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經過太醫一段時間的診治後,同治的病有一定的好轉,但不巧的是,有一天,皇后來看望皇上,言談之間,皇后淚流滿面,同治問她發生了什麼事,皇后說是慈禧百般刁難,此時,慈禧太后正躲在屏風的後面聽他們說話呢,聽到此處她從屏風後沖了出來,揪住皇后的頭髮一陣痛打。同治十分吃驚,一下子昏迷了過去,當天晚上就去世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天花雖然還沒找到良藥醫治,但還不至於突然死亡。所以,同治帝在被診為天花的情況下突然死亡,大家都覺得非常可疑。其實,同治帝之所以會突然死亡,是因為他在患天花的同時患了感冒併發症。在同治脈案中,有同治帝患感冒併發症的記錄。在本來已經很虛弱的身體裡,又增加了感冒病毒,這就使同治帝的身體情況急轉直下,終於導致不治身亡。
天津教案
同治八年,天津法國傳教士在繁華的三岔河口地區建造教堂,拆除了這裡原有的房屋,導致許多百姓無家可歸。教堂建成以後,法國傳教士還網羅了一批地痞惡霸欺壓百姓。同治九年六月,教堂收容的中國兒童,因發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將之葬於河東鹽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屍骸暴露,慘不忍睹,引起群眾憤恨。剛好當時天津不斷發生迷拐兒童事件,被捕案犯說是受教堂指使,人民對教堂的仇恨更深了。二十一日,民眾聚集到教堂門口與教徒發生衝突,法國駐津領事到場向民眾開槍,激起了天津民眾更大的憤慨,從而引發了著名的“天津教案”。
同治帝皇后為什麼自盡
在同治帝大婚的問題上,同治帝和母親慈禧太后的意見不合,雖後來同治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思立了阿魯特氏為皇后,但慈禧對此事一直很是生氣。
在皇帝大婚後,面對皇帝和皇后的百般恩愛,慈禧是怒從中來,他對他們的關係是百般挑撥,還禁止皇帝去找皇后,同時,還強迫同治帝親近她自己喜歡的慧妃。同治帝對她母親的這般做法十分不滿,但她畢竟是自己的母親,也是無可奈何。
還有一點讓慈禧對皇后恨之入骨的事情,就是阿魯特氏是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慈禧把對端華的恨都轉移到了皇后的身上。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身染天花,一日,皇后到皇上宮中探視皇上,說到動情處,皇后淚流滿面,同治忙問她究竟什麼事這樣?皇后說是母后對自己百般刁難,沒想到,慈禧此時正躲在屏風的後面偷聽他們說話,慈禧聽到皇后這麼說自己,衝出來揪住皇后就是一頓痛打。同治帝見這個陣勢便嚇暈過去了。當天晚上就去世了。
慈禧見自己的兒子死了,便把同治之死的責任栽到皇后頭上,對她更是百般凌辱。而皇后見自己的丈夫就這麼撒手離開了自己,悲痛欲絕,幾天都不吃不喝,後來還想要吞金自殺,但所幸被救下來了。皇后的父親崇綺把這件事報告給慈禧知道,慈禧聽說後沒有任何的感情波動,只是說,既然這樣的話,那就隨先皇去吧。崇綺把慈禧的這些話告訴了女兒,皇后的心裡更是一片寒冷。再加上慈禧又立了同治的堂弟兼姨表弟載湉(tian)繼承皇位,這就等於讓阿魯特氏在後宮中沒有一點立足之地。皇后無奈,只有自盡一條路可走。光緒元年二月,就在同治帝死後七十五天,皇后阿魯特氏“遽爾崩逝”,年僅22歲。
同治帝的后妃們
同治帝雖然19歲就去世了,但他的后妃還是一個也不缺的。同治帝在位的時候一共封了一後一妃兩嬪一貴人。皇后是阿魯特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冊為皇后。同治帝死後被封為嘉順皇后。慧妃,富察氏,與皇后同日被封。珣嬪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的女兒,是皇后的姑姑。還有一嬪赫舍里氏以及一貴人西林覺羅氏。
