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與紅梔子花。後主因此開闢宣華苑,不惜金錢,到處收集牡丹花種,栽植在內宮花圃。改宣華苑為牡丹苑。當春花開時,雙開的有十株,黃的、白的各三株,黃白相間的四株,其餘深紅、淺紅、深紫、淺紫、淡花、巨黃、潔白;正暈、側暈,金含棱、銀含棱;傍枝、副搏、合歡、重疊台,多至五十葉,面徑七八寸,有檀心如墨的,花開後香聞十里。後主與花蕊夫人,日夕在花下吟詩作賦、飲酒彈琴。紅梔子花顏色淡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花蕊夫人說梔子有牡丹之芳艷,具梅花之清香,是花中仙品。梔子花種只得兩粒,民間還不曾見。有人便將花畫在團扇上向他人炫耀。後來竟相習成風,不但團扇上面畫著紅梔子花,豪家子弟們將梔子花繡在衣服上面,到處遊行。婦女把絹素鵝毛裁剪出來,做著紅梔子花,插在鬢上,作為裝飾。一時之間,蜀中所有鳳釵珠環,金鈿銀簪,盡都摒而不用,一齊戴起紅梔子花來,成為當時的風尚。
後主又下令國中,沿著城上,盡種芙蓉。秋天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開得疊錦堆霞,一眼望去,好似紅雲一般。傾城婦女,都來遊玩,珠光寶氣,綺羅成陣,簫鼓畫船,逐隊而行。後主御輦出宮,帶了無數的宮嬪女官,一個個錦衣玉貌,珠履繡襪,車水馬龍,碾塵欲香。蜀稱“錦城”,至此可謂名副其實了。
每逢宴余歌后,後主同著花蕊夫人,將後宮的佳麗召至御前,親自點選,揀那身材婀娜、姿容俊秀的,加封位號,輪流進御,特定嬪妃位號,為十四品。其品秩相當於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資,皆由內監專司,謂之月頭。到了支給俸金之時,後主親自監視,那宮人竟有數千之多,唱名發給,每人由御床之前走將過去,親手領取,名為支給買花錢。花蕊夫人寫詩詠此事道:“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宮人近數千;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過御床前。”
後主最怕熱,每遇炎暑天氣,便覺喘息不已,甚至夜間亦難著枕,便在摩訶池上,建築水晶宮殿,以為避暑之所。畫棟雕梁,飛甍碧瓦,五步一閣,十步一樓,復道暗廊,千門萬戶,紋窗珠簾,繡幕錦幃。又另外鑿了一處九曲龍池,蜿蜒曲折,有數里之長,通入摩訶池內。最奇妙的是池內安著四架激水機器,將機括開了,四面的池水,便一齊激將起來,高至數丈,聚於殿頂,仍從四面分瀉下來,歸入池中。那清流從高處直下,如萬道瀑布,奔騰傾倒;又如匹練當空,聲似琴瑟,清脆非凡。那池中的水珠兒,激盪得飛舞縱橫,如碎玉撒空,卻又沒有一點兒激入殿裡來。無論什麼炎熱天氣,有這四面的清流,自上射下,那暑熱之氣,早已掃蕩淨盡,便似秋天一般了。再看那殿中陳設的用品,全是紫檀雕花的桌椅,大理石鑲嵌的几榻,珊瑚屏架,白玉碗盞,沉香床上懸著鮫綃帳,設著青玉枕,鋪著冰簟,疊著羅衾。殿中懸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夜裡不用點燈。孟昶攜了花蕊夫人,偕同宮眷,移入水晶宮內,以避暑熱。
一天,後主酒後酣睡,直到半夜方才醒來,一翻身坐在冰簟上面,覺得甚是煩渴。正要喚宮人斟茶解渴,花蕊夫人已盈盈地步至床前,掛起了鮫綃帳,手托晶盤,盛著備下的冰李、雪藕。後主取來一吃,覺得涼生齒頰,十分爽快。便與花蕊夫人出去納涼。慢慢地行至水晶殿階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時綺閣星回,玉繩低轉,夜色深沉,宮裡靜悄悄的絕無聲息。他們並肩而坐。天淡星明,涼風吹起時,岸旁柳絲花影,皆映在水池中,被水波盪著,忽而橫斜,忽而搖曳。花蕊夫人穿著一件淡青色蟬翼紗衫,被明月的光芒,映射得里外通明。越發顯得冰肌玉骨,粉面櫻唇,格外嬌艷動人。後主情不自禁,把花蕊夫人攬在身旁,相偎相依。
花蕊夫人低著雲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風景宜人。陛下精擅詞翰,何不填一首詞,以寫這幽雅的景色呢?”後主應允,立即取過紙筆,一揮而就。花蕊夫人接來觀看,是調寄《洞仙歌》一闋,詞裡寫道: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入;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
花蕊夫人將“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誦讀幾遍,對後主道:“陛下詞筆,清新俊逸,氣魄沉雄,可謂古今絕唱了。只最後一句未免使人傷感。”後主命花蕊夫人譜曲歌詠,自吹玉笛相和。唱到那“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後主便將玉笛放慢,花蕊夫人卻隨著玉笛,延長了珠喉,一頓一挫,更加靡曼動人。至“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又變作一片幽怨之聲,如泣如訴,格外淒清。後主的笛聲,也吹得迴環曲折,淒楚悲涼。那林間的宿鳥,被歌聲驚動,撲撲飛起。
