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 10月23日,普林斯頓
最近這幾個星期,我感覺到自己正在以一種奇特的方式逐漸崩潰,我覺得有必要至少把我身上仍然值得收拾的地方再收拾一下,哪怕只是出於體面,出於對生活和對自己的尊重。(此刻我認為)也許,有規律地記好日記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 10月25日
當我準備好“重新收拾自己”時,問題出現了:精神和意志上的崩潰到了什麼地步?身體上的崩潰到了什麼程度?當然了,第二個問題需要一個嚴肅的回答。今天上午的經歷讓我找到了答案。我先開車去了研究所,然後又去市中心的納蘇街辦了幾件事。結束這漫長的行程後,我下定決心,再也不做這種傻事了。我估計包括上街購物在內,步行距離不會超過四百五十英尺,這個距離一個月前還難不倒我。而這次,回到停車場之前,我已經有種搖搖欲墜的感覺了。在書店裡,我意識到,現在的我,就像是比照以前的形象勾勒出的一幅虛弱的漫畫像。
我心頭的問題是:身體和精神都衰退得這麼快,是不是意味著死亡很快就要降臨了?我想就這個問題問問醫生,想想還是算了。這對他不公平。我也沒有延續這種糟糕現狀的欲望。我相當肯定,如果這種拖沓的狀態能在不久的將來結束,對我的妻子和孩子來說會更好。
● 11月27日
我剛剛重新讀了一遍《約翰福音》。我很想知道,從聖約翰到加爾文乃至新教教會,為什麼都著重強調信仰能成為獲得救贖的一種保障呢?信仰,信仰,是的。可是為什麼要求人們去信仰?他們要求所謂的異教徒,不但要信仰萬能的上帝,還要去信仰自稱上帝之子的耶穌。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讓他們去信仰誰呢?……
啊,有人會說——你忘了神跡。(此時,因為身體太過虛弱,我被迫中斷了寫作,穿過房間,躺下休息,一直歇到午飯時間。如果我的身體狀況好轉,我當然願意繼續解釋為什麼我把神跡看成一個片面的因素。不過,我的解釋只針對一小部分人,即便對於這一小部分人,也未必完全具有說服力。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人數更少,他們了解耶穌並與他交談過,所以我猜想他們的信仰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耶穌本人一定具有超凡的力量和人格魅力。不過,這一點對於成百乃至數千人來說,可能最多算得上一個傳說。如果我能活得再久些,而且身體狀況也允許的話,我會另找時間多談談這個問題。)
● 1999年,聖誕節
毫無疑問,我的精力在衰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智力,除此之外,還影響了個人生活,讓我無法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小困擾。我的記憶力在減退,注意力只能有限集中。我感覺被困在屋子裡,被一大堆請求煩擾著,憑我的精力,無法完成它們。因為過去那些年我完成了太多工作,所以現在人們無法體諒一個年長者內心的脆弱,還是有很多差事找上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是自己的過去的受害者。
我相信,從這一切得出的教訓就是,我活得太久了,久得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無法招架那麼多人對我的問候:“您看上去很好。”面對這一切,我努力做到最好,但還是不夠好。清醒地意識到這些不足讓我心情沉重。
2000年
儘管凱南說他“對一切都感到厭煩”,但他幾乎對所有事情都保持著熱情。他關注國內外的政治,他繼續修改家族史。他也仔細思考了與自己的傳記作者約翰·劉易斯·加迪斯的關係。
● 1月22日,普林斯頓
這本日記……的確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冷落,原因還是那麼幾個:虛弱的身體和辦公桌上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信件。我願意繼續寫下去,也願意為此而努力,可是寫字對我來說越來越艱難了,身體在毫不留情地衰退著。至於衰退的細節,說出來也讓人壓抑,就此打住吧。
● 2月14日
我也意識到(我擔心日記的讀者以為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無可救藥地忘記單詞如何拼寫。在我寫了二十本書之後,竟然出現不會拼寫單詞的現象。
● 3月3日
從醫院回來已經整整八天了,現在身體好些了。這八天都不好過……很顯然,哈麗特和出版商鐵了心指望著我的新書,沒有一天不在逼迫我做這做那。[24]一個作者的自尊心迫使我必須去修改差不多整本書的所有章節。
● 3月25日
哎呀——哎呀!我改完兩章了……
但身體的不適提醒我必須多加小心,無奈之下又中斷了改稿工作。今天,我在床上躺了整整半天,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僅神經衰弱,而且陷入了深深的憂鬱。這種憂鬱(我想它經常伴隨著我)不單因為我自身的狀況,還因為我國眼下的形勢。我對每件事都持悲觀態度。總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東奔西走,言行所出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可憐但是勇敢的老教皇去拜訪他(而非當地居民)心中的聖地;股票以驚人和危險的幅度大漲大落;媒體和大多數民眾都在關注做作的奧斯卡年度頒獎典禮,典禮就像那些電影一樣空洞、愚蠢而頹廢,而他們還在試圖為電影產業賦予魅力。
我對這一切都感到厭煩。美國航空公司(或諸如此類公司)的空乘人員舉行罷工,當問題最終得到解決的時候,我心煩到了極點。我對這個結果很失望,公司沒有化解與員工之間的衝突,而是關掉了全國各地正在營業的網點。這可真是個好辦法啊。我想公眾通過此事也應該明白了,飛機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最靠不住、最不安全、污染最嚴重、最不近人情而且價格最貴的旅行方式。
