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溥儀在侵華日軍的策劃下潛往東北,進而在日本侵略軍的操控下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帝。在這段時間內,溥儀和日本帝國主義走得很近,甚至還把他的妹妹嫁給了日本人。但他是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當上偽滿洲國皇帝的,當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他也就不得不跟隨日本人逃往日本,不巧的是在逃亡途中被蘇軍俘獲,押到西伯利亞,在集中營里關押了五年。
1950年8月,蘇聯一次性地把所有偽“滿洲國”戰犯移交給中國政府,溥儀也在其中。其後,溥儀先後在哈爾濱和撫順兩個戰犯管理所里接受關押,1959年12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
此時的溥儀已經是個53歲的老人了,經過了半生的波折和風雨,他已經認識到人生的意義。1962年4月,他和李淑嫻結婚,過上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子。隨著他人生態度的變化,他也得到了黨和人民的信任,1964年,他擔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7年10月17日病逝於北京。
清朝殿試的內容是什麼
清朝的殿試和明朝一樣,是最高一個等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所有的讀書人都要經過這一道坎才能成為官員。殿試的內容一般是經史或時務策一道。殿試前一日在文華殿擬試題數道,由皇帝圈定後緘封下發內閣,在監試御史的監督下由內閣中書用黃紙書寫,當晚傳集工匠在內閣大堂刊刻印刷,護軍統領帶領護軍校尉在內閣內外嚴密稽查。殿試日凌晨印刷完畢,於試場行禮後散發,諸貢生列班跪受後,就桌對策。
第34章 老佛爺 慈禧(1)
慈禧是一個無法說清的女人,她從一個小小的宮女爬到了掌權大清朝的位置上,不得不說,她是很有心機和野心的,但是,她爬到了這個位置後,卻沒有在這個位置上該有的胸襟和氣度,也沒有作為當權者該有的才華和謀略,她之所以要坐上這個位置,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已,於國事無關,於人民無關。辛酉政變中,她把咸豐帝遺命的八大臣全部消滅,走上了垂簾聽政的道路。後來,又把她一手立下的光緒皇帝玩於股掌之中,這個利慾薰心的女人當真是罪大惡極的,不是為了大清朝,而是為了中國。
慈禧身世之謎
對於風光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史學家歷來對她就頗有研究,但關於她的出生地,史學家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至今,關於慈禧的出生地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在史學界關於慈禧的出生地存在著以下六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說慈禧出生在甘肅蘭州。這一說法的出現是因為慈禧的父親惠征曾任過甘肅布政使衙門的筆帖式。而史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慈禧的父親惠征雖然做過筆帖式,但其地點是在北京的吏部衙門,而不是在蘭州的布政使衙門。
第二種說法是說慈禧出生在浙江乍浦。持這一看法的人是根據慈禧的父親惠征在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間,曾經在浙江乍浦擔任過正六品武官驍騎校。但是,查閱清政府對官員的考核檔案可以發現,道光十四年官員考核時,惠征被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道光十九年,定的是吏部八品筆帖式。如果惠征真的在浙江乍浦當官的話,那麼他在這幾年之間從一個京城二等文官,突然變成為正六品的武官,然後又無緣無故變成八品的文官,這不合常理。
第三種說法是慈禧出生在安徽蕪湖。這一說法的根據是,慈禧的父親惠征曾做過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的道員。在清宮檔案的《上諭檔》中記載:惠征在安徽當道員是在咸豐二年二月,正式上任是在同年七月。而慈禧已經在咸豐元年入宮了,被分在圓明園當差。
第四種認識是慈禧出生在山西歸綏道,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慈禧的父親惠征曾經在山西歸綏道當過官。然而,在清宮檔案里,道光二十九年的“上諭檔”清楚地記載著:任命惠征為山西歸綏道道員的時間是道光二十九年。此時的慈禧已經15歲了,所以她不可能出生于歸化城。
第五種看法是說慈禧出生在今山西長治。這種說法認為慈禧不是滿人,父親也不是惠征,這是太荒謬的一種說法了。
其實,最為可靠的認識是慈禧出生在北京。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份慈禧的妹妹的選秀排單,這份排單上明確記載此女出生在北京西單牌樓北劈柴(辟才)胡同,那麼,慈禧也是最有可能出生在這裡的。
慈禧書畫的代筆人
我們在故宮博物院經常能看到印有“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的書畫,這些書畫真的是慈禧所寫所畫嗎?我們從現存的慈禧罷免恭親王的一道奏摺上來看,慈禧所批的是錯別字連篇。在清朝,尤其是康乾時代,每遇節慶,皇帝都要寫福壽字送給臣子,但以慈禧的學識水平來說,她是不可能寫出那麼好的字也不可能畫出那麼好的畫來送給大臣,那怎麼辦呢?只能尋找代筆人了。她尋找的第一個代筆人是王韶,但可惜的是王韶不善於阿諛奉承,最後鬱郁離開紫禁城,第二位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慈禧御筆的大部分書畫的真正作者繆嘉惠。
