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沈先生還能把很多不容易寫出來的東西也寫得恰到好處,她有一首詞《宴清都》。前邊小序說:“庚辰四月,余以腹中生瘤,自雅州移成都割治。未痊而醫院午夜忽告失慎。奔命瀕危,僅乃獲免。千帆方由旅館馳赴火場,四覓不獲,迨曉始知余尚在。相見持泣,經過似夢,不可無詞。”
未了傷心語。迴廊轉、綠雲深隔朱戶。羅比雪,並刀似水,素紗輕護。憑教剪斷柔腸,(割瘤時並去盲腸——自注)剪不斷相思一縷。甚更仗、寸寸情絲,殷勤為系魂住。迷離夢回珠館,誰扶病骨,愁認歸路。煙橫錦榭,霞飛畫棟,劫灰紅舞。長街月沈風急,翠袖薄、難禁夜露,喜曉窗,淚眼相看,搴帷乍遇。
寫得真是好,這麼複雜的這麼特殊的情事,沈先生寫得非常貼切。“未了傷心語。迴廊轉、綠雲深隔朱戶。羅裀比雪,並刀似水,素紗輕護。”寫得真是美!沈先生實在寫得好!這是醫院,你看她把醫院寫得這麼美,她說“羅裀”是雪白的,非常典雅,完全是詞的語言;“並刀”是手術刀,她化用的是周邦彥“並刀似水,吳鹽勝雪”(《少年游》)的語句;“素紗輕護”,你想像白色的絲紗這麼朦朧,她纏著紗布,但寫得很美。“憑教剪斷柔腸”是說割瘤時並去盲腸。“剪不斷相思一縷”是說我的腸子雖然斷了,可是我的感情還在。“甚更仗、寸寸情絲,殷勤為系魂住”,因為我這麼多情,所以這寸寸的情絲就把我留住了,而“情絲”也暗喻了傷口的縫線。“迷離夢回珠館,誰扶病骨,愁認歸路。煙橫錦榭,霞飛畫棟,劫灰紅舞”,她是寫的著火,“煙橫”是濃煙,“霞”是像晚霞一樣的紅色的火光。“長街月沈風急,翠袖薄、難禁夜露”,半夜裡她從病房裡逃出來。“喜曉窗,淚眼相看,搴帷乍遇”這句真寫得好!第二天早晨,在窗前她跟程千帆先生夫妻兩人“淚眼相看”,把帳幔一開忽然間看見了,“搴帷乍遇”,寫得這麼多情,這麼宛轉。
沈先生還有一首有名的《早早詩》,是寫她的外孫女,我們節選一段看看:
汝獨愛家家,膝下百迴繞。喜同家家睡,重愁家家抱。關心喚吃藥,飲茶試涼燠。分食與家家,兒自不嫌少。唯願快長大,為婆洗衣襖。隨母休沐歸,相親復相擾。奪帚爭掃地,脫衣喚洗澡。玩水瓶時灌,弄火鍋空烤。倒罐更翻籃,到處覓梨棗。帳杆當竹馬,手杖滿地搗。凌空學雜技,一跌意未了。嚇人裝老虎,怒吼勢欲咬。打狗踢苕豬,不怕舞牙爪。偷攀自行車,大哭被壓倒。婆魂驚未定,兒身痛已好。一晌轉安靜,向人索紙稿。移凳俯書桌,畫魚又畫鳥。積木堆高低,皂泡吹大小。三餐端正坐,家家餵飯飽。飲河期滿腹,美饌視藐藐。不喜著新衣,敝服曳緇縞。阿母責頑劣,此語使兒惱。雞雞不洗腳,上床胡亂搞。狗狗不睡覺,半夜大聲吵。我是最乖兒,家家好寶寶。
“家家”武漢話是外婆的意思。這首詩受到很多名家的高度評價。
朱光潛先生讀過後題了一首詩:
易安而後見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遭離亂多憂患,古今一例以詩鳴。獨愛長篇題早早,深衷淺語見童心。誰言舊瓶忌新酒,此論未公吾不憑。
荒蕪則認為“一篇早早有情思,絕勝驕兒嬌女詩”。沈先生真是一個集大成的作者!她各種的體式各種的內容都寫得非常好。大家可以找來《涉江詩詞稿》看看。
八、鄧廣銘先生
鄧廣銘先生是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他是北京大學1936年歷史系畢業的,他的畢業論文深受胡適先生的讚賞,畢業後留校任教,40年代曾短期在復旦大學任教。他的《稼軒詞編年箋注》從50年代問世以來,幾經重版,行銷數十萬冊,蜚聲海內外。他的《〈宋史·職官志〉考證》是陳寅恪先生寫的序言。我在台灣大學教詞選課的時候,常常參考鄧廣銘先生的《稼軒詞編年箋注》,那還是舊的版本。鄧廣銘先生是歷史學家,他在歷史考證方面做得是非常仔細的。可是我跟鄧先生從來沒有見過面,只是對他十分敬仰,那時根本沒有想到能有機會和他相識。1979年我回國教書以後,跟國內學術界開始有了聯繫,1987年國內邀請我到江西上饒參加一個紀念辛棄疾的會議。因為我一直讀稼軒的詞,他的《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寫得真的是很美,我很想去上饒看看帶湖是什麼樣子。就是在那次會上,我認識了鄧廣銘先生。
