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今天我們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古代無此提法,但這個論斷仍是適用的。
宋代的科技,可以說處於中國古代的巔峰時代。
中國引以為傲的古代四大發明,火藥與活字印刷術都出現在宋代,指南針技術在宋代也得到大大改進。這三種大發明,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火藥開啟熱兵器時代、指南針在航海的運用,為大航海奠定基礎;印刷術的發展,使得書籍得以普及,人類偉大思想得以傳播並發揚光大。對此,英國漢學家麥都思這樣評價:“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宋代的科技發展是全方位的,並產生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其中最偉大的一人便是沈括,他在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其作品《夢溪筆談》一書包羅萬象,成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他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李誡則是偉大的建築學家,他所著的《營造法式》一書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全面的建築學巨著,受到現代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的鼎力推崇。此外,宋代在機械、紡織、造船、冶金、採礦、數學、天文、醫學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可以說,這些科學發現、發明,極大刺激經濟的發展。
我們來看看李約瑟先生是怎麼評論宋代的科技:“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顛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
我們有理由為先人的成就而由衷讚嘆。
西方學者在論及宋代經濟時,總用“商業革命”一詞。
譬如費正清與賴肖爾所著的《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中寫道:“宋朝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這一迅速發展使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並產生出直至19世紀在許多方面保持不變的經濟和社會模式。”美國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也寫道:“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
那麼為什麼宋代能產生一場劃時代的“商業革命”呢?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根源在於經濟生產率的提高。生產率提高的前提,正是技術的發展。
首先是農業生產率的提高。
宋代農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行精耕細作與擴大複種制。由於引進水稻的早熟品種,過去只能一年一熟的地方可以實現一年兩熟,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時,土地耕種面積也大大增加,梯田、圩田、淤田、架田陸續出現,充分利用山地、窪地、沼澤地等,開闢新的耕地。此外,宋朝修建的水利工程,也擴大了水田的灌溉面積。史學家王曾瑜先生稱之為宋代的“綠色革命”,並認為“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畝產量。”據估算,從11世紀到12世紀的一百多年時間裡,宋朝的水稻產量增長了一倍。
糧食增長帶來了人口的增長。據歷史學家的估計,到了北宋徽宗年間,全國人口數量突破一億大關。人口增長同時又進一步推進了生產,城鎮增多了,城鎮人口也隨之增多。令人驚訝的是,宋代城市人口比重,要遠遠高於其他朝代,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北宋首都東京開封人口超過一百萬人,著名史學家史景遷稱它是“世界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
農業之外,宋朝的工業也有長足進步,特別在冶金業上。煤的大量使用,使宋朝冶金業實現了一次革命。北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後來淮河以北被金國占領後,金國取代宋成為第一產煤國。美國史學家墨菲在《亞洲史》一書中寫道:“中國在11世紀生產的鐵、鋼和其他金屬製品,可能比歐洲直到18世紀中葉生產的還多。”而宋朝採用煤進行冶煉的技術,比歐洲要早了七百年。
農業、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擴大等,都刺激了商業的繁榮。
在宋代之前,大的城市基本上都是行政中心,而宋代卻出現許多以商業為中心的城市。當時的大城市裡,店鋪林立,匯集各地的商品,商業氣息之濃厚,不遜今日。只要看看《清明上河圖》,便可想像汴京當年商業之繁榮。在圖上,有形形色色的商店,賣酒的、賣藥的、賣布的、茶坊酒肆等,各行各業,無所不具,商店還掛著招牌,懸著小旗,招攬顧客,還有橋頭路邊的販夫走卒,搖擺在河上的商船等。一幅圖所能承載的內容有限,可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泛黃的畫卷,仿若走向千年前的大宋帝都。《東京夢華錄》中這樣寫道:“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殆可見當時帝都非但是商業之中心,幾乎可稱為世界之中心了。
商業的發達,也促進了金融的發達。
宋代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於商業的發展,商品的大量流通,就需要更多的貨幣,金屬貨幣滿足不了需求。宋代除了金銀、銅錢之外,還有大量的鐵幣,幣值輕而重量大,使用相當不便。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這是有原因的。在平定後蜀後,金銀被掠到京城,造成貴重貨幣不足;而四川商業向來發達,王小波、李順起義爆發的原因,正是朝廷設“博買務”,壟斷布帛、茶葉買賣,嚴令商旅不得私下交易,激起民變。農民起義失敗後,宋太宗派張詠治理蜀政,而交子正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起初交子只是一種信用憑證,即把錢存到交子鋪後,換取一張可兌換的憑證,這樣就省卻攜帶許多銅、鐵錢的不便。隨著商業的發展,大家覺得交子使用方便,信譽又高,逐漸就直接以交子作為支付手段,便具備貨幣的職能。1023年,朝廷在蜀地設“交子務”,發行“官交子”,交子正式成為官方貨幣。這也是世界貨幣史上的重大事件,歐洲在六百多年之後,才出現紙幣,美國學者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從這個意義看,宋朝的確顯得十分“現代化”。
