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東總於10月6日在南京召開常委會,把領導核心由執行委員會制改為主席團制,除閻寶航、高崇民、車向忱、杜重遠、盧廣績5人之外,又吸收了王化一、王卓然2人為主席團成員。東總改組對其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東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團體,實際上是中共的外圍組織。但由於它是團結關內東北救亡同胞在國統區公開開展救亡活動的團體。因此,它雖有中共黨組,但中共黨組只能秘密開展活動。共產黨人則以無黨無派面目出現,秘密的地下黨組織領導公開的東總,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東總的領導層中有中共黨員,而且中共黨員自身即是有影響和地位的東北人士,同時又吸收了具有很高威望的東北人來擔任,這樣才能使東總在我黨的影響下,公開有效地開展救亡工作。把東總的執行委員會制改為主席團制,吸收王化一和王卓然為主席團成員,不但加強了東總領導,而且也進一步擴大東總的活動範圍與社會影響。事實也是如此。例如,東總在北平時沒有到國民黨社部立案。東總南京改組後,為擴大活動範圍和社會影響,東總黨組決定爭取合法存在,申請立案。閻寶航說,當時為了求得掩護,避免打擊,不得不利用名存實亡的四維學會的舊關係,不得不在復興社和CC的矛盾中間求存在。為此,責成王化一與高崇民利用復東會舊關係,赴上海找了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由於復東會與復興社曾共同組織四維學會,戴笠為拉攏張學良舊部壯大自己的聲勢,不僅“贊成東總存在”,並捐助了2000元的“開辦費”。雖然後來由於群眾團體到國民黨社會部登記立案須具文呈報該團體的宗旨、任務、機構設置及負責人名單,手續繁雜,且容易暴露東總是中共外圍組織的真實情況,所以東總最終未申請立案,但戴笠對東總存在的認可及東總負責人與國民黨各界的較多聯繫,是東總能夠在國民黨統治下公開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1937年11月20日,東總由南京遷到武漢,在武昌明月橋14號順直會館辦公。周恩來指示重建東總黨組,閻寶航被批准為黨組成員。東總黨組由中共長江局領導,直接在周恩來指導下工作。
注釋:
{1} 西安事變前在中國共產黨北方局領導下,以“東北人民抗日會”等16個團體聯合成立的“東北人民抗日救國聯合會”組織。
{2} 王之相,曾任駐蘇領事。
{3} 紀元,曾任章士釗秘書。
{4} 出席成立大會的代表人數,據某些回憶錄和一些研究文章記載有代表200多人。但據蘭渤(劉瀾波)在1938年3月16日出版的《反攻》1卷4期上發表的《一年來關內東北人民的救亡運動》一文記述,東總在成立時“代表約70餘人”。可是,在成立大會簽到布上籤到者卻有268人(這塊畫有東北四省地圖的簽到布,現存瀋陽張學良紀念館內)。由此可知,出席成立大會的正式代表70餘人,但參加會議的人數是268人(正式代表與東北青年的總和)。
{5} 東總原擬遷往上海,行至山東濟南,因上海八一三戰起轉而遷到南京。
二十三 在全國抗戰的洪流中(1)
閻寶航入黨的時候,正是全面抗戰的烈火已經燃燒起來的時候,“數年來促蔣聯蔣抗日的計劃已經實現,當時我的興奮和緊張的心情,不可言喻。”然而就在這時,他曾被蔣介石委任為駐蘇聯海參崴總領事,方慶瑛回憶說:
八一三抗戰,國共合作共同抗日有了成熟條件,周先生來南京是與蔣介石共商怎樣對抗日本帝國主義,如何形成統一戰線。在周恩來到南京前後,閻先生與康澤經常聯繫,晝夜奔忙。在此應特別提到的,康澤曾向蔣介石推薦閻先生任海參崴總領事{1},得到蔣的同意與任命。閻先生叫我隨他去海參崴,由於孔祥鐸同我是同鄉又是東大同學,孔對我說:“願隨閻去,但要與當局談後才能決定。”與此同時,CC集團知道閻先生被任命為駐蘇聯海參崴總領事,派張厲生(CC大頭目之一)來到閻家,與閻先生晤面。不久,閻先生在國府外交部已領制裝費。
但是,當東總執委盧廣績、高崇民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希望他留在國內,為抗日救國做貢獻。閻寶航遂堅辭沒就職”。
新生活運動總書記、副總幹事新任外交官,這都是美差。但是,國內大戰即開,戰火遍布,這個時候到國外就職,真所謂安適愉快之至,許多人連爭都爭不到的事,閻寶航卻堅辭不就。他因此贏得許多人的讚譽。
