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即使是看似握有絕對權力的諸葛孔明,也有反對他的勢力存在。就像司馬仲達所畏懼的一樣,每個王朝都有懷疑有才重臣的傾向。“也不用非搶在這個時候即位吧……”孔明很想這樣抱怨東吳的孫權。不過,他也知道,在吳國看來這個時候正是即位的大好時機。
對於以征討魏國為最高目的的蜀國而言,必須要保持與吳國的同盟關係。吳國深知這一點。所謂同盟關係,哪一方過於期待,就意味著哪一方的實力較為薄弱。“你們蜀漢國力衰弱啊。”吳國想讓蜀國明白這一點,同時也想把自己提到和已經稱帝的魏國、蜀國相同的位置上,至少在形式上是這樣。“那就來個快刀斬亂麻。”五丈原的矮個男子這樣說。其實用不著他說,孔明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所以他才聲色俱厲地喊出剛才這番話。
沉默持續了一會兒,孔明才從容不迫地開口道:“大義歸大義,如果國家都要滅亡了,還有什麼大義可言?”他先不容分說地給出結論,然後作解釋說明。“派使節前去東吳祝賀,這件事想拜託給孝起。”他深吸一口氣說道。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不給反對者插話的機會。孝起是陳震的字。連祝賀的使者都選好了,可以說反對派被徹底壓制住了。即使他們反對,孔明也可以反駁道:“那麼你們又有什麼良策?”這些反對者也只好閉口不言了。
就這樣,這件大事終於處理完畢。
孔明回到府邸,把自己關在房裡,坐在桌子前。桌上鋪著紙,他拿起筆,筆鋒落在紙上——他不是在寫字,而是在畫各種圖形。對於孔明來說,這是非常開心的時刻。不過,這絕對不是遊戲,而是很重要的工作。同樣是工作,既有使人難耐的,也有令人快樂的。眼下這個就是件非常令人開心的工作。
孔明在做設計,他喜歡製作各種器械器具。前不久,他發明了一種能夠同時發射幾支箭弩的武器——連弩。當孔明看見描繪在紙上的設計圖最後變成實物擺在眼前,而且還能像自己設想的那樣操作時,他從心裡生出一種開心的感覺。此刻,他的腦子裡一邊回想著在五丈原看到的那隻母牛,一邊在紙上塗畫著。
街亭之戰暴露了蜀國運輸能力的不足。戰爭就是補給,孔明非常相信這一點。接下來的大規模北伐,首先要建立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基地,因而他選擇了五丈原。不過即使能在五丈原解決糧草問題,武器和盔甲之類的輜重還得從蜀國運來。東漢末年的輜重車,是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戰車的原型製造的,在底架高大的車身兩旁安裝兩個車輪,然後讓牛馬牽著。此前因街亭之敗而中止的北伐中,有數不清的輜重車滾落到山谷中,就算沒有滾落下去,也橫倒在路邊,妨礙了軍隊前進。
孔明在五丈原的屋外看到一頭母牛,它給孔明帶來一種安定舒適的感覺。“這個模樣……”正是在那時,孔明想到了改良輜重車的辦法。之所以經常翻車,是因為底盤過高而缺少穩定性。春秋時期雙方都使用戰車交戰,故意將底盤設計得偏高,是因為底盤太低不利於作戰。不過,底盤太高了就缺乏穩定性。因此當年的戰車都是依照持戟戰士最適合的高度設計的。輜重車不同於戰車。由這一點來考慮,就必須重新設計與戰車結構完全不同的車型。反過來說,迄今為止一直依照戰車的設計製造輜重車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就這樣,孔明發明了輜重車“木牛”。木牛不是兩個輪子,而是四個輪子,車身的底部只稍稍高出地面,非常穩定。而且不單穩定,木牛還能比普通的輜重車裝載更多的物資。雖然這也增加了拉車的牛馬的數量,但可以減少輜重車的數量。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輜重車對軍隊行軍的妨礙。木牛很穩定,裝載量大,缺點是行進速度緩慢。若是運送普通物資的話,當然沒有問題,但在運送武器盔甲一類急需物資時,木牛就比較慢了。孔明設計了木牛之後,又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減少載重量但提高速度的輜重車。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流馬”。
六
“場面如此盛大!東吳究竟擁有多少精兵良將,非我等常人所能揣測。”蜀國的賀使陳震不無讚嘆地說道。“我也聽說蜀國百姓眾多,兵力也不少啊!”吳國丞相顧雍滿足地點頭應道。這裡是吳國的大本營武昌。
四月孫權稱帝,改年號為黃龍元年。新年伊始,傳說夏口和武昌兩地出現了黃龍的身影。這是天子出現的瑞兆,孫權應此徵兆登基做了皇帝。“蜀國會有什麼反應?”顧雍曾經擔心地問道。孫權大笑道:“蜀國能做什麼?孔明這傢伙,即使心中不快,也不能不承認我東吳皇帝。倘若不與我東吳交好,蜀國什麼都做不了。”
收到蜀國派來使者的消息時,人們起初誤以為是問罪使。吳國妄自稱帝,觸怒了身為漢室正統的蜀國,所以蜀國派使者前來問罪。吳國的人們都如此認為,唯獨孫權毫不擔心——蜀國怎麼會做這樣的蠢事!很快事情就清楚了,使者果然不是來問罪的,而是來祝賀的。
吳國迎接蜀國的祝賀使者陳震,並在武昌蛇山上的宮殿裡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宴會之時還在宮殿前的廣場上舉行了閱兵儀式。這當然是特意展示給蜀國使者看的。蜀國使者陳震嘴上讚嘆,心中卻想著從成都出發之前孔明丞相對他的囑託:“回來之後,要向我匯報孫權最想讓你看到什麼。請用心觀察。”
