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程千帆錄舊作贈葉嘉瑩
程千帆先生給我的書信很多,但是保存下來的不全了。因為我常常在旅行之中,我在北京有老家,這些先生們給我的書信或者書法,常常是放在北京了。可是我的老家在拆遷的時候,很匆忙,那時我不在北京。我弟弟半身不遂,當時家裡只有一個保姆,她當然不懂得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她看到一些舊信,以為是爛紙都給丟掉了,真是太可惜了!我平生中有三次大的損失:一次是我南下結婚時,我的照片、書、草稿都沒有帶,留在了北平,“文革”時我弟弟因為害怕都給燒掉了;一次是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我結婚以後與北平的家人和親友的一些書信都被抄走了;最後就是2003年我老家察院胡同拆遷,把我1979年回國以後二十多年來的一些書信和一些老先生寫給我的書法都丟掉了。後來繆元朗告訴我,有人在舊書市場看見過繆鉞先生寫給我弟弟的信,這真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還想談談沈祖棻先生,當年程千帆先生給我寄《涉江詩詞稿》時我就想過,程千帆先生可能是想讓我寫寫沈祖棻先生的詩詞,當然他也沒有明白地說。我自己也有這個願望,可是我一直很忙,一直沒有寫,只是我給學生講課時常常提到沈祖棻先生的詩詞。一直到2003年10月,我才在南京大學做了一次題為《從李清照到沈祖棻》的講演,也算了卻了我的一個心愿。
沈祖棻先生真的是女性的詞作者裡邊的一個集大成者。
我們看到早期的“歌辭之詞”,男子寫的歌辭對於他的詩是一種背離,因為男子寫詩是以“言志”為主的,而男子寫的詞起初不過是歌筵酒席的遊戲筆墨。而女性的詞對於她的詩則是一種繼承,從《詩經》開始,《谷風》、《氓》都是寫那些不幸的婦女的遭遇,當然也有幸福的婦女。總而言之,女子是寫她真正的感情,女子是寫自己的悲歡離合,自己真正的內心的情意。本來女性的詞與詩是一個系統傳下來的,只是觀念不同。李清照認為那些激昂慷慨的句子不能夠寫到婉約的小詞裡邊去,她說蘇軾、歐陽修的詞是句讀不整齊的詩。可是經過從北宋到南宋,有了蘇軾、辛棄疾的出現,詞從“歌辭之詞”演進到“詩人之詞”,到了明清之際徐燦的那個時代,就直接把一些破國亡家的悲慨都寫進去了。清朝末年秋瑾的時候女性意識已經開始覺醒,男子革命,女子也要革命了。
到了沈先生的時代,女子跟男子無論是在教育方面,在工作方面,還是在研究方面都可以平等了,而且沈先生她不但是一個詞人,同時也是一個學者,所以她寫的詞不但是“詩人之詞”,還是“學人之詞”。沈先生的詞不再是李清照那樣的詞,也不再是徐燦那樣的詞,她寫出來的詞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沈先生真是“詩有史,詞亦有史”,這是從清代的詞史觀念繼承下來的。沈先生曾經寫過幾首《浣溪沙》,是一組寫得非常好的小詞。
我只選一首來看:
蘭絮三生證果因,冥冥東海乍揚塵。龍鸞交扇擁天人。月里山河連夜缺,雲中環幾回聞。蓼香一掬佇千春。
“蘭絮三生證果因”,是說善因惡果的種種機緣。佛教所講因果的關係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為什麼種的蘭因卻得到的是絮果?歷史上中國文化曾經惠及日本,唐朝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帶去中國文化,日本也曾派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而後來日本竟然發動了侵華戰爭。“冥冥東海乍揚塵”,日本在中國的東方,東海指日本,“塵”就是煙塵、戰塵,戰爭又興起了。