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十二月,南詔軍乘勝攻克黎州,進入邛崍關,接著進攻雅州。大渡河敗退下來的唐兵逃向邛州,消息傳來,成都十分驚慌,士民紛紛逃入成都城,有的人甚至北逃其他州府。成都城中守備更嚴,修築的塹壕與堡壘比先前更為緊固,南詔驃信遣其官員給唐節度使牛叢送信,聲稱:“我們沒有膽量侵犯唐境,是想入朝見唐天子,當面訴說數十年來南詔受小人讒言離間所遭受的冤屈,要是能獲得唐天子的聖恩憐憫和撫恤,我們就會與牛尚書永遠結為睦鄰友好。今天借道來到貴軍府,希望能借成都城內的蜀王廳留住幾天,接著我們就東上長安。”牛叢生性膽小懦怯,準備答應南詔的要求,楊慶復反對這樣做。於是將南詔的使者斬首,只留下二人,叫他們將回信帶回到南詔軍中。牛叢的覆信歷數南詔軍侵犯唐境的罪惡,並惡言相向。南詔兵至新津後就全軍後撤而牛叢卻擔心南詔軍來攻,提前將成都城外的居民住屋全部燒光,使蜀地百姓心中怨恨。唐僖宗頒下詔書調發河東、山南西道、東川的軍隊救援成都,且命令天平軍節度使高駢前往西川布置和指揮抵抗南詔軍之事。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朝廷將高駢任命為西川節度使。高駢到達劍州,便派人先到成都城把城門打開。有人勸高駢:“如今南詔軍逼近成都,大人離成都還遠,要是他們發生衝突,如何是好?”高駢笑道:“從前我在交趾城下破三十萬軍,讓其心驚膽寒,現在聞聽我來,只怕逃命都唯恐不及,怎麼還敢進犯成都!再說眼下天氣漸暖,幾十萬人聚居城中,髒污擁擠,一定會爆發瘟疫,所以放民眾出城刻不容緩。”使者到達成都,打開城門,百姓爭相出城,各自又恢復自己的工作,守城士兵也解掉甲冑,百姓官兵都很高興。南詔軍這時正攻打雅州,聽說高駢來到,果然停止進兵,遣使求和,退兵返回。高駢又向朝廷奏報,將各道援軍陸續遣還。
高駢到了成都,第二天派出步兵和騎兵五千人進攻南詔軍隊,到大渡河,抓獲和殺死很多南詔軍人,並擒獲南詔酋長几十人,全部送到成都斬首。高駢又命令修復邛崍關和大渡河諸城堡、柵寨,並在戎州馬湖鎮修築城池,稱為平夷軍,又在沐源川修築城地,這些城堡都是南詔入蜀的要道,每個城堡和柵寨都派駐幾千士兵戍守。從此之後南詔軍再也不敢侵犯蜀地。高駢將黃景復召至西川節度使府,責備他在大渡河之戰失職,將其腰斬。高駢又向朝廷上奏,請求親自帶領西川兵馬及天平、昭義、義成等共六萬軍隊攻打南詔,僖宗下詔不許。以前,南詔督爽官多次向唐中書門下送牒文,牒文辭語蠻橫無理,中書門下沒有答覆。盧攜上奏稱:“如果這樣不予理睬,南詔定會愈發驕橫,認為唐廷無言以對,應該歷數南詔十代受恩於唐,斥責他們忘恩負義。可是由朝廷中書門下發牒文,又有讓南詔的地位與朝廷相平的嫌疑,請將詔文賜於高駢及嶺西道節度使辛讜,讓他們抄錄詔文,以地方官的身份給南詔下牒文。”盧攜的意見被唐僖宗採納了。
(8)高駢築成都外城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春,南詔一面派使者至高駢處請和,一面又反覆騷擾邊界。高駢很憤怒,就把他們派來的使者給斬首了。這時,南詔又將從前進犯交趾時抓獲的安南經略判官杜驤之妻李瑤送回,並讓李瑤帶給高駢一封書信,信中言辭傲慢無禮。高駢回信,歷數了其辜負歷代聖恩的罪責,並以安南、大渡河的慘敗對南詔進行羞辱。
十一月,高駢準備修建成都的外城,僧人景仙規劃,周長二十五里。高駢命令縣令募人修築,明令官吏收取賄賂超過百錢者處死,嚴令取土時不得毀壞農田,從役之人每十天輪換一次,百姓十分滿意。所以修城時,用不著官吏督促,人人賣力,僅僅兩個月,外城便修好了。修城期間,為了防止南詔侵擾,高駢又派僧人景仙到南詔,遊說酋龍歸順,南詔人篤信佛教,聽說高僧前來,酋龍果然率領百官出來迎接。景仙以許配公主為餌,勸說酋龍歸附大唐,酋龍果然動心,二人便商議各種禮儀,耗費了不少時間。高駢又聲稱將要巡邊,烽火朝夕不息,可並沒有出行。南詔不知是計,惶恐不安,所以直至成都外城修好,雙方都相安無事。