對於以征討魏國為最高目的的蜀國而言,必須要保持與吳國的同盟關係。吳國深知這一點。所謂同盟關係,哪一方過於期待,就意味著哪一方的實力較為薄弱。“你們蜀漢國力衰弱啊。”吳國想讓蜀國明白這一點,同時也想把自己提到和已經稱帝的魏國、蜀國相同的位置上,至少在形式上是這樣。“那就來個快刀斬亂麻。”五丈原的矮個男子這樣說。其實用不著他說,孔明也知道這是最好的辦法,所以他才聲色俱厲地喊出剛才這番話。
沉默持續了一會兒,孔明才從容不迫地開口道:“大義歸大義,如果國家都要滅亡了,還有什麼大義可言?”他先不容分說地給出結論,然後作解釋說明。“派使節前去東吳祝賀,這件事想拜託給孝起。”他深吸一口氣說道。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不給反對者插話的機會。孝起是陳震的字。連祝賀的使者都選好了,可以說反對派被徹底壓制住了。即使他們反對,孔明也可以反駁道:“那麼你們又有什麼良策?”這些反對者也只好閉口不言了。
就這樣,這件大事終於處理完畢。
孔明回到府邸,把自己關在房裡,坐在桌子前。桌上鋪著紙,他拿起筆,筆鋒落在紙上——他不是在寫字,而是在畫各種圖形。對於孔明來說,這是非常開心的時刻。不過,這絕對不是遊戲,而是很重要的工作。同樣是工作,既有使人難耐的,也有令人快樂的。眼下這個就是件非常令人開心的工作。
孔明在做設計,他喜歡製作各種器械器具。前不久,他發明了一種能夠同時發射幾支箭弩的武器——連弩。當孔明看見描繪在紙上的設計圖最後變成實物擺在眼前,而且還能像自己設想的那樣操作時,他從心裡生出一種開心的感覺。此刻,他的腦子裡一邊回想著在五丈原看到的那隻母牛,一邊在紙上塗畫著。
街亭之戰暴露了蜀國運輸能力的不足。戰爭就是補給,孔明非常相信這一點。接下來的大規模北伐,首先要建立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基地,因而他選擇了五丈原。不過即使能在五丈原解決糧草問題,武器和盔甲之類的輜重還得從蜀國運來。東漢末年的輜重車,是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戰車的原型製造的,在底架高大的車身兩旁安裝兩個車輪,然後讓牛馬牽著。此前因街亭之敗而中止的北伐中,有數不清的輜重車滾落到山谷中,就算沒有滾落下去,也橫倒在路邊,妨礙了軍隊前進。
孔明在五丈原的屋外看到一頭母牛,它給孔明帶來一種安定舒適的感覺。“這個模樣……”正是在那時,孔明想到了改良輜重車的辦法。之所以經常翻車,是因為底盤過高而缺少穩定性。春秋時期雙方都使用戰車交戰,故意將底盤設計得偏高,是因為底盤太低不利於作戰。不過,底盤太高了就缺乏穩定性。因此當年的戰車都是依照持戟戰士最適合的高度設計的。輜重車不同於戰車。由這一點來考慮,就必須重新設計與戰車結構完全不同的車型。反過來說,迄今為止一直依照戰車的設計製造輜重車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就這樣,孔明發明了輜重車“木牛”。木牛不是兩個輪子,而是四個輪子,車身的底部只稍稍高出地面,非常穩定。而且不單穩定,木牛還能比普通的輜重車裝載更多的物資。雖然這也增加了拉車的牛馬的數量,但可以減少輜重車的數量。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輜重車對軍隊行軍的妨礙。木牛很穩定,裝載量大,缺點是行進速度緩慢。若是運送普通物資的話,當然沒有問題,但在運送武器盔甲一類急需物資時,木牛就比較慢了。孔明設計了木牛之後,又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減少載重量但提高速度的輜重車。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流馬”。
六
“場面如此盛大!東吳究竟擁有多少精兵良將,非我等常人所能揣測。”蜀國的賀使陳震不無讚嘆地說道。“我也聽說蜀國百姓眾多,兵力也不少啊!”吳國丞相顧雍滿足地點頭應道。這裡是吳國的大本營武昌。
四月孫權稱帝,改年號為黃龍元年。新年伊始,傳說夏口和武昌兩地出現了黃龍的身影。這是天子出現的瑞兆,孫權應此徵兆登基做了皇帝。“蜀國會有什麼反應?”顧雍曾經擔心地問道。孫權大笑道:“蜀國能做什麼?孔明這傢伙,即使心中不快,也不能不承認我東吳皇帝。倘若不與我東吳交好,蜀國什麼都做不了。”
收到蜀國派來使者的消息時,人們起初誤以為是問罪使。吳國妄自稱帝,觸怒了身為漢室正統的蜀國,所以蜀國派使者前來問罪。吳國的人們都如此認為,唯獨孫權毫不擔心——蜀國怎麼會做這樣的蠢事!很快事情就清楚了,使者果然不是來問罪的,而是來祝賀的。
吳國迎接蜀國的祝賀使者陳震,並在武昌蛇山上的宮殿裡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宴會之時還在宮殿前的廣場上舉行了閱兵儀式。這當然是特意展示給蜀國使者看的。蜀國使者陳震嘴上讚嘆,心中卻想著從成都出發之前孔明丞相對他的囑託:“回來之後,要向我匯報孫權最想讓你看到什麼。請用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