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那傳令官馳馬大呼:“眾官兵聽著:大汗有旨,哪個最先攻登城牆,便封他為寧遠城的城主,招他為額駙。”金兵聽了,想著榮華富貴和嬌嫩的格格,大聲歡呼,那些梟將悍卒個個不顧性命地撲將上來,旦夕之間就要攻上城頭。
袁崇煥見情勢危急,卻聽不到紅衣大炮的聲響,持劍奔到紅衣大炮前,大喊道:“彭簪古,彭簪古!”連叫數聲,無人應答。
背後跑過一人,喘著粗氣道:“大人,火器把總彭簪古受了重傷,已給抬下城去了。”
“唐通判,其他放炮的人呢!”
“都給金兵一陣箭雨射死了。”
“你來放炮!”
“大人,卑職只是看別人放炮,可從未摸過呀!”
“對著城下放就是了。”
唐通判不敢違命,裝了火藥炮彈,問道:“大人,朝哪裡放?”
袁崇煥往遠處一指道:“你可看清了那邊的黃龍幕帳?必是那老賊努爾哈赤,就朝他那裡發炮。”
這紅衣大炮長一丈,重有三五千斤,口徑三寸,中容火藥數升,雜用碎鐵碎鉛,外加三四斤的精鐵大彈,火發彈飛,橫掠而前,攻無不摧,可有二三十里的射程,是用重金購自澳門的葡萄牙商人,寧遠城上布置了十一門。火炮建在平台上,炮身上有小輪、照輪,所攻打或近或遠,據此刻定里數,按照一定規式,低昂伸縮炮管。唐通判小心翼翼地調了炮口,裝上火藥炮彈,點燃火線,大呼道:“大人躲開了!”拉著袁崇煥跑出數百步遠,只聽一聲巨響,有如山崩地裂,炮口噴出一大團火球,遠遠地飛落到城外,在金兵中炸開,一時之間,人仰馬翻,血肉橫飛。袁崇煥見離黃龍幕帳尚遠,暗叫可惜。此時,督建炮台的孫元化、炮手羅立飛跑回來,裝好火藥炮彈,將炮口調高。袁崇煥叫道:“我來點火!”將火線點燃。不料那小輪竟給震鬆脫了,炮口低落下來,唐通判大急,竟挺身將炮管托起,躲在遠處的袁崇煥三人大叫著命他躲開,他渾若不聞,死死抵住炮管,面色漲得通紅。又是一聲巨響,炮彈落在黃龍幕帳不遠處,幕帳登時騰起了一團火焰,努爾哈赤頓覺後背給人猛擊了一下,火灼一般疼痛,那馬也受了驚嚇,竟人立而起,他猝不及防,被掀落在地。金國兵將見大汗落馬,無不驚惶,四面八方搶了過來。
煙霧稍散,袁崇煥三人衝上炮台,見唐通判早已給大炮震得粉身碎骨,遠處的黃龍幕帳已給燒得乾乾淨淨,努爾哈赤的大纛正自倒退,大纛附近紛紜擾攘,金兵偃旗息鼓,紛紛潰散。
“袁大人,打中了!打中了!”孫元化、羅立跳躍歡呼。
袁崇煥大呼號令,乘勢開城,率兵殺出。金兵軍心大亂,已無鬥志,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一路上拋旗投槍,潰不成軍,紛紛向北奔逃。袁崇煥追出三十餘里,擔心中其埋伏,又見金兵漸漸收拾隊形,緩緩向北退卻,不好迫近,收兵回城。滿城的百姓早已擁在城門口,夾隊相迎,紛紛趕來拜謝救命之恩。多年來,明軍與金兵作戰從未有過如此大勝,眾人想起這場惡戰,兀自覺得心下駭然,竟有幾個喜極而泣,放聲大哭。
尾聲·歸天
阿巴亥扶他慢慢坐起身來,努爾哈赤道:“給朕裝上一袋煙。”阿巴亥聽他想抽菸,以為病情有了轉機,忙將菸袋遞上,打火點燃。努爾哈赤吸了一小口,卻猛烈地咳嗽起來,突然兩眼圓睜,張嘴吐出一口鮮血。阿巴亥嚇得呆了,趕忙將他攬在懷裡,擦乾淨嘴角的血跡,忽覺他身上一陣冰涼,冷汗直流,氣若遊絲……
努爾哈赤敗回瀋陽,躲入了城北的小宮殿裡,靜養背傷。背上不過給火炮灼傷了一片,並不十分沉重,但心頭的火氣實在難消,急火攻心,傷口癒合得極是緩慢。輾轉床榻,半個多月,才勉強下來行走。四大貝勒一齊趕來探視,努爾哈赤扶病而起,見了眾人,問道:“代善,八旗兵馬傷亡多少?”
