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立國不久的趙匡胤正愁攻討蜀國無名,得趙彥韜獻書後大笑道:“朕要伐蜀,正恐師出無名,現在有了這封書信,便可藉此興兵了。”遂即調遣軍馬,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率馬步軍六萬人,分道入蜀。太祖趙匡胤已在汴河之濱,為孟昶建好了囚住的小宅,多至五百餘間,供張什物,一切具備,趙匡胤在未戰之時,已料定孟昶必敗無疑了。
太祖久聞花蕊夫人天姿國色,是個尤物,心內十分羨慕,唯恐兵臨成都,花蕊夫人為兵將所蹂躪。所以諸將臨行之時,他便再三囑咐,不准侵犯蜀主家屬,無論大小男婦,都要好好地解送汴京。
此時的孟昶仍沉浸在溫柔鄉里,自忖外面有王昭遠鎮撫,大可安枕無憂。聽說宋兵來伐,孟昶派大臣李昊“歡送”王昭遠出兵迎敵。王昭遠手執鐵如意,一派儒將派頭,左右前後指揮,看上去很像模像樣。酒至半酣,王昭遠對李昊講:“我此行出軍,不僅僅是抵禦敵兵,而是想率領這兩三萬虎狼之師一直前進,奪取中原,易如反掌!”
哪知兵出劍門,剛與宋軍交戰,便一觸即潰,驚魂不定的王昭遠,狂逃至利州。宋軍窮追不捨,他又繼續逃跑,退守劍門。不料宋軍抄小路,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蜀軍的身後。王昭遠一看,大勢已去,頓時癱倒在胡床上,嚇得屁滾尿流,當即被宋軍抓獲。
劍門乃成都之屏障,一旦有失,成都就危險了。當孟昶聽說王昭遠退守劍門時,立即派太子孟玄喆率軍增援。
這位太子爺不過是一個花花太子,除了會玩女人之外,他什麼都不懂,更不懂軍事韜略。臨到率軍打仗時,他還用繡輦抬著一大群愛姬美女與之同行,又帶了一大批樂師樂器隨軍演唱。“蜀人見者皆竊笑”。隨行大軍也儀甲燦爛,“旗幟悉用文繡,綢其槓以錦”,很像是一支演戲的大部隊。果然,還未等太子的軍隊趕到,劍門關早已失陷了。太子吹吹打打地去,只好又吹吹打打地返回成都。
這時,南路的宋軍,早已突破三峽防線,然後沿江北上,直逼成都。後蜀主乾德三年(965年)元月,宋軍南北兩路大軍,按計劃會師於成都。
至此,做了將近30年太平蜀主的孟昶,才如夢初醒:自己的江山已經玩兒完了,現在要乾的不是吟詩作賦,而是叫人起草降表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年前蜀王衍滅亡之時,寫降書的是蜀國司空李昊。而今後蜀亡國時,也是這位“德高望重”的李大人起草降表。所以,蜀人在他的大門上寫了“世修降表數李家”幾個大字。
是年元月中旬,宋軍主帥王全斌到達成都會仙橋接受孟昶的投降表。後主及家眷被押往汴京。到汴梁後,孟昶舉族與官屬一併到了京里,素服待罪闕下。太祖將他封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授爵秦國公,賜居汴河之濱的新造第宅。太祖對孟昶之妾花蕊夫人一直存有企圖,很想據為己有,但一時不便特召,只好借著這種藉口賞賜,到時孟昶一行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花蕊夫人了。
到了次日,孟昶妻妾一同入宮拜謝聖恩。太祖便擇著次序,一個一個召見。到得花蕊夫人入謁,太祖格外留神,覺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真是天姿國色,不同凡艷,千嬌百媚,難以言喻。折腰下拜,婀娜輕盈。太祖已看出了神,好似酒醉一般失了知覺。等到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這一片嬌音,如珠喉宛轉,嚦嚦可聽。太祖的眼光,膠注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瞬也不瞬。