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岳飛的冤獄純系秦檜等人憑空捏造而成,所以史臣說,岳飛的死是千古奇冤。

  為什麼說劉錡“神機武略”威震敵國劉錡(1098~1162),字信叔,德順軍(今寧夏德隆)人,他的父親曾為瀘川軍節度使。劉錡外表俊美,善於射箭,聲如洪鐘,在高俅的薦舉下,朝廷特意授予他閤門祗侯一職,後歷任隴右都護、宣撫司統制、江東路副總管、提舉宿衛親軍、果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東京副留守、武泰軍節度使、侍衛馬軍都虞侯等職。

  紹興十年(1140),金人撕毀盟約攻打南宋。金人攻陳(今河南淮陽)時,劉錡與知府事陳規商議對策,當時各個將領都說:“金兵是打不敗的,我們還是讓精兵殺出血路,保護老人小孩子回到江南去吧。”劉錡說:“東京(今河南開封)雖然失守了,但主要軍隊還在這裡,我們還可以守城,怎麼能棄而不顧呢?我心意已決,如果有人再說逃跑的話就把他斬首示眾!”這時,將領中有一個外號叫“夜叉”的許清站起來慷慨地說道:“太尉劉錆奉命輔助守衛汴京(今河南開封),軍卒家人也都跟隨而來,如果現在躲避逃走,是很容易的事。然而逃跑時如果不管父母妻兒,我們心中不忍;如果我們帶上他們一起逃跑,敵人要是進攻,我們又怎麼能逃得了呢?還不如大家奮力一戰,死中求生。”這個提議與劉錡的想法完全一致,劉鏑非常高興,命人把船擊沉,表示義無反顧的決心,於是將士們都士氣高漲,就連婦女們也幫著磨礪刀劍,人們呼喊著說:“平時人們都看不起我們八字軍,今天我們將要為國家殺敵立功!”

  當時,軍隊守備方面沒有可憑藉的地方,劉錡親自指揮布防,六天以後才粗略布置完畢,這時金人已到城下。這一天,金人圍攻順昌(今安徽阜陽),因為劉錡預先在城外設下了埋伏,金軍千戶阿黑等兩人被擒獲,劉錡從他們嘴裡知道了金人的情況,於是派一千多名士兵夜襲金軍,殺死、俘虜金軍無數人。金人不甘心,又派三路都統葛王率領三萬士兵與龍虎大王的士兵匯合向順昌城迫近,劉錡令士兵大開城門,金人反而懷疑有埋伏不敢進入。當時順昌已被圍四天,這天晚上,劉錡派勐將閻充招募士兵五百人夜襲金軍大營,正趕上天要下雨,不時有閃電出現,劉錡的士兵見到有辮子的人就殺死,結果金人退兵十五里。劉錡又招募一百人去攻打金營,有閃電時士兵就出來殺金兵,沒有閃電士兵就藏起來不動,金兵為此亂了陣腳,被殺得屍橫遍野,只得再次退兵。

  金兀朮聽到兵敗的消息立即趕來,親自指揮戰鬥。雙方約好戰鬥時間,劉錡命人在潁河(今安徽潁上)下毒,用激將法讓金兀朮來渡潁河,又趕上暑熱天氣,金兵遠道而來,疲憊不堪,紛紛下馬喝潁河的水,因此金兵及馬匹都中了毒,金兵人困馬乏。劉錡的士兵在早晨涼爽時休息,在午後金兵無精打采時,突然殺出,奮不顧身,統制官趙撙、韓直身中數箭仍不肯停止戰鬥,金人大敗,死了近一萬人,金兀朮的“鐵浮圖”、“拐子馬”、“長勝軍”等厲害陣式,都被劉錡破除。

  這場戰役,劉鏑只有不超過二萬的兵力,用於作戰的只有五千人,而金兵卻有幾十萬人,但劉鏑屢出奇謀,終於以少勝多,打敗了自恃無敵的金兀朮。以後,金人對劉錡聞名喪膽,劉錡大名威震全國。

  為什麼說陳俊卿“居中書,知無不為,言無不盡”

  陳俊卿(1113~1186),字應求,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進士。宋枕孝宗時官至宰相,史稱他“斥奸黨,明公道”、“洎居中書,知無不為,言無不盡”,為一朝名相。

  高宗時,陳俊卿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彈劾了曾經依附秦檜、陷害忠良的韓仲通和不服從朝廷調遣的劉寶;湯思退專權,陳俊卿對高宗說:“宰相上不當天心,下不厭人望。”湯思退終於被罷免。

  為了抵禦金人的入侵,陳俊卿上疏高宗,極力推薦深得人心的張浚,最後高宗採納了他的建議,派張浚守建康;接著陳俊卿又請求以軍法懲處主張逃跑的內侍張去為,高宗稱讚他有“仁者之勇”,升任他為權兵部侍郎。

  孝宗即位以後,陳俊卿對孝宗說:“治國之要有三,用人、賞功、罰罪。”希望孝宗能夠做到這三點。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失敗,被湯思退、尹穡等人排擠出朝廷,陳俊卿也被迫辭官。乾道元年(1165),他又被任命為吏部侍郎。外戚錢端禮私下派人對他說,如果陳俊卿幫他做了宰相,他一定會引薦陳俊卿共同執政。陳俊卿不僅當場拒絕了他,而且第二天就告誡孝宗應該謹守外戚不得干政的家法。孝宗在潛邸時的舊臣曾覿、龍大淵,倚仗皇寵,橫行不法,陳俊卿向孝宗揭露了他們的惡行,於是孝宗把兩人貶出朝廷,當時人人拍手稱快。龍大淵死後,孝宗想把曾覿召回,被陳俊卿阻止了,他對孝宗說:“如果把曾覿召回,一定會大失人心。”曾覿任職期滿以後,陳俊卿又建議孝宗任命他為浙東總管,始終讓他遠離朝廷。直到後來陳俊卿離開朝廷,曾覿才被召回。

  隆興四年十月,陳俊卿被任命為宰相。任相期間,他兢兢業業,為國家選拔人才。他向孝宗舉薦了虞允文,認為他具有宰相之才。於是兩人一同擔任宰相。但後來他們政見不合,陳俊卿又自請離開朝廷到地方任職。臨行前,他還勸告孝宗要親賢臣,遠小人,修明政治以振興國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