倘若孟昶對王昭遠只是一般的寵信,又或者王昭遠僅僅是個智識庸下的寵臣,也不會惹出太多事端,偏偏這小子平素還好讀兵書,裝模作樣,處處以諸葛亮自詡。山南節度判官張廷偉知道他的“志向”,乘間拍馬屁獻計:“王公您素無勳業,一下子就擔當樞密使的要職,應該建立大功以塞眾人之口,可以約定漢主(北漢),我們一起出兵夾擊,使中原表里受敵,能盡得關右之地。”王昭遠大喜,稟明孟昶,獲得同意,便派了三個使臣帶著蠟丸帛書去和北漢密約。不料,三個使臣中有一個叫趙彥韜的,偷偷帶著蠟書逃往宋國,把密書獻給宋太祖趙匡胤。
後主又下令國中,沿著城上,盡種芙蓉。秋天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開得疊錦堆霞,一眼望去,好似紅雲一般。傾城婦女,都來遊玩,珠光寶氣,綺羅成陣,簫鼓畫船,逐隊而行。後主御輦出宮,帶了無數的宮嬪女官,一個個錦衣玉貌,珠履繡襪,車水馬龍,碾塵欲香。蜀稱“錦城”,至此可謂名副其實了。
每逢宴余歌后,後主同著花蕊夫人,將後宮的佳麗召至御前,親自點選,揀那身材婀娜、姿容俊秀的,加封位號,輪流進御,特定嬪妃位號,為十四品。其品秩相當於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資,皆由內監專司,謂之月頭。到了支給俸金之時,後主親自監視,那宮人竟有數千之多,唱名發給,每人由御床之前走將過去,親手領取,名為支給買花錢。花蕊夫人寫詩詠此事道:“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宮人近數千;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過御床前。”
後主最怕熱,每遇炎暑天氣,便覺喘息不已,甚至夜間亦難著枕,便在摩訶池上,建築水晶宮殿,以為避暑之所。畫棟雕梁,飛甍碧瓦,五步一閣,十步一樓,復道暗廊,千門萬戶,紋窗珠簾,繡幕錦幃。又另外鑿了一處九曲龍池,蜿蜒曲折,有數里之長,通入摩訶池內。最奇妙的是池內安著四架激水機器,將機括開了,四面的池水,便一齊激將起來,高至數丈,聚於殿頂,仍從四面分瀉下來,歸入池中。那清流從高處直下,如萬道瀑布,奔騰傾倒;又如匹練當空,聲似琴瑟,清脆非凡。那池中的水珠兒,激盪得飛舞縱橫,如碎玉撒空,卻又沒有一點兒激入殿裡來。無論什麼炎熱天氣,有這四面的清流,自上射下,那暑熱之氣,早已掃蕩淨盡,便似秋天一般了。再看那殿中陳設的用品,全是紫檀雕花的桌椅,大理石鑲嵌的几榻,珊瑚屏架,白玉碗盞,沉香床上懸著鮫綃帳,設著青玉枕,鋪著冰簟,疊著羅衾。殿中懸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夜裡不用點燈。孟昶攜了花蕊夫人,偕同宮眷,移入水晶宮內,以避暑熱。
一天,後主酒後酣睡,直到半夜方才醒來,一翻身坐在冰簟上面,覺得甚是煩渴。正要喚宮人斟茶解渴,花蕊夫人已盈盈地步至床前,掛起了鮫綃帳,手托晶盤,盛著備下的冰李、雪藕。後主取來一吃,覺得涼生齒頰,十分爽快。便與花蕊夫人出去納涼。慢慢地行至水晶殿階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時綺閣星回,玉繩低轉,夜色深沉,宮裡靜悄悄的絕無聲息。他們並肩而坐。天淡星明,涼風吹起時,岸旁柳絲花影,皆映在水池中,被水波盪著,忽而橫斜,忽而搖曳。花蕊夫人穿著一件淡青色蟬翼紗衫,被明月的光芒,映射得里外通明。越發顯得冰肌玉骨,粉面櫻唇,格外嬌艷動人。後主情不自禁,把花蕊夫人攬在身旁,相偎相依。
花蕊夫人低著雲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風景宜人。陛下精擅詞翰,何不填一首詞,以寫這幽雅的景色呢?”後主應允,立即取過紙筆,一揮而就。花蕊夫人接來觀看,是調寄《洞仙歌》一闋,詞裡寫道: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入;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
花蕊夫人將“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誦讀幾遍,對後主道:“陛下詞筆,清新俊逸,氣魄沉雄,可謂古今絕唱了。只最後一句未免使人傷感。”後主命花蕊夫人譜曲歌詠,自吹玉笛相和。唱到那“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後主便將玉笛放慢,花蕊夫人卻隨著玉笛,延長了珠喉,一頓一挫,更加靡曼動人。至“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又變作一片幽怨之聲,如泣如訴,格外淒清。後主的笛聲,也吹得迴環曲折,淒楚悲涼。那林間的宿鳥,被歌聲驚動,撲撲飛起。
倘若孟昶對王昭遠只是一般的寵信,又或者王昭遠僅僅是個智識庸下的寵臣,也不會惹出太多事端,偏偏這小子平素還好讀兵書,裝模作樣,處處以諸葛亮自詡。山南節度判官張廷偉知道他的“志向”,乘間拍馬屁獻計:“王公您素無勳業,一下子就擔當樞密使的要職,應該建立大功以塞眾人之口,可以約定漢主(北漢),我們一起出兵夾擊,使中原表里受敵,能盡得關右之地。”王昭遠大喜,稟明孟昶,獲得同意,便派了三個使臣帶著蠟丸帛書去和北漢密約。不料,三個使臣中有一個叫趙彥韜的,偷偷帶著蠟書逃往宋國,把密書獻給宋太祖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