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太宗佯裝剛剛知道李煜亡故,下詔追贈李煜為太師,封吳王,並廢朝三日,遣中使護喪,賜祭賜葬,恩禮極為隆重。小周后葬了李煜,自然也要入宮謝恩。太宗便藉機把周氏留在了宮裡。李煜一直不知家國為何物,被擒至汴京後所做的詞中,才不合時宜地有了一些家國之感,卻因此換來了“牽機毒藥”。作為一個文學家李煜是出類拔萃的,但作為一個國君就顯得荒謬了。
稱霸兩川,王建成都稱帝
王建,許州(今河南舞陽)人,字光圖。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殺牛、偷驢、販賣私鹽,在百姓眼裡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大家都很討厭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鄉里人給他起了一個不好聽的外號:賊王八。雖然名聲極壞,但王建的相貌卻很出眾,人也很強壯,在戰亂時期,他也和其他人一樣投軍去了,他先參加了本地的忠武軍,等秦宗權重金招募勇士的時候他又投奔了秦宗權,不久就升為隊長。
黃巢攻占長安後,唐僖宗被迫出逃,到了蜀地。秦宗權開始讓監軍楊復光率領鹿晏弘等將領一起鎮壓黃巢起義軍,擊潰黃巢後,楊復光將所率八千軍隊分成八都,每都一千人,王建和鹿晏弘都被任命為都將。楊復光死後,鹿晏弘就率領八都人馬到成都護駕。後來,王建和鹿晏弘發生了矛盾,鹿晏弘就領一部分軍隊向東發展去了,王建比他有點遠見,他和晉暉、韓建等人領兵直接去投靠唐僖宗。正愁無人救駕的皇帝大喜過望,先重賞了他們,然後又將他們率領的軍隊分為五都,賜號“隨軍五都”,讓他們歸最高統帥觀軍容使田令孜指揮,田令孜是個掌握重權的宦官,他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就將王建他們五人全部收為養子。
等長安收復後,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為護駕有功,被任命為禁軍的將領,負責宮廷的護衛。當初投奔唐僖宗這一步算是走對了,王建在皇帝身邊積累了很豐富的軍事和政治經驗。安定的日子並沒有太長,田令孜因為和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爭奪鹽利,王重榮便聯合河東兵進攻長安,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先到了鳳翔(今陝西鳳翔),後又轉到興元(今陝西漢中),王建被任命為清道使,擔負起保護玉璽和唐僖宗的重任。逃亡途中,山中的棧道被火燒得幾乎要斷了,濃煙中路也看不清了,王建就奮不顧身地沖在前面,為唐僖宗開路。休息的時候,唐僖宗累得枕著王建的腿就睡著了,唐僖宗醒來後,見王建為保護他自己也沒有休息,感動得流下了熱淚,當即脫下御衣賜給了他。
到了興元,田令孜心裡害怕唐僖宗懲罰他,因為他覺得這次皇帝的出逃和他有很大的關係,於是就主動提出來去他弟弟西川節度使陳敬宣軍中去任監軍。田令孜走後,宦官楊復恭接任了觀軍容使的職務,王建被他視為和田令孜一夥的人,於是把他調出京城,到外地去當了一個小刺史。王建的任地是蜀地的壁州(今四川通江),當地是個民族雜居的地方,有個溪洞部落驍勇善戰,王建便將他們收歸自己屬下,擴建成了一支八千人的部隊,以此為資本,王建又攻下了附近的兩個州:閬州(今四川閬中)和利州(今四川廣元),這樣他的地盤就逼近了西川的地界。當時的川蜀分為兩部分,即東川和西川,東川被顧彥朗控制,西川就是王建養父田令孜的弟弟陳敬宣的領地。王建想向四周發展,就勢必和他們發生摩擦。但他和顧彥朗早在長安一帶作戰時就有了一些交情,所以無法用兵,王建只好暫時靜觀事態發展,等待時機。
沒等王建行動,陳敬宣就坐不住了。他非常擔心王建對西川構成威脅,就和田令孜商量對策,田令孜不慌不忙地說:“王八是我的兒子,沒什麼可擔心的,他現在做賊也是迫不得已。只要我寫封書信派人送去,他便自會過來投奔在你手下。”正愁沒機會發展的王建看見養父的書信,非常高興,立刻派人去告訴顧彥朗:“監軍阿父來信招我去,我很想去成都看望阿父,只要能在陳敬宣手下得到一個大郡我就很滿足了。”王建將自己的家屬委託顧彥朗照顧,就領兵三千出發了。還沒等他到成都,陳敬宣就反悔了,西川的參謀李義提醒陳敬宣:“王建乃是一個有虎狼之心的奸雄,一心想奪取他人的土地,等他來了,公打算怎樣任用?他來了也不會長期安居在公的手下,假如讓他做名將校,恐怕對您極為不利!”
陳敬宣聽信了李義的話,下令前方阻擋王建。遠道而來疲憊不堪的王建聽說後,勃然大怒,領兵就攻陷了漢州(今四川廣漢),然後揮師直指成都。到了城下,田令孜上城牆勸慰王建,王建在城下跪下大聲說:“現在已經沒有歸路了,我今天辭別阿父去做賊啦!”
