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大周后死後,李煜就打算把她的妹妹立為國後。但他的母親鐘太後不久去世,按照禮節,他應該守孝三年。於是這立後大典只好拖了到了開寶二年(968年),這是南唐立國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舉行了在位君主娶後的典禮。這種獨一無二的地位,使此次典禮受到了無比的重視。李煜命太常博士陳致雍考證婚禮古今沿革,制定條文,又命學士徐鉉、史官潘佑參定,務必隆重熱烈。親迎之日,鼓樂喧天,金陵城內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甚至有人為了搶占有利位置,爬到屋頂上摔下來的。盛況空前,煞是熱鬧。大周后的妹妹做了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史稱小周后,時年十九歲,正是她姐姐嫁給李煜的年紀。
婚禮舉行的第二天,李煜大宴群臣。照慣例,赴宴的群臣自韓熙載以下,都要寫詩賀喜。然而大家都知道自大周后死後,如今這位新國後就已經長住宮內了,昨天那場隆重的大婚禮,其實不過是走走過場,一對新人,正是舊交。於是眾人寫出來的賀詩就怪腔怪調的,與其說是恭賀,還不如說是諷刺。對於群臣的態度,李煜倒也不動氣,一笑了之。
婚後,李煜對小周后更是寵愛非常。這位小周后史載“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靜”,可見在才華相貌上也不亞於姐姐。李煜曾經在百花之中作亭子,用紅羅作帷幕,拿玳瑁簽別起來,精雕細鏤,十分華麗,卻很狹小,僅僅能容納兩個人。他就和小周后一起在裡面飲酒作樂,享受他們的二人世界,其樂融融。小周后喜歡青碧色的衣服,嫌外間所染的碧色不純正,便令宮女親自動手染絹帛。有一次把絹曬在苑內,夜間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濕。第二天一看,顏色卻分外鮮明,李煜與小周后見了,都覺得挺好。此后妃嬪宮女,都以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小周后還喜歡下棋,李煜就經常陪她下棋,為此還被大臣勸諫過,不過他的態度仍然是毫不動怒,最後那個大臣也只好沒了脾氣。
然而李煜可能不會想到,他和小周后的甜蜜生活,維持的時間更短。後人從小周后喜歡穿的“天水碧”看出了不祥之兆:“天水”是趙姓的郡望,“碧”與“逼”諧音,乃是逼迫之意。一直對南唐虎視眈眈的趙宋,是不會讓李煜長期享受他的愜意日子的。
李煜只圖歌舞酣宴,卻不知宋太祖已出兵平了南漢,正調將遣兵,訓練水師,預備蕩平江南。李煜聽說南漢滅亡的消息,震恐異常,便上表宋廷,願去國號,改為南唐國主。宋太祖遂命李煜入朝,李煜推說有疾,不肯入朝。宋太祖便藉口說李煜違逆,心懷異志,命曹彬領兵十萬,即日南下攻取南唐。南唐的邊將毫無防備,皆棄城遁去。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煜在宮內召集僧道,誦經燒香,禱告神靈保佑,親自寫疏祀告皇天,立願宋師退後造佛像若干,自稱蓮峰居士,敬告上蒼,速退宋師。然而神佛最終只能帶來精神上的安慰,最後李煜沒法可施,只得命徐鉉馳赴汴京,面見宋太祖,哀求罷兵。徐鉉說盡千般好話,宋太祖無奈,只好調侃道:“臥榻之旁,豈能任他人酣睡。”李煜知道已是山窮水盡,只得率領臣僚,到軍前投降,曹彬將李煜一行押往汴京。
