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隆裕雖然是慈禧的侄女,但實際上慈禧對她也是萬分失望的。首先,慈禧本人對衣著是非常挑剔的,但偏偏她的這個侄女以節儉著稱,對衣著一向不太關心,服飾也不太講究;再者,慈禧對她沒有籠絡住光緒的心,沒有生下一兒半女也是萬分不滿,但這個隆裕是她自己硬塞給光緒的,她又不能承認自己錯了,於是,只能是平時對她愛答不理的,算是表示自己對她的失望吧。

  在宮裡,隆裕也很不得人心。光緒帝去世後,宣統即位,已經升為皇太后的隆裕要求宮裡其他的妃子向自己叩頭行禮,自稱奴才,但實際這些妃子中有好些是同治帝的妃子,她們和光緒帝的后妃們應該是同輩的,於是,這些妃子們暗自都對隆裕不滿。

  身為宣統皇帝的皇額娘,這個隆裕也極不稱職,她每天只是照例賜給小皇帝一些吃食,並聽太監們匯報皇帝吃的怎麼樣而已,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這個小孩子的內心。

  隆裕一生唯一一件對這個時代的發展有貢獻的事情就是贊同共和,但據說她之所以會贊同共和,是因為袁世凱向小德張賄賂,小德張就向隆裕進言說共和只不過是把載灃的權力轉移給袁世凱而已,這個她當然是同意的。就在全國上下共和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個清朝最後的一位皇太后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那個小皇帝獨自一個人在這個深宮裡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清代最後一名狀元是誰

  科舉制度在清末隨著清朝的滅亡也宣告結束了,那麼清代的最後一名狀元也就成了有紀念意義的人物了。清代的最後一名狀元是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劉春霖。劉春霖,河北肅寧人,擅長書法寫作,多才多藝,有氣節。自稱是“第一人中最後一人”。曾留學日本,抗戰期間先後拒絕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和大漢奸王揖唐的威逼利誘,堅決不與日偽合作。其一生光明磊落,不愧狀元稱號。1944年因心臟病去世,時年73歲。

  奸雄袁世凱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出生在河南項城縣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他的父祖一輩都是清朝顯貴的官吏,很有權勢。到了袁世凱這一代,家人對他也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可惜的是早年參加科舉一直不是很順利,當他徹底對科舉失望的時候,剛好碰上了徵兵,他棄文從武,投入到淮軍將領吳長慶的門下。在這一段時間,他隨軍參與了平定朝鮮內亂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他的聰明才智以及機敏、幹練的處事方式,受到了朝野上下的矚目。

  1894年,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的袁世凱受李鴻章舉薦成為駐朝鮮的總理大臣。一年以後,袁世凱再一次受命赴天津督練“新式陸軍”。在天津,袁世凱仿歐洲的軍制訓練軍隊,同時在此基礎上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些都是他日後仗以發展的北洋軍閥的班底。

  1898年,光緒帝宣布要變法維新,在慈禧的暗示下,袁世凱開始參與鎮壓維新派的活動。第二年,袁世凱赴任山東擔任山東巡撫,他的這一步走得越來越向清廷的權力中樞靠近了。在山東任上,袁世凱表現出色,僅僅兩年後,他便升任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了。在這個職位上,袁世凱一直呆了六年,在這六年中,他充分把自己的勢力進一步發展壯大,形成了很強的軍事勢力。

  宣統帝即位後,清皇室中人聯合起來把勢力日益強大的袁世凱趕下了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迫於當時的國內外形勢,清廷不得不再一次起用袁世凱,由其出任總理內閣大臣,主持軍政,藉以轄制各方的軍政勢力。此時的袁世凱知道清廷已經是秋後的螞蚱了,於是,他便聯合所有力量,逼迫清帝退位,實行共和。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但這個政府卻得不到內外各方勢力的支持,於是,孫中山只得電告袁世凱,只要他實行共和,這個總統的位置就是他的,於是,袁世凱便一夜之間成了大總統。

  1915年12月,整天做著皇帝夢的袁世凱放棄了共和,宣布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並改元洪憲。可惜的是,這個皇帝當了還不到一百天,迫於內外的壓力,他不得不取消了帝制,恢復民國。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終年57歲。

  清朝科舉制度的考試都有哪幾個步驟

  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的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清代的生員資格的取得比明代更為嚴格,增加了一道考試叫“童試”。未取得生員資格的人稱為儒童或童生,這些人必須經過童試才能取得生員資格,而童試是非常難的,要經過縣試(由各縣知縣主持,考試日期在二月)、府試(由各府知府主持,考期多在四月)、院試(學政主持)三關。取得生員資格的人可以參加三年一科的鄉試,考中以後就叫舉人;舉人還可以參加會試,考中的人就叫貢生;貢生最後可以參加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考中的人叫進士。

  末代皇帝溥儀的平凡一生

  溥儀,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醇親王載灃的兒子。1908年11月14日,未滿3歲的他被立為皇帝,由太后隆裕垂簾聽政。1912年,袁世凱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太后代替溥儀發布了《退位詔書》,並接受了袁世凱的優待條件,暫居宮中。1917年7月1日,遺老張勳發動復辟運動,溥儀再一次坐上皇帝的寶座,不過僅坐了十二天便又一次被趕了下來。1924年,馮玉祥等發動了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從此再也沒能回到這個大清王朝的根據地。出了紫禁城後,他先是在自己父親的王府居住,後來在他的老師莊士敦的幫助下逃往日本公使館。1925年2月,溥儀在日本便衣警察的護送下來天津的日租界,在這裡和那些清朝的遺老們繼續進行各種復辟活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