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石聲漢1958年寫給石定機的條幅
他在1958年寫給長子定機的條幅跋中說:“老蹇蹉跎五十一年,平生不甚以顯達榮樂為懷,尤不欲人以詞人文士見目。少年學作韻語,只以自寫塊壘。”一般喜歡寫作詩詞的人,難免有兩點習氣:一是對自己的作品常常矜持自得,二是在朋友間常有應酬之作。而石聲漢先生沒有這些習氣,這就足以見到石聲漢先生詞的不平凡之處了。所以我說《荔尾詞存》是一本不平凡的詞集。何況石聲漢先生在他的詞中所寫的,都是他的最真誠最深切的胸中之“塊壘”,下面我們就將抄錄他的幾首詞作來一看。首先我要抄錄的是反映他的修養與心情之轉變的三首小詞:
其一《清平樂》
漫挑青鏡,自照簪花影。鏡里朱顏原一瞬,漸看吳霜點鬢。 宮砂何事低徊,幾人留住芳菲。休問人間謠諑,妝成莫畫蛾眉。
其二《柳梢青》
繾綣殘春,簪花掠鬢,坐遣晨昏。臂上砂紅,眉間黛綠,都鎖長門。 垂簾對鏡誰親?算鏡影相憐最真。人散樓空,花蔫鏡黯,尚自溫存。
其三《柳梢青》
休問余春,水流雲散,又到黃昏。洗盡鉛華,拋殘翠黛,忘了長門。 捲簾斜日相親,夢醒後、翻嫌夢真。霧鎖重樓,風飄落絮,何事溫存。
這三首詞據石聲漢先生自己說,是他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中的《虞美人》(碧苔深鎖長門路)和《蝶戀花》(莫斗蟬娟弓樣月)兩首詞後的有感之作。王國維的詞所寫的,是以閉鎖長門的蛾眉自喻,慨嘆於謠諑的傷人,但在被傷毀和被冷落中,詞人卻仍然堅持著一種“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的不甘放棄的理念,這正是我所說的“弱德之美”的感情心態。不過石聲漢先生寫的這三首詞,則已經超越了王國維原詞中的心態,增加了反覆思量的多層意蘊:從悵惘於“芳菲”之不能“留住”,到“花蔫鏡黯”仍不肯放棄的“尚自溫存”,再轉到“夢醒”之後徹底放棄的“何事溫存”。這其間石聲漢先生所表述的情思和意念,真可以說是幽微要眇,百轉千回。像這種題材和意境,不是一般以文學為羔雁之具的人所能夠企及的,也不是一般只會寫傷春悲秋以詩酒風流自賞的詞人文士所能達到的。除去這一類要眇幽微的作品外,石教授還有一些以日常口語反映現實生活和政治情勢的作品,也寫得極有特色。我們現在就也抄錄一些這類作品來看一看:
其一《浣溪沙·嘉州自作日起居注》(六首錄二)
白足提籃上菜場,殘瓜晚豆費周章,信知菰筍最清腸。 幼女迎門飢索餅,病妻揚米倦憑筐,鄰廚風送肉羹香。(其二)
雙袖龍鐘上講台,腰寬肩闊領如崖,舊時元是趁身裁。 重綴白瘢藍線襪,去年新補舊皮鞋。羨它終日口常開。(其四)
其二《鷓鴣天·記近聞近遇》(二首錄一)
牛鬼蛇神事有無,蚊雷市虎代爰書。烏台讞急鈔瓜蔓,紅衛兵驕鹵腐儒。 髡皓首,系玄符。龍鍾擁滌圊窬。勞心鍛就風波獄,遷固何曾涉謗誣。(其二)
這幾首詞從表面看來,所寫的題材內容,與前面所舉的《清平樂》、《柳梢青》等詞作,雖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他所寫的也是自己胸中的“塊壘”,而不是一般詞人文士的舞文弄墨之作,這是顯然可見的。他所寫的雖然是非常具體現實的生活情事,但其情思之幽約怨悱,卻仍是一貫不變的。正是這種意境造成了石聲漢先生詞的不平凡之處。
