的榮華富貴。
張良坐在席前,好象口不知味,鼻不聞香,無動於衷的坐在那裡,很少舉箸。他在這一張張大嚼大飲的饕餮大口面前,顯得孤獨而又寂寞。大家都知道張良在輕舉學道,道家要“服餌”(服用長生不老之藥)、“辟穀”(就是迴避穀物,當然不是絕對不食,而是儘量少吃穀物),還要迴避煙火煮熟的熟食,多食自然生長的樹木果實、花蕊和鮮山菜。因此滿桌的山珍海味,對他變得毫無吸引力。
呂后和惠帝不時向他舉杯,出於禮節他又不得不飲上一口酒,象徵性地挾上一點菜,放進口中慢慢咀嚼,味同嚼蠟。
呂后在一旁實在看不過去了,一邊替他挾菜,一邊對他說:“我說留侯啊,這人生在世,真有如白駒過隙,該享受就享受吧,又何必這般苦自己呢?吃吧,多吃一點,不必客氣!”
張良沒有辯解,也無法辯解,說什麼好呢?他只有微笑著洗耳恭聽,實在推不脫了,勉強吃一點。就這般吃吃停停,又停停吃吃,他今晚吃進肚裡的美酒佳肴,比他十年來吃的這些東西的總量還要多。
樂舞百戲表演完畢,太后退席了。張良放心了,一時間感到自在起來。剛無拘無束地坐了一刻,一位太監來到他身邊,說太后召見,他趁此機會離席,隨太監來到後面,見太后已端坐在那兒等候他。
張良見禮後,太后賜坐後對他說:“今晚的宴會雖然召集了群臣,實際上是專門為留侯設的宴。所以特地請王陵、陳平和周勃這幫故人前來相邀,沒想到留侯未曾推辭,欣然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