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花蕊夫人於是收拾了一間靜室,把孟昶的像,高高懸起,每日裡焚香點燭,朝夕禮拜,十分虔誠。那宋宮裡面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哪個人不想生下個皇子,以為後來富貴之地。都到花蕊夫人宮中,照樣畫了一幅,前去供養起來。從此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子的,也畫了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後人有詩詠此事道:“供靈詭說是靈神,一點痴情總不泯;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太祖自孟昶來至汴京,曾在汴河旁邊新造的邸第,五百多間大廈,賜他居住。現在孟昶母子俱已亡故,花蕊夫人又復入宮,便命將邸第中的東西收入大內。侍衛們奉了旨意,前去收拾,連孟昶所用的溺器,也取了回來,呈於太祖。原來孟昶的那溺器,乃用七寶鑲成,式樣精巧,名貴無匹。估估它的價值,當不止十倍於連城之璧!侍衛們見了,十分詫異,不敢隱瞞,所以取回呈覽。太祖見孟昶的溺器,也這樣裝飾,不覺嘆道:“一個溺器也用七寶鑲成,更用什麼東西貯食物呢?奢侈到這樣,哪得不亡國!”遂命侍衛將溺器摔碎。

  太祖因中宮久虛,擬立花蕊夫人為後,便與趙普密議。趙普說亡國之妃,怎麼能母儀天下,趙匡胤只得作罷。太祖曾有金匱之盟傳位光義的事,花蕊夫人心裡很有些替德昭不服,常常在太祖面前說:“皇子德昭,很有出息,將來繼承大統,必是有道明君。陛下萬不可遵守遺詔,舍子立弟,使德昭終身抱屈。”趙光義得知後,非常痛恨花蕊夫人,一心要將她治死。在一次宮廷圍獵中,趙光義偽稱誤傷把花蕊夫人一箭射死了。

  亂世起兵,錢鏐建立吳越

  公元852年,出生在家鄉臨安(今浙江杭州)臨水裡的錢鏐,家世以田漁為業。因為出生時家中傳出兵甲馬嘶聲,亂成一團,其父親錢寬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抱起他就要往井中扔,幸好被祖母苦苦攔下,錢鏐這才撿回一命。不過錢鏐從小就是個無賴潑皮,從不安心農作,而是舞槍弄棒,販賣私鹽。

  唐乾符二年(875年),浙西裨將王郢作亂,石鑑(今臨安東南)鎮將董昌招募鄉兵討伐,以錢鏐為偏將,擊敗了王郢。不久,黃巢起義軍打到浙東,將要進攻杭州,錢鏐分析形勢後採用伏擊戰以少勝多打敗黃巢的先頭部隊,然後又設計使黃巢不敢進攻杭州。當時坐鎮揚州的高駢得知後,把董昌和錢鏐召到揚州予以鼓勵,後來表請任命董昌為杭州刺史,董昌把所屬各縣的鄉兵整頓組成八都,以錢鏐為都指揮使。

  中和二年(882年),越州(今浙江紹興)觀察使劉漢宏與董昌之間矛盾激化,劉漢宏派其弟漢宥等屯兵於西陵(今蕭山西北)。錢鏐率八部兵渡過錢塘江,偷襲成功,劉漢宥等逃走。接著,錢鏐又在諸暨、蕭山大敗劉漢宏。中和四年,唐僖宗派宦官焦居璠為杭越通和使,要董昌和劉漢宏罷兵和解,雙方都予拒絕。錢鏐攻破越州,劉漢宏逃到台州(今臨海)後被俘殺。錢鏐奏請朝廷以董昌取代劉漢宏為越州觀察使,他自己便占據杭州。

  光啟三年(887年),唐廷正式任命錢鏐為左衛大將軍、杭州刺史,董昌為越州觀察使。這一年,高駢被囚,淮南大亂。潤州(今鎮江)守將周寶為其部屬薛朗等所逐,錢鏐乘機迎回周寶,派兵攻占潤州,俘殺薛朗,又派其弟錢鏐逐殺占領六合鎮將徐約,勢力進一步發展。

  唐昭宗即位後,任錢鎰為杭州防禦使。不久,升越州為威勝軍,以董昌為節度使,封隴西郡王;又升杭州為武勝軍,以錢鏐為都團練使,成及為副使。成及是錢鏐的主要部將,攻城略地之謀多出於成及,錢鏐與之結為姻親以鞏固關係。另外錢鏐還招羅了一批文武人才,以杜崧、阮結、顧全武等為將校;以沈崧、皮光業、林鼎、羅隱等為謀士。

  景福二年(893年),唐廷任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潤州刺史。次年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寧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稱大越羅平國皇帝,錢鏐拒絕董昌的任命,向唐廷報告董昌的反狀。於是昭宗下令削奪董昌的官爵,封錢鏐為彭城郡王,以浙江東道招討使的名義征討董昌。錢鏐既兼兩鎮,有精兵3萬,占據杭、越等13州,形成割據勢力。天復二年,唐廷封錢鏐為越王。這一年其部將徐綰、許再思等發動叛亂,一度形勢緊張。錢鏐一面平叛,一面結好於楊行密,促其召回幫助徐綰作戰的宣州節度使田頵,終於生擒徐綰,平定了叛亂。

  天祐元年(904年),“錢鏐求封吳越王,朝廷不許。朱全忠為之言於執政,乃更封吳王”。公元907年,朱溫即位建立梁朝不久,錢鏐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賀,表示願意稱臣。朱溫十分高興,馬上封他做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對梁可不稱臣而稱吳越國。於是錢鏐由聯楊轉變為聯梁攻楊。朱溫則於開平二年(908年)加錢鏐守中書令,開平三年加守太保以示榮寵和拉攏。楊渥派周本等圍攻蘇州(今屬江蘇),結果為錢鏐所敗。乾化元年(911年),加鏐守尚書令,兼淮南、宣潤等道四面行營都統。朱友圭上台時曾冊尊錢鏐為尚父。朱友貞於貞明三年(917年)加錢鏐天下兵馬都元帥,開府置官屬。次年,楊隆演攻取虔州(今江西贛州),阻斷了吳越北上中原的陸路交通,錢鏐就從海上入貢京師。梁末帝於龍德元年(921年)賜鏐詔書不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