90年代初攝於北京大學鄧廣銘家門前(左起:劉乃和、葉嘉瑩、鄧廣銘、啟功)
那一年,我接到辛棄疾紀念會的通知,開會的地方在江西上饒。這個地方比較偏僻,飛機不能到達那裡。我只能先飛到上海,然後換火車才能到達江西上饒。這樣我在國外訂票就很麻煩,所以就找到我的侄子言材。那時他已經在日本的北九州大學教書,侄媳婦桐島薰子也是讀古典文學的,一聽到這個消息,覺得是個難得的機會,所以也一起來了。還有我以前的學生台大教授林玫儀,也是研究詞學的,那時她還從來沒有來過大陸,很生疏,不知道怎麼回來,聽說我來參加會議,也決定一起來。我侄子預先訂好了旅館,我們四個人分別從溫哥華、九州、台灣飛到上海會合,從上海一起坐火車去了江西上饒。在火車上大家一起聊天,我記得那天林玫儀問我:你講了這麼多人的詩詞,最喜歡誰的詩詞?她還問我:中國古代這麼多詩人詞人,你覺得有哪一個你願意跟他交朋友,跟他一起生活呢?我想了半天,我說還是稼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像杜甫這個人,他的詩忠愛纏綿,很了不起,可是這個人好像古板一點;李商隱詩我一直很喜歡,可是李商隱的詩我可以欣賞,但是李商隱這個人又太憂鬱了一點;所以想來想去辛棄疾這個人不但詞寫得好,而且這個人在生活上也是個很有情趣、很有辦法的人。你看他寫的詞裡邊,他所居住的地方,要栽什麼花啊,種什麼樹啊,什麼地方蓋房子,什麼地方開窗子都安排得多好!我當然願意跟稼軒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我問林玫儀,她想了想也說願意跟稼軒這樣的人一起生活,如今我們一起來參加稼軒詞的學術會議,真是有緣。
未了傷心語。迴廊轉、綠雲深隔朱戶。羅比雪,並刀似水,素紗輕護。憑教剪斷柔腸,(割瘤時並去盲腸——自注)剪不斷相思一縷。甚更仗、寸寸情絲,殷勤為系魂住。迷離夢回珠館,誰扶病骨,愁認歸路。煙橫錦榭,霞飛畫棟,劫灰紅舞。長街月沈風急,翠袖薄、難禁夜露,喜曉窗,淚眼相看,搴帷乍遇。
寫得真是好,這麼複雜的這麼特殊的情事,沈先生寫得非常貼切。“未了傷心語。迴廊轉、綠雲深隔朱戶。羅裀比雪,並刀似水,素紗輕護。”寫得真是美!沈先生實在寫得好!這是醫院,你看她把醫院寫得這麼美,她說“羅裀”是雪白的,非常典雅,完全是詞的語言;“並刀”是手術刀,她化用的是周邦彥“並刀似水,吳鹽勝雪”(《少年游》)的語句;“素紗輕護”,你想像白色的絲紗這麼朦朧,她纏著紗布,但寫得很美。“憑教剪斷柔腸”是說割瘤時並去盲腸。“剪不斷相思一縷”是說我的腸子雖然斷了,可是我的感情還在。“甚更仗、寸寸情絲,殷勤為系魂住”,因為我這麼多情,所以這寸寸的情絲就把我留住了,而“情絲”也暗喻了傷口的縫線。“迷離夢回珠館,誰扶病骨,愁認歸路。煙橫錦榭,霞飛畫棟,劫灰紅舞”,她是寫的著火,“煙橫”是濃煙,“霞”是像晚霞一樣的紅色的火光。“長街月沈風急,翠袖薄、難禁夜露”,半夜裡她從病房裡逃出來。“喜曉窗,淚眼相看,搴帷乍遇”這句真寫得好!第二天早晨,在窗前她跟程千帆先生夫妻兩人“淚眼相看”,把帳幔一開忽然間看見了,“搴帷乍遇”,寫得這麼多情,這麼宛轉。
沈先生還有一首有名的《早早詩》,是寫她的外孫女,我們節選一段看看:
