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一言以蔽之,就是說雙方只是做做樣子,不是真的打仗。”張魯是秉承司馬仲達的意思前來和諸葛孔明商量偽裝作戰的。這也是為了天下萬民。
兩位首腦首先贊成這次會談的原則。若是做得不巧妙,可能會招致幕僚的懷疑。因此關於細節問題,還需要仔細商量。於是,兩個人商議了很長時間。終於,孔明直起腰,站了起來。他走到窗前,敞開窗子。窗戶對面有片空地,一頭牛正在悠閒地踱著步。那是一頭母牛,沉甸甸的乳房都快要垂到地面了。“喂!”孔明放聲喊道。
四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羌蠻。山谷眇兮路漫漫。眷東顧兮但悲嘆。冥當寢兮不能安。飢當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眥不干……”天下聞名的琴師蔡文姬一邊彈著琴,一邊吟唱自己作的詩,這首詩正是她人生的真實寫照。西域的士兵們殺了男人,把他們的首級掛在馬頭上,將女人馱在馬背上揚長而去。女人們忍受著刀劍的威脅和棍棒的拷打,被驅趕到塞外胡風肆虐的土地上。她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整日以淚洗面。
十二年——蔡文姬身為年輕的匈奴王子的妻子的這些年,還算是幸福的。她的不幸是曹操令其回鄉造成的,因為她不得不與自己在匈奴生下的兩個兒子分別。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詩中描寫的是蔡文姬離開匈奴時的情景。二十年前摟著她的脖子痛哭流涕的小男孩,現在正坐在她的面前。他已是身材魁梧的青年,一副幹練的模樣,眼裡閃爍著野性十足的光芒,流露著南匈奴將領的氣質。
撫琴和吟詩結束了。矮個男子最愛流淚,在蔡文姬彈琴的時候,他就已經兩手掩面,雙肩一顫一顫地哭了起來。他一邊用手背抹著眼淚,一邊問劉柏道:“大人怎麼沒哭呀?”
“哭?我小時候哭得太多,已經把眼淚哭幹了。”劉柏雖然這樣作答,但眼睛也變得通紅。
“我想請魏國和蜀國的將軍讀一下我的詩,並告訴你們的妻子、姐妹和女兒,戰爭有多麼殘酷。不僅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會如此……”說到這裡,蔡文姬垂下了頭。
“為了天下萬民……”孔明又在心底默默地念了一遍這句話。
本該到來的魏蜀兩國的交戰,在司馬仲達的提議下,變成了一次事先講好了勝負的戰爭。這是仲達為明哲保身而採取的策略。不過,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犧牲,也算為亂世中的人們減少了一次不幸。不僅僅蔡文姬一人親身經歷過亂世的不幸,孔明自己也一樣。他本是孤兒,在戰亂中又失去了撫養他長大成人的叔父諸葛玄。
雖然五丈原的村莊是康國人的秘密聚居地,然而孔明到這裡已經兩天了,還沒有見到一個康國人的身影。蔡文姬和兒子匈奴王子劉柏、負責傳話的青年,還有那個矮個男子……孔明周圍的幾個人都是漢族人。
第二天的晚上,用過晚飯後,就在孔明被蔡文姬的琴聲和詩賦感動得落淚的時候,終於出現了一位康國長老。“諸葛丞相,對五丈原還滿意嗎?”長老捋著紅色的鬍鬚,操著熟練的漢語向孔明問道。
“很滿意。”孔明答道。
“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看到蜀國士兵在五丈原耕地的情景啊?”
“大約……四五年吧。”
“我能親眼看到這一幕嗎?要是能多活幾天就好了……”紅鬍子的長老微微搖頭道。有幾名男子跟隨長老一起進到屋子裡,其中有兩人是佛教僧侶。在當時的蜀國,也經常能看到佛教僧人的身影。
“康國人都信奉佛教嗎?”孔明問道。
“是的。五百年前,我們的國家曾經被一個號稱亞歷山大大帝的西方暴君占領,整個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從此之後,國人就深刻理解了世事無常的道理……戰爭越頻繁,佛教教義也就傳播得越廣泛啊。”
“有那麼多的戰爭嗎?”