“不過三五千人,阿瑪不必放在心上。”
努爾哈赤搖頭嘆息道:“征戰死傷倒也平常,只是朕自二十五歲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取,不料今日在這小小的寧遠城,遇著這袁蠻子,偏偏吃了一場大虧,實在可恨可惱!”
皇太極勸慰道:“自古勝敗兵家常事,一場小小敗績,汗父何必耿耿於懷?等汗父身子康健了,再領兵報仇,踏平寧遠城,出這口惡氣不遲!”
“話是那麼說,朕活了大半輩子,最看重的是臉面。可寧遠一戰,差點毀了朕一世英名,朕怎麼甘心?”努爾哈赤咳嗽幾聲,蒼白的臉色漸漸有了一絲紅潤,“朕征戰多年,每次班師,無不是滿載金銀珠寶、刀槍牛羊而歸,可這次卻損兵折將,真是羞……羞見祖宗……”言下之意,竟是極為愧疚。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人面面相覷,不料汗王心病竟如此沉重,正想著如何勸解,顏布祿進來稟報說:“袁崇煥派人送來禮物,要面交汗王。”
“帶他進來!”努爾哈赤頗覺意外,忖道:這袁崇煥當真有趣,勝了一場卻送來禮物,到底何意?皇太極想到袁崇煥直立寧遠城頭,輕袍緩帶,大有古代儒將之風,本來暗自喝彩,但取勝之後派人送禮物致意,未免有些趾高氣揚,小看對手了,心裡大覺不平。
袁崇煥見情勢危急,卻聽不到紅衣大炮的聲響,持劍奔到紅衣大炮前,大喊道:“彭簪古,彭簪古!”連叫數聲,無人應答。
背後跑過一人,喘著粗氣道:“大人,火器把總彭簪古受了重傷,已給抬下城去了。”
“唐通判,其他放炮的人呢!”
“都給金兵一陣箭雨射死了。”
“你來放炮!”
“大人,卑職只是看別人放炮,可從未摸過呀!”
“對著城下放就是了。”
唐通判不敢違命,裝了火藥炮彈,問道:“大人,朝哪裡放?”
袁崇煥往遠處一指道:“你可看清了那邊的黃龍幕帳?必是那老賊努爾哈赤,就朝他那裡發炮。”
這紅衣大炮長一丈,重有三五千斤,口徑三寸,中容火藥數升,雜用碎鐵碎鉛,外加三四斤的精鐵大彈,火發彈飛,橫掠而前,攻無不摧,可有二三十里的射程,是用重金購自澳門的葡萄牙商人,寧遠城上布置了十一門。火炮建在平台上,炮身上有小輪、照輪,所攻打或近或遠,據此刻定里數,按照一定規式,低昂伸縮炮管。唐通判小心翼翼地調了炮口,裝上火藥炮彈,點燃火線,大呼道:“大人躲開了!”拉著袁崇煥跑出數百步遠,只聽一聲巨響,有如山崩地裂,炮口噴出一大團火球,遠遠地飛落到城外,在金兵中炸開,一時之間,人仰馬翻,血肉橫飛。袁崇煥見離黃龍幕帳尚遠,暗叫可惜。此時,督建炮台的孫元化、炮手羅立飛跑回來,裝好火藥炮彈,將炮口調高。袁崇煥叫道:“我來點火!”將火線點燃。不料那小輪竟給震鬆脫了,炮口低落下來,唐通判大急,竟挺身將炮管托起,躲在遠處的袁崇煥三人大叫著命他躲開,他渾若不聞,死死抵住炮管,面色漲得通紅。又是一聲巨響,炮彈落在黃龍幕帳不遠處,幕帳登時騰起了一團火焰,努爾哈赤頓覺後背給人猛擊了一下,火灼一般疼痛,那馬也受了驚嚇,竟人立而起,他猝不及防,被掀落在地。金國兵將見大汗落馬,無不驚惶,四面八方搶了過來。