南詔酋龍自嗣位為國王以來,為患唐朝邊境大約二十年,朝廷為抵禦其侵犯使得府庫空虛,而南詔國中也因為長年戰爭而疲憊不堪。酋龍去世,其子法嗣繼位,諡酋龍號為景莊皇帝,改年號為貞明承智大同,國號為鶴拓,又號稱大封人。南詔王法嗣愛好飲酒和打獵,讓大臣代理國政。閏二月,唐嶺南西道節度使辛讜上奏朝廷稱南詔遣西段寶來請和,並且宣稱:“我諸道軍隊在邕州戍守多年,軍隊糧餉費用使中原疲敝,請許與南詔約和,讓貧困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唐僖宗下詔准許。這樣辛讜派遣大將杜弘等人帶著書信和錢物,送段寶返回南詔,僅留下荊南、宣歙等幾支軍隊戍守邕州,別的諸道軍隊裁減僅餘十分之三。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夏,南詔派貴族趙宗政來請求和親,同意稱弟而不願稱臣。僖宗召集百官商議此事,禮部侍郎崔澹等上奏:“南詔傲慢狂妄,高駢等人派僧人將其使者引誘前來,不識大體,要是答應其請求,只怕會讓後世笑話。”高駢知道後,便上表力爭,僖宗難以決斷誰是誰非,只得不了了之。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朝廷將高駢任命為西川節度使。高駢到達劍州,便派人先到成都城把城門打開。有人勸高駢:“如今南詔軍逼近成都,大人離成都還遠,要是他們發生衝突,如何是好?”高駢笑道:“從前我在交趾城下破三十萬軍,讓其心驚膽寒,現在聞聽我來,只怕逃命都唯恐不及,怎麼還敢進犯成都!再說眼下天氣漸暖,幾十萬人聚居城中,髒污擁擠,一定會爆發瘟疫,所以放民眾出城刻不容緩。”使者到達成都,打開城門,百姓爭相出城,各自又恢復自己的工作,守城士兵也解掉甲冑,百姓官兵都很高興。南詔軍這時正攻打雅州,聽說高駢來到,果然停止進兵,遣使求和,退兵返回。高駢又向朝廷奏報,將各道援軍陸續遣還。
高駢到了成都,第二天派出步兵和騎兵五千人進攻南詔軍隊,到大渡河,抓獲和殺死很多南詔軍人,並擒獲南詔酋長几十人,全部送到成都斬首。高駢又命令修復邛崍關和大渡河諸城堡、柵寨,並在戎州馬湖鎮修築城池,稱為平夷軍,又在沐源川修築城地,這些城堡都是南詔入蜀的要道,每個城堡和柵寨都派駐幾千士兵戍守。從此之後南詔軍再也不敢侵犯蜀地。高駢將黃景復召至西川節度使府,責備他在大渡河之戰失職,將其腰斬。高駢又向朝廷上奏,請求親自帶領西川兵馬及天平、昭義、義成等共六萬軍隊攻打南詔,僖宗下詔不許。以前,南詔督爽官多次向唐中書門下送牒文,牒文辭語蠻橫無理,中書門下沒有答覆。盧攜上奏稱:“如果這樣不予理睬,南詔定會愈發驕橫,認為唐廷無言以對,應該歷數南詔十代受恩於唐,斥責他們忘恩負義。可是由朝廷中書門下發牒文,又有讓南詔的地位與朝廷相平的嫌疑,請將詔文賜於高駢及嶺西道節度使辛讜,讓他們抄錄詔文,以地方官的身份給南詔下牒文。”盧攜的意見被唐僖宗採納了。
(8)高駢築成都外城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春,南詔一面派使者至高駢處請和,一面又反覆騷擾邊界。高駢很憤怒,就把他們派來的使者給斬首了。這時,南詔又將從前進犯交趾時抓獲的安南經略判官杜驤之妻李瑤送回,並讓李瑤帶給高駢一封書信,信中言辭傲慢無禮。高駢回信,歷數了其辜負歷代聖恩的罪責,並以安南、大渡河的慘敗對南詔進行羞辱。
十一月,高駢準備修建成都的外城,僧人景仙規劃,周長二十五里。高駢命令縣令募人修築,明令官吏收取賄賂超過百錢者處死,嚴令取土時不得毀壞農田,從役之人每十天輪換一次,百姓十分滿意。所以修城時,用不著官吏督促,人人賣力,僅僅兩個月,外城便修好了。修城期間,為了防止南詔侵擾,高駢又派僧人景仙到南詔,遊說酋龍歸順,南詔人篤信佛教,聽說高僧前來,酋龍果然率領百官出來迎接。景仙以許配公主為餌,勸說酋龍歸附大唐,酋龍果然動心,二人便商議各種禮儀,耗費了不少時間。高駢又聲稱將要巡邊,烽火朝夕不息,可並沒有出行。南詔不知是計,惶恐不安,所以直至成都外城修好,雙方都相安無事。
南詔酋龍自嗣位為國王以來,為患唐朝邊境大約二十年,朝廷為抵禦其侵犯使得府庫空虛,而南詔國中也因為長年戰爭而疲憊不堪。酋龍去世,其子法嗣繼位,諡酋龍號為景莊皇帝,改年號為貞明承智大同,國號為鶴拓,又號稱大封人。南詔王法嗣愛好飲酒和打獵,讓大臣代理國政。閏二月,唐嶺南西道節度使辛讜上奏朝廷稱南詔遣西段寶來請和,並且宣稱:“我諸道軍隊在邕州戍守多年,軍隊糧餉費用使中原疲敝,請許與南詔約和,讓貧困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唐僖宗下詔准許。這樣辛讜派遣大將杜弘等人帶著書信和錢物,送段寶返回南詔,僅留下荊南、宣歙等幾支軍隊戍守邕州,別的諸道軍隊裁減僅餘十分之三。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夏,南詔派貴族趙宗政來請求和親,同意稱弟而不願稱臣。僖宗召集百官商議此事,禮部侍郎崔澹等上奏:“南詔傲慢狂妄,高駢等人派僧人將其使者引誘前來,不識大體,要是答應其請求,只怕會讓後世笑話。”高駢知道後,便上表力爭,僖宗難以決斷誰是誰非,只得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