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宗澤為什麼說岳飛“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家裡世代為農。據說岳飛出生時,有一隻長得像鵠的大鳥在他家屋子上空飛旋鳴叫,家人就為他取了“飛”這個名字。岳飛還沒有滿月的時候,黃河決口,家鄉突發大水,他的母親姚氏抱著岳飛坐在大瓮中,竟然沒有被淹死,人們都感到很驚奇。
岳飛從小就志向遠大,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家裡儘管貧窮,岳飛卻努力讀書,對《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法特別感興趣。他天生具有神力,拜周同為師學習射箭,左右手都能夠射箭。他的父親教導他說:“你如果能為國家出力,一定要誓死報國。”
宣和四年(1122),岳飛應募被征。當時相州(今河南安陽)有陶俊、賈進和兩個賊人作亂,岳飛請求主將給他百名騎兵來消滅賊人。岳飛先派兵丁偽裝成商人混進賊人隊伍,又派一百名士兵在山下設下埋伏,他自己率領幾十人去誘敵,他假敗逃走,賊人前來追趕,結果中了岳飛設下的埋伏,陶俊、賈進和這兩個賊人頭目都被抓獲。
康王到相州,靠劉浩的引見,岳飛得到了康王的召見,康王命他去招安吉倩等賊人,結果吉倩等三百八十個賊人全部歸降。康王命岳飛補承信郎一職。此後,岳飛先是以三百騎兵獲得李固渡(今河北大名)戰役的勝利,後又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今河南開封)被圍的局面,朝廷升任他做秉義郎,屬於留守宗澤的下屬。岳飛在此期間又取得了開德、曹州(今山東曹縣)兩個戰役的勝利,宗澤為此大感驚奇,說:“你在勇智才藝方面,就連古代那些良將也不能超過啊。”
為什麼說岳飛之死是千古奇冤宋金議和的事情決定下來後,秦檜擔心岳飛不與自己同心,就開始設計陷害岳飛。
岳飛是各個將領中年紀最小的,但是創建的戰功卻超過了其他人,尤其是超過了韓世忠和張浚。金人攻打淮西的時候,張浚不敢發兵迎敵,岳飛卻在接到命令後立即發兵,從而解除了廬州(今安徽合肥)被圍的困境,獲得了皇帝的嘉獎,張浚認為這是自己的恥辱。後來岳飛又平息了楊麼的叛亂,分別給張浚、韓世忠一艘樓船,上面兵械齊備,韓世忠十分高興,張浚卻更加嫉恨岳飛。
秦檜使用參政王次翁的計策,利用岳飛、韓世忠與張浚之間的矛盾來陷害岳飛和韓世忠。紹興十一年(1141)五月,秦檜矯詔命張浚、岳飛前往楚州(今江蘇淮安)視察韓世忠的部隊,搜查韓世忠的錯誤和缺點,目的是讓三大部將之間彼此離異反目。當岳飛看到韓世忠的部隊陣容整齊時,不禁暗自稱讚,而妒功嫉賢的張浚卻認為高宗有意讓他與岳飛分掌韓世忠的軍隊。岳飛當面斥責了張浚的不良用心,張浚因此對岳飛更加懷恨在心。回到杭州後,張浚反咬一口,誣告岳飛,這給想謀害岳飛的秦檜等人留下了口實,他們開始了謀害岳飛的陰謀。万俟卨首先發難,他捏造了岳飛的兩大罪狀:一是增援淮西時,違背聖旨;二是楚州之行,有意沮喪士氣。要求朝廷將岳飛解職。與此同時,秦檜又指使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上章彈劾岳飛,岳飛有口難辯,只好向朝廷請求罷去自己樞密一職。但是秦檜余恨未消,又找到了王貴、王俊二人。這兩人先前都在岳家軍效力,後因怯戰或行為不軌,受到岳飛責罰,因而心中不滿。其中,王俊是岳家軍中的副統制,是一個最慣於反覆變詐、喜歡出賣同僚的人,外號“王雕兒”。