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呂不韋想結束“越割越長”的遊戲,決心給“合縱”來一個斬草除根。他命令所有秦軍主力傾巢出動,在蕞邑與五國聯軍決戰。秦軍派出精銳部隊,採取夜襲的方式,重點打擊挑頭的楚國軍隊。楚軍鼻子靈,秦軍還沒偷襲過來就一溜煙跑了,以保存自己的實力。楚軍一撤,其他國家的部隊軍心渙散、聞風喪膽,被秦軍打得人仰馬翻、抱頭鼠竄。自此以後,被打怕了的諸侯們只能自掃門前雪,坐等被秦國各個擊破。
信陵君、春申君先後領導的五國抗秦,雖然一度進逼關中平原,但無意中成為“合縱”的迴光返照!
“合縱”失敗,作為“從約長”的楚國雖然跑得最快,沒有多少損失,但卻被秦國記仇,列入需要率先解決的“黑名單”。從秦國撤退後,楚國迅速再次遷都至壽春,躲避秦國的“秋後算帳”。
楚考烈王將導致楚國陷入危險處境的罪責,一股腦地扣到了春申君的頭上。借遷都之機,春申君在淮北的封邑被收回,改封到吳地,也就是今天的江浙滬地區。
別看現在的江浙滬經濟發達、百姓富庶,在戰國時代,受封於此處跟流放沒有什麼區別。當時,吳地水患相當嚴重,百姓辛苦忙活一年,往往顆粒無收,不得不流離失所,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淮河流域簡直是天壤之別。
真正的高手,不是捏著好牌能贏,而是捏著一把爛牌照樣贏。春申君或許算不上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但他絕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
在吳地,失勢的春申君並沒有像信陵君那樣意志消沉,而是率領百姓治理申江、疏通河道,使困擾吳地百姓多年的水患得以根除。在吳地的幾年裡,春申君勤政愛民、政績顯赫。百姓安居樂業,對春申君真誠而熱烈地感念。
這種發自肺腑的感念,穿越了歷史的煙雲。儘管過去了幾千年,這片曾經的封邑,依然保留著春申君的印記。上海市的黃浦江、別稱“申”、春申村、春申路等等,都是因紀念春申君黃歇而得名。座落在豫園附近的老城隍廟裡,曾經供奉著春申君的神像,後來毀於侵華日軍的戰火。2003年,上海市松江區在新橋鎮春申村重建了春申君祠堂,一塊紀念碑上鐫刻著一首頌詩:春申治水,黃浦滔滔……
——對任何一個想留名青史的人而言,百姓的感念才是最高大的豐碑!
吳地的水患得到根除,但楚國王室的危機卻始終讓春申君一籌莫展:楚考烈王沒有子嗣!——這問題就比較大了!
楚王不是神仙,總有掛掉的那一天。楚王死翹翹之後,楚國怎麼辦?為了化解危機,春申君選了很多看上去很能生孩子的女人,進獻給楚王,但都無濟於事,說明問題出在楚王身上。
這下就麻煩了!春申君又不是老中醫,沒有什麼祖傳秘方。面對楚王的無能,這種事情自己又幫不上忙,只有站在一邊干著急。
春申君沒辦法,但總有人有的是辦法。有一個叫李園的人,動起了心思。
李園是趙國人,除了一個天仙妹妹以外,一無所有。不過,有了天仙妹妹就能有一切,至少李園是這麼認為的。
李園想把自己的天仙妹妹獻給楚王,但探聽到楚王有不育之症,擔心妹妹將來年老色衰而失寵,便決定走“借種”路線。
李園要借的是春申君的種。在李園的忽悠下,天仙妹妹成了春申君的女人。懷孕之後,天仙妹妹繼續忽悠春申君,讓他把自己獻給楚王。
問題是,春申君為什麼會同意做這種“欺君”的事情呢?因為天仙妹妹把春申君的將來都給“預測”出來了:——楚王無子,死了之後必然是兄終弟及。
——兄弟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肯定會冷落先王舊臣。
——春申君執掌楚國大權多年,與王室宗親矛盾重重,多有失禮之處,必然是秋後算帳的對象。
對於春申君而言,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名望、封邑甚至性命,只有獻出天仙妹妹這一條路!
春申君照辦了,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鑽進了一個早就設好的圈套!
天仙妹妹跟了楚王之後,果然生了一個兒子,求子心切的楚考烈王當然興奮異常,不僅封天仙妹妹為王后,又對大舅子李園委以重任。
李園發跡之後,開始謀劃致春申君於死地,原因有三:其一,春申君是“借種”陰謀的知情者,必須殺人滅口,以除後患。
其二,春申君的地位與名望,是李園獨攬楚國大權的最大障礙。
其三,今後天仙妹妹的兒子繼位,春申君往哪裡放?
