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我來動物園的時候,是否有萬頭動物,不得而知,但有一種動物足以讓西方人流連忘返,這就是可愛的大熊貓。當然尚有別的珍奇動物像金絲猴、紅頂鶴,這些只有在中國才能看到。但北京動物園的鎮園之寶畢竟是大熊貓。我到動物園參觀的時候碰巧趕上大熊貓妞妞10歲生日,和好幾百人參加它的生日慶典,同聲高歌:“Happy Birthday to You, Niuniu!”妞妞興高采烈地啃吃大家拋給它的竹子。俗話說,“口味和氣味各有所好”,不能把自己所好強加於人,看到妞妞對竹子甚至一些野花如此愛好,甚是有趣。我不知道為何大熊貓的名字都是雙音,現在這隻叫“妞妞”,36歲去世的老大熊貓叫“美美”,1972年尼克森訪華時送給他的一對大熊叫“玲玲”和“興興”。更有趣的是,以畫大熊貓著稱的一位中國畫家的名字也是雙音:曾洋洋。話友告訴我,在中國,雙音的稱呼詞是親昵和愛憐的表示,例如人們對自己心愛的幼年兒女都以雙音詞稱呼。中國總共送出了24隻大熊貓給9個國家作為特殊禮物。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國家以色列也得到這樣一份寶貴禮物,讓孩子們也讓成人們能有一睹大熊貓風采的樂趣。聽話友說,早年在清皇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公園曾是農事試驗場,專供糧食、果蔬、花木的種植試驗,解放後才正式闢為動物園。沒有想到,我所喜好的一個現代化動物園,它的歷史竟然和我在中國從事的事業相關聯。紫竹和鬱金香中山公園的鬱金香是外國傳來的,紫竹院的紫竹則是北京的土生土長。位在天安門西側的中山公園,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公園之一,它以歷代帝皇在這裡祈禱五穀豐登的五色土社稷壇著稱,因公園內設有紀念革命偉人孫中山先生的紀念堂而得名。現在是市民常到這裡賞花的好地方,一年一度的鬱金香花會,吸引著四方來客。公園分九個區域展示的鬱金香花,數量共達30萬棵之多, 把整個公園變成了花的海洋。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花色與燈光交相輝映,如夢如幻。不用說,這是我這個愛花人同樣常到的地方。有人告訴我,1977年荷蘭女王貝婭特麗絲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帶來鬱金香花種球贈送給中國,現在這些繁盛美麗的花朵,就是當年贈品繁殖的後代。鬱金香花簇擁在公園裡一座巨大石牌坊周圍,和那上面的幾個大字“保衛和平”互相輝映。 據說石牌坊曾經三易其名,原來叫“克德林坊”,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中國政府被迫為當時刺死街頭的德國大使克德林就地修建的,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這座牌坊更名為“公理戰勝”並移置於現在的位置,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換成今日的題名。我想,鬱金香花和石牌坊,以它們各自不同的經歷共同承載著中國人民的一個美好期待和理想:不要帝國主義侵略戰爭,讓人類的尊嚴和世界和平像鮮花一樣到處開放。位在西城靠近動物園的紫竹院,也是我常到的北京公園之一。不過不像去中山公園是為了看花,而是看 竹。說實在的,我第一次到紫竹院,完全是衝著它富有詩意的名字而來。我是農學家,格外好奇紫竹長的什麼樣子。我見過許多品種的竹子,所有竹子生長初期都呈綠色,後來有些竹子開始變色,不但有紫色的,而且有褐色和紅色的。不過竹葉一直保持翠綠,只有竹竿呈不同的顏色。我以為我在紫竹院會看到這些竹子的顏色,但還是失望了,我能找到的只有紫色的竹子。紫竹院畢竟是我的一個好去處,這裡不但有遍布園內70餘處多達40餘萬株的茂密竹林,而且三面湖水綠波蕩漾,河溪穿園而過,是一個以竹造景的江南山水園林。