王建又派人請顧彥朗來援助他,東川軍隊到了之後,王建指揮士兵們大舉攻城,但成都城牆堅固難攻,苦戰三日也沒能攻進城內,王建沒有戀戰,下令撤兵,以漢州為根據地,向四處發展。後來,王建又一次兵臨成都,但這時的顧彥朗怕王建占領成都後對自己也構成了威脅,就出了個主意,他對王建說:“我在軍中時,看見用兵的人如果不用天子的名義,大家就不容易團結。現在我們不如向皇帝奏報陳敬宣的罪行,讓朝廷另派大臣來統率,我們一同輔佐他,那樣或許能有所收穫。”等宰相韋昭度奉命到達後,陳敬宣又拒絕交出兵權,韋昭度指揮王建和顧彥朗攻成都也沒能成功。
稱霸兩川,王建成都稱帝
王建,許州(今河南舞陽)人,字光圖。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殺牛、偷驢、販賣私鹽,在百姓眼裡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大家都很討厭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鄉里人給他起了一個不好聽的外號:賊王八。雖然名聲極壞,但王建的相貌卻很出眾,人也很強壯,在戰亂時期,他也和其他人一樣投軍去了,他先參加了本地的忠武軍,等秦宗權重金招募勇士的時候他又投奔了秦宗權,不久就升為隊長。
黃巢攻占長安後,唐僖宗被迫出逃,到了蜀地。秦宗權開始讓監軍楊復光率領鹿晏弘等將領一起鎮壓黃巢起義軍,擊潰黃巢後,楊復光將所率八千軍隊分成八都,每都一千人,王建和鹿晏弘都被任命為都將。楊復光死後,鹿晏弘就率領八都人馬到成都護駕。後來,王建和鹿晏弘發生了矛盾,鹿晏弘就領一部分軍隊向東發展去了,王建比他有點遠見,他和晉暉、韓建等人領兵直接去投靠唐僖宗。正愁無人救駕的皇帝大喜過望,先重賞了他們,然後又將他們率領的軍隊分為五都,賜號“隨軍五都”,讓他們歸最高統帥觀軍容使田令孜指揮,田令孜是個掌握重權的宦官,他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就將王建他們五人全部收為養子。
等長安收復後,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為護駕有功,被任命為禁軍的將領,負責宮廷的護衛。當初投奔唐僖宗這一步算是走對了,王建在皇帝身邊積累了很豐富的軍事和政治經驗。安定的日子並沒有太長,田令孜因為和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爭奪鹽利,王重榮便聯合河東兵進攻長安,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先到了鳳翔(今陝西鳳翔),後又轉到興元(今陝西漢中),王建被任命為清道使,擔負起保護玉璽和唐僖宗的重任。逃亡途中,山中的棧道被火燒得幾乎要斷了,濃煙中路也看不清了,王建就奮不顧身地沖在前面,為唐僖宗開路。休息的時候,唐僖宗累得枕著王建的腿就睡著了,唐僖宗醒來後,見王建為保護他自己也沒有休息,感動得流下了熱淚,當即脫下御衣賜給了他。
到了興元,田令孜心裡害怕唐僖宗懲罰他,因為他覺得這次皇帝的出逃和他有很大的關係,於是就主動提出來去他弟弟西川節度使陳敬宣軍中去任監軍。田令孜走後,宦官楊復恭接任了觀軍容使的職務,王建被他視為和田令孜一夥的人,於是把他調出京城,到外地去當了一個小刺史。王建的任地是蜀地的壁州(今四川通江),當地是個民族雜居的地方,有個溪洞部落驍勇善戰,王建便將他們收歸自己屬下,擴建成了一支八千人的部隊,以此為資本,王建又攻下了附近的兩個州:閬州(今四川閬中)和利州(今四川廣元),這樣他的地盤就逼近了西川的地界。當時的川蜀分為兩部分,即東川和西川,東川被顧彥朗控制,西川就是王建養父田令孜的弟弟陳敬宣的領地。王建想向四周發展,就勢必和他們發生摩擦。但他和顧彥朗早在長安一帶作戰時就有了一些交情,所以無法用兵,王建只好暫時靜觀事態發展,等待時機。
沒等王建行動,陳敬宣就坐不住了。他非常擔心王建對西川構成威脅,就和田令孜商量對策,田令孜不慌不忙地說:“王八是我的兒子,沒什麼可擔心的,他現在做賊也是迫不得已。只要我寫封書信派人送去,他便自會過來投奔在你手下。”正愁沒機會發展的王建看見養父的書信,非常高興,立刻派人去告訴顧彥朗:“監軍阿父來信招我去,我很想去成都看望阿父,只要能在陳敬宣手下得到一個大郡我就很滿足了。”王建將自己的家屬委託顧彥朗照顧,就領兵三千出發了。還沒等他到成都,陳敬宣就反悔了,西川的參謀李義提醒陳敬宣:“王建乃是一個有虎狼之心的奸雄,一心想奪取他人的土地,等他來了,公打算怎樣任用?他來了也不會長期安居在公的手下,假如讓他做名將校,恐怕對您極為不利!”
陳敬宣聽信了李義的話,下令前方阻擋王建。遠道而來疲憊不堪的王建聽說後,勃然大怒,領兵就攻陷了漢州(今四川廣漢),然後揮師直指成都。到了城下,田令孜上城牆勸慰王建,王建在城下跪下大聲說:“現在已經沒有歸路了,我今天辭別阿父去做賊啦!”
王建又派人請顧彥朗來援助他,東川軍隊到了之後,王建指揮士兵們大舉攻城,但成都城牆堅固難攻,苦戰三日也沒能攻進城內,王建沒有戀戰,下令撤兵,以漢州為根據地,向四處發展。後來,王建又一次兵臨成都,但這時的顧彥朗怕王建占領成都後對自己也構成了威脅,就出了個主意,他對王建說:“我在軍中時,看見用兵的人如果不用天子的名義,大家就不容易團結。現在我們不如向皇帝奏報陳敬宣的罪行,讓朝廷另派大臣來統率,我們一同輔佐他,那樣或許能有所收穫。”等宰相韋昭度奉命到達後,陳敬宣又拒絕交出兵權,韋昭度指揮王建和顧彥朗攻成都也沒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