“龍鸞交扇擁天人”,當年發生西安事變,蔣介石本來是不主張抗戰的,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同意和共產黨聯合抗戰。“交扇”是說古代皇帝上朝的時候要用交扇。杜甫的《秋興》里寫到“雲移雉尾開宮扇”,皇帝上朝的時候先坐在這裡等大臣,這顯得沒有禮貌;如果大臣都已經上朝站在那裡,看著皇帝從台子上面走過去,這又不免把皇帝凡人化了,就不夠神秘;所以就用很多“雉尾”,就是野雞毛做的大大的扇子把它遮住,像屏障一樣,皇帝從背後上來,等皇帝一坐下,扇子向兩邊一撤,“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龍鸞交扇”是指國共兩黨擁一個天人,這說的就是那個時候讓蔣介石來領導抗戰。“月里山河連夜缺”,有這樣一個傳說,月亮裡邊有一些影子就是大地的山河的影子,沈先生不說我們的國土步步淪陷,而說“月里山河連夜缺”。那個時候國民政府軍隊的敗退真是一個城一個城地丟,真可以說是“連夜缺”。“雲中環珮幾回聞”,是說那些美好的消息,前線戰爭勝利的消息,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聽到呢?“蓼香一掬佇千春”,這是說我們內心的悲苦像蓼花,蓼花是悲苦的,我們捧著蓼花等待,希望抗戰勝利的到來。
沈先生用小令來寫比興之詞,寫得非常典雅、深隱,真是難得的好詞。不但在女子之作中是難得的好詞,就是在男子之作中也是難得的好詞。詩是可以反映歷史的,詞也是可以反映歷史的。經過了明清之易代,果然清詞裡不少的作品都是反映當時歷史的,所以有了所謂“史詞”。鴉片戰爭以後,晚清詞人所寫的都是反映國家盛衰世變的小詞。所以你看這個小詞就很妙,從給歌女寫的歌詞居然演化成了反映國家盛衰興亡記載歷史的詞了。沈先生看到了前朝的詞這麼多的演化,她又經歷了抗日戰爭的事變,她就真的是把歷史寫到小詞裡邊去了,而且用這樣深隱的比興寄託,這樣典雅的詞句,寫出來這麼美麗的詞篇。
程千帆先生給我的書信很多,但是保存下來的不全了。因為我常常在旅行之中,我在北京有老家,這些先生們給我的書信或者書法,常常是放在北京了。可是我的老家在拆遷的時候,很匆忙,那時我不在北京。我弟弟半身不遂,當時家裡只有一個保姆,她當然不懂得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她看到一些舊信,以為是爛紙都給丟掉了,真是太可惜了!我平生中有三次大的損失:一次是我南下結婚時,我的照片、書、草稿都沒有帶,留在了北平,“文革”時我弟弟因為害怕都給燒掉了;一次是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我結婚以後與北平的家人和親友的一些書信都被抄走了;最後就是2003年我老家察院胡同拆遷,把我1979年回國以後二十多年來的一些書信和一些老先生寫給我的書法都丟掉了。後來繆元朗告訴我,有人在舊書市場看見過繆鉞先生寫給我弟弟的信,這真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還想談談沈祖棻先生,當年程千帆先生給我寄《涉江詩詞稿》時我就想過,程千帆先生可能是想讓我寫寫沈祖棻先生的詩詞,當然他也沒有明白地說。我自己也有這個願望,可是我一直很忙,一直沒有寫,只是我給學生講課時常常提到沈祖棻先生的詩詞。一直到2003年10月,我才在南京大學做了一次題為《從李清照到沈祖棻》的講演,也算了卻了我的一個心愿。
沈祖棻先生真的是女性的詞作者裡邊的一個集大成者。
