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惠帝從此不理朝政,乾脆就讓他那位貪婪、殘暴的太后去為所欲為地專權吧,反正他也把她無可奈何,於是惠帝從此終日沉湎於酒色,尋歡作樂去了,很快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一個活著的“人彘”!

  呂雉終於完成了兩大傑作,一手造成“人彘”,一手又造成“行屍”。

  太善良的人在殘酷的權力鬥爭中,不是成為鬼魂,就是成為瘋子。

  呂后記起劉邦在東征黥布期間,曾任命張良為少傅,病傅留守關中的太子劉盈,深得太子的喜愛和信任,太子對他總是言聽計從。因此她想把杜門謝客、學道輕舉的張良請出山來,讓他使太子的精神重新振作起來。

  但是,就連高帝出喪和周年忌辰都稱病不出的張良,能用什麼辦法把他請得出來呢?

  這時,正逢相國曹參病好,三月後呂后起用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周勃為大尉,基本上按照劉邦的臨終囑咐安排的,這樣使漢室江山在這三根柱石的支撐下穩如泰山。一天,周勃與左、右丞相一起商議國事。他們都為年輕的惠帝身體衰弱、性格懦弱、不理朝政深感憂慮。當然他們也深深明白,能開這把鎖的鑰匙只能是皇太后,於是他們便決定一起去晉見皇太后。

  三位重臣求見,呂后還以為有什麼大事,一聽是關於惠帝的事,正中下懷,便裝出一副深深憂慮的樣子說:

  “三位愛卿都是先帝的股肱心腹,如今又是國之重臣、棟樑。卿等憂慮即是,據我所知,惠帝身為太子時,只有一人最使他佩服。”

  三人不約而同地問道:“誰?”

  “留侯張良。只是他近年來深居簡出,杜門謝客,恐怕難於請他出山!”

  “臣等與留侯為故交,但人各有志,不好勉強,恐怕非太后出馬不可!”

  “雖然是我出面請他,但也要煩三位走一趟,就說我和皇上有請,務必請他到宮中赴宴,等他來了再說。”

  “遵命。臣等就專程前去請留侯。”

  自劉邦死去以來,張良已是五載多沒有見過人了。

  在那些遠離京都的諸侯之幫,百姓中甚至流傳他早已成仙,駕鶴西歸。只有那些“屺橋拾履”、“博浪沙刺秦王”、“鴻門宴”等等,已化為神奇的傳說,變成了酒肆村頭茶餘飯後的精神消遣了。

  張良這種人,可以說他早已經死了,也可以說他是根本死不了的人了。

  王陵、陳平和周勃,當今朝廷最具有權勢的重臣,來到這人煙稀少的紫柏嶺,這片密林邊。他們遠遠地就下了車,三人今天一副布衣打扮,輕裝簡從,沒有侯王顯貴的那身袞袞華眼,軒昂氣宇。

  他們摒退隨從,漫步著向山莊走來,生怕驚擾這位遠離榮華、遠離貴權、遠離塵世的隱者。

  來到山莊外面,聽見山泉叮咚,鳥鳴嚶嚶,還聽得見一陣隱隱琴聲,若有若無。陣陣清風撲面,令人心曠神怡。

  三人頓時產生一種神秘感,三顆久經沙場的心,也不由得怦怦跳動起來。

  算是這三位重臣顯貴的幸運,張良今天心清特佳,聽何肩說三位故人微服造訪,欣然出門迎接。

  三人只見子房長髮披肩,精神矍鑠,骨立形銷,宛如一位高人隱士、一派仙家氣概。與當年那位精明幹練、風流倜儻的謀臣策士,已判若兩人。

  沒有客套,沒有多餘的寒喧,拱手相拜,然後仰天大笑起來,笑得那麼坦然、誠摯,笑得那麼舒心、自在,連眼淚都笑出來了。

  周勃說:“當前屺橋拾履的少年哪裡去了?博浪刺秦的英雄哪裡去了?鴻門宴折衝樽俎的智士哪裡去了?”

  一問三嘆,問得張良熱淚滂沱。

  他拉著他們的手說:“今日與故人相見,恍若隔世!我時常在夢中與漢王和諸公相聚,開懷笑談,清夜醒來難以成眠!”

  大家在泉邊寬衣,席地而坐。

  陳平問道:“子房,當年你我輸佐漢王逐鹿中原,終於一統天下,你卻激流勇退,抽身而去,難道你真是心若死灰,不思長安了麼?”

  張良回答道:“我有時也立於紫柏柏嶺上,西望長安,浮想聯翩。但見京華雲遮霧罩、煙雲迷茫,依舊是林泉高臥為佳!”

  周勃說:“子房,看在故人份上,我等有危難之處,你肯解救我們麼?”

  張良笑了:“三位權傾朝野,官高爵顯,一令可通行天下,指揮三軍,號令百姓,還有何難處?向我求助,不若飽漢向餓漢乞討麼?哈哈……”

  王陵性格憨直,直言不諱地說道:“我與陳平雖為左右二相,然而可憐左右二相,卻將一個人奈何不得!”

  張良詫異地道:“真有這樣一個人?”

  周勃接著說道:“別看我身為太尉,統率天下兵馬,也把一個人奈何不得!”

  張良更加不解了:“這人真有那麼厲害?”

  陳平苦笑著點點頭:“我三人真是奈何他不得!”

  張良問:“此人究竟是誰?”

  三人齊聲回答:“此人姓張名良字子房!”

  張良睜大雙眼驚愕地問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張良已是多年杜門謝客,與世無爭,早已跳出是非之地,難道還會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下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