第31章 德宗 光緒(1)
光緒帝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本來應該在自己母親的懷抱里享受天倫之樂的孩子被欲望推到了一個冰冷莫測的深潭裡,如果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大清朝的話,也許大清朝不會變成這個樣子,可惜的是,他只是個傀儡而已。這個他並不奢望的皇位留給他的只是無盡的屈辱而已,無論是慈禧給他的,還是外國列強給他的。這個苦命的天子只能以一聲嘆息結束自己的生命。
光緒帝即位內幕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病逝,同治帝的后妃們也沒有為他生下一兒半女,這個時候,由誰繼承大統成了一個最迫切的問題。當時的同治皇后已經懷孕,馬上就要生產,但慈禧藉口國不能一日無君而急於立定新君,而且,她還駁斥要求立皇后將來生的孩子為嗣的主張說皇帝身體不好,又因病去世,皇后生的孩子身體肯定也不好,不適合立為新君,應該選擇其他的宗室子弟為新君。
既然太后發了這個話了,那麼大臣們就開始商討到底選擇誰家的孩子為新君比較好。同治皇帝是載字輩的,按理,他下一代皇帝應該也是他的下一輩的,就是溥字輩的宗室子弟。於是,兩宮太后就和恭親王、醇親王、貝勒載治以及軍機大臣文祥等商討此事。大家其實心裡都知道慈禧肯定已經有了人選了,如果說了不合她意的話,肯定要招來禍患,於是都沉默不語。只有文祥,倚仗自己是三朝元老,又不是宗室中人,便大膽的出來說:應該立溥字輩的宗室子弟為嗣,其中最為合適的是奕緯的孫子溥倫。奕聽了他的話,馬上表示反對,慈禧也趕緊抓住機會說:溥字輩中沒有合適的人,醇親王的次子載湉現年4歲,既是宗親,年紀又合適,由他來繼承大統最為合適。一聽慈禧的這句話,醇親王如雷轟頂,痛哭流涕,昏倒在地,而諸位大臣們則是面面相覷,無言以對。此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天花雖然還沒找到良藥醫治,但還不至於突然死亡。所以,同治帝在被診為天花的情況下突然死亡,大家都覺得非常可疑。其實,同治帝之所以會突然死亡,是因為他在患天花的同時患了感冒併發症。在同治脈案中,有同治帝患感冒併發症的記錄。在本來已經很虛弱的身體裡,又增加了感冒病毒,這就使同治帝的身體情況急轉直下,終於導致不治身亡。
天津教案
同治八年,天津法國傳教士在繁華的三岔河口地區建造教堂,拆除了這裡原有的房屋,導致許多百姓無家可歸。教堂建成以後,法國傳教士還網羅了一批地痞惡霸欺壓百姓。同治九年六月,教堂收容的中國兒童,因發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將之葬於河東鹽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屍骸暴露,慘不忍睹,引起群眾憤恨。剛好當時天津不斷發生迷拐兒童事件,被捕案犯說是受教堂指使,人民對教堂的仇恨更深了。二十一日,民眾聚集到教堂門口與教徒發生衝突,法國駐津領事到場向民眾開槍,激起了天津民眾更大的憤慨,從而引發了著名的“天津教案”。
同治帝皇后為什麼自盡
在同治帝大婚的問題上,同治帝和母親慈禧太后的意見不合,雖後來同治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思立了阿魯特氏為皇后,但慈禧對此事一直很是生氣。
在皇帝大婚後,面對皇帝和皇后的百般恩愛,慈禧是怒從中來,他對他們的關係是百般挑撥,還禁止皇帝去找皇后,同時,還強迫同治帝親近她自己喜歡的慧妃。同治帝對她母親的這般做法十分不滿,但她畢竟是自己的母親,也是無可奈何。