他一意取得秦檜歡心,在張浚的威脅利誘下,他搞了一份《告首狀》,誣告岳飛最倚重的部將張憲要到襄陽去造反。而王貴是岳家軍的都統制,他與張憲本就不和,因此,對此誣告自然也是十分贊成。這年年底,秦檜親自下令提審岳飛,先是派万俟卨抄了岳飛的家,搜走了高宗給岳飛的全部詔書,讓岳飛無以自辯,後又令大理寺評事官元龜年將岳家軍西征日期進行竄改,因此“臨軍征討,誤期三日,律當斬”這一罪名就成立了。岳飛被罷免了樞密副使後,韓世忠也罷去了樞密使之職,自此他杜門謝客,絕口不提論兵之事。然而,對於岳飛的冤禍,他是十分瞭然的,為此他特意去會見秦檜,質問他說:“王俊在《告首狀》里告發的一些事體,究竟哪些是可靠的?”秦檜含煳地說:“飛子云與張憲書的內容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當即憤然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飛雖受盡各種酷刑,但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有謀反的念頭和計劃,並絕食以示反抗。万俟卨為此一籌莫展,這時有人提議再讓王雕兒提供一些別的罪證,王俊因此又被拉來告發岳飛多次說過“反話”,在威逼利誘下,王俊、孫革等幾個人又做假證,於是岳飛又蒙上大逆不道之罪。
這年十一月,秦檜等人判定岳飛兩大罪狀:一、據旁證稱,岳飛曾說自己與宋太祖一樣三十歲就封節度使,為大逆不道罪,當斬;二、金兵犯淮西時,高宗曾給岳飛十三道詔命,岳飛卻沒立即行動,犯“擁兵逗留”罪,當斬。紹興十二年(1142)一月二十七日,時為除夕,岳飛父子及張憲遇害風波亭,岳飛臨死前寫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他相信自己的冤屈總有一天會得以昭雪,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家裡世代為農。據說岳飛出生時,有一隻長得像鵠的大鳥在他家屋子上空飛旋鳴叫,家人就為他取了“飛”這個名字。岳飛還沒有滿月的時候,黃河決口,家鄉突發大水,他的母親姚氏抱著岳飛坐在大瓮中,竟然沒有被淹死,人們都感到很驚奇。
岳飛從小就志向遠大,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家裡儘管貧窮,岳飛卻努力讀書,對《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法特別感興趣。他天生具有神力,拜周同為師學習射箭,左右手都能夠射箭。他的父親教導他說:“你如果能為國家出力,一定要誓死報國。”
宣和四年(1122),岳飛應募被征。當時相州(今河南安陽)有陶俊、賈進和兩個賊人作亂,岳飛請求主將給他百名騎兵來消滅賊人。岳飛先派兵丁偽裝成商人混進賊人隊伍,又派一百名士兵在山下設下埋伏,他自己率領幾十人去誘敵,他假敗逃走,賊人前來追趕,結果中了岳飛設下的埋伏,陶俊、賈進和這兩個賊人頭目都被抓獲。
康王到相州,靠劉浩的引見,岳飛得到了康王的召見,康王命他去招安吉倩等賊人,結果吉倩等三百八十個賊人全部歸降。康王命岳飛補承信郎一職。此後,岳飛先是以三百騎兵獲得李固渡(今河北大名)戰役的勝利,後又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今河南開封)被圍的局面,朝廷升任他做秉義郎,屬於留守宗澤的下屬。岳飛在此期間又取得了開德、曹州(今山東曹縣)兩個戰役的勝利,宗澤為此大感驚奇,說:“你在勇智才藝方面,就連古代那些良將也不能超過啊。”
