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受顧先生的影響,我也一改以前多愁善感的詩風,寫出了“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伐茅蓋頂他年事,生計如斯總未更”的詩句,來表達我直面苦難不求逃避的態度。古人說:欲成精金美玉的人品,須從烈火中鍛來。苦難的打擊是一種挫傷,但同時也是一種鍛鍊。我想這種體悟,大概可以說是我在第一次打擊的考驗下,所經歷的一段心路歷程。
第二次打擊對我其實是最重的,它幾乎影響了我一生。陶淵明說“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又說“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當第一次打擊到來時,衣食雖然艱苦,但生活基本上是穩定的,我不僅可以不改常規地讀書上學,在學業上有師友的鼓勵支持,在生活上還有伯父、伯母的關懷照顧。所以苦難對於我才能夠成為一種鍛鍊,而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但是第二次打擊到來時完全不是這樣了。那時我已遠離家人師友,身在台灣。我先生被海軍拘捕死生未卜,當我經過拘審帶著女兒從警察局出來以後,不僅沒有一間可以棲身的“敝廬”,而且連一張可以安眠的“床蓆”也沒有。這還不算最大的痛苦,其實最大的痛苦是來自於我先生本身的問題。
關於我的先生,多少年來我一直不願意提起。1978年我在《王國維及其文學評論》的後敘里也簡單說過一點,但那都是非常表面的、非常膚淺的,真正的情況我沒有寫,我所說的其實已經隱藏了很多難以訴說的事情。我說他從監獄出來以後性情發生變異,實際上是一個藉口,我不願意只說他的不好,就歸罪於多年的監禁使他變成這樣。其實不然,是他本來就是如此的。我不肯說,是因為我一向不願意說別人的壞話,何況是自己家裡的事情,所以一直替他隱瞞了很多,現在有些事我以為也還是不說為好。
這麼多年,我雖然一直不對人說這些事,但是我的詩里其實還是有些流露。在我的詩詞稿里,收了三首,1976年,我大女兒去世時,我寫了哭女詩十首,其中最後一首曾經說:
從來天壤有深悲,滿腹辛酸說向誰。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
“從來天壤有深悲,滿腹辛酸說向誰”,說真的,我人生最傷痛的就是這件事,但是我沒有辦法說。後兩句“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我吃苦耐勞地什麼都做,忍受著精神上的痛苦,承擔著經濟上的壓力。當然我是為了我們的家,也為了兩個孩子。我的大女兒當初跟我一起被關,趙鍾蓀被關了將近四年,是我一個人帶著她,雖然吃了很多苦,但也是相依為命度過的那幾年啊!所以大女兒逝世後我說“一生勞瘁竟何為”。
後邊我還寫了一首《天壤》:
逝盡韶華不可尋,空餘天壤蘊悲深。投爐鐵鑄終生錯,食蓼蟲悲一世心。蕭艾欺蘭偏共命,鴟貪鼠嚇禽。回頭三十年間事,腸斷哀感不禁。
這首詩不解釋的話,其實一般人也還是看不出來,而我當時之所以這樣寫,也就是不想讓人家看出來。因為中國的舊傳統,對於婚姻的事情是不說的。做妻子的無論有什麼樣的不幸,一般都是不說出來的,這是中國傳統做女子的一種婦德。
這首詩的題目是摘取第二句里的兩個字。李商隱的很多詩都是這樣做的,《詩經》里也有這樣的例子,所以摘取一首詩里的兩個字做題目是可以的,這個題目不會有人注意。“天壤”其實有個典故:是說謝道韞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她覺得王家有不少的才智之士,而她嫁的這個丈夫沒有那麼好的才華;所以她結婚以後,常常說他們王家的子弟都有這樣那樣的才華,“不意天壤之間竟有王郎”,就是說,沒想到天地之間有像王郎這樣的人,她的意思是對她的丈夫不滿意。所以如果有心人看到“天壤”這兩個字,知道這個典故,就能看出來我這是寫婚姻的不如意。只不過謝道韞還只是因為丈夫才華不夠好而生的感慨,而我與她則完全不同,因為我所遇到的人是一個完全無法理喻的人,是你們一般人所難以想像出來的一種人。
我這個人還是比較寬厚、容讓的,一個人但凡有點感情、有點理性,我也是能夠跟他相處的。而且我平生也從來不會因為一個人沒有才能,沒有工作,或者學問低就看不起人家。我從來不這樣想,我儘量希望把事情做好,可是他就是要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毀掉。1971年的時候,嚴復的女兒請我去西雅圖大學教書,因為我已經被U.B.C.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就介紹我先生去了。可是一年以後他就回來了。為什麼人家不聘他了,我也不知道,因為凡是他不如意的事,從來不許我問。他回來以後,就又開始整天發脾氣。那時候過聖誕節,我不願意在我們艱苦的時候,讓孩子們覺得人家過聖誕節都挺高興的,我們家怎麼不同。我的愁苦從來不跟孩子說,總是願意她們都好好的。我就買了聖誕樹,而且裝飾得漂漂亮亮的。我還給每一個人都買了禮物,讓大家高興高興。可是不知為什麼,他上去就把它毀了,把樹上的裝飾扔了一地。他這個人的美感經驗、品位也都跟人家不一樣,比如溫哥華我家的院子裡有很多樹,對於樹木我們一般人都喜歡它枝葉扶蘇的樣子,但我不在家的時候,他就找人把那些樹的枝子都給剪了,那些大樹,枝子、葉子沒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很粗的樹幹。人家都很奇怪,問我你們家這是什麼樹,怎麼都這樣子。我真是沒有辦法回答,我也爭不過他,為了避免跟他吵架,我就把一切都放棄了。所以我們家一切的事情,都是他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