還有一點讓慈禧對皇后恨之入骨的事情,就是阿魯特氏是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賜死的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慈禧把對端華的恨都轉移到了皇后的身上。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身染天花,一日,皇后到皇上宮中探視皇上,說到動情處,皇后淚流滿面,同治忙問她究竟什麼事這樣?皇后說是母后對自己百般刁難,沒想到,慈禧此時正躲在屏風的後面偷聽他們說話,慈禧聽到皇后這麼說自己,衝出來揪住皇后就是一頓痛打。同治帝見這個陣勢便嚇暈過去了。當天晚上就去世了。
慈禧見自己的兒子死了,便把同治之死的責任栽到皇后頭上,對她更是百般凌辱。而皇后見自己的丈夫就這麼撒手離開了自己,悲痛欲絕,幾天都不吃不喝,後來還想要吞金自殺,但所幸被救下來了。皇后的父親崇綺把這件事報告給慈禧知道,慈禧聽說後沒有任何的感情波動,只是說,既然這樣的話,那就隨先皇去吧。崇綺把慈禧的這些話告訴了女兒,皇后的心裡更是一片寒冷。再加上慈禧又立了同治的堂弟兼姨表弟載湉(tian)繼承皇位,這就等於讓阿魯特氏在後宮中沒有一點立足之地。皇后無奈,只有自盡一條路可走。光緒元年二月,就在同治帝死後七十五天,皇后阿魯特氏“遽爾崩逝”,年僅22歲。
同治帝的后妃們
同治帝雖然19歲就去世了,但他的后妃還是一個也不缺的。同治帝在位的時候一共封了一後一妃兩嬪一貴人。皇后是阿魯特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冊為皇后。同治帝死後被封為嘉順皇后。慧妃,富察氏,與皇后同日被封。珣嬪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的女兒,是皇后的姑姑。還有一嬪赫舍里氏以及一貴人西林覺羅氏。
第31章 德宗 光緒(1)
光緒帝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本來應該在自己母親的懷抱里享受天倫之樂的孩子被欲望推到了一個冰冷莫測的深潭裡,如果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大清朝的話,也許大清朝不會變成這個樣子,可惜的是,他只是個傀儡而已。這個他並不奢望的皇位留給他的只是無盡的屈辱而已,無論是慈禧給他的,還是外國列強給他的。這個苦命的天子只能以一聲嘆息結束自己的生命。
光緒帝即位內幕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病逝,同治帝的后妃們也沒有為他生下一兒半女,這個時候,由誰繼承大統成了一個最迫切的問題。當時的同治皇后已經懷孕,馬上就要生產,但慈禧藉口國不能一日無君而急於立定新君,而且,她還駁斥要求立皇后將來生的孩子為嗣的主張說皇帝身體不好,又因病去世,皇后生的孩子身體肯定也不好,不適合立為新君,應該選擇其他的宗室子弟為新君。
既然太后發了這個話了,那麼大臣們就開始商討到底選擇誰家的孩子為新君比較好。同治皇帝是載字輩的,按理,他下一代皇帝應該也是他的下一輩的,就是溥字輩的宗室子弟。於是,兩宮太后就和恭親王、醇親王、貝勒載治以及軍機大臣文祥等商討此事。大家其實心裡都知道慈禧肯定已經有了人選了,如果說了不合她意的話,肯定要招來禍患,於是都沉默不語。只有文祥,倚仗自己是三朝元老,又不是宗室中人,便大膽的出來說:應該立溥字輩的宗室子弟為嗣,其中最為合適的是奕緯的孫子溥倫。奕聽了他的話,馬上表示反對,慈禧也趕緊抓住機會說:溥字輩中沒有合適的人,醇親王的次子載湉現年4歲,既是宗親,年紀又合適,由他來繼承大統最為合適。一聽慈禧的這句話,醇親王如雷轟頂,痛哭流涕,昏倒在地,而諸位大臣們則是面面相覷,無言以對。此事就這樣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