煙霧稍散,袁崇煥三人衝上炮台,見唐通判早已給大炮震得粉身碎骨,遠處的黃龍幕帳已給燒得乾乾淨淨,努爾哈赤的大纛正自倒退,大纛附近紛紜擾攘,金兵偃旗息鼓,紛紛潰散。
“袁大人,打中了!打中了!”孫元化、羅立跳躍歡呼。
袁崇煥大呼號令,乘勢開城,率兵殺出。金兵軍心大亂,已無鬥志,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一路上拋旗投槍,潰不成軍,紛紛向北奔逃。袁崇煥追出三十餘里,擔心中其埋伏,又見金兵漸漸收拾隊形,緩緩向北退卻,不好迫近,收兵回城。滿城的百姓早已擁在城門口,夾隊相迎,紛紛趕來拜謝救命之恩。多年來,明軍與金兵作戰從未有過如此大勝,眾人想起這場惡戰,兀自覺得心下駭然,竟有幾個喜極而泣,放聲大哭。
尾聲·歸天
阿巴亥扶他慢慢坐起身來,努爾哈赤道:“給朕裝上一袋煙。”阿巴亥聽他想抽菸,以為病情有了轉機,忙將菸袋遞上,打火點燃。努爾哈赤吸了一小口,卻猛烈地咳嗽起來,突然兩眼圓睜,張嘴吐出一口鮮血。阿巴亥嚇得呆了,趕忙將他攬在懷裡,擦乾淨嘴角的血跡,忽覺他身上一陣冰涼,冷汗直流,氣若遊絲……
努爾哈赤敗回瀋陽,躲入了城北的小宮殿裡,靜養背傷。背上不過給火炮灼傷了一片,並不十分沉重,但心頭的火氣實在難消,急火攻心,傷口癒合得極是緩慢。輾轉床榻,半個多月,才勉強下來行走。四大貝勒一齊趕來探視,努爾哈赤扶病而起,見了眾人,問道:“代善,八旗兵馬傷亡多少?”
“不過三五千人,阿瑪不必放在心上。”
努爾哈赤搖頭嘆息道:“征戰死傷倒也平常,只是朕自二十五歲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取,不料今日在這小小的寧遠城,遇著這袁蠻子,偏偏吃了一場大虧,實在可恨可惱!”
皇太極勸慰道:“自古勝敗兵家常事,一場小小敗績,汗父何必耿耿於懷?等汗父身子康健了,再領兵報仇,踏平寧遠城,出這口惡氣不遲!”
“話是那麼說,朕活了大半輩子,最看重的是臉面。可寧遠一戰,差點毀了朕一世英名,朕怎麼甘心?”努爾哈赤咳嗽幾聲,蒼白的臉色漸漸有了一絲紅潤,“朕征戰多年,每次班師,無不是滿載金銀珠寶、刀槍牛羊而歸,可這次卻損兵折將,真是羞……羞見祖宗……”言下之意,竟是極為愧疚。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人面面相覷,不料汗王心病竟如此沉重,正想著如何勸解,顏布祿進來稟報說:“袁崇煥派人送來禮物,要面交汗王。”
“帶他進來!”努爾哈赤頗覺意外,忖道:這袁崇煥當真有趣,勝了一場卻送來禮物,到底何意?皇太極想到袁崇煥直立寧遠城頭,輕袍緩帶,大有古代儒將之風,本來暗自喝彩,但取勝之後派人送禮物致意,未免有些趾高氣揚,小看對手了,心裡大覺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