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所以一般說來,凡是略有舊學修養的人,縱然在思想上屬於革命先進之人士,但偶有感發,仍習慣於以舊體詩來表達發抒自己的情懷。不僅李霽野與臺靜農兩位先生是如此,就是他們所追隨崇敬的魯迅先生也是如此的。關於這些新派文人的舊體詩作,其實也是一個大可討論的話題。我認為李先生真可以說詩如其人,真誠無偽而且樸質無華。我們如果按照寫作年代順序讀下來,李先生數十年來之生活經歷,真可說是歷歷在目。無論是於國於家於友,甚至所聞所見的任何景物情事,李先生可以說是沒有不關懷的。
從1979年我初來南開大學講學到現在,我在南開大學教書前後已經有三十年之久。如今我不僅有了餘生可以託身之所,而且更有志趣相投的師友同學,可以一起從事於詩騷李杜的欣賞和研讀,人間幸事何過於此!而這一切都源於當年李霽野先生從南開發出的對我熱情的邀請,我對李先生的感念,自是終身不忘的。
二、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端木留學長
天降才生世,翻令厄運遭。一言能賈禍,百劫自難逃。歲晚身初定,桑榆景尚遙。如何偏罹疾,二豎不相饒。
記得津門站,相逢五載前。行囊蒙提挈,風度遠周旋。撿冊時勞送,論詩善作詮。重來人不見,惆悵惜茲賢。(《端木留學長輓詩二首》)
這是我寫的挽端木留學長的兩首詩。端木留是輔仁校友,比我高几班,過去並不認識。1986年我在南開大學講學,有一次到北京去參加校友會,回津時天津校友分會安排幾位校友到車站來接我,其中就有端木學長。初次見面,大家免不了寒暄,只有端木學長什麼話也不說,過來就幫我拿行李。他好像很不善於應酬,還是經別人介紹,才知道他是國文系的校友,在南大圖書館工作。
我常到圖書館去查書,自從認識了端木留學長,就常打電話煩他幫我借書,他總是在下班時送書來給我,有時候也坐下來談幾句。有一次天津校友會要我作一個講演,我在講演中引了晚唐詩人杜荀鶴的幾句詩“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我把“若為容”一句解釋作“教我為什麼人而化妝呢”。端木學長聽了講演後對我說,“若”字還可能有一個講法是“如何”的意思,這句可以講為“教我如何來化妝才是呢”。我覺得他的說法很好,也知道了他有很好的舊學修養和詮釋舊詩的能力。
後來漸漸熟了,就提到他過去的經歷,原來他的一生很坎坷!大學畢業後在北京輔仁大學附中教過書,解放初期參軍南下。1955年他因為對“肅反運動”擴大化傾向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部隊受到了批判。1957年被打成“右派”,曾經被送到煤礦去勞動教養。解除勞教後沒了職業,幹過泥瓦工,管過食堂和倉庫。難得的是,他在談這些往事時是心平氣和,一丁點兒埋怨的口吻也沒有,而且覺得學會了泥瓦工,掌握了一種隨身的謀生手藝,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1987年我將離開天津的時候,他寫了一幅字送給我,於是我又發現他的書法功底也極好。
與天津輔仁大學校友合影,左二為端木留
當1990年我再來南開時,本以為會再見到他,沒想到他竟然去世了。端木學長常說他自己身體很好,除得過一次牙病之外,平生連感冒都沒得過。他的病來得很突然,據說他發現腦瘤症狀時已到晚期,從出現症狀到去世只有三個月。天津校友會的程宗明女士告訴我,她的女兒在寫畢業論文時常常到圖書館去請端木學長幫忙查找資料,那時候他已經開始有視物不清和頭痛的症狀,可還是很熱心地幫助她。程女士在說這件事的時候流了淚。她說:端木學長是個好人,我們不應該讓一個這樣好的人如此默默無聞地離開這個世界。她的這番話,深深地感動了我。
後來我在天津見到了端木留學長的弟弟端木陽,他對我講了他哥哥的很多往事。於是我對端木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對他的去世也就更感到十分惋惜和悲傷。
端木陽說,他哥哥上中學時文、理、體育兼優,本來是準備學理科的,但由於看了一本中國文學史,就改學文學了。他同時考上了輔仁和師大兩個中文系,兩個中文系各有各的名教授,他哪頭也捨不得丟下,在選擇輔仁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兩頭跑著上課。在輔仁他每年都得到獎學金,基本上不用家裡負擔。北京解放時,他正在輔仁中學教書,這在當時是個很好的職業。但他出於青年人愛國的熱忱,報名參加了南下工作團,在部隊擔任文化教員和隨軍記者的職務,去過湘西,還到過朝鮮。他教部隊學員寫作總是從字詞句講起,力求給學員們打下扎紮實實的語言基礎。利用行軍打仗的間隙,他還編了一部成語詞典,以深厚的文字功底糾正了時人對一些詞語的錯誤理解。如果就這樣下去,他在政治上和事業上本來會有一個很好的前途,可是“肅反運動”改變了他的命運。在運動中,他因坦率地對運動的擴大化傾向提出意見而遭到批判,並因此在1957年被劃為“右派”,開除軍籍,送到煤礦去勞動教養。但儘管如此,他也並沒有失去生活的勇氣和進取心。在煤礦他學會了推獨輪車,他的煤總是堆得最多,而且跑得比別人更穩,更快。但他從未說過在這幾年中所受的身心摧殘。他弟弟只記得有一次提到勞改生活時,他說過兩句話,就是《紅樓夢》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從1979年我初來南開大學講學到現在,我在南開大學教書前後已經有三十年之久。如今我不僅有了餘生可以託身之所,而且更有志趣相投的師友同學,可以一起從事於詩騷李杜的欣賞和研讀,人間幸事何過於此!而這一切都源於當年李霽野先生從南開發出的對我熱情的邀請,我對李先生的感念,自是終身不忘的。
