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英宗看了李賢的奏疏,頻頻點頭說:“曹吉祥、石亨、張等就是這樣的人,應該將他們的罪行寫進詔書中,使大家都能知曉,為今後堵塞言路者戒。”
英宗皇帝採納了李賢的建議,頒布敕令,以擒獲曹吉祥、曹欽等謀反逆賊詔示天下,實行大赦,向全體臣民徵求直言。
自從“奪門”復辟之後,石亨、曹吉祥專擅朝政,因御史張鵬、楊瑄案,構興大獄,從此言路閉塞,沒有人對石亨、曹吉祥等的倒行逆施敢說一個不字。景泰朝那些聞名遐邇的御史、給事中盡皆罷黜放逐,銷聲匿跡。這不能說是一種大倒退。所以李賢要借石亨、曹吉祥之敗提醒英宗皇帝吸取經驗教訓,重開言路,廓清政治。縱然如此,想要恢復景泰朝言官們毫無顧忌地批評朝政,那種前仆後繼的局面已經很難了。
都御史寇深被曹欽殺害,英宗深為悼念。當時正要恢復言官的作用,英宗認為主管都察院的都御史很重要,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李賢請求命六部共同舉薦。結果舉薦了三個人,南京刑部尚書蕭維楨名列首位。
於是李賢請求任用蕭維楨為都御史。英宗說:“此人曾經曹吉祥極力舉薦,必是他的附從者,絕非品行端正之士。”
其實蕭維楨因為反對復立沂王,群臣上書景帝時,他把奏疏上“早建元良”改為“早擇元良”,這一字之改註定要斷送他的政治前途。雖然英宗復位後,蕭維楨極力巴結石亨、徐有貞,積極參與草擬復位詔書,審訊于謙、王文也不遺餘力地栽贓陷害,極力討好新的當權者。但英宗極為討厭這種兩面三刀的小人,把他貶謫到南京,現在自然也不想任用他擔任要職。
大理寺卿李賓也是六部推薦的人選之一。英宗認為他雖然年輕,但掌管刑罰之事已經很久,非常欣賞他。於是在徵詢吏部尚書王翱等人的意見後,任命李賓為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
李賓調往都察院任職,他原任的大理寺卿一職還未解除。同為法司衙門決不能兼職。有一天,英宗與李賢評議人才,提及工部尚書趙榮。李賢說:“此人可重用,曹賊反叛時,許多文臣都畏縮不前,躲在家裡。兵甲非自己的責任,誰敢出頭?唯獨趙榮披上甲冑,騎上戰馬在街上來回奔馳,大聲呼喊:‘曹賊叛逆,能殺賊者跟我來!曹家亂臣賊子,應當共同剿殺。我等忠臣義士,不可退避!’他聚集了數百人跟隨孫鏜一齊殺敵。能於陣前鼓舞士卒,滅賊成功,如此存心行事,一般人豈能企及!”
英宗聽他如此說,也感嘆道:“這就是忠臣啊!”於是命趙榮以工部尚書兼任大理寺卿,領取雙份俸祿。
趙榮的先祖是西域人,元朝時入籍中國,寓居福建。他少年時隨舅父禮部侍郎薩琦入京,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被召用為中書舍人。正統十四年十月,也先進犯京師,挾持太上皇英宗登土城,要朝廷派大臣前去談判。當時也先兵臨城下,氣焰囂張,沒有人敢去敵營。趙榮年少氣盛,慨然站出來,願意擔任使者去敵營覲見太上皇。大學士高谷解下身上所佩犀帶贈給他說:“你真是忠義之士!”
