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南宋諸皇帝中,宋孝宗算得上是賢明之君,他統治時期,也可以算是南宋一個小黃金時代。可是在當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後,宋孝宗感到恢復中原的夢想無望實現,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舊例,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惇,自己當太上皇。

  孝宗本意是想拋開繁重的政事,安享晚年。可是他哪裡知道,自己這一退位,居然惹起無盡的煩惱。

  原因起自一個女人:皇后李鳳娘。

  太子趙惇登基,史稱宋光宗,原先的太子妃李鳳娘便成為皇后。宋光宗性格懦弱,而李皇后則是個刁蠻嬌橫、妒悍跋扈的母老虎。夫弱妻強,可以想像,宋光宗就是一個被李皇后隨意擺弄的木偶人罷了。李皇后還是太子妃時,宋孝宗對這個兒媳就看不順眼,多次批評她,並告誡她勿染指政事,否則將廢了她。可是彼一時,此一時,光宗上台後,李皇后便開始展開報復行動,挑撥孝宗與光宗父子倆的關係。最後,宋光宗與父親勢同水火,竟然拒見宋孝宗。

  李皇后妒忌心很強,凡是被光宗皇帝看上的嬪妃、宮女,她勢必要加予迫害。她害死了光宗寵幸的黃貴妃,又把一個宮女的雙手砍下來送給皇帝,只是因為皇帝稱讚宮女的手白晳好看。李皇后的殘忍獨斷,把宋光宗折磨得精神失常了,堂堂一個皇帝,居然成了個“瘋子”。以後皇帝的病時好時壞,朝中政事“多決於後”。

  紹熙五年(1194)六月,太上皇宋孝宗在鬱郁中去世。直到這時,光宗還不肯出面主持喪禮,令孝宗葬禮遲遲無法進行。朝廷大臣對光宗皇帝的表現相當失望,宰相留正向光宗提出速速冊立太子,但遭到皇帝的拒絕。留正索性假裝跌倒受傷,辭了相位。

  此時朝中一幫大臣開始密謀逼光宗退位,趙汝愚、趙彥逾、郭杲、葉適等人商量後,決定向太皇太后(宋孝宗母親)求助。那麼要找誰去向太皇太后陳情呢?他們選定了一個人:韓侂胄。韓侂胄是北宋名臣韓琦的五世孫,也是太皇太后的姨侄。

  鑑於光宗已經不適合當皇帝,太皇太后以國家大局為重,同意趙汝愚等人的意見,傳諭由趙汝愚主持此事。在大臣們的逼宮下,宋光宗被迫退位。與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皇帝遜位的特別多,前面的徽宗、高宗、孝宗都是主動退位,而光宗則是被逼退的。光宗之子趙擴繼位,史稱宋寧宗。

  在這場不流血的政變中,趙汝愚立下首功,而韓侂胄也是起到關鍵作用。

  韓侂胄心裡有點飄飄然,自以為有定策之功,怎麼樣也可以進入權力中樞吧。他便去找趙汝愚,一同商量此事。豈知趙汝愚當面給他潑了一盆涼水,他這樣對韓侂胄說:“我是宗臣,汝是外戚,都不應論功求賞。”

  原來趙汝愚乃是宋朝宗室,而韓侂胄是宋寧宗皇后韓氏的叔叔,是外戚。趙汝愚的意思就是,咱們是宗室或外戚,應該要做出表率,不要爭功求賞,不然別人認為咱們搞政變,乃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不過後來趙汝愚還是被宋寧宗任命為相,韓侂胄卻沒能進入權力中樞,這下他氣壞了。韓侂胄有自己的關係,他與太皇太后及皇后都是親戚,憑著這兩層關係,得以出入宮禁,再加上他擁立皇帝有功,也漸漸博得皇帝的信任。接下來,他要想方設法打擊趙汝愚。

  在當時南宋學術界裡,理學正逐漸占據統治地位,而朱熹則是理學的代表人物。時任宰相的趙汝愚是理學的忠實信徒,他掌權後,便推薦朱熹為講筵侍講。除了朱熹之外,李祥、楊簡、呂祖儉等理學名士,也紛紛被趙汝愚招羅到朝中。一時間,理學派成為朝廷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朱熹對韓侂胄有很強的警惕心,認為此人善於弄權,又憑恃其外戚身份擴張實力。他便警告趙汝愚:“侂胄怨望已甚,應以厚賞酬勞,出就大藩,勿使在朝預政。”但趙汝愚不以為然。朱熹遂直接向皇帝進諫,直言韓侂胄奸邪。當韓侂胄得知後,勃然大怒,決定要給朱熹點顏色瞧瞧。

  韓侂胄打聽到一個消息,朱熹給宋寧宗講課時,總講些“正心誠意”、“存天理去人慾”的東西,聽得皇帝直打瞌睡。皇帝根本不喜歡理學!對韓侂胄來說,這可是扳倒理學派的良機。於是他故意設計了一出鬧劇。

  有一回,皇帝召優伶入宮唱戲。韓侂胄暗地裡吩咐這些戲子穿戴峨冠闊袖,打扮成大儒的模樣,在唱戲時,把理學家說的“性理之說”拿來說笑解嘲。要知道理學家們講正心誠意,個個嚴肅得不得了,卻被韓侂胄找來的戲子醜化了一番。對理學不十分感冒的宋寧宗,看到這齣抹黑大儒的戲,亦不禁感到解氣。這時,韓侂胄趁機說:“朱熹迂闊,不可再用。”皇帝早就對朱熹的講學厭煩了,聽韓侂胄這麼一說,遂下詔罷免朱熹。

  對韓侂胄來說,朱熹只是一顆小棋子罷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韓侂胄的真正目標,乃是扳倒宰相趙汝愚。

  朱熹事件,成為朝廷中兩派,即理學派與韓侂胄黨交鋒的導火線。

  朱熹被罷後,趙汝愚、陳傅良、劉光祖等人紛紛上書皇帝,要求收回成命。然而皇帝非但不挽留朱熹,還把陳傅良、劉光祖兩人貶職。趙汝愚一怒之下,請求辭職,皇帝不批准。與此同時,韓侘胄反倒兼職樞密院都承旨,勢焰越發囂張。曾經從學於朱熹的彭龜年彈劾攻擊韓侂胄,結果被罷官。陳騤出面為彭龜年辯護,也坐罪免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