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十五章(3)

  前年的大會本來已經提出了這一問題,但是不徹底;今年的大會,又進一步揭發,才取得了根本勝利。而勝利還僅僅是開始,還只是初步的勝利。有待於鞏固和加深。丁玲及其集團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面貌和內幕需要進一步揭發;同時,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踴躍參加鬥爭,在鬥爭的烈火中得到鍛鍊,才能把存在於自身中的腐朽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加以燒毀。才能使野心家失掉市場。所謂勝利有待於鞏固和加深,便是從這兩方面著眼。至於在文藝思想上加以清算與批判,再文藝理論上從事建設與提高,那更是需要長期努力的。

  遵循這一方針,根據這種精神,我們又召開了八次座談會。可以說是在接受了黨組擴大會的啟發和教育以後,也就是上了大課以後,所進行的複習或課堂討論。是為了鞏固與加深大課的成果。這個目的、這個要求,基本上是達到了、是實現了。

  我們的座談會,通過我們的實際經歷或切身感受,進一步說明了黨的文藝路線與丁玲反黨的文藝路線根本分歧是什麼,進一步說明了丁玲反黨的文藝思想對我們起過什麼腐蝕作用。對於黨的文學教育事業帶來了什麼危害?座談會也使我們明確了我們應該怎樣向黨忠誠,向人民忠誠,深入生活,改造思想,一清楚滋長在我們頭腦中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文藝思想、也就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文藝思想毒素。

  二丁玲素有關心青年作家的好名聲,又是文學講習所的創辦人,兼任所長三年多。在培養文學的新生力量方面,應該說是曾經花費了一些心血,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同時她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文藝思想,也就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文藝思想,在這一方面,便不能不起放流毒作用。而且,既然是新生力量、既然是青年,抗毒力一般是比較弱的,因而可能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一些。

  丁玲的一套做法,對青年作家的危害有那一些呢?

  一周以來,許多同志都根據自己實際的經歷和切身的感受,做了許多生動具體的揭發。有的發言,在自我檢討上,可能還不夠深刻,但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丁玲及其反黨集團文藝思想的毒害,把大家的發言綜合起來研究一下,這毒害是非常顯著的,主要的可以舉出以下三點概述一下:

  (一)宣揚“一本書主義”。

  “一本書主義”,現在沒有誰在懷疑是否存在著了。前年黨組擴大會揭發了丁玲宣揚“一本書主義”,我們大家牴觸情緒挺大,第一期學員以為是丁玲宣揚在第二期講的,第二期以為是在第一期講的。大家碰到一起,一對證: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名詞。於是一齊否定。這是只從字面上看問題,沒有從實質上來了解。

  在這一次座談會上,幾乎中口一聲都確乎說曾受到“一本書主義”的感染。這是認識提高了的表現。所謂“有了作品,誰也打不倒”;所謂“寫出一本書來,就是一切”;所謂“歷史沒有用,寫一本書就行”;所謂“工作是屬於別人的,只有創作才是屬於自己的”……這些都是一本書主義的註腳。

  丁玲在和學員正式講話或閒談之中,是經常散布這種言論的。從敘述肖洛霍夫到愛倫堡的說法當中,也是片面鼓勵人只要有了作品,便有了一切;萬般皆下品,唯有創作高。從接近學員,分別看待的態度當中,也使人感到只要有了一本書,便能吃得開。

  (二)培養驕傲。

  第三十五章(4)

  和“一本書主義”一樣,不能單單摳字眼。丁玲大概沒有赤裸裸的說過:“驕傲就是美德”或者“你們驕傲吧!”當然也不會把“培養美德”這幾個字寫在教學方針里去。但是卻實實在在、的的確確,在丁玲負責的文研所,曾經造成一種氣氛,在大力培養驕傲。這本來是“一本書主義”的合理發展,或必然的結果。

  既然有了一本書就有了一切,就誰也打不倒、就不得了。——那麼,有了一本書當然要驕傲。還沒有一本書的,進到文研所來,也是為了不久就要又一本書的吧,因而也便會飄飄然起來。

  文研所本身就了不得,在這裡工作、在這裡學習的人,都了不得。文研所自稱自己比大學高一級,又說是文藝黨校,又是不凡錯誤,一貫正確的……諸如此類,所以進到這個紅漆大門來,就不免有幾分驕傲感。又加上用“吹”與“捧”的方式麻醉青年,陶醉自己,也使著許多青年都忘掉了自己“到底能吃幾碗乾飯”。比如對剛出一本“平原烈火”的徐光耀,在眾人面前,在本人面前,大加激賞:“你的書比新兒女英雄傳好,比日日夜夜稍微差那麼一點點!”這句話出自有國際聲譽的大作家丁玲口裡,對於一個剛剛寫過一本書的青年,哪能不沖昏了頭腦呢?

  更顯著的是對所謂的工農班。什麼曹桂梅、吳長英介紹給外國人、訪問照相,在報紙期刊上廣為宣傳,其實是買空賣空,把兩個本來是很單純、樸素的年輕人(曹是警衛員、吳是勞模)都弄的迷迷糊糊,辨不清東西南北了。文研所到文講所整套整套作法,都有這種作風。有許多事,如果冷眼旁觀,都可寫入“儒林外史”的。在這種氣氛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如果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豈不是很困難的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除非出類拔萃有很堅固的黨性修養的人,都是辦不到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