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五月,辛讜又派攝巡官賈宏等出使南詔。

  十二月,趙宗政返回南詔。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春正月,賈宏等人沒有能夠到達南詔,而是陸續在道中死去,跟著他們出使的人員也死了大半。這個時候辛讜患了風痹病,將部下攝巡官徐雲虔召來,握著他的手說:“我已經向朝廷上奏請求派遣使者去南詔,可是使者接連病死,怎麼辦?你既然入仕做官,就應該想著報效國家,能不能出使南詔?我遺憾自己患風痹無法拜謝你呀!”說完後放聲痛哭。徐雲虔回答說:“士為知己者死!既然明公能任用我,長期以來深恨自己沒有機會回報您,如何敢違背您的命令。”辛讜聽後心裡非常歡喜,給徐雲虔準備豐厚的行裝和錢物,令其出使南詔王國。

  二月初六,徐雲虔到達善閘城,南詔王國驃信見唐王朝的大使徐雲虔不願行禮,只得接受副使以下人員的跪拜。初九,驃信派慈雙羽、楊宗來到館舍,對徐雲虔說:“貴節度使府的牒文想讓南詔驃信稱臣,向唐朝奉表貢獻方物;驃信早已派人從西川入唐廷,與唐朝皇帝約為兄弟,要不就約為舅甥。無論是兄弟還是舅甥,不過通書信或者輸錢幣而已,怎麼能上表納貢?”徐雲虔說:“驃信既然想為弟,或為甥,而驃信是已故景莊王酋龍的兒子,景莊又怎麼能沒有兄弟,他們是驃信的叔父輩,可如今驃信是君主,叔父輩對驃信也都稱臣,那就更不用說弟和甥呢!更何況驃信的先祖,是由大唐冊立,才能夠將六詔合而為一,唐朝皇帝對南詔國有著大恩,儘管中間有些摩擦,可全都是邊境官吏的過錯。現在驃信欲與唐朝重修舊好,如何能不遵從祖宗的慣例呢?順從祖先,可稱為孝;服事大國,可稱為義;平息戰爭,可稱為仁;審正名分,可稱為禮。這四項,全部是最高的美德,怎麼可以不盡力而行?”驃信於是對徐雲虔以厚禮相待,徐雲虔在善闡城停留十七天才返回。南詔驃信交給徐雲虔木夾二片,一片是給嶺南西道的牒文,一片是交中書門下的,最終未向唐朝廷奉表稱臣納貢。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春三月,朝廷令左金吾大將軍陳敬為西川節度使,代替崔安潛。

  南詔使趙宗政返回南詔之後,崔安潛曾經上書朝廷贊同崔澹的意見反對同南詔修好。他認為:“南詔是個小族,只不過擁有雲南一郡之地,要是朝廷派使前去請和,一定會認為中國怯弱,要是他們更進一步要求娶公主,就難以拒絕了。”僖宗無法決斷,令群臣商議。宰相盧攜、豆盧一直和高駢關係很好,都全力贊同議和。二人先後上言:“大中年之末,庫府充盈。自咸通以來,南詔屢屢進攻,使得上下疲敝,府庫空竭,十幾年來,租賦大多數運不到京師,很多士兵因瘴癘而死去,百姓由於窮困而淪為盜賊,都是南詔入侵造成的。前年冬,由於趙宗政求和沒有返回,去年冬,因雲虔出使南詔,南詔沒有進犯,說明唐與南詔有希望和好。現在安南軍隊出現混亂,士兵多半逃亡,邕管客軍又減少了一半,要是不與其修好,今冬南詔軍前來,怎麼抵禦?所以臣認為,應該派使回訪,這樣就算他們不肯奉表稱臣,也會減輕敵意,不致大舉入寇。”僖宗聽從他的建議,便令節度使陳敬通知南詔,朝廷答應與南詔和親,也不強迫其稱臣,此外加賜金帛。同時,任命徐雲虔為副使,到南詔傳達朝廷旨意。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秋,南詔王上書表示,完全遵從朝廷旨意。

  第二年,南詔上書請求和親,朝廷以正在商議禮儀為由婉言回絕。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秋,南詔王派遣清平官楊奇肱來內地迎娶公主。唐僖宗命令陳敬回信答覆,說:“皇帝出外巡幸,公主婚嫁的禮儀物品還沒有完全備齊,等到皇帝返回京師長安之後籌辦公主婚事。”朝廷用這個為理由推託,但楊奇肱不肯答應,直接到成都去見唐僖宗。朝廷沒有辦法,只好在這一年十月,將一宗室女封為安化長公主嫁給南詔,在這之後邊患稍微平息。

  16.王仙芝、黃巢起義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黃巢在狼虎谷壯烈自刎,轟轟烈烈的唐末農民大起義失敗了。

  (1)義軍起事

  咸通末年,災荒不斷,黃河以南,到處都是淪為盜賊的饑民。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唐僖宗繼位後由於年紀小,將權力交到官員們手中。官僚們對嚴重的社會問題不聞不問,他們除了貪圖享受,橫徵暴斂之外,就是欺上瞞下,粉飾太平,官吏對潼關以東的水旱災情隱瞞不報,使得這一地區老弱的百姓慘死,強健的甲丁四處流浪,社會問題非常嚴重。而該地區本來軍隊不多,再加上太平的時間太久了,官兵們經常不作戰,官軍與饑民接戰屢屢失敗。這一年,濮州人王仙芝聚眾一千人在長垣起事。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六月,王仙芝和同夥尚君長領兵占領濮州、曹州,隊伍壯大到數萬人,唐天平軍節度使薛崇率軍征討,遭王仙芝打敗。冤句人黃巢也聚集了數千人響應王仙芝。黃巢和王仙芝少年時都靠販賣私鹽過活,黃巢精通騎馬射箭,十分豪爽任俠,粗通史傳經書,可是多次參加進士科考試都沒有及第,於是成為盜賊,與王仙芝攻占州、縣,橫行於山東。農民在官府壓榨中難以過活,就紛紛投奔黃巢,沒幾個月,隊伍即擴大到數萬人。唐盧龍節度使張公素,生性殘忍冷酷,士兵都怨恨他。大將李茂勛原來是回鶻阿布想的後裔,回鶻敗亡時,投降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張仲武收留了他,並讓他入軍籍戍邊,由於戰功卓著,賜予他李茂勛的姓名。納降軍使陳貢言是幽州的宿將,軍士們都信服他,李茂勛殺死陳貢言,卻打著陳貢言的旗號興兵攻打薊州,張公素出戰不敵,逃奔京師,李茂勛進入幽州城,眾人這才發現不是陳貢言,可事已至此,只好推李茂勛為主,朝廷不得以將李茂勛任命為盧龍軍留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