花蕊夫人也有些驚覺,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個太祖弄得意馬心猿,竟致時時刻刻記念著花蕊夫人,幾乎廢寢忘餐。恰值此時,皇后王氏,於乾德六年崩逝,六宮春色,雖然如海,都比不上花蕊夫人的美貌。太祖正在擇後,遇到這樣傾國傾城的佳人,如何肯輕易放過?思來想去,便將心腸一硬道:“不下毒手,如何能得美人?”當下決定在這一天,召孟昶入宮夜宴,太祖以卮酒賜之,並諭令開懷暢飲,直至夜半,方才謝恩而歸。至次日孟昶遂即患病,胸間似乎有物梗塞,不能下咽。延醫診治,皆不知是何症候,不上兩日,即便死去,時年四十七歲,從蜀中來到汴京,不過七天工夫。
太祖聞得孟昶已死,為之輟朝五日,素服發喪,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姍姍,太祖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逼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也只得從命。飲酒中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在蜀中時,曾做宮詞百首,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奉了旨意,遂立吟一絕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飲了幾杯酒,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數杯酒後,宋太祖便把花蕊夫人擁入寢宮,盡其歡樂。這花蕊夫人,服侍得太祖心酣意暢,到了次日,即冊立為貴妃。花蕊夫人既順從了太祖,又受封為妃,少不得拿出在蜀中引誘孟昶的手段來,引誘太祖,每日裡歌舞宴飲,取樂不已。
花蕊夫人自入宮冊立為妃後,太祖臨幸無虛夕,每天退朝,便從不往別處,專來和她作樂。這日退朝略早,徑向花蕊夫人那裡而來,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裡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麼畫像,即向那畫像仔細看視。只見著一個人,端坐在上,那眉目之間,好似在何處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心內好生疑惑,遂問花蕊夫人道:“妃子所供何人,卻要這樣虔誠禮拜?”花蕊夫人不料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的秘事,心下十分驚慌,又聽得太祖追問,便鎮定心神道:“此即俗傳之張仙像,虔誠供奉可以得嗣。”太祖道:“供奉神靈,乃是好事,況且妃子又為虔求子嗣起見,儘管打掃靜室,供奉張仙便了。”其實花蕊夫人與蜀主孟昶,相處得十分親愛。自從孟昶暴病而亡,她被太祖威逼入宮,勉承雨露。雖寵冠六宮,心裡總拋不了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孟昶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追問緣由,便詭說是張仙之像,供奉著虔誠求子嗣的。太祖非但毫不疑心,反命她打掃靜室,虔誠供奉,以免褻瀆仙靈。
太祖久聞花蕊夫人天姿國色,是個尤物,心內十分羨慕,唯恐兵臨成都,花蕊夫人為兵將所蹂躪。所以諸將臨行之時,他便再三囑咐,不准侵犯蜀主家屬,無論大小男婦,都要好好地解送汴京。
此時的孟昶仍沉浸在溫柔鄉里,自忖外面有王昭遠鎮撫,大可安枕無憂。聽說宋兵來伐,孟昶派大臣李昊“歡送”王昭遠出兵迎敵。王昭遠手執鐵如意,一派儒將派頭,左右前後指揮,看上去很像模像樣。酒至半酣,王昭遠對李昊講:“我此行出軍,不僅僅是抵禦敵兵,而是想率領這兩三萬虎狼之師一直前進,奪取中原,易如反掌!”