閻寶航在談到這件事時是這樣說的:“在入黨之後,我的抗日工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在我得悉蔣匪擬以聯絡東北義勇軍為由,發表我為駐蘇聯伯利總領事之後,遂立即向當時在南京的博古同志請示,得到同意。後來未得蘇聯同意作罷。”可見,他堅持不就“總領事”一職的真實情況,顯然是按共產黨員的要求,力爭在抗日戰爭中做出自己的貢獻,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高度的歷史責任感。
全面抗戰的爆發,確實使閻寶航興奮了一陣子,他全力參與東總的工作,全力支援全面抗戰,為發揮東總的作用,做了許多工作。9月間,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閻寶航利用這個機會向上海海關為八路軍募集捐款一萬元,上海海關稅務司丁貴堂親自把捐款交給閻寶航。當閻寶航了解到南京中共代表團經費團難,便當即把捐款送給代表團。葉劍英同志將其中五千元又轉給東總。這筆捐款對中共代表團和東總開展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7年11月20日,東總由南京遷到武漢,在武昌明月橋14號順直會館辦公。周恩來指示重建東總黨組,閻寶航被批准為黨組成員。東總黨組由中共長江局領導,直接在周恩來指導下工作。
注釋:
{1} 西安事變前在中國共產黨北方局領導下,以“東北人民抗日會”等16個團體聯合成立的“東北人民抗日救國聯合會”組織。
{2} 王之相,曾任駐蘇領事。
{3} 紀元,曾任章士釗秘書。
{4} 出席成立大會的代表人數,據某些回憶錄和一些研究文章記載有代表200多人。但據蘭渤(劉瀾波)在1938年3月16日出版的《反攻》1卷4期上發表的《一年來關內東北人民的救亡運動》一文記述,東總在成立時“代表約70餘人”。可是,在成立大會簽到布上籤到者卻有268人(這塊畫有東北四省地圖的簽到布,現存瀋陽張學良紀念館內)。由此可知,出席成立大會的正式代表70餘人,但參加會議的人數是268人(正式代表與東北青年的總和)。
{5} 東總原擬遷往上海,行至山東濟南,因上海八一三戰起轉而遷到南京。
二十三 在全國抗戰的洪流中(1)
閻寶航入黨的時候,正是全面抗戰的烈火已經燃燒起來的時候,“數年來促蔣聯蔣抗日的計劃已經實現,當時我的興奮和緊張的心情,不可言喻。”然而就在這時,他曾被蔣介石委任為駐蘇聯海參崴總領事,方慶瑛回憶說:
八一三抗戰,國共合作共同抗日有了成熟條件,周先生來南京是與蔣介石共商怎樣對抗日本帝國主義,如何形成統一戰線。在周恩來到南京前後,閻先生與康澤經常聯繫,晝夜奔忙。在此應特別提到的,康澤曾向蔣介石推薦閻先生任海參崴總領事{1},得到蔣的同意與任命。閻先生叫我隨他去海參崴,由於孔祥鐸同我是同鄉又是東大同學,孔對我說:“願隨閻去,但要與當局談後才能決定。”與此同時,CC集團知道閻先生被任命為駐蘇聯海參崴總領事,派張厲生(CC大頭目之一)來到閻家,與閻先生晤面。不久,閻先生在國府外交部已領制裝費。
但是,當東總執委盧廣績、高崇民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希望他留在國內,為抗日救國做貢獻。閻寶航遂堅辭沒就職”。
新生活運動總書記、副總幹事新任外交官,這都是美差。但是,國內大戰即開,戰火遍布,這個時候到國外就職,真所謂安適愉快之至,許多人連爭都爭不到的事,閻寶航卻堅辭不就。他因此贏得許多人的讚譽。
閻寶航在談到這件事時是這樣說的:“在入黨之後,我的抗日工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在我得悉蔣匪擬以聯絡東北義勇軍為由,發表我為駐蘇聯伯利總領事之後,遂立即向當時在南京的博古同志請示,得到同意。後來未得蘇聯同意作罷。”可見,他堅持不就“總領事”一職的真實情況,顯然是按共產黨員的要求,力爭在抗日戰爭中做出自己的貢獻,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高度的歷史責任感。
全面抗戰的爆發,確實使閻寶航興奮了一陣子,他全力參與東總的工作,全力支援全面抗戰,為發揮東總的作用,做了許多工作。9月間,八路軍在平型關大捷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閻寶航利用這個機會向上海海關為八路軍募集捐款一萬元,上海海關稅務司丁貴堂親自把捐款交給閻寶航。當閻寶航了解到南京中共代表團經費團難,便當即把捐款送給代表團。葉劍英同志將其中五千元又轉給東總。這筆捐款對中共代表團和東總開展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