宋太祖封李煜為違命侯,並封小周后為鄭國夫人。宋太祖去世後,太宗即位。又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與小周后在賜第內居住。太平興國三年的元宵佳節,各命婦循例應入宮恭賀。小周后也照例到宮內去慶賀。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宮,過了數日,還不見回來,李煜急得在家中唉聲嘆氣,走來踱去。一直至正月將盡,小周后才從宮中乘轎而歸。
李煜連忙迎入房中,賠著笑臉,問她因何今日方才出宮?她卻一聲不響,只將身體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煜悄悄地向小周后細問情由。小周后仍是泣不可抑,指著李煜罵:“你當初只圖快樂,不知求治,以致國亡家破,做了降虜,使我受此羞辱。你還要問什麼?”李煜低頭忍受,宛轉避去,一言也不敢出口。原來那日進宮,朝賀太宗,太宗見小周后生得花容月貌,便把她留在宮內,逼著她侍宴侍寢。小周后哪敢違抗,無可奈何順從了太宗,所以從元宵佳節進宮,至正月將盡,方才放她出來。李煜長嘆一聲,仰天流淚。
宋太宗自逼幸了周氏,不願放她回去,只是恐怕留在宮中,要被臣下議論,所以暫時忍耐,任憑周氏重歸私第,以圖再謀良策。
又到了一年的七月七日,李煜回憶在以前的歌舞歡飲,現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閒居在賜第裡面,連服侍的宮女,也只剩了兩三個人;其餘心愛的嬪妃,死的死,去的去,一個也不在眼前,便又觸動愁腸,胸中的悲感,一齊傾瀉出來,填了一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周后忽從裡面走出,向李煜說:“你又在這裡愁思悲吟了,現在雖然背時失勢,也須略略點綴,不可如此悲怨!況且隔牆有耳,你不過懷思感舊。外人聽了,便疑是缺望怨恨了。”
後來太宗看了李煜的詞,勃然變色道:“他還不忘江南,若不將他除去,必為後患。”便命內侍,取了一瓶牽機藥酒,太宗親手加封,命內侍傳送李煜。內侍即將金杯斟酒送上,看李煜飲罷,謝過聖恩,方才回去復旨。那李煜飲了御酒,初時並不覺得怎樣,還和小周后飲酒談笑。不料到了夜間,忽從床上躍起,大叫了一聲,手腳忽拳忽曲,頭或俯或仰,好似牽機一般,不能停止。小周后嚇得魂飛魄散,雙手抱住了李煜,問他何處難受。李煜口不能言,只把頭俯仰不休,如此的樣子約有數十次,忽然面色一變,倒在床上,已是氣息全無了。
婚禮舉行的第二天,李煜大宴群臣。照慣例,赴宴的群臣自韓熙載以下,都要寫詩賀喜。然而大家都知道自大周后死後,如今這位新國後就已經長住宮內了,昨天那場隆重的大婚禮,其實不過是走走過場,一對新人,正是舊交。於是眾人寫出來的賀詩就怪腔怪調的,與其說是恭賀,還不如說是諷刺。對於群臣的態度,李煜倒也不動氣,一笑了之。
婚後,李煜對小周后更是寵愛非常。這位小周后史載“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靜”,可見在才華相貌上也不亞於姐姐。李煜曾經在百花之中作亭子,用紅羅作帷幕,拿玳瑁簽別起來,精雕細鏤,十分華麗,卻很狹小,僅僅能容納兩個人。他就和小周后一起在裡面飲酒作樂,享受他們的二人世界,其樂融融。小周后喜歡青碧色的衣服,嫌外間所染的碧色不純正,便令宮女親自動手染絹帛。有一次把絹曬在苑內,夜間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濕。第二天一看,顏色卻分外鮮明,李煜與小周后見了,都覺得挺好。此后妃嬪宮女,都以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小周后還喜歡下棋,李煜就經常陪她下棋,為此還被大臣勸諫過,不過他的態度仍然是毫不動怒,最後那個大臣也只好沒了脾氣。