後來趙榮又同楊善前往迤北覲見太上皇。雖然景帝敕書沒有奉迎太上皇還京的字樣,但楊善口若懸河,終於說服也先遣送太上皇回歸京師。趙榮那一次就在英宗心裏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二 弋陽王亂倫冤案
逯杲在曹氏叛亂中被殺,自然也得到朝廷的撫恤。他被追贈為指揮使,賜給他的兒子指揮僉事俸祿。逯杲原來只是門達和劉敬手下一個普通的校尉。英宗復辟後大治“奸黨”,逯杲捆縛錦衣百戶楊瑛,說他是已誅太監張永的親屬;又抓了千戶劉勤,稱他謗訕皇上,為奸黨張目。兩個人都被誅殺。逯杲靠這些功勞升為副千戶,進而投靠曹吉祥,得以擢升為指揮僉事。
逯杲因為查處英國公張懋及外戚孫繼宗兄弟占奪官田案,不畏權貴,名聲大噪,受到英宗皇帝的賞識。逯杲政治嗅覺十分敏銳,他發覺石亨、曹吉祥等為皇上所忌,立刻反戈一擊,用力伺察他們的陰私。幾乎以一己之力,撬得石亨蓄意謀反的證據,促成石亨叔侄最後被誅殺。
石亨死後,逯杲又把矛頭對準提拔他的恩人曹吉祥,派遣手下日夜監視伺察曹家的一舉一動。因此導致曹欽將他恨之入骨,叛亂一開始就毫不留情地殺死他祭旗。
逯杲這樣的人死有餘辜。他以皇上專司搏擊的鷹犬自居,不講情面手段毒辣,並獲得英宗皇帝的信任。他在死前不久,就製造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冤案。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被封為寧王,就藩大寧。大寧在喜峰口外,是當時抵禦蒙元最重要的藩鎮之一。寧王擁兵八萬,革車六千,兵力為諸王之冠。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朝廷,由劉家口至大寧,用計挾持寧王入關,許諾事成後與寧王“中分天下”。
後來朱棣登基做了皇帝,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反而將寧王分封到貧瘠的江西南昌。寧王朱權很不高興,仁宗時上書稱南昌不是他的封國。結果挨了侄兒仁宗皇帝一頓訓斥。好在朱權及時收斂,他晚年已無心復國,熱衷於著書立說,活到正統十三年才去世。
寧王的後人頗不安分。也許他們還惦記著燕王“中分天下”的承諾,所以對朝廷賜給藩王的這點俸祿心懷不滿,隔不多久就要鬧點事端出來。
英宗皇帝採納了李賢的建議,頒布敕令,以擒獲曹吉祥、曹欽等謀反逆賊詔示天下,實行大赦,向全體臣民徵求直言。
自從“奪門”復辟之後,石亨、曹吉祥專擅朝政,因御史張鵬、楊瑄案,構興大獄,從此言路閉塞,沒有人對石亨、曹吉祥等的倒行逆施敢說一個不字。景泰朝那些聞名遐邇的御史、給事中盡皆罷黜放逐,銷聲匿跡。這不能說是一種大倒退。所以李賢要借石亨、曹吉祥之敗提醒英宗皇帝吸取經驗教訓,重開言路,廓清政治。縱然如此,想要恢復景泰朝言官們毫無顧忌地批評朝政,那種前仆後繼的局面已經很難了。
都御史寇深被曹欽殺害,英宗深為悼念。當時正要恢復言官的作用,英宗認為主管都察院的都御史很重要,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李賢請求命六部共同舉薦。結果舉薦了三個人,南京刑部尚書蕭維楨名列首位。
於是李賢請求任用蕭維楨為都御史。英宗說:“此人曾經曹吉祥極力舉薦,必是他的附從者,絕非品行端正之士。”
其實蕭維楨因為反對復立沂王,群臣上書景帝時,他把奏疏上“早建元良”改為“早擇元良”,這一字之改註定要斷送他的政治前途。雖然英宗復位後,蕭維楨極力巴結石亨、徐有貞,積極參與草擬復位詔書,審訊于謙、王文也不遺餘力地栽贓陷害,極力討好新的當權者。但英宗極為討厭這種兩面三刀的小人,把他貶謫到南京,現在自然也不想任用他擔任要職。
大理寺卿李賓也是六部推薦的人選之一。英宗認為他雖然年輕,但掌管刑罰之事已經很久,非常欣賞他。於是在徵詢吏部尚書王翱等人的意見後,任命李賓為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
李賓調往都察院任職,他原任的大理寺卿一職還未解除。同為法司衙門決不能兼職。有一天,英宗與李賢評議人才,提及工部尚書趙榮。李賢說:“此人可重用,曹賊反叛時,許多文臣都畏縮不前,躲在家裡。兵甲非自己的責任,誰敢出頭?唯獨趙榮披上甲冑,騎上戰馬在街上來回奔馳,大聲呼喊:‘曹賊叛逆,能殺賊者跟我來!曹家亂臣賊子,應當共同剿殺。我等忠臣義士,不可退避!’他聚集了數百人跟隨孫鏜一齊殺敵。能於陣前鼓舞士卒,滅賊成功,如此存心行事,一般人豈能企及!”