我們看到早期的“歌辭之詞”,男子寫的歌辭對於他的詩是一種背離,因為男子寫詩是以“言志”為主的,而男子寫的詞起初不過是歌筵酒席的遊戲筆墨。而女性的詞對於她的詩則是一種繼承,從《詩經》開始,《谷風》、《氓》都是寫那些不幸的婦女的遭遇,當然也有幸福的婦女。總而言之,女子是寫她真正的感情,女子是寫自己的悲歡離合,自己真正的內心的情意。本來女性的詞與詩是一個系統傳下來的,只是觀念不同。李清照認為那些激昂慷慨的句子不能夠寫到婉約的小詞裡邊去,她說蘇軾、歐陽修的詞是句讀不整齊的詩。可是經過從北宋到南宋,有了蘇軾、辛棄疾的出現,詞從“歌辭之詞”演進到“詩人之詞”,到了明清之際徐燦的那個時代,就直接把一些破國亡家的悲慨都寫進去了。清朝末年秋瑾的時候女性意識已經開始覺醒,男子革命,女子也要革命了。
到了沈先生的時代,女子跟男子無論是在教育方面,在工作方面,還是在研究方面都可以平等了,而且沈先生她不但是一個詞人,同時也是一個學者,所以她寫的詞不但是“詩人之詞”,還是“學人之詞”。沈先生的詞不再是李清照那樣的詞,也不再是徐燦那樣的詞,她寫出來的詞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沈先生真是“詩有史,詞亦有史”,這是從清代的詞史觀念繼承下來的。沈先生曾經寫過幾首《浣溪沙》,是一組寫得非常好的小詞。
我只選一首來看:
蘭絮三生證果因,冥冥東海乍揚塵。龍鸞交扇擁天人。月里山河連夜缺,雲中環幾回聞。蓼香一掬佇千春。
“蘭絮三生證果因”,是說善因惡果的種種機緣。佛教所講因果的關係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為什麼種的蘭因卻得到的是絮果?歷史上中國文化曾經惠及日本,唐朝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帶去中國文化,日本也曾派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而後來日本竟然發動了侵華戰爭。“冥冥東海乍揚塵”,日本在中國的東方,東海指日本,“塵”就是煙塵、戰塵,戰爭又興起了。“龍鸞交扇擁天人”,當年發生西安事變,蔣介石本來是不主張抗戰的,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同意和共產黨聯合抗戰。“交扇”是說古代皇帝上朝的時候要用交扇。杜甫的《秋興》里寫到“雲移雉尾開宮扇”,皇帝上朝的時候先坐在這裡等大臣,這顯得沒有禮貌;如果大臣都已經上朝站在那裡,看著皇帝從台子上面走過去,這又不免把皇帝凡人化了,就不夠神秘;所以就用很多“雉尾”,就是野雞毛做的大大的扇子把它遮住,像屏障一樣,皇帝從背後上來,等皇帝一坐下,扇子向兩邊一撤,“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龍鸞交扇”是指國共兩黨擁一個天人,這說的就是那個時候讓蔣介石來領導抗戰。“月里山河連夜缺”,有這樣一個傳說,月亮裡邊有一些影子就是大地的山河的影子,沈先生不說我們的國土步步淪陷,而說“月里山河連夜缺”。那個時候國民政府軍隊的敗退真是一個城一個城地丟,真可以說是“連夜缺”。“雲中環珮幾回聞”,是說那些美好的消息,前線戰爭勝利的消息,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聽到呢?“蓼香一掬佇千春”,這是說我們內心的悲苦像蓼花,蓼花是悲苦的,我們捧著蓼花等待,希望抗戰勝利的到來。
沈先生用小令來寫比興之詞,寫得非常典雅、深隱,真是難得的好詞。不但在女子之作中是難得的好詞,就是在男子之作中也是難得的好詞。詩是可以反映歷史的,詞也是可以反映歷史的。經過了明清之易代,果然清詞裡不少的作品都是反映當時歷史的,所以有了所謂“史詞”。鴉片戰爭以後,晚清詞人所寫的都是反映國家盛衰世變的小詞。所以你看這個小詞就很妙,從給歌女寫的歌詞居然演化成了反映國家盛衰興亡記載歷史的詞了。沈先生看到了前朝的詞這麼多的演化,她又經歷了抗日戰爭的事變,她就真的是把歷史寫到小詞裡邊去了,而且用這樣深隱的比興寄託,這樣典雅的詞句,寫出來這麼美麗的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