然而李煜可能不會想到,他和小周后的甜蜜生活,維持的時間更短。後人從小周后喜歡穿的“天水碧”看出了不祥之兆:“天水”是趙姓的郡望,“碧”與“逼”諧音,乃是逼迫之意。一直對南唐虎視眈眈的趙宋,是不會讓李煜長期享受他的愜意日子的。
李煜只圖歌舞酣宴,卻不知宋太祖已出兵平了南漢,正調將遣兵,訓練水師,預備蕩平江南。李煜聽說南漢滅亡的消息,震恐異常,便上表宋廷,願去國號,改為南唐國主。宋太祖遂命李煜入朝,李煜推說有疾,不肯入朝。宋太祖便藉口說李煜違逆,心懷異志,命曹彬領兵十萬,即日南下攻取南唐。南唐的邊將毫無防備,皆棄城遁去。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煜在宮內召集僧道,誦經燒香,禱告神靈保佑,親自寫疏祀告皇天,立願宋師退後造佛像若干,自稱蓮峰居士,敬告上蒼,速退宋師。然而神佛最終只能帶來精神上的安慰,最後李煜沒法可施,只得命徐鉉馳赴汴京,面見宋太祖,哀求罷兵。徐鉉說盡千般好話,宋太祖無奈,只好調侃道:“臥榻之旁,豈能任他人酣睡。”李煜知道已是山窮水盡,只得率領臣僚,到軍前投降,曹彬將李煜一行押往汴京。
宋太祖封李煜為違命侯,並封小周后為鄭國夫人。宋太祖去世後,太宗即位。又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與小周后在賜第內居住。太平興國三年的元宵佳節,各命婦循例應入宮恭賀。小周后也照例到宮內去慶賀。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宮,過了數日,還不見回來,李煜急得在家中唉聲嘆氣,走來踱去。一直至正月將盡,小周后才從宮中乘轎而歸。
李煜連忙迎入房中,賠著笑臉,問她因何今日方才出宮?她卻一聲不響,只將身體倒在床上,掩面痛哭。李煜悄悄地向小周后細問情由。小周后仍是泣不可抑,指著李煜罵:“你當初只圖快樂,不知求治,以致國亡家破,做了降虜,使我受此羞辱。你還要問什麼?”李煜低頭忍受,宛轉避去,一言也不敢出口。原來那日進宮,朝賀太宗,太宗見小周后生得花容月貌,便把她留在宮內,逼著她侍宴侍寢。小周后哪敢違抗,無可奈何順從了太宗,所以從元宵佳節進宮,至正月將盡,方才放她出來。李煜長嘆一聲,仰天流淚。
宋太宗自逼幸了周氏,不願放她回去,只是恐怕留在宮中,要被臣下議論,所以暫時忍耐,任憑周氏重歸私第,以圖再謀良策。
又到了一年的七月七日,李煜回憶在以前的歌舞歡飲,現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閒居在賜第裡面,連服侍的宮女,也只剩了兩三個人;其餘心愛的嬪妃,死的死,去的去,一個也不在眼前,便又觸動愁腸,胸中的悲感,一齊傾瀉出來,填了一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周后忽從裡面走出,向李煜說:“你又在這裡愁思悲吟了,現在雖然背時失勢,也須略略點綴,不可如此悲怨!況且隔牆有耳,你不過懷思感舊。外人聽了,便疑是缺望怨恨了。”
後來太宗看了李煜的詞,勃然變色道:“他還不忘江南,若不將他除去,必為後患。”便命內侍,取了一瓶牽機藥酒,太宗親手加封,命內侍傳送李煜。內侍即將金杯斟酒送上,看李煜飲罷,謝過聖恩,方才回去復旨。那李煜飲了御酒,初時並不覺得怎樣,還和小周后飲酒談笑。不料到了夜間,忽從床上躍起,大叫了一聲,手腳忽拳忽曲,頭或俯或仰,好似牽機一般,不能停止。小周后嚇得魂飛魄散,雙手抱住了李煜,問他何處難受。李煜口不能言,只把頭俯仰不休,如此的樣子約有數十次,忽然面色一變,倒在床上,已是氣息全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