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李鴻章和淮軍的建立
李鴻章,道光三年二月出生於安徽合肥。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後入翰林院,自此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咸豐三年三月,洪秀全在發動一系列起義後,占領了南京,並在這裡定都,改名為天京。清政府聽聞這一消息後,十分震驚,皇上馬上命各省在籍大臣舉辦團練,配合綠營兵與太平軍作戰。此時任翰林院編修的李鴻章也奉命隨同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回安徽辦理團練。此時,已經有曾國藩創辦的湘軍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發揮作用,後來,因為在家鄉遭人嫉妒,李鴻章便投靠了實力大增的曾國藩。湘軍的實力因為李鴻章的加入更加如虎添翼。當時,太平軍已經連連攻克了江蘇、浙江等地,清軍孤守鎮江,形勢十分危急,而駐守在附近的杭州、上海等地的官員們都來向曾國藩請求增援,湘軍雖然實力很強,但要應付江南四省的戰局,實在是力不從心,於是,曾國藩便派李鴻章回家鄉招募新勇,組成新的戰鬥軍。
李鴻章雖在曾國藩手下,但不表示他沒有自己的野心,他把這次組建自己的勇營,救援蘇滬,作為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轉機與進階。他回到家鄉後,盡心竭力,快速組建了一支由舊有團練為主的地主武裝。其中有潘鼎新的鼎字營、張樹聲張樹珊兄弟的樹字營、劉銘傳的銘字營、吳長慶的慶字營、張遇春的春字營等等。因為這支隊伍的人馬主要是從淮河流域招募來的,所以叫“淮勇”, 這就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名噪一時的淮軍。同治元年,李鴻章的淮軍正式參與了對太平天國革命的鎮壓。從此,淮軍及其創建者李鴻章開始在晚清的歷史舞台上崛起。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1866年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曾稱讚其為“開山之祖”。後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福州船政局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船政局在創辦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大家齊心協力,還是在造船技術上有了很大提高,終於在1887年,製成了第一艘鐵甲船。
安德海的輝煌與毀滅
慈禧身邊曾經有過比較著名的幾名太監,而最早期在慈禧身邊受寵的就是安德海。安德海,直隸南皮人,在八九歲的時候淨身進宮。進宮後,他比較幸運地在咸豐帝身邊當差。很快,他憑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和善於奉承,得到了咸豐帝和那拉氏的好感。
咸豐帝雖然比較寵那拉氏,但他知道那拉氏是個有野心的人,為了以防萬一,他臨終前給慈安太后留了一份手諭,如果那拉氏以後確實有不軌的行為,慈安太后可以憑這份手諭除掉她。但不幸的是,這樣一份重要的諭示,竟然被安德海知道了,於是,他冒著殺頭的危險,把這份遺旨告訴給那拉氏。自此以後,安德海成為了那拉氏的心腹。
安德海最得慈禧賞識的事,就是在安德海的全力協助下,慈禧除掉了肅順、載垣、端華,剝奪了顧命八大臣臨政之權,將皇權牢牢地控制在手裡,所以,辛酉政變之後,慈禧就把安德海升任為大內總管。
此時的安德海年僅20歲,但卻已經坐上了總管太監的寶座。此後,他自恃有功,開始忘乎所以,不把那些朝廷的重臣包括議政王奕放在眼裡,甚至連同治帝也不放在眼中。這招致了奕和同治的仇恨,他們想方設法要除掉安德海。
很快的,這個機會就來了。同治八年,安德海為皇帝大婚到廣東採辦皇上的婚禮用衣。安德海在出行的這一路上,風光無限,不僅沿途的官員都要來接拜他,而且還要按一定的規格為他置辦酒席,並且他還帶了二十多個歌妓隨他一路同行。清朝祖制,太監不得擅自離宮,更不能招搖生事,違者斬。於是,同治和奕抓住這個機會,授意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丁寶楨上書彈劾安德海。同治收到丁寶楨的奏摺後,瞞著慈禧,快刀斬亂麻地處死了安德海。
《萬國公報》
同治七年,美國傳教士林樂如在上海自費創辦了一份教會刊物——《中國教會新報》。後來,因為影響面比較大,又更名為《教會新報》,變更了體例,刊登內容不僅僅限於教會內容了,而是增加了政事、中外、雜事、格致這四類。後來,這份刊物的影響面進一步擴大,為了適合廣大的普通人閱讀,同治十三年,這份刊物再一次改名,叫《萬國公報》,正式從教會刊物變成社會性綜合刊物。
同治帝的死因成謎
和歷代皇帝的死亡一樣,同治帝的死因也是街頭巷尾人們喜愛談論的話題。同治皇帝1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到底是什麼讓這個這麼年輕的皇帝就此撒手人寰?這件事的真相,恐怕沒有人知道,我們只能通過歷史的縫隙來看一看他死因的可能性。
在上面已經說過了,同治帝的婚姻因為母親的干預,雖然如願立了他喜歡的阿魯特氏為皇后,但因為母親不斷從中阻撓,同治帝並不能像一個丈夫一樣去親近阿魯特氏,他只能自己一個人在乾清宮裡獨守空屋。同治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在這種情況下,他怎能不受誘惑呢?在恭親王的長子的帶動下,同治經常微服出宮,到那些煙花柳巷去尋歡作樂。不久後,伺候同治的小宮女發現同治帝身上出現了一些紅的斑點。御醫經過診治,發現這是梅毒。他知道如果讓別人知道同治帝患了梅毒的話,那宮中將永無寧日,於是,他就報告說皇上是得了天花,因為天花和梅毒的症狀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沒有懷疑。