第二次打擊對我其實是最重的,它幾乎影響了我一生。陶淵明說“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又說“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當第一次打擊到來時,衣食雖然艱苦,但生活基本上是穩定的,我不僅可以不改常規地讀書上學,在學業上有師友的鼓勵支持,在生活上還有伯父、伯母的關懷照顧。所以苦難對於我才能夠成為一種鍛鍊,而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但是第二次打擊到來時完全不是這樣了。那時我已遠離家人師友,身在台灣。我先生被海軍拘捕死生未卜,當我經過拘審帶著女兒從警察局出來以後,不僅沒有一間可以棲身的“敝廬”,而且連一張可以安眠的“床蓆”也沒有。這還不算最大的痛苦,其實最大的痛苦是來自於我先生本身的問題。
關於我的先生,多少年來我一直不願意提起。1978年我在《王國維及其文學評論》的後敘里也簡單說過一點,但那都是非常表面的、非常膚淺的,真正的情況我沒有寫,我所說的其實已經隱藏了很多難以訴說的事情。我說他從監獄出來以後性情發生變異,實際上是一個藉口,我不願意只說他的不好,就歸罪於多年的監禁使他變成這樣。其實不然,是他本來就是如此的。我不肯說,是因為我一向不願意說別人的壞話,何況是自己家裡的事情,所以一直替他隱瞞了很多,現在有些事我以為也還是不說為好。
這麼多年,我雖然一直不對人說這些事,但是我的詩里其實還是有些流露。在我的詩詞稿里,收了三首,1976年,我大女兒去世時,我寫了哭女詩十首,其中最後一首曾經說:
從來天壤有深悲,滿腹辛酸說向誰。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
“從來天壤有深悲,滿腹辛酸說向誰”,說真的,我人生最傷痛的就是這件事,但是我沒有辦法說。後兩句“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我吃苦耐勞地什麼都做,忍受著精神上的痛苦,承擔著經濟上的壓力。當然我是為了我們的家,也為了兩個孩子。我的大女兒當初跟我一起被關,趙鍾蓀被關了將近四年,是我一個人帶著她,雖然吃了很多苦,但也是相依為命度過的那幾年啊!所以大女兒逝世後我說“一生勞瘁竟何為”。
後邊我還寫了一首《天壤》:
逝盡韶華不可尋,空餘天壤蘊悲深。投爐鐵鑄終生錯,食蓼蟲悲一世心。蕭艾欺蘭偏共命,鴟貪鼠嚇禽。回頭三十年間事,腸斷哀感不禁。
這首詩不解釋的話,其實一般人也還是看不出來,而我當時之所以這樣寫,也就是不想讓人家看出來。因為中國的舊傳統,對於婚姻的事情是不說的。做妻子的無論有什麼樣的不幸,一般都是不說出來的,這是中國傳統做女子的一種婦德。
這首詩的題目是摘取第二句里的兩個字。李商隱的很多詩都是這樣做的,《詩經》里也有這樣的例子,所以摘取一首詩里的兩個字做題目是可以的,這個題目不會有人注意。“天壤”其實有個典故:是說謝道韞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她覺得王家有不少的才智之士,而她嫁的這個丈夫沒有那麼好的才華;所以她結婚以後,常常說他們王家的子弟都有這樣那樣的才華,“不意天壤之間竟有王郎”,就是說,沒想到天地之間有像王郎這樣的人,她的意思是對她的丈夫不滿意。所以如果有心人看到“天壤”這兩個字,知道這個典故,就能看出來我這是寫婚姻的不如意。只不過謝道韞還只是因為丈夫才華不夠好而生的感慨,而我與她則完全不同,因為我所遇到的人是一個完全無法理喻的人,是你們一般人所難以想像出來的一種人。
我這個人還是比較寬厚、容讓的,一個人但凡有點感情、有點理性,我也是能夠跟他相處的。而且我平生也從來不會因為一個人沒有才能,沒有工作,或者學問低就看不起人家。我從來不這樣想,我儘量希望把事情做好,可是他就是要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毀掉。1971年的時候,嚴復的女兒請我去西雅圖大學教書,因為我已經被U.B.C.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就介紹我先生去了。可是一年以後他就回來了。為什麼人家不聘他了,我也不知道,因為凡是他不如意的事,從來不許我問。他回來以後,就又開始整天發脾氣。那時候過聖誕節,我不願意在我們艱苦的時候,讓孩子們覺得人家過聖誕節都挺高興的,我們家怎麼不同。我的愁苦從來不跟孩子說,總是願意她們都好好的。我就買了聖誕樹,而且裝飾得漂漂亮亮的。我還給每一個人都買了禮物,讓大家高興高興。可是不知為什麼,他上去就把它毀了,把樹上的裝飾扔了一地。他這個人的美感經驗、品位也都跟人家不一樣,比如溫哥華我家的院子裡有很多樹,對於樹木我們一般人都喜歡它枝葉扶蘇的樣子,但我不在家的時候,他就找人把那些樹的枝子都給剪了,那些大樹,枝子、葉子沒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很粗的樹幹。人家都很奇怪,問我你們家這是什麼樹,怎麼都這樣子。我真是沒有辦法回答,我也爭不過他,為了避免跟他吵架,我就把一切都放棄了。所以我們家一切的事情,都是他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