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穆宗的遊獵場地大多數在懷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當地有幾座山風景秀美,麋鹿成群,很適合打獵。一是黑山,一是赤山,還有太保山。穆宗一年四季打獵,基本上都在這幾座山里。

  在公元969年的二月,遼穆宗又來到黑山遊獵,在和隨從們飲酒時又喝醉了。可能是在半夜時醒來後,向左右要食物吃,結果沒人答應,穆宗大怒,要殺做飯的人。這些人很害怕,連夜就起來反抗了,共六個人,有近侍,有做飯的廚子,以送飯為掩護,持刀進入穆宗的營帳,殺死了穆宗。穆宗的殘暴,對近侍的殘忍終於有了惡報的結果。

  穆宗死後,帝位又轉到了阿保機長子耶律倍一支,由遼世宗的次子耶律賢即位,這就是遼景宗,景宗和之後的聖宗經過改革,使遼達到了全盛時期。

  第六章 匡胤建宋,天下歸一

  五代十國時期的結束,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趙匡胤從無名小卒到掌權將領再到黃袍加身的王者,也一步步見證了後周的滅亡和大宋的崛起。中國歷史跨入了新的一頁,征戰統一、文治武功都告訴我們宋統治階層不愧為新歷史的書寫者。

  壯志未酬,後周英主柴榮

  中國歷史上的皇位繼承當中,一般只有父傳子、叔傳侄、爺傳孫,最不濟的也是同姓家族中的堂兄弟或養子等,絕不可能傳給外姓。只有後周時的周太祖郭威傳給內侄柴榮,是唯一的例外。

  不過這柴榮確實給郭威爭氣,他當上皇帝後,把後周國力發展得蒸蒸日上,給後來的北宋留下了大好的基業,只可惜他死得太早,不然就不可能有唐宗宋祖裡面這一“祖”。不過他不死,也許趙匡胤也能篡位稱帝,畢竟柴榮把軍權都交給了這個居心叵測的小人,如果柴榮泉下有靈,也只能後悔自己為什麼要用趙匡胤了。

  柴榮的父親是郭威皇后的哥哥柴守禮。柴榮自幼就隨姑母在郭威家,郭威對這個內侄很是喜歡,視同己出,後來就收他為養子。柴榮小時聰明伶俐,且為人謹慎。他曾跟隨大商人遠走江陵,做茶葉生意。由於從小跟從原本貧寒的姑父郭威,行商走販跑過許多地方,接觸到下層社會各色人物,所以柴榮既懂得民間疾苦,也看到官吏的腐敗與殘暴,深知當時社會的積弊。

  後來郭威擔任軍職,柴榮也跟隨姑父逐步逐步地培養起軍事和政治才能。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周,柴榮則以“皇子”身份擔任澶州節度使,受封為太原郡侯。在澶州,柴榮得以初步地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使他在地方上贏得了好名聲。柴榮的政治才能和聲譽,深得郭威的歡喜,並在自己百年後,將後周的皇位傳給了他。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火,柴榮就燒在北漢身上。公元954年,北漢皇帝劉崇趁後周國喪,領兵攻周。柴榮率軍親征,在高平一仗,擊潰北漢。高平大勝的第二天,柴榮燒了第二把火,即整肅軍紀,將臨陣逃跑的樊愛能,何徽以及偏將七十餘人統統按軍法處置,臨陣投敵的士兵亦皆就戮,使得軍隊風氣大變,軍威更加振奮。隨後,柴榮便率大軍北上,將北漢的太原城團團包圍,但因糧餉發生問題,又加上連日大雨,柴榮只得下令班師回朝。

  通過這次出征,柴榮認識到整頓軍紀的重要,回都後更是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整頓軍隊的工作。對於作戰有功的人,皆加官行賞,如趙匡胤因作戰得力,升為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對於怯敵逃陣的人,則予以懲罰。他嚴明軍紀,凡有犯法,不論何人,一概處罰。

  通過整頓軍隊,後周的軍事實力得以加強,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為以後的征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柴榮在郭威改革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全面改革。

  柴榮求賢若渴,他學唐太宗,無論什麼級別的官員,只要有所見,都可以寫成表章呈上,並從中發現和選拔經國之才。只要有才能,不管名位資歷,柴榮都設法搜羅來,加以錄用。柴榮還對科舉作了整頓。公元955年考進士時,禮部侍郎主考因循苟且,不作選擇,柴榮命令重考,結果原取進士16人只有4人及第。柴榮還恢復久不舉行的制科考試,廣泛搜羅有用的人才。

  柴榮在搜羅了大批人才的同時,還大力整頓吏治,反對貪污腐化。他自己自小艱苦樸素,稱帝後依然保持了儉樸的作風,生活上力戒奢華。他禁止地方官進貢甘鮮食品,並要求各級政府中不急事務也一律停辦,以減輕人民的負擔。由於柴榮嚴格法制,力求做到刑戮不濫,獄訟無冤,使他的統治進一步穩固了。

  進行政治改革的同時,柴榮也加強了國家的經濟建設。

  柴榮剛即位,就下令讓軍隊中老弱傷痛自願回家種田,還招撫各地流民,將無主荒地分配給流民耕種。他還下詔減免租稅,實行新稅法。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動人手,柴榮把手伸向了佛教寺院。公元955年,柴榮下令毀佛,凡後周境內佛教寺廟,除有皇帝赦免的得以保留外,其餘一律拆毀,每縣只留寺廟一所,官僚貴族自後不得奏請建造寺院和剃度僧尼。公元958年,柴榮推行均定田租的改革,下令進行大規模的查田,實行均租。柴榮還注意興修水利,對京城開封進行了擴建。

  柴榮的政績還表現在文化事業方面,在整理曆法、刑律、音樂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工作。他曾請精通曆數的王朴修訂曆法,製成《顯德欽天曆》,並加以使用,取代了以前各種混亂不堪的曆法。柴榮還命群臣編訂《大周刑統》的新法律,頒布施行。柴榮又請竇儼考正雅樂,王朴也通音樂,柴榮時常親自和王朴討論有關問題,使失傳多年的唐代音樂得以恢復,並流傳到宋代。柴榮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在日理萬機、戎馬倥傯之際,尚能注意文化事業,這在五代皇帝中是極為罕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