據說歷史上這裡本是燕京都城的一個重要水源,經過多年開發而形成河道和渡口皆備的水系,修建有花園庭院。1900年西方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摧毀了包括紫竹院在內的許多勝地。 在此之前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那裡還留下一些殘垣斷壁,像耶路撒冷的哭牆供人們緬懷和憑弔,而劫掠過後的昔日紫竹院,留下的只是一片荒草。解放後才在這片荒地上修建起今天的公園。紫竹院不算大,但是我心儀的北京公園之一。不用說,茂密的竹林,湖面上的橋樑和湖心中的蘆葦、荷花,都是我相機鏡頭搜尋的目標。潘家園的情誼恕我在這裡把潘家園列上,它不是一個以自然景色怡人的公園,卻有著深刻的文化底蘊,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古玩市場,值得去逛的美妙地方。不但是外地遊客,就連本地人也慕名而來 。那裡有多達6000多家鋪子,商品不計其數。不過其中不少是贗品,攤主騙你說是古代製作的,其實真正造出來不過一個月,甚至不過三天。但是你不必多慮,一般的旅客照買不誤,而且帶回國內對鄰居們誇口說,這是古代珍品,他能“淘”到實屬萬幸。更加難得的是,經過他一番討價還價,拿到的價錢非常之低,於是乎,買主儼然成為了他居住所在地的英雄人物。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說他們一位鄰居在中國撈到了非常值錢的寶貝,而且價格特別便宜。在我來說,比什麼都賞心的倒是能買到舊的招貼畫、照片、相冊和各種舊書。我發現不少難得的相冊,裡面收集了在各個美麗省份拍下的照片,記載下這些省份或城鎮最具特色的景物。 每次到北京,我必定到潘家園逛逛,而且帶上相機,每次總能搶到三兩張新的有意思的鏡頭。我曾經十分納悶,為何以色列導遊員不將旅客領到潘家園來。後來我才明白箇中道理,感到憤憤不平。導遊員領去的地方,他們能指望賣貨方給回扣,但在潘家園這樣的市場一分錢回扣也撈不到,只好不帶人來。我在以色列曾經為此找旅遊公司提意見,說他們不應該只安排遊覽最火爆的地方,冷落了像潘家園這樣的去處。我和我夫人兩人以各自的愛好,分享這豐富多彩世界呈現給我們的樂趣。 我攝影,她繪畫, 這自然是我們愛到潘家園的一個重要動機。我在北京工作期間,我太太顯露了她的繪畫天分和才能。常言道:“海闊天空任遨翔”,這正好說明今天在中國,給我和我夫人盡興拍照和繪畫的無限機會。人物、建築、風景都為攝影和繪畫提供無數寶貴的題材。不瞞大家說,當話友看到我夫人的油畫作品時,不盡驚訝,在他看來,這些作品簡直是出自一位職業畫家的手筆。我向話友解釋說,這是夫人自2001年到中國居住以後完全靠業餘自學得來的本事,話友更是感慨不已。我們都相信列金娜的繪畫天分,但是她的藝術靈感和成功的繪畫表達,應當說是和她在中國的生活經歷和情感分不開的,北京公園的景色或者麗江少數民族的生活風情,凝鑄了我夫人對中國的理解和熱愛。我們喜歡在禮拜六和禮拜天去逛潘家園,這個時候熱鬧。當你漫步經過那許多畫攤面前,看到琳琅滿目的畫作和繽紛的色彩,心中為之陶醉。 北京潘家園市場有許多畫家和賣畫攤點,郭女士是其中之一。一天我夫人要到潘家園市場買些繪畫材料,溜踏到郭女士的攤位。我們跟她說想買幾米畫布,她說眼下沒有貨,但滿口答應一定給我們找到。她一邊說話,一邊要留我們坐下喝茶。我們操著蹩腳的普通話連帶用手比劃和她聊了起來,告訴她我們是哪個國家來的,在中國做什麼。聽說我們從以色列來,是外交官,她不由得更加興奮起來,說她非常欣佩以色列和以色列的歷史。過了一天,大使館的保安通知我們,有一名中國婦女在門外給我們送東西,我出來一看,原來是郭女士,她把我們要的畫布專門帶到使館來了。打這時起我們成為了要好朋友,每逢到北京,我們少不了要去她攤位看她,每次她都要送我們一幅畫,怎麼說也不肯收一分錢,我們也從以色列給她和她女兒捎些禮物。我們之間的友誼也可以說是一種關係,不過這種關係是不帶任何物質利益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許多時候它比任何其他種關係更加重要。