宋代的科技,可以說處於中國古代的巔峰時代。
中國引以為傲的古代四大發明,火藥與活字印刷術都出現在宋代,指南針技術在宋代也得到大大改進。這三種大發明,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火藥開啟熱兵器時代、指南針在航海的運用,為大航海奠定基礎;印刷術的發展,使得書籍得以普及,人類偉大思想得以傳播並發揚光大。對此,英國漢學家麥都思這樣評價:“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宋代的科技發展是全方位的,並產生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其中最偉大的一人便是沈括,他在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其作品《夢溪筆談》一書包羅萬象,成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他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李誡則是偉大的建築學家,他所著的《營造法式》一書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全面的建築學巨著,受到現代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的鼎力推崇。此外,宋代在機械、紡織、造船、冶金、採礦、數學、天文、醫學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可以說,這些科學發現、發明,極大刺激經濟的發展。
我們來看看李約瑟先生是怎麼評論宋代的科技:“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顛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
我們有理由為先人的成就而由衷讚嘆。
西方學者在論及宋代經濟時,總用“商業革命”一詞。
譬如費正清與賴肖爾所著的《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中寫道:“宋朝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這一迅速發展使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並產生出直至19世紀在許多方面保持不變的經濟和社會模式。”美國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也寫道:“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
那麼為什麼宋代能產生一場劃時代的“商業革命”呢?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根源在於經濟生產率的提高。生產率提高的前提,正是技術的發展。
首先是農業生產率的提高。
宋代農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行精耕細作與擴大複種制。由於引進水稻的早熟品種,過去只能一年一熟的地方可以實現一年兩熟,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時,土地耕種面積也大大增加,梯田、圩田、淤田、架田陸續出現,充分利用山地、窪地、沼澤地等,開闢新的耕地。此外,宋朝修建的水利工程,也擴大了水田的灌溉面積。史學家王曾瑜先生稱之為宋代的“綠色革命”,並認為“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高的畝產量。”據估算,從11世紀到12世紀的一百多年時間裡,宋朝的水稻產量增長了一倍。
糧食增長帶來了人口的增長。據歷史學家的估計,到了北宋徽宗年間,全國人口數量突破一億大關。人口增長同時又進一步推進了生產,城鎮增多了,城鎮人口也隨之增多。令人驚訝的是,宋代城市人口比重,要遠遠高於其他朝代,達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北宋首都東京開封人口超過一百萬人,著名史學家史景遷稱它是“世界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
農業之外,宋朝的工業也有長足進步,特別在冶金業上。煤的大量使用,使宋朝冶金業實現了一次革命。北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後來淮河以北被金國占領後,金國取代宋成為第一產煤國。美國史學家墨菲在《亞洲史》一書中寫道:“中國在11世紀生產的鐵、鋼和其他金屬製品,可能比歐洲直到18世紀中葉生產的還多。”而宋朝採用煤進行冶煉的技術,比歐洲要早了七百年。
農業、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擴大等,都刺激了商業的繁榮。
在宋代之前,大的城市基本上都是行政中心,而宋代卻出現許多以商業為中心的城市。當時的大城市裡,店鋪林立,匯集各地的商品,商業氣息之濃厚,不遜今日。只要看看《清明上河圖》,便可想像汴京當年商業之繁榮。在圖上,有形形色色的商店,賣酒的、賣藥的、賣布的、茶坊酒肆等,各行各業,無所不具,商店還掛著招牌,懸著小旗,招攬顧客,還有橋頭路邊的販夫走卒,搖擺在河上的商船等。一幅圖所能承載的內容有限,可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泛黃的畫卷,仿若走向千年前的大宋帝都。《東京夢華錄》中這樣寫道:“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殆可見當時帝都非但是商業之中心,幾乎可稱為世界之中心了。
商業的發達,也促進了金融的發達。
宋代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於商業的發展,商品的大量流通,就需要更多的貨幣,金屬貨幣滿足不了需求。宋代除了金銀、銅錢之外,還有大量的鐵幣,幣值輕而重量大,使用相當不便。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這是有原因的。在平定後蜀後,金銀被掠到京城,造成貴重貨幣不足;而四川商業向來發達,王小波、李順起義爆發的原因,正是朝廷設“博買務”,壟斷布帛、茶葉買賣,嚴令商旅不得私下交易,激起民變。農民起義失敗後,宋太宗派張詠治理蜀政,而交子正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起初交子只是一種信用憑證,即把錢存到交子鋪後,換取一張可兌換的憑證,這樣就省卻攜帶許多銅、鐵錢的不便。隨著商業的發展,大家覺得交子使用方便,信譽又高,逐漸就直接以交子作為支付手段,便具備貨幣的職能。1023年,朝廷在蜀地設“交子務”,發行“官交子”,交子正式成為官方貨幣。這也是世界貨幣史上的重大事件,歐洲在六百多年之後,才出現紙幣,美國學者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從這個意義看,宋朝的確顯得十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