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鶴相獻龜

  第三件事。“神道設教”過程中,屢上“祥瑞”,推演種種“怪力亂神”故實,愚弄真宗皇帝,愚弄朝中臣僚,愚弄天下黎庶,愚弄清明理性。

  這方面,史上流傳了他不少故實。

  他獻白鹿、獻靈芝,說現黃雲、現真氣,但他最有名的是講述“仙鶴來翔”的故實。

  丁謂奏上的“祥瑞”中,動輒有仙鶴出現。

  仙鶴,是傳統中國的吉祥大鳥。殷周時,已經有仙鶴的圖案和器物造型;東漢時,道教領袖張道陵天師學道的地方“鶴鳴山”,享譽天下,而他騎鶴往來的故實也廣為人知。從此,仙鶴成為中國動物圖案中僅次於龍鳳的公侯級別的瑞鳥。龍鳳無品,屬於帝王;仙鶴一品,屬於高官。群鶴來翔,象徵擁戴皇權,大吉大利。要緊的是宋代皇帝多信道教,仙鶴故實幾乎貫穿帝國始終。宋太宗趙炅,就曾因為精注讀書感動仙鶴來翔(見《大宋帝國三百年》第二部),到了百餘年之後,一個傍晚,汴樑上空竟然出現群鶴飛鳴,更有盤旋著的仙鶴落在宮殿鴟吻之上。據說宋徽宗親眼看到了此情此景,於是欣然作畫,命為《瑞鶴圖》,此圖至今尚存。

  丁謂對仙鶴這種道教吉祥物、國朝一品鳥,更是情有獨鍾。

  道教崇奉的仙人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丁令威。

  據說,西王母宴請周穆王(或漢武帝)時,神仙麻姑彈琴,丁令威唱歌來作陪助興。說這個丁令威是遼東人,遠道赴靈虛山學仙成仙后,化為仙鶴,飛回故里,落在城門前的華表柱上。有少年操彈弓想射它,仙鶴就飛到天上徘徊,並作人言念誦打油詩一首: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念罷,一飛沖天而去。

  這個故實千餘年來流傳不衰。

  丁謂自稱他是“化鶴之裔”,也就是丁令威的後裔。

  他也許是真心喜愛,也許是投真宗所好,也許是真的感動了上天,反正他與仙鶴有了不解之緣。

  史上記載——

  “天書”《大中祥符》降臨那天,有十四隻仙鶴來翔,丁謂更上奏說有兩隻仙鶴在供奉“天書”的特製輦車上“飛舞良久”。帝國還從此由“景德”改元為“大中祥符”。

  不久,丁謂又上言,有仙鶴二百餘只在供奉“天書”的大殿上盤旋,還有百餘只飛集在太清樓上。

  丁謂做江寧府知州時,上言說:中使來人做道場,有七隻仙鶴在法壇上飛翔。真宗聞訊高興,寫了詩給丁謂。

  ……

  而仙鶴,似乎對帝國也有特殊的喜愛,總是頻頻來訪——

  真宗向太廟告知“天書”這一特大喜訊時,行禮之際,廟室之上,又有仙鶴十四隻來翔。

  真宗祭祀玉皇大帝後,賜酒給百官時,有“神雀”和兩隻仙鶴來翔。為此,真宗還寫了詩記述此事。

  從浙江往河南運送聖象的船頭,“有鶴迴翔”。

  皇上到玉清昭應宮拜謁時,紫雲如蓋,覆照在大殿之上,有三隻仙鶴飛集到大殿的門檻上。

  ……

  “癭相”王欽若似也不甘落後,曾在很多要緊時刻對人講述,說他出生在黃鶴樓,就是那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黃鶴樓。

  仙鶴作為“祥瑞”,在真宗朝推演得幾乎成了“大宋吉祥物”,為此,主要推手、神仙丁令威的後人丁謂,落下一個綽號:“鶴相”。

  道教論養生,其中一大訴求就是求長生。仙鶴之所以被視為“祥瑞之物”,還在於它被崇奉為長壽之鳥。與仙鶴同時被視作長壽象徵的還有龜。至遲在晉代,從道教領袖、那位半人半神的葛洪先生開始,就已經將“龜鶴”同舉並稱。

  真宗“泰山封禪”回到京師之後,在延壽寺連續兩天宴請百官,丁謂拿著幾個很小很小的小烏龜來進獻,說這些小烏龜居然爬上了當地兒童的衣袂之上,吉祥。皇上在“延壽寺”,又有“壽龜”,而且還是“幼龜”,而且還與“兒童”有了聯繫,這不都意味著未來還有很長很長的“遐齡”空間嗎?於是由內侍拿著,向群臣出示。

  丁謂甚至設計了“老子轉世為龜”的故事。

  他家裡養著一個女道士名叫劉德妙,丁謂對她說:“你所做的事,不過都是巫術。你不如乾脆就假託太上老君之言來說人間禍福,這樣做,就很容易影響人啦!”

  劉德妙認為不錯。於是丁謂在家中設神像,夜半在後園中打醮,設壇念經做法事,請老君下凡賜言。

  有一個心懷叵測的宦官雷允恭也多次來到丁府,參與了劉德妙的“法事”。

  真宗病逝後,丁謂弄了只從河塘里挖出來的烏龜,通過雷允恭由劉德妙帶到宮中,說這龜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丁謂對這位女道士說:“如果皇上或太后問起你,說你怎麼知道這烏龜是太上老君。你就說丁謂相公不是凡人,他應該知道。”

  丁謂還寫了兩篇“頌”,題目是《混元皇帝賜德妙》。所謂“混元皇帝”就是指太上老君。這兩篇“頌”有很多“妖誕”的胡話,無非是借著表彰劉德妙的功德,轉彎抹角地讚譽丁謂有德有能之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