英宗聽他如此說,也感嘆道:“這就是忠臣啊!”於是命趙榮以工部尚書兼任大理寺卿,領取雙份俸祿。
趙榮的先祖是西域人,元朝時入籍中國,寓居福建。他少年時隨舅父禮部侍郎薩琦入京,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被召用為中書舍人。正統十四年十月,也先進犯京師,挾持太上皇英宗登土城,要朝廷派大臣前去談判。當時也先兵臨城下,氣焰囂張,沒有人敢去敵營。趙榮年少氣盛,慨然站出來,願意擔任使者去敵營覲見太上皇。大學士高谷解下身上所佩犀帶贈給他說:“你真是忠義之士!”
後來趙榮又同楊善前往迤北覲見太上皇。雖然景帝敕書沒有奉迎太上皇還京的字樣,但楊善口若懸河,終於說服也先遣送太上皇回歸京師。趙榮那一次就在英宗心裏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二 弋陽王亂倫冤案
逯杲在曹氏叛亂中被殺,自然也得到朝廷的撫恤。他被追贈為指揮使,賜給他的兒子指揮僉事俸祿。逯杲原來只是門達和劉敬手下一個普通的校尉。英宗復辟後大治“奸黨”,逯杲捆縛錦衣百戶楊瑛,說他是已誅太監張永的親屬;又抓了千戶劉勤,稱他謗訕皇上,為奸黨張目。兩個人都被誅殺。逯杲靠這些功勞升為副千戶,進而投靠曹吉祥,得以擢升為指揮僉事。
逯杲因為查處英國公張懋及外戚孫繼宗兄弟占奪官田案,不畏權貴,名聲大噪,受到英宗皇帝的賞識。逯杲政治嗅覺十分敏銳,他發覺石亨、曹吉祥等為皇上所忌,立刻反戈一擊,用力伺察他們的陰私。幾乎以一己之力,撬得石亨蓄意謀反的證據,促成石亨叔侄最後被誅殺。
石亨死後,逯杲又把矛頭對準提拔他的恩人曹吉祥,派遣手下日夜監視伺察曹家的一舉一動。因此導致曹欽將他恨之入骨,叛亂一開始就毫不留情地殺死他祭旗。
逯杲這樣的人死有餘辜。他以皇上專司搏擊的鷹犬自居,不講情面手段毒辣,並獲得英宗皇帝的信任。他在死前不久,就製造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冤案。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被封為寧王,就藩大寧。大寧在喜峰口外,是當時抵禦蒙元最重要的藩鎮之一。寧王擁兵八萬,革車六千,兵力為諸王之冠。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朝廷,由劉家口至大寧,用計挾持寧王入關,許諾事成後與寧王“中分天下”。
後來朱棣登基做了皇帝,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反而將寧王分封到貧瘠的江西南昌。寧王朱權很不高興,仁宗時上書稱南昌不是他的封國。結果挨了侄兒仁宗皇帝一頓訓斥。好在朱權及時收斂,他晚年已無心復國,熱衷於著書立說,活到正統十三年才去世。
寧王的後人頗不安分。也許他們還惦記著燕王“中分天下”的承諾,所以對朝廷賜給藩王的這點俸祿心懷不滿,隔不多久就要鬧點事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