最近這幾個星期,我感覺到自己正在以一種奇特的方式逐漸崩潰,我覺得有必要至少把我身上仍然值得收拾的地方再收拾一下,哪怕只是出於體面,出於對生活和對自己的尊重。(此刻我認為)也許,有規律地記好日記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 10月25日
當我準備好“重新收拾自己”時,問題出現了:精神和意志上的崩潰到了什麼地步?身體上的崩潰到了什麼程度?當然了,第二個問題需要一個嚴肅的回答。今天上午的經歷讓我找到了答案。我先開車去了研究所,然後又去市中心的納蘇街辦了幾件事。結束這漫長的行程後,我下定決心,再也不做這種傻事了。我估計包括上街購物在內,步行距離不會超過四百五十英尺,這個距離一個月前還難不倒我。而這次,回到停車場之前,我已經有種搖搖欲墜的感覺了。在書店裡,我意識到,現在的我,就像是比照以前的形象勾勒出的一幅虛弱的漫畫像。
我心頭的問題是:身體和精神都衰退得這麼快,是不是意味著死亡很快就要降臨了?我想就這個問題問問醫生,想想還是算了。這對他不公平。我也沒有延續這種糟糕現狀的欲望。我相當肯定,如果這種拖沓的狀態能在不久的將來結束,對我的妻子和孩子來說會更好。
● 11月27日
我剛剛重新讀了一遍《約翰福音》。我很想知道,從聖約翰到加爾文乃至新教教會,為什麼都著重強調信仰能成為獲得救贖的一種保障呢?信仰,信仰,是的。可是為什麼要求人們去信仰?他們要求所謂的異教徒,不但要信仰萬能的上帝,還要去信仰自稱上帝之子的耶穌。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讓他們去信仰誰呢?……
啊,有人會說——你忘了神跡。(此時,因為身體太過虛弱,我被迫中斷了寫作,穿過房間,躺下休息,一直歇到午飯時間。如果我的身體狀況好轉,我當然願意繼續解釋為什麼我把神跡看成一個片面的因素。不過,我的解釋只針對一小部分人,即便對於這一小部分人,也未必完全具有說服力。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人數更少,他們了解耶穌並與他交談過,所以我猜想他們的信仰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耶穌本人一定具有超凡的力量和人格魅力。不過,這一點對於成百乃至數千人來說,可能最多算得上一個傳說。如果我能活得再久些,而且身體狀況也允許的話,我會另找時間多談談這個問題。)
● 1999年,聖誕節
毫無疑問,我的精力在衰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智力,除此之外,還影響了個人生活,讓我無法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小困擾。我的記憶力在減退,注意力只能有限集中。我感覺被困在屋子裡,被一大堆請求煩擾著,憑我的精力,無法完成它們。因為過去那些年我完成了太多工作,所以現在人們無法體諒一個年長者內心的脆弱,還是有很多差事找上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是自己的過去的受害者。
我相信,從這一切得出的教訓就是,我活得太久了,久得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無法招架那麼多人對我的問候:“您看上去很好。”面對這一切,我努力做到最好,但還是不夠好。清醒地意識到這些不足讓我心情沉重。
2000年
儘管凱南說他“對一切都感到厭煩”,但他幾乎對所有事情都保持著熱情。他關注國內外的政治,他繼續修改家族史。他也仔細思考了與自己的傳記作者約翰·劉易斯·加迪斯的關係。
● 1月22日,普林斯頓
這本日記……的確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冷落,原因還是那麼幾個:虛弱的身體和辦公桌上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信件。我願意繼續寫下去,也願意為此而努力,可是寫字對我來說越來越艱難了,身體在毫不留情地衰退著。至於衰退的細節,說出來也讓人壓抑,就此打住吧。
● 2月14日
我也意識到(我擔心日記的讀者以為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無可救藥地忘記單詞如何拼寫。在我寫了二十本書之後,竟然出現不會拼寫單詞的現象。
● 3月3日
從醫院回來已經整整八天了,現在身體好些了。這八天都不好過……很顯然,哈麗特和出版商鐵了心指望著我的新書,沒有一天不在逼迫我做這做那。[24]一個作者的自尊心迫使我必須去修改差不多整本書的所有章節。
● 3月25日
哎呀——哎呀!我改完兩章了……
但身體的不適提醒我必須多加小心,無奈之下又中斷了改稿工作。今天,我在床上躺了整整半天,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僅神經衰弱,而且陷入了深深的憂鬱。這種憂鬱(我想它經常伴隨著我)不單因為我自身的狀況,還因為我國眼下的形勢。我對每件事都持悲觀態度。總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東奔西走,言行所出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可憐但是勇敢的老教皇去拜訪他(而非當地居民)心中的聖地;股票以驚人和危險的幅度大漲大落;媒體和大多數民眾都在關注做作的奧斯卡年度頒獎典禮,典禮就像那些電影一樣空洞、愚蠢而頹廢,而他們還在試圖為電影產業賦予魅力。
我對這一切都感到厭煩。美國航空公司(或諸如此類公司)的空乘人員舉行罷工,當問題最終得到解決的時候,我心煩到了極點。我對這個結果很失望,公司沒有化解與員工之間的衝突,而是關掉了全國各地正在營業的網點。這可真是個好辦法啊。我想公眾通過此事也應該明白了,飛機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最靠不住、最不安全、污染最嚴重、最不近人情而且價格最貴的旅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