石聲漢先生雖對古典文學有深厚之修養與興趣,但他的志業卻不在於文學而在於科學,使得石聲漢先生一方面能完全不被傳統詞人所拘限,而另一方面卻又不失古典之規範。例如前邊所舉《清平樂》、《柳梢青》等詞,其風格之典雅溫婉,情思之悱惻幽微,自然是傳統詞中的佳作,但其意境卻又另有天地。再如《浣溪沙》等詞,所寫的雖然是具體的日常生活,用詞也極為通俗直白,但意境又與古典中的傳統相通。再如其《鷓鴣天》詞中所寫的情事,其辛酸與荒謬雖然完全不是古典詞中所曾有的,但石聲漢先生卻有意在這首詞中用了許多古典的詞語,使得他的滿腹辛酸悲憤,在古典的詞語中有了更深的意蘊。
石聲漢先生不僅長於寫短小的令詞,也長於寫長調的慢詞,不僅長於寫自抒塊壘的抒情詞,也長於寫托意深微的詠物詞,下面我們就將這一類詞,也抄錄一首來看一看:
蹄鐵敲穿,踏遍崎嶇,日漸昏黃。嘆木鞍堅重,背成生,麻韁粗硬,吻有陳傷。項下籠,虛無寸草,枉羨青畦菜麥香。沉吟處,聽鞭梢爆響,倦步催忙。 歸來縶向空廊,早弦月盈盈上短牆。奈毛似垂旃,泥和汗結,頭如贅瓮,頸共肩僵。半束枯,一拳稃殼,便是辛劬竟日償。宵寒惡,任螗蹲蛙坐,直恁更長。(《沁園春·馱行病驥》)
這首詞以一匹背負重物的病馬,來喻寫備受迫害與折磨的辛勞工作者,不僅用詞與喻意配合得工切典雅,而且寫得酸楚動人,不失為詠物詞中之佳作。
石聲漢先生還有一些寫柔情的長調,像他的《鶯啼序》(斜陽尚凝舊隴),及同調(西風又催鬢改)等詞,據石教授的女兒在箋注中說,這些詞都是石教授懷念其妻子的作品,寫得非常的深婉動人,現在只抄錄一首題為《壽細君》的《鷓鴣天》:
他在1958年寫給長子定機的條幅跋中說:“老蹇蹉跎五十一年,平生不甚以顯達榮樂為懷,尤不欲人以詞人文士見目。少年學作韻語,只以自寫塊壘。”一般喜歡寫作詩詞的人,難免有兩點習氣:一是對自己的作品常常矜持自得,二是在朋友間常有應酬之作。而石聲漢先生沒有這些習氣,這就足以見到石聲漢先生詞的不平凡之處了。所以我說《荔尾詞存》是一本不平凡的詞集。何況石聲漢先生在他的詞中所寫的,都是他的最真誠最深切的胸中之“塊壘”,下面我們就將抄錄他的幾首詞作來一看。首先我要抄錄的是反映他的修養與心情之轉變的三首小詞:
其一《清平樂》
漫挑青鏡,自照簪花影。鏡里朱顏原一瞬,漸看吳霜點鬢。 宮砂何事低徊,幾人留住芳菲。休問人間謠諑,妝成莫畫蛾眉。
其二《柳梢青》
繾綣殘春,簪花掠鬢,坐遣晨昏。臂上砂紅,眉間黛綠,都鎖長門。 垂簾對鏡誰親?算鏡影相憐最真。人散樓空,花蔫鏡黯,尚自溫存。
其三《柳梢青》
休問余春,水流雲散,又到黃昏。洗盡鉛華,拋殘翠黛,忘了長門。 捲簾斜日相親,夢醒後、翻嫌夢真。霧鎖重樓,風飄落絮,何事溫存。
這三首詞據石聲漢先生自己說,是他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中的《虞美人》(碧苔深鎖長門路)和《蝶戀花》(莫斗蟬娟弓樣月)兩首詞後的有感之作。王國維的詞所寫的,是以閉鎖長門的蛾眉自喻,慨嘆於謠諑的傷人,但在被傷毀和被冷落中,詞人卻仍然堅持著一種“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的不甘放棄的理念,這正是我所說的“弱德之美”的感情心態。