據說歷史上這裡本是燕京都城的一個重要水源,經過多年開發而形成河道和渡口皆備的水系,修建有花園庭院。1900年西方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摧毀了包括紫竹院在內的許多勝地。 在此之前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那裡還留下一些殘垣斷壁,像耶路撒冷的哭牆供人們緬懷和憑弔,而劫掠過後的昔日紫竹院,留下的只是一片荒草。解放後才在這片荒地上修建起今天的公園。紫竹院不算大,但是我心儀的北京公園之一。不用說,茂密的竹林,湖面上的橋樑和湖心中的蘆葦、荷花,都是我相機鏡頭搜尋的目標。潘家園的情誼恕我在這裡把潘家園列上,它不是一個以自然景色怡人的公園,卻有著深刻的文化底蘊,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古玩市場,值得去逛的美妙地方。不但是外地遊客,就連本地人也慕名而來 。那裡有多達6000多家鋪子,商品不計其數。不過其中不少是贗品,攤主騙你說是古代製作的,其實真正造出來不過一個月,甚至不過三天。但是你不必多慮,一般的旅客照買不誤,而且帶回國內對鄰居們誇口說,這是古代珍品,他能“淘”到實屬萬幸。更加難得的是,經過他一番討價還價,拿到的價錢非常之低,於是乎,買主儼然成為了他居住所在地的英雄人物。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說他們一位鄰居在中國撈到了非常值錢的寶貝,而且價格特別便宜。在我來說,比什麼都賞心的倒是能買到舊的招貼畫、照片、相冊和各種舊書。我發現不少難得的相冊,裡面收集了在各個美麗省份拍下的照片,記載下這些省份或城鎮最具特色的景物。 每次到北京,我必定到潘家園逛逛,而且帶上相機,每次總能搶到三兩張新的有意思的鏡頭。我曾經十分納悶,為何以色列導遊員不將旅客領到潘家園來。後來我才明白箇中道理,感到憤憤不平。導遊員領去的地方,他們能指望賣貨方給回扣,但在潘家園這樣的市場一分錢回扣也撈不到,只好不帶人來。我在以色列曾經為此找旅遊公司提意見,說他們不應該只安排遊覽最火爆的地方,冷落了像潘家園這樣的去處。我和我夫人兩人以各自的愛好,分享這豐富多彩世界呈現給我們的樂趣。 我攝影,她繪畫, 這自然是我們愛到潘家園的一個重要動機。我在北京工作期間,我太太顯露了她的繪畫天分和才能。常言道:“海闊天空任遨翔”,這正好說明今天在中國,給我和我夫人盡興拍照和繪畫的無限機會。人物、建築、風景都為攝影和繪畫提供無數寶貴的題材。不瞞大家說,當話友看到我夫人的油畫作品時,不盡驚訝,在他看來,這些作品簡直是出自一位職業畫家的手筆。我向話友解釋說,這是夫人自2001年到中國居住以後完全靠業餘自學得來的本事,話友更是感慨不已。我們都相信列金娜的繪畫天分,但是她的藝術靈感和成功的繪畫表達,應當說是和她在中國的生活經歷和情感分不開的,北京公園的景色或者麗江少數民族的生活風情,凝鑄了我夫人對中國的理解和熱愛。我們喜歡在禮拜六和禮拜天去逛潘家園,這個時候熱鬧。當你漫步經過那許多畫攤面前,看到琳琅滿目的畫作和繽紛的色彩,心中為之陶醉。 北京潘家園市場有許多畫家和賣畫攤點,郭女士是其中之一。一天我夫人要到潘家園市場買些繪畫材料,溜踏到郭女士的攤位。我們跟她說想買幾米畫布,她說眼下沒有貨,但滿口答應一定給我們找到。她一邊說話,一邊要留我們坐下喝茶。我們操著蹩腳的普通話連帶用手比劃和她聊了起來,告訴她我們是哪個國家來的,在中國做什麼。聽說我們從以色列來,是外交官,她不由得更加興奮起來,說她非常欣佩以色列和以色列的歷史。過了一天,大使館的保安通知我們,有一名中國婦女在門外給我們送東西,我出來一看,原來是郭女士,她把我們要的畫布專門帶到使館來了。打這時起我們成為了要好朋友,每逢到北京,我們少不了要去她攤位看她,每次她都要送我們一幅畫,怎麼說也不肯收一分錢,我們也從以色列給她和她女兒捎些禮物。我們之間的友誼也可以說是一種關係,不過這種關係是不帶任何物質利益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許多時候它比任何其他種關係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