哪知兵出劍門,剛與宋軍交戰,便一觸即潰,驚魂不定的王昭遠,狂逃至利州。宋軍窮追不捨,他又繼續逃跑,退守劍門。不料宋軍抄小路,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蜀軍的身後。王昭遠一看,大勢已去,頓時癱倒在胡床上,嚇得屁滾尿流,當即被宋軍抓獲。
劍門乃成都之屏障,一旦有失,成都就危險了。當孟昶聽說王昭遠退守劍門時,立即派太子孟玄喆率軍增援。
這位太子爺不過是一個花花太子,除了會玩女人之外,他什麼都不懂,更不懂軍事韜略。臨到率軍打仗時,他還用繡輦抬著一大群愛姬美女與之同行,又帶了一大批樂師樂器隨軍演唱。“蜀人見者皆竊笑”。隨行大軍也儀甲燦爛,“旗幟悉用文繡,綢其槓以錦”,很像是一支演戲的大部隊。果然,還未等太子的軍隊趕到,劍門關早已失陷了。太子吹吹打打地去,只好又吹吹打打地返回成都。
這時,南路的宋軍,早已突破三峽防線,然後沿江北上,直逼成都。後蜀主乾德三年(965年)元月,宋軍南北兩路大軍,按計劃會師於成都。
至此,做了將近30年太平蜀主的孟昶,才如夢初醒:自己的江山已經玩兒完了,現在要乾的不是吟詩作賦,而是叫人起草降表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年前蜀王衍滅亡之時,寫降書的是蜀國司空李昊。而今後蜀亡國時,也是這位“德高望重”的李大人起草降表。所以,蜀人在他的大門上寫了“世修降表數李家”幾個大字。
是年元月中旬,宋軍主帥王全斌到達成都會仙橋接受孟昶的投降表。後主及家眷被押往汴京。到汴梁後,孟昶舉族與官屬一併到了京里,素服待罪闕下。太祖將他封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授爵秦國公,賜居汴河之濱的新造第宅。太祖對孟昶之妾花蕊夫人一直存有企圖,很想據為己有,但一時不便特召,只好借著這種藉口賞賜,到時孟昶一行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花蕊夫人了。
到了次日,孟昶妻妾一同入宮拜謝聖恩。太祖便擇著次序,一個一個召見。到得花蕊夫人入謁,太祖格外留神,覺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真是天姿國色,不同凡艷,千嬌百媚,難以言喻。折腰下拜,婀娜輕盈。太祖已看出了神,好似酒醉一般失了知覺。等到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這一片嬌音,如珠喉宛轉,嚦嚦可聽。太祖的眼光,膠注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瞬也不瞬。花蕊夫人也有些驚覺,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個太祖弄得意馬心猿,竟致時時刻刻記念著花蕊夫人,幾乎廢寢忘餐。恰值此時,皇后王氏,於乾德六年崩逝,六宮春色,雖然如海,都比不上花蕊夫人的美貌。太祖正在擇後,遇到這樣傾國傾城的佳人,如何肯輕易放過?思來想去,便將心腸一硬道:“不下毒手,如何能得美人?”當下決定在這一天,召孟昶入宮夜宴,太祖以卮酒賜之,並諭令開懷暢飲,直至夜半,方才謝恩而歸。至次日孟昶遂即患病,胸間似乎有物梗塞,不能下咽。延醫診治,皆不知是何症候,不上兩日,即便死去,時年四十七歲,從蜀中來到汴京,不過七天工夫。
太祖聞得孟昶已死,為之輟朝五日,素服發喪,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姍姍,太祖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逼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也只得從命。飲酒中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在蜀中時,曾做宮詞百首,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奉了旨意,遂立吟一絕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飲了幾杯酒,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數杯酒後,宋太祖便把花蕊夫人擁入寢宮,盡其歡樂。這花蕊夫人,服侍得太祖心酣意暢,到了次日,即冊立為貴妃。花蕊夫人既順從了太祖,又受封為妃,少不得拿出在蜀中引誘孟昶的手段來,引誘太祖,每日裡歌舞宴飲,取樂不已。
花蕊夫人自入宮冊立為妃後,太祖臨幸無虛夕,每天退朝,便從不往別處,專來和她作樂。這日退朝略早,徑向花蕊夫人那裡而來,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裡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麼畫像,即向那畫像仔細看視。只見著一個人,端坐在上,那眉目之間,好似在何處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心內好生疑惑,遂問花蕊夫人道:“妃子所供何人,卻要這樣虔誠禮拜?”花蕊夫人不料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的秘事,心下十分驚慌,又聽得太祖追問,便鎮定心神道:“此即俗傳之張仙像,虔誠供奉可以得嗣。”太祖道:“供奉神靈,乃是好事,況且妃子又為虔求子嗣起見,儘管打掃靜室,供奉張仙便了。”其實花蕊夫人與蜀主孟昶,相處得十分親愛。自從孟昶暴病而亡,她被太祖威逼入宮,勉承雨露。雖寵冠六宮,心裡總拋不了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孟昶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追問緣由,便詭說是張仙之像,供奉著虔誠求子嗣的。太祖非但毫不疑心,反命她打掃靜室,虔誠供奉,以免褻瀆仙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