不過石聲漢先生寫的這三首詞,則已經超越了王國維原詞中的心態,增加了反覆思量的多層意蘊:從悵惘於“芳菲”之不能“留住”,到“花蔫鏡黯”仍不肯放棄的“尚自溫存”,再轉到“夢醒”之後徹底放棄的“何事溫存”。這其間石聲漢先生所表述的情思和意念,真可以說是幽微要眇,百轉千回。像這種題材和意境,不是一般以文學為羔雁之具的人所能夠企及的,也不是一般只會寫傷春悲秋以詩酒風流自賞的詞人文士所能達到的。除去這一類要眇幽微的作品外,石教授還有一些以日常口語反映現實生活和政治情勢的作品,也寫得極有特色。我們現在就也抄錄一些這類作品來看一看:
其一《浣溪沙·嘉州自作日起居注》(六首錄二)
白足提籃上菜場,殘瓜晚豆費周章,信知菰筍最清腸。 幼女迎門飢索餅,病妻揚米倦憑筐,鄰廚風送肉羹香。(其二)
雙袖龍鐘上講台,腰寬肩闊領如崖,舊時元是趁身裁。 重綴白瘢藍線襪,去年新補舊皮鞋。羨它終日口常開。(其四)
其二《鷓鴣天·記近聞近遇》(二首錄一)
牛鬼蛇神事有無,蚊雷市虎代爰書。烏台讞急鈔瓜蔓,紅衛兵驕鹵腐儒。 髡皓首,系玄符。龍鍾擁滌圊窬。勞心鍛就風波獄,遷固何曾涉謗誣。(其二)
這幾首詞從表面看來,所寫的題材內容,與前面所舉的《清平樂》、《柳梢青》等詞作,雖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他所寫的也是自己胸中的“塊壘”,而不是一般詞人文士的舞文弄墨之作,這是顯然可見的。他所寫的雖然是非常具體現實的生活情事,但其情思之幽約怨悱,卻仍是一貫不變的。正是這種意境造成了石聲漢先生詞的不平凡之處。
石聲漢先生雖對古典文學有深厚之修養與興趣,但他的志業卻不在於文學而在於科學,使得石聲漢先生一方面能完全不被傳統詞人所拘限,而另一方面卻又不失古典之規範。例如前邊所舉《清平樂》、《柳梢青》等詞,其風格之典雅溫婉,情思之悱惻幽微,自然是傳統詞中的佳作,但其意境卻又另有天地。再如《浣溪沙》等詞,所寫的雖然是具體的日常生活,用詞也極為通俗直白,但意境又與古典中的傳統相通。再如其《鷓鴣天》詞中所寫的情事,其辛酸與荒謬雖然完全不是古典詞中所曾有的,但石聲漢先生卻有意在這首詞中用了許多古典的詞語,使得他的滿腹辛酸悲憤,在古典的詞語中有了更深的意蘊。
石聲漢先生不僅長於寫短小的令詞,也長於寫長調的慢詞,不僅長於寫自抒塊壘的抒情詞,也長於寫托意深微的詠物詞,下面我們就將這一類詞,也抄錄一首來看一看:
蹄鐵敲穿,踏遍崎嶇,日漸昏黃。嘆木鞍堅重,背成生,麻韁粗硬,吻有陳傷。項下籠,虛無寸草,枉羨青畦菜麥香。沉吟處,聽鞭梢爆響,倦步催忙。 歸來縶向空廊,早弦月盈盈上短牆。奈毛似垂旃,泥和汗結,頭如贅瓮,頸共肩僵。半束枯,一拳稃殼,便是辛劬竟日償。宵寒惡,任螗蹲蛙坐,直恁更長。(《沁園春·馱行病驥》)
這首詞以一匹背負重物的病馬,來喻寫備受迫害與折磨的辛勞工作者,不僅用詞與喻意配合得工切典雅,而且寫得酸楚動人,不失為詠物詞中之佳作。
石聲漢先生還有一些寫柔情的長調,像他的《鶯啼序》(斜陽尚凝舊隴),及同調(西風又催鬢改)等詞,據石教授的女兒在箋注中說,這些詞都是石教授懷念其妻子的作品,寫得非常的深婉動人,現在只抄錄一首題為《壽細君》的《鷓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