二、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端木留學長
天降才生世,翻令厄運遭。一言能賈禍,百劫自難逃。歲晚身初定,桑榆景尚遙。如何偏罹疾,二豎不相饒。
記得津門站,相逢五載前。行囊蒙提挈,風度遠周旋。撿冊時勞送,論詩善作詮。重來人不見,惆悵惜茲賢。(《端木留學長輓詩二首》)
這是我寫的挽端木留學長的兩首詩。端木留是輔仁校友,比我高几班,過去並不認識。1986年我在南開大學講學,有一次到北京去參加校友會,回津時天津校友分會安排幾位校友到車站來接我,其中就有端木學長。初次見面,大家免不了寒暄,只有端木學長什麼話也不說,過來就幫我拿行李。他好像很不善於應酬,還是經別人介紹,才知道他是國文系的校友,在南大圖書館工作。
我常到圖書館去查書,自從認識了端木留學長,就常打電話煩他幫我借書,他總是在下班時送書來給我,有時候也坐下來談幾句。有一次天津校友會要我作一個講演,我在講演中引了晚唐詩人杜荀鶴的幾句詩“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我把“若為容”一句解釋作“教我為什麼人而化妝呢”。端木學長聽了講演後對我說,“若”字還可能有一個講法是“如何”的意思,這句可以講為“教我如何來化妝才是呢”。我覺得他的說法很好,也知道了他有很好的舊學修養和詮釋舊詩的能力。
後來漸漸熟了,就提到他過去的經歷,原來他的一生很坎坷!大學畢業後在北京輔仁大學附中教過書,解放初期參軍南下。1955年他因為對“肅反運動”擴大化傾向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部隊受到了批判。1957年被打成“右派”,曾經被送到煤礦去勞動教養。解除勞教後沒了職業,幹過泥瓦工,管過食堂和倉庫。難得的是,他在談這些往事時是心平氣和,一丁點兒埋怨的口吻也沒有,而且覺得學會了泥瓦工,掌握了一種隨身的謀生手藝,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1987年我將離開天津的時候,他寫了一幅字送給我,於是我又發現他的書法功底也極好。
與天津輔仁大學校友合影,左二為端木留
當1990年我再來南開時,本以為會再見到他,沒想到他竟然去世了。端木學長常說他自己身體很好,除得過一次牙病之外,平生連感冒都沒得過。他的病來得很突然,據說他發現腦瘤症狀時已到晚期,從出現症狀到去世只有三個月。天津校友會的程宗明女士告訴我,她的女兒在寫畢業論文時常常到圖書館去請端木學長幫忙查找資料,那時候他已經開始有視物不清和頭痛的症狀,可還是很熱心地幫助她。程女士在說這件事的時候流了淚。她說:端木學長是個好人,我們不應該讓一個這樣好的人如此默默無聞地離開這個世界。她的這番話,深深地感動了我。
後來我在天津見到了端木留學長的弟弟端木陽,他對我講了他哥哥的很多往事。於是我對端木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對他的去世也就更感到十分惋惜和悲傷。
端木陽說,他哥哥上中學時文、理、體育兼優,本來是準備學理科的,但由於看了一本中國文學史,就改學文學了。他同時考上了輔仁和師大兩個中文系,兩個中文系各有各的名教授,他哪頭也捨不得丟下,在選擇輔仁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兩頭跑著上課。在輔仁他每年都得到獎學金,基本上不用家裡負擔。北京解放時,他正在輔仁中學教書,這在當時是個很好的職業。但他出於青年人愛國的熱忱,報名參加了南下工作團,在部隊擔任文化教員和隨軍記者的職務,去過湘西,還到過朝鮮。他教部隊學員寫作總是從字詞句講起,力求給學員們打下扎紮實實的語言基礎。利用行軍打仗的間隙,他還編了一部成語詞典,以深厚的文字功底糾正了時人對一些詞語的錯誤理解。如果就這樣下去,他在政治上和事業上本來會有一個很好的前途,可是“肅反運動”改變了他的命運。在運動中,他因坦率地對運動的擴大化傾向提出意見而遭到批判,並因此在1957年被劃為“右派”,開除軍籍,送到煤礦去勞動教養。但儘管如此,他也並沒有失去生活的勇氣和進取心。在煤礦他學會了推獨輪車,他的煤總是堆得最多,而且跑得比別人更穩,更快。但他從未說過在這幾年中所受的身心摧殘。他弟弟只記得有一次提到勞改生活時,他說過兩句話,就是《紅樓夢》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