“當然有。我們國家盛產良馬,各地的武將都對我們虎視眈眈……”
“蜀國的僧侶也逐漸多起來了。”
“是啊,魏國也是如此,因為月氏族人很早就在洛陽建立了白馬寺……不單單是蜀國和魏國,吳國的佛寺和僧侶也多了起來。”長老說道。
五
“誰若想破壞同吳國孫權的同盟,亡我蜀漢,請馬上站出來。”諸葛孔明一回成都,便立刻召集重臣開會商議,這是他在會上說的第一句話。滿座鴉雀無聲。想要國家滅亡的人,論罪當斬,當然沒人敢答話。在五丈原的時候,孔明從矮個男子那裡聽到孫權稱帝的消息,當時便想到:“會不會有什麼蠢材執著於大義名分?”同時他也能想像出蜀國死守正統的強硬派揮拳吶喊的情景——討伐大逆不道的東吳!不僅是這些狂熱的正統論者,就連那些明知道倘若不維持與東吳的同盟,蜀漢的前途就會暗淡的人,也只會在私下說一句“還是讓丞相自己去苦惱吧”。所以,蜀漢朝廷之中便出現一些人,他們心中明知不可能,卻依然叫囂著要討伐吳國。
兩位首腦首先贊成這次會談的原則。若是做得不巧妙,可能會招致幕僚的懷疑。因此關於細節問題,還需要仔細商量。於是,兩個人商議了很長時間。終於,孔明直起腰,站了起來。他走到窗前,敞開窗子。窗戶對面有片空地,一頭牛正在悠閒地踱著步。那是一頭母牛,沉甸甸的乳房都快要垂到地面了。“喂!”孔明放聲喊道。
四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羌蠻。山谷眇兮路漫漫。眷東顧兮但悲嘆。冥當寢兮不能安。飢當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眥不干……”天下聞名的琴師蔡文姬一邊彈著琴,一邊吟唱自己作的詩,這首詩正是她人生的真實寫照。西域的士兵們殺了男人,把他們的首級掛在馬頭上,將女人馱在馬背上揚長而去。女人們忍受著刀劍的威脅和棍棒的拷打,被驅趕到塞外胡風肆虐的土地上。她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整日以淚洗面。
十二年——蔡文姬身為年輕的匈奴王子的妻子的這些年,還算是幸福的。她的不幸是曹操令其回鄉造成的,因為她不得不與自己在匈奴生下的兩個兒子分別。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詩中描寫的是蔡文姬離開匈奴時的情景。二十年前摟著她的脖子痛哭流涕的小男孩,現在正坐在她的面前。他已是身材魁梧的青年,一副幹練的模樣,眼裡閃爍著野性十足的光芒,流露著南匈奴將領的氣質。
撫琴和吟詩結束了。矮個男子最愛流淚,在蔡文姬彈琴的時候,他就已經兩手掩面,雙肩一顫一顫地哭了起來。他一邊用手背抹著眼淚,一邊問劉柏道:“大人怎麼沒哭呀?”
“哭?我小時候哭得太多,已經把眼淚哭幹了。”劉柏雖然這樣作答,但眼睛也變得通紅。
“我想請魏國和蜀國的將軍讀一下我的詩,並告訴你們的妻子、姐妹和女兒,戰爭有多麼殘酷。不僅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會如此……”說到這裡,蔡文姬垂下了頭。
“為了天下萬民……”孔明又在心底默默地念了一遍這句話。
本該到來的魏蜀兩國的交戰,在司馬仲達的提議下,變成了一次事先講好了勝負的戰爭。這是仲達為明哲保身而採取的策略。不過,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犧牲,也算為亂世中的人們減少了一次不幸。不僅僅蔡文姬一人親身經歷過亂世的不幸,孔明自己也一樣。他本是孤兒,在戰亂中又失去了撫養他長大成人的叔父諸葛玄。
雖然五丈原的村莊是康國人的秘密聚居地,然而孔明到這裡已經兩天了,還沒有見到一個康國人的身影。蔡文姬和兒子匈奴王子劉柏、負責傳話的青年,還有那個矮個男子……孔明周圍的幾個人都是漢族人。
第二天的晚上,用過晚飯後,就在孔明被蔡文姬的琴聲和詩賦感動得落淚的時候,終於出現了一位康國長老。“諸葛丞相,對五丈原還滿意嗎?”長老捋著紅色的鬍鬚,操著熟練的漢語向孔明問道。
“很滿意。”孔明答道。
“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看到蜀國士兵在五丈原耕地的情景啊?”
“大約……四五年吧。”
“我能親眼看到這一幕嗎?要是能多活幾天就好了……”紅鬍子的長老微微搖頭道。有幾名男子跟隨長老一起進到屋子裡,其中有兩人是佛教僧侶。在當時的蜀國,也經常能看到佛教僧人的身影。
“康國人都信奉佛教嗎?”孔明問道。
“是的。五百年前,我們的國家曾經被一個號稱亞歷山大大帝的西方暴君占領,整個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從此之後,國人就深刻理解了世事無常的道理……戰爭越頻繁,佛教教義也就傳播得越廣泛啊。”
“有那麼多的戰爭嗎?”
“當然有。我們國家盛產良馬,各地的武將都對我們虎視眈眈……”
“蜀國的僧侶也逐漸多起來了。”
“是啊,魏國也是如此,因為月氏族人很早就在洛陽建立了白馬寺……不單單是蜀國和魏國,吳國的佛寺和僧侶也多了起來。”長老說道。
五
“誰若想破壞同吳國孫權的同盟,亡我蜀漢,請馬上站出來。”諸葛孔明一回成都,便立刻召集重臣開會商議,這是他在會上說的第一句話。滿座鴉雀無聲。想要國家滅亡的人,論罪當斬,當然沒人敢答話。在五丈原的時候,孔明從矮個男子那裡聽到孫權稱帝的消息,當時便想到:“會不會有什麼蠢材執著於大義名分?”同時他也能想像出蜀國死守正統的強硬派揮拳吶喊的情景——討伐大逆不道的東吳!不僅是這些狂熱的正統論者,就連那些明知道倘若不維持與東吳的同盟,蜀漢的前途就會暗淡的人,也只會在私下說一句“還是讓丞相自己去苦惱吧”。所以,蜀漢朝廷之中便出現一些人,他們心中明知不可能,卻依然叫囂著要討伐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