對於李園的陰謀,光明磊落的春申君毫無察覺,但總有人看出了端倪。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很快就要不行了。一個叫朱英的門客提醒春申君:楚王一斷氣,李園極有可能發動武裝政變,不如先下手為強,斬除李園這個禍根。但是,春申君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李園會對自己下手,對朱英的話始終置若罔聞。
十七天後,楚考烈王去世,事態的發展與朱英的預測完全吻合。李園率甲士在棘門設伏,將前來弔唁的春申君殺死,將一代名士春申君的宗親、門客全部殺害,史稱“棘門之變”。
春申君遇害後,天仙妹妹的兒子繼位,是為楚幽王,時任令尹的李園獨攬大權,剛剛有所復甦的楚國自此一蹶不振。
信陵君、春申君先後領導的五國抗秦,雖然一度進逼關中平原,但無意中成為“合縱”的迴光返照!
“合縱”失敗,作為“從約長”的楚國雖然跑得最快,沒有多少損失,但卻被秦國記仇,列入需要率先解決的“黑名單”。從秦國撤退後,楚國迅速再次遷都至壽春,躲避秦國的“秋後算帳”。
楚考烈王將導致楚國陷入危險處境的罪責,一股腦地扣到了春申君的頭上。借遷都之機,春申君在淮北的封邑被收回,改封到吳地,也就是今天的江浙滬地區。
別看現在的江浙滬經濟發達、百姓富庶,在戰國時代,受封於此處跟流放沒有什麼區別。當時,吳地水患相當嚴重,百姓辛苦忙活一年,往往顆粒無收,不得不流離失所,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淮河流域簡直是天壤之別。
真正的高手,不是捏著好牌能贏,而是捏著一把爛牌照樣贏。春申君或許算不上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但他絕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
在吳地,失勢的春申君並沒有像信陵君那樣意志消沉,而是率領百姓治理申江、疏通河道,使困擾吳地百姓多年的水患得以根除。在吳地的幾年裡,春申君勤政愛民、政績顯赫。百姓安居樂業,對春申君真誠而熱烈地感念。
這種發自肺腑的感念,穿越了歷史的煙雲。儘管過去了幾千年,這片曾經的封邑,依然保留著春申君的印記。上海市的黃浦江、別稱“申”、春申村、春申路等等,都是因紀念春申君黃歇而得名。座落在豫園附近的老城隍廟裡,曾經供奉著春申君的神像,後來毀於侵華日軍的戰火。2003年,上海市松江區在新橋鎮春申村重建了春申君祠堂,一塊紀念碑上鐫刻著一首頌詩:春申治水,黃浦滔滔……
——對任何一個想留名青史的人而言,百姓的感念才是最高大的豐碑!
吳地的水患得到根除,但楚國王室的危機卻始終讓春申君一籌莫展:楚考烈王沒有子嗣!——這問題就比較大了!
楚王不是神仙,總有掛掉的那一天。楚王死翹翹之後,楚國怎麼辦?為了化解危機,春申君選了很多看上去很能生孩子的女人,進獻給楚王,但都無濟於事,說明問題出在楚王身上。
這下就麻煩了!春申君又不是老中醫,沒有什麼祖傳秘方。面對楚王的無能,這種事情自己又幫不上忙,只有站在一邊干著急。
春申君沒辦法,但總有人有的是辦法。有一個叫李園的人,動起了心思。
李園是趙國人,除了一個天仙妹妹以外,一無所有。不過,有了天仙妹妹就能有一切,至少李園是這麼認為的。
李園想把自己的天仙妹妹獻給楚王,但探聽到楚王有不育之症,擔心妹妹將來年老色衰而失寵,便決定走“借種”路線。
李園要借的是春申君的種。在李園的忽悠下,天仙妹妹成了春申君的女人。懷孕之後,天仙妹妹繼續忽悠春申君,讓他把自己獻給楚王。
問題是,春申君為什麼會同意做這種“欺君”的事情呢?因為天仙妹妹把春申君的將來都給“預測”出來了:——楚王無子,死了之後必然是兄終弟及。
——兄弟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肯定會冷落先王舊臣。
——春申君執掌楚國大權多年,與王室宗親矛盾重重,多有失禮之處,必然是秋後算帳的對象。
對於春申君而言,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名望、封邑甚至性命,只有獻出天仙妹妹這一條路!
春申君照辦了,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鑽進了一個早就設好的圈套!
天仙妹妹跟了楚王之後,果然生了一個兒子,求子心切的楚考烈王當然興奮異常,不僅封天仙妹妹為王后,又對大舅子李園委以重任。
李園發跡之後,開始謀劃致春申君於死地,原因有三:其一,春申君是“借種”陰謀的知情者,必須殺人滅口,以除後患。
其二,春申君的地位與名望,是李園獨攬楚國大權的最大障礙。
其三,今後天仙妹妹的兒子繼位,春申君往哪裡放?
對於李園的陰謀,光明磊落的春申君毫無察覺,但總有人看出了端倪。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很快就要不行了。一個叫朱英的門客提醒春申君:楚王一斷氣,李園極有可能發動武裝政變,不如先下手為強,斬除李園這個禍根。但是,春申君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李園會對自己下手,對朱英的話始終置若罔聞。
十七天後,楚考烈王去世,事態的發展與朱英的預測完全吻合。李園率甲士在棘門設伏,將前來弔唁的春申君殺死,將一代名士春申君的宗親、門客全部殺害,史稱“棘門之變”。
春申君遇害後,天仙妹妹的兒子繼位,是為楚幽王,時任令尹的李園獨攬大權,剛剛有所復甦的楚國自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