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明競賽

  至道元年初,與契丹的三場戰事之後,太宗一朝與契丹再無戰事。相互之間好像已經不再比武力,而在比文明。

  契丹的文明,與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時代比較,有了長足進步。現在的蕭太后與耶律隆緒受中原文明浸染,很多地方與大宋比較,似並不遜色。將這兩年大宋契丹的“文治”作一比較,似不難看出二者的“文化競賽”意味。

  至道元年八月,大宋冊立太子,大赦天下。

  契丹命人修山澤的祠宇、先哲的神廟,準備祭祀——這樣,契丹國境內,諸州的孔子廟、黃帝祠、大舜祠,都得到修繕。契丹是信奉孔子學說的,承認黃帝譜系的,接受堯舜傳統的。所以,以今日文化整合大系統考察,契丹,是“我國”在公元十世紀前後的北方政權,而不是“外國”政權。

  這個月,大宋,以尚書右丞李至、禮部侍郎李沆併兼太子賓客,要太子見二人如見師傅之儀,太子見,必先拜。李至等上表懇讓,太宗下詔不許。太宗對李至、李沆說:“太子仁孝賢明,正仰賴愛卿等以正道輔佐。太子如果做事有不當之處,你們一定要盡力給他指出,不要順從他啊!”

  到了九月,契丹認為南京也即燕京太學生員越來越多,特意賜給水磑莊一區,供太學生居住使用。契丹也是有太學的。

  冬十月,契丹還下詔,令諸道要設置“義倉”,每年的秋天,按照各地收穫多少,拿出一部分來充實“義倉”。有關部門要監察、檢查。到了年歲不佳時,就用“義倉”放糧賑濟災民。契丹也是有“荒政”的,荒年救濟災民之政制,契丹顯然是從大宋“常平倉”得到啟發。

  十二月,大宋群臣奉表要給太宗加上尊號曰“法天崇道上聖至仁皇帝”,連上五次,太宗不允許。這一年,大宋製作了銅金屬的天文氣象儀器:渾儀、候儀。製造者是秋官正韓顯符。太宗下詔,在司天監建築一個高台置放,以此展開天文氣象觀測活動。

  此前,高麗連續多年向契丹朝貢,契丹派遣翰林學士張幹等人,冊封高麗王治為高麗國王。王治派遣童子十人,到契丹留學,學習契丹語。契丹所屬的鐵驪部落,向契丹進貢獵鷹、戰馬。

  至道二年(996),高麗國王王治向契丹請求聯姻,契丹以東京(今屬遼寧遼陽)留守蕭恆德女與高麗訂婚,高麗為此向契丹送去了彩禮。但不久高麗王治死了,契丹將彩禮奉還。這一年,契丹還安置了朔州的流民。

  大宋則在夏天五月時,令開封府判官楊徽之等按行考察管內諸州的民田,遇到旱情嚴重的地方,要蠲免當年租稅。

  這時四川又發生民變,繼李順之變後,有亂黨首領名王鸕鶿再次聚集變民四處剽掠,自稱“邛南王”。西川都提舉、大臣石普上奏說:“蜀之亂,由賦斂急迫,使農民失業,不能自存,併入於賊。望一切蠲其租賦,令自為生,則不討自平矣。”蜀民之亂,是因為賦斂太急,迫使農民失業,不能繼續生存,所以有人就進入到盜賊之中。期望朝廷能蠲免當年一切租稅,讓農民能夠各自為生。如此,不必討伐,民變自會平息。太宗答應了。石普到四川將朝廷意旨傳達給變民,史稱“蜀民無不感悅”,整個巴蜀安定下來。

  大宋這邊有人認為鳳州(今陝西鳳縣)出產銅礦,定州(今屬河北)出產銀礦,準備收歸國有,派遣官員執掌開礦事宜。太宗說:“大地並不愛惜寶藏,肯於出土;朝廷應該與眾庶共享。”不允許官營。

  這一年契丹則認為南京(燕京)一道新訂的稅法太重,做了減免處理。

  太宗之死

  到了至道三年(997),太宗在世的最後一年,只有三個月時間了,太宗還在部署邊帥防禦反覆無常的西夏,而契丹在河西,也有党項人開始背叛契丹,契丹安排邊將討伐党項。

  太宗已經病重,還下詔免除京畿死罪的囚犯,流罪以下全部赦免。

  與此同時,契丹下詔給南京(燕京)要解決常年不決的“滯囚”問題。還蠲免了多項稅收,如四方的流民免租稅;募民耕灤州荒地,免租賦十年;南京一道的欠租,全免等等。還命諸道抓住春天的時機,鼓勵民眾種樹;並禁止諸軍官在違背農時的季節田獵。

  大帝太宗趙炅,臨終前聽到的來自契丹的消息是:西夏李繼遷再一次背叛大宋,投靠契丹,被契丹封為西平王;契丹大將韓德威擊破党項,党項請求歸附契丹;於是,契丹向西開拓疆域更為遼遠。

  至道三年三月壬辰,史稱“帝不視朝”,太宗病重,已經不能在朝堂會見諸臣。第二天,癸巳,帝崩於萬歲殿。

  這一天是公元997年5月8日。

  太宗遺制

  太宗趙炅,在大唐帝制繼承制度紊亂之後,在經歷了五代亂世之後,與寇準協議定立太子,為大宋第三代帝王的順利交接做出了基礎性安排,最後在大臣呂端的決斷之下,保證了這個安排的順利施行。於是,大宋沒有亂,沒有回到亂唐,更沒有回到五代。

  但這件大事,險些壞在宦官王繼恩手上。

  王繼恩即使有多少恣橫之過,如果不是最後試圖改變太宗冊立太子之事,也許他這一生會有另外的功過評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