李鴻章,道光三年二月出生於安徽合肥。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後入翰林院,自此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咸豐三年三月,洪秀全在發動一系列起義後,占領了南京,並在這裡定都,改名為天京。清政府聽聞這一消息後,十分震驚,皇上馬上命各省在籍大臣舉辦團練,配合綠營兵與太平軍作戰。此時任翰林院編修的李鴻章也奉命隨同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回安徽辦理團練。此時,已經有曾國藩創辦的湘軍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發揮作用,後來,因為在家鄉遭人嫉妒,李鴻章便投靠了實力大增的曾國藩。湘軍的實力因為李鴻章的加入更加如虎添翼。當時,太平軍已經連連攻克了江蘇、浙江等地,清軍孤守鎮江,形勢十分危急,而駐守在附近的杭州、上海等地的官員們都來向曾國藩請求增援,湘軍雖然實力很強,但要應付江南四省的戰局,實在是力不從心,於是,曾國藩便派李鴻章回家鄉招募新勇,組成新的戰鬥軍。
李鴻章雖在曾國藩手下,但不表示他沒有自己的野心,他把這次組建自己的勇營,救援蘇滬,作為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轉機與進階。他回到家鄉後,盡心竭力,快速組建了一支由舊有團練為主的地主武裝。其中有潘鼎新的鼎字營、張樹聲張樹珊兄弟的樹字營、劉銘傳的銘字營、吳長慶的慶字營、張遇春的春字營等等。因為這支隊伍的人馬主要是從淮河流域招募來的,所以叫“淮勇”, 這就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名噪一時的淮軍。同治元年,李鴻章的淮軍正式參與了對太平天國革命的鎮壓。從此,淮軍及其創建者李鴻章開始在晚清的歷史舞台上崛起。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1866年由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曾稱讚其為“開山之祖”。後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福州船政局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船政局在創辦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大家齊心協力,還是在造船技術上有了很大提高,終於在1887年,製成了第一艘鐵甲船。
安德海的輝煌與毀滅
慈禧身邊曾經有過比較著名的幾名太監,而最早期在慈禧身邊受寵的就是安德海。安德海,直隸南皮人,在八九歲的時候淨身進宮。進宮後,他比較幸運地在咸豐帝身邊當差。很快,他憑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和善於奉承,得到了咸豐帝和那拉氏的好感。
咸豐帝雖然比較寵那拉氏,但他知道那拉氏是個有野心的人,為了以防萬一,他臨終前給慈安太后留了一份手諭,如果那拉氏以後確實有不軌的行為,慈安太后可以憑這份手諭除掉她。但不幸的是,這樣一份重要的諭示,竟然被安德海知道了,於是,他冒著殺頭的危險,把這份遺旨告訴給那拉氏。自此以後,安德海成為了那拉氏的心腹。
安德海最得慈禧賞識的事,就是在安德海的全力協助下,慈禧除掉了肅順、載垣、端華,剝奪了顧命八大臣臨政之權,將皇權牢牢地控制在手裡,所以,辛酉政變之後,慈禧就把安德海升任為大內總管。
此時的安德海年僅20歲,但卻已經坐上了總管太監的寶座。此後,他自恃有功,開始忘乎所以,不把那些朝廷的重臣包括議政王奕放在眼裡,甚至連同治帝也不放在眼中。這招致了奕和同治的仇恨,他們想方設法要除掉安德海。
很快的,這個機會就來了。同治八年,安德海為皇帝大婚到廣東採辦皇上的婚禮用衣。安德海在出行的這一路上,風光無限,不僅沿途的官員都要來接拜他,而且還要按一定的規格為他置辦酒席,並且他還帶了二十多個歌妓隨他一路同行。清朝祖制,太監不得擅自離宮,更不能招搖生事,違者斬。於是,同治和奕抓住這個機會,授意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丁寶楨上書彈劾安德海。同治收到丁寶楨的奏摺後,瞞著慈禧,快刀斬亂麻地處死了安德海。
《萬國公報》
同治七年,美國傳教士林樂如在上海自費創辦了一份教會刊物——《中國教會新報》。後來,因為影響面比較大,又更名為《教會新報》,變更了體例,刊登內容不僅僅限於教會內容了,而是增加了政事、中外、雜事、格致這四類。後來,這份刊物的影響面進一步擴大,為了適合廣大的普通人閱讀,同治十三年,這份刊物再一次改名,叫《萬國公報》,正式從教會刊物變成社會性綜合刊物。
同治帝的死因成謎
和歷代皇帝的死亡一樣,同治帝的死因也是街頭巷尾人們喜愛談論的話題。同治皇帝1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到底是什麼讓這個這麼年輕的皇帝就此撒手人寰?這件事的真相,恐怕沒有人知道,我們只能通過歷史的縫隙來看一看他死因的可能性。
在上面已經說過了,同治帝的婚姻因為母親的干預,雖然如願立了他喜歡的阿魯特氏為皇后,但因為母親不斷從中阻撓,同治帝並不能像一個丈夫一樣去親近阿魯特氏,他只能自己一個人在乾清宮裡獨守空屋。同治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在這種情況下,他怎能不受誘惑呢?在恭親王的長子的帶動下,同治經常微服出宮,到那些煙花柳巷去尋歡作樂。不久後,伺候同治的小宮女發現同治帝身上出現了一些紅的斑點。御醫經過診治,發現這是梅毒。他知道如果讓別人知道同治帝患了梅毒的話,那宮中將永無寧日,於是,他就報告說皇上是得了天花,因為天花和梅毒的症狀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沒有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