為什麼說岳飛之死是千古奇冤宋金議和的事情決定下來後,秦檜擔心岳飛不與自己同心,就開始設計陷害岳飛。
岳飛是各個將領中年紀最小的,但是創建的戰功卻超過了其他人,尤其是超過了韓世忠和張浚。金人攻打淮西的時候,張浚不敢發兵迎敵,岳飛卻在接到命令後立即發兵,從而解除了廬州(今安徽合肥)被圍的困境,獲得了皇帝的嘉獎,張浚認為這是自己的恥辱。後來岳飛又平息了楊麼的叛亂,分別給張浚、韓世忠一艘樓船,上面兵械齊備,韓世忠十分高興,張浚卻更加嫉恨岳飛。
秦檜使用參政王次翁的計策,利用岳飛、韓世忠與張浚之間的矛盾來陷害岳飛和韓世忠。紹興十一年(1141)五月,秦檜矯詔命張浚、岳飛前往楚州(今江蘇淮安)視察韓世忠的部隊,搜查韓世忠的錯誤和缺點,目的是讓三大部將之間彼此離異反目。當岳飛看到韓世忠的部隊陣容整齊時,不禁暗自稱讚,而妒功嫉賢的張浚卻認為高宗有意讓他與岳飛分掌韓世忠的軍隊。岳飛當面斥責了張浚的不良用心,張浚因此對岳飛更加懷恨在心。回到杭州後,張浚反咬一口,誣告岳飛,這給想謀害岳飛的秦檜等人留下了口實,他們開始了謀害岳飛的陰謀。万俟卨首先發難,他捏造了岳飛的兩大罪狀:一是增援淮西時,違背聖旨;二是楚州之行,有意沮喪士氣。要求朝廷將岳飛解職。與此同時,秦檜又指使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上章彈劾岳飛,岳飛有口難辯,只好向朝廷請求罷去自己樞密一職。但是秦檜余恨未消,又找到了王貴、王俊二人。這兩人先前都在岳家軍效力,後因怯戰或行為不軌,受到岳飛責罰,因而心中不滿。其中,王俊是岳家軍中的副統制,是一個最慣於反覆變詐、喜歡出賣同僚的人,外號“王雕兒”。他一意取得秦檜歡心,在張浚的威脅利誘下,他搞了一份《告首狀》,誣告岳飛最倚重的部將張憲要到襄陽去造反。而王貴是岳家軍的都統制,他與張憲本就不和,因此,對此誣告自然也是十分贊成。這年年底,秦檜親自下令提審岳飛,先是派万俟卨抄了岳飛的家,搜走了高宗給岳飛的全部詔書,讓岳飛無以自辯,後又令大理寺評事官元龜年將岳家軍西征日期進行竄改,因此“臨軍征討,誤期三日,律當斬”這一罪名就成立了。岳飛被罷免了樞密副使後,韓世忠也罷去了樞密使之職,自此他杜門謝客,絕口不提論兵之事。然而,對於岳飛的冤禍,他是十分瞭然的,為此他特意去會見秦檜,質問他說:“王俊在《告首狀》里告發的一些事體,究竟哪些是可靠的?”秦檜含煳地說:“飛子云與張憲書的內容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當即憤然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飛雖受盡各種酷刑,但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有謀反的念頭和計劃,並絕食以示反抗。万俟卨為此一籌莫展,這時有人提議再讓王雕兒提供一些別的罪證,王俊因此又被拉來告發岳飛多次說過“反話”,在威逼利誘下,王俊、孫革等幾個人又做假證,於是岳飛又蒙上大逆不道之罪。
這年十一月,秦檜等人判定岳飛兩大罪狀:一、據旁證稱,岳飛曾說自己與宋太祖一樣三十歲就封節度使,為大逆不道罪,當斬;二、金兵犯淮西時,高宗曾給岳飛十三道詔命,岳飛卻沒立即行動,犯“擁兵逗留”罪,當斬。紹興十二年(1142)一月二十七日,時為除夕,岳飛父子及張憲遇害風波亭,岳飛臨死前寫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他相信自己的冤屈總有一天會得以昭雪,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