汝獨愛家家,膝下百迴繞。喜同家家睡,重愁家家抱。關心喚吃藥,飲茶試涼燠。分食與家家,兒自不嫌少。唯願快長大,為婆洗衣襖。隨母休沐歸,相親復相擾。奪帚爭掃地,脫衣喚洗澡。玩水瓶時灌,弄火鍋空烤。倒罐更翻籃,到處覓梨棗。帳杆當竹馬,手杖滿地搗。凌空學雜技,一跌意未了。嚇人裝老虎,怒吼勢欲咬。打狗踢苕豬,不怕舞牙爪。偷攀自行車,大哭被壓倒。婆魂驚未定,兒身痛已好。一晌轉安靜,向人索紙稿。移凳俯書桌,畫魚又畫鳥。積木堆高低,皂泡吹大小。三餐端正坐,家家餵飯飽。飲河期滿腹,美饌視藐藐。不喜著新衣,敝服曳緇縞。阿母責頑劣,此語使兒惱。雞雞不洗腳,上床胡亂搞。狗狗不睡覺,半夜大聲吵。我是最乖兒,家家好寶寶。
“家家”武漢話是外婆的意思。這首詩受到很多名家的高度評價。
朱光潛先生讀過後題了一首詩:
易安而後見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遭離亂多憂患,古今一例以詩鳴。獨愛長篇題早早,深衷淺語見童心。誰言舊瓶忌新酒,此論未公吾不憑。
荒蕪則認為“一篇早早有情思,絕勝驕兒嬌女詩”。沈先生真是一個集大成的作者!她各種的體式各種的內容都寫得非常好。大家可以找來《涉江詩詞稿》看看。
八、鄧廣銘先生
鄧廣銘先生是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他是北京大學1936年歷史系畢業的,他的畢業論文深受胡適先生的讚賞,畢業後留校任教,40年代曾短期在復旦大學任教。他的《稼軒詞編年箋注》從50年代問世以來,幾經重版,行銷數十萬冊,蜚聲海內外。他的《〈宋史·職官志〉考證》是陳寅恪先生寫的序言。我在台灣大學教詞選課的時候,常常參考鄧廣銘先生的《稼軒詞編年箋注》,那還是舊的版本。鄧廣銘先生是歷史學家,他在歷史考證方面做得是非常仔細的。可是我跟鄧先生從來沒有見過面,只是對他十分敬仰,那時根本沒有想到能有機會和他相識。1979年我回國教書以後,跟國內學術界開始有了聯繫,1987年國內邀請我到江西上饒參加一個紀念辛棄疾的會議。因為我一直讀稼軒的詞,他的《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寫得真的是很美,我很想去上饒看看帶湖是什麼樣子。就是在那次會上,我認識了鄧廣銘先生。
90年代初攝於北京大學鄧廣銘家門前(左起:劉乃和、葉嘉瑩、鄧廣銘、啟功)
那一年,我接到辛棄疾紀念會的通知,開會的地方在江西上饒。這個地方比較偏僻,飛機不能到達那裡。我只能先飛到上海,然後換火車才能到達江西上饒。這樣我在國外訂票就很麻煩,所以就找到我的侄子言材。那時他已經在日本的北九州大學教書,侄媳婦桐島薰子也是讀古典文學的,一聽到這個消息,覺得是個難得的機會,所以也一起來了。還有我以前的學生台大教授林玫儀,也是研究詞學的,那時她還從來沒有來過大陸,很生疏,不知道怎麼回來,聽說我來參加會議,也決定一起來。我侄子預先訂好了旅館,我們四個人分別從溫哥華、九州、台灣飛到上海會合,從上海一起坐火車去了江西上饒。在火車上大家一起聊天,我記得那天林玫儀問我:你講了這麼多人的詩詞,最喜歡誰的詩詞?她還問我:中國古代這麼多詩人詞人,你覺得有哪一個你願意跟他交朋友,跟他一起生活呢?我想了半天,我說還是稼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像杜甫這個人,他的詩忠愛纏綿,很了不起,可是這個人好像古板一點;李商隱詩我一直很喜歡,可是李商隱的詩我可以欣賞,但是李商隱這個人又太憂鬱了一點;所以想來想去辛棄疾這個人不但詞寫得好,而且這個人在生活上也是個很有情趣、很有辦法的人。你看他寫的詞裡邊,他所居住的地方,要栽什麼花啊,種什麼樹啊,什麼地方蓋房子,什麼地方開窗子都安排得多好!我當然願意跟稼軒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我問林玫儀,她想了想也說願意跟稼軒這樣的人一起生活,如今我們一起來參加稼軒詞的學術會議,真是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