慈禧與榮祿的關係
在清朝的很多野史中,說慈禧的初戀情人是榮祿,而很多現代的影視作品也多以這個故事展開講述。而很多人也認為,正是因為這樣,慈禧才會在她掌權的時候那麼寵信榮祿,這麼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1950年8月,蘇聯一次性地把所有偽“滿洲國”戰犯移交給中國政府,溥儀也在其中。其後,溥儀先後在哈爾濱和撫順兩個戰犯管理所里接受關押,1959年12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
此時的溥儀已經是個53歲的老人了,經過了半生的波折和風雨,他已經認識到人生的意義。1962年4月,他和李淑嫻結婚,過上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子。隨著他人生態度的變化,他也得到了黨和人民的信任,1964年,他擔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7年10月17日病逝於北京。
清朝殿試的內容是什麼
清朝的殿試和明朝一樣,是最高一個等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所有的讀書人都要經過這一道坎才能成為官員。殿試的內容一般是經史或時務策一道。殿試前一日在文華殿擬試題數道,由皇帝圈定後緘封下發內閣,在監試御史的監督下由內閣中書用黃紙書寫,當晚傳集工匠在內閣大堂刊刻印刷,護軍統領帶領護軍校尉在內閣內外嚴密稽查。殿試日凌晨印刷完畢,於試場行禮後散發,諸貢生列班跪受後,就桌對策。
第34章 老佛爺 慈禧(1)
慈禧是一個無法說清的女人,她從一個小小的宮女爬到了掌權大清朝的位置上,不得不說,她是很有心機和野心的,但是,她爬到了這個位置後,卻沒有在這個位置上該有的胸襟和氣度,也沒有作為當權者該有的才華和謀略,她之所以要坐上這個位置,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已,於國事無關,於人民無關。辛酉政變中,她把咸豐帝遺命的八大臣全部消滅,走上了垂簾聽政的道路。後來,又把她一手立下的光緒皇帝玩於股掌之中,這個利慾薰心的女人當真是罪大惡極的,不是為了大清朝,而是為了中國。
慈禧身世之謎
對於風光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史學家歷來對她就頗有研究,但關於她的出生地,史學家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至今,關於慈禧的出生地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在史學界關於慈禧的出生地存在著以下六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說慈禧出生在甘肅蘭州。這一說法的出現是因為慈禧的父親惠征曾任過甘肅布政使衙門的筆帖式。而史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慈禧的父親惠征雖然做過筆帖式,但其地點是在北京的吏部衙門,而不是在蘭州的布政使衙門。
第二種說法是說慈禧出生在浙江乍浦。持這一看法的人是根據慈禧的父親惠征在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間,曾經在浙江乍浦擔任過正六品武官驍騎校。但是,查閱清政府對官員的考核檔案可以發現,道光十四年官員考核時,惠征被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道光十九年,定的是吏部八品筆帖式。如果惠征真的在浙江乍浦當官的話,那麼他在這幾年之間從一個京城二等文官,突然變成為正六品的武官,然後又無緣無故變成八品的文官,這不合常理。
第三種說法是慈禧出生在安徽蕪湖。這一說法的根據是,慈禧的父親惠征曾做過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的道員。在清宮檔案的《上諭檔》中記載:惠征在安徽當道員是在咸豐二年二月,正式上任是在同年七月。而慈禧已經在咸豐元年入宮了,被分在圓明園當差。
第四種認識是慈禧出生在山西歸綏道,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慈禧的父親惠征曾經在山西歸綏道當過官。然而,在清宮檔案里,道光二十九年的“上諭檔”清楚地記載著:任命惠征為山西歸綏道道員的時間是道光二十九年。此時的慈禧已經15歲了,所以她不可能出生于歸化城。
第五種看法是說慈禧出生在今山西長治。這種說法認為慈禧不是滿人,父親也不是惠征,這是太荒謬的一種說法了。
其實,最為可靠的認識是慈禧出生在北京。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份慈禧的妹妹的選秀排單,這份排單上明確記載此女出生在北京西單牌樓北劈柴(辟才)胡同,那麼,慈禧也是最有可能出生在這裡的。
慈禧書畫的代筆人
我們在故宮博物院經常能看到印有“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的書畫,這些書畫真的是慈禧所寫所畫嗎?我們從現存的慈禧罷免恭親王的一道奏摺上來看,慈禧所批的是錯別字連篇。在清朝,尤其是康乾時代,每遇節慶,皇帝都要寫福壽字送給臣子,但以慈禧的學識水平來說,她是不可能寫出那麼好的字也不可能畫出那麼好的畫來送給大臣,那怎麼辦呢?只能尋找代筆人了。她尋找的第一個代筆人是王韶,但可惜的是王韶不善於阿諛奉承,最後鬱郁離開紫禁城,第二位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慈禧御筆的大部分書畫的真正作者繆嘉惠。
慈禧與榮祿的關係
在清朝的很多野史中,說慈禧的初戀情人是榮祿,而很多現代的影視作品也多以這個故事展開講述。而很多人也認為,正是因為這樣,慈禧才會在她掌權的時候那麼寵信榮祿,這麼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