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咸豐二年,咸豐開始冊封后妃,這個蘭兒被封為蘭貴人,從此後,這個野心勃勃的蘭兒便利用自己一切能利用的手段一路高升,一直到掌管後宮。仔細分析這個蘭兒為什麼能受寵,主要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蘭兒的美貌。慈禧的女官裕德齡的《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說慈禧“的確還是一個很美麗動人的女性”,她的一雙手“不僅白膩,而且是極柔嫩,決不在我們年輕人之下”。由此可見,這個蘭兒確實是比較美艷的,試想哪一個男人不愛美人呢?這也是蘭兒得寵的一個有利條件。

  其次,是因為她的才華。慈禧在咸豐後宮中屬於才華出眾的一類人。咸豐批閱奏章的時候,慈禧時常侍候左右、紅袖添香。再加上她聰慧過人,耳濡目染,加之處處留心,對於政務自然瞭然於胸。

  以上所說的條件還只是一個鋪墊,最為關鍵的是她為咸豐帝生了唯一的兒子載淳,就是後來的同治帝。這才是最終使她走上最高位置的一個有力武器。

  防止慈禧放縱的咸豐帝遺詔

  慈禧太后在咸豐帝的寵愛下,生了同治帝,咸豐帝很高興,因為他雖然妃嬪眾多,但卻一直無後,現在,他總算放心了。但此後,這個野心勃勃的葉赫那拉蘭兒,卻開始放縱起來了。她本來就有無盡的野心和抱負,這下子有了一個可以握在手裡的有力武器,她就更放肆地表現出自己的野心了。對此,咸豐帝很是反感,他多次想要廢掉她,但一直下不了決心。到了熱河行宮的時候,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留了一封遺詔給東宮的慈安太后,遺詔說:這個葉赫氏決非一個可信之人,但她母以子貴,不能不尊為太后,日後,她如果真的有什麼不軌的行為,你就召集群臣宣讀此詔,立即賜死,以絕後患。

  咸豐帝為什麼要釋放秀女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自己后妃的來源,到了清代,后妃的來源主要是通過選秀女來進行的。選秀女制度始定於順治朝,經過康熙、乾隆等朝的完善,選秀女制度基本已經完善。到了咸豐朝,咸豐帝還增加了選漢女的制度。但是,就是這個祖制,到了咸豐這裡卻遇上了麻煩,不得不釋放所有被選來的秀女。

  咸豐之所以不得不釋放這些秀女,是因為這些秀女是被強征入宮的。咸豐帝非常好色,他不停地從滿蒙中挑選秀女充實後宮,但這還不滿足,他為了更大程度地滿足自己的淫慾,還強征了一批秀女入宮。這批被強征來的秀女都在坤寧宮外等待皇帝的挑選,她們想到自己離別家鄉,可能從此都不能再見到父母了,不禁都哭了起來,頓時,坤寧宮外哭聲一片。這時候,太監嚇唬她們說皇上就要來了,如果誰不聽話,就要受鞭打。這時候,一個秀女毫無懼色的站了出來,大聲駁斥太監道:“我們離開父母被強征進宮,被選上了也跟幽閉沒有什麼兩樣。現在天下大亂,皇上不去選擇良才,為國家效力,現在卻只知道沉迷於聲色,這是英名的君主應該做的事嗎?”這時候,咸豐來了,太監把她綁了推到咸豐的面前,讓她跪下,她說:“我今天特地來請求一死,何必下跪!”咸豐帝見狀就說,你剛才的話我只聽了一半,你再說一遍。這個秀女就把剛才的話又說了一遍。咸豐問她:“你真的不怕死?”秀女說:“我死了,千秋萬代都會記住我的名字,而皇上要如何自處呢?”說完就往一邊的石柱上撞去,被太監拉住了。咸豐見她真的不怕死,又不能讓她壞了自己的名聲,於是就把她放了,而此時的咸豐也沒有心思選什麼秀女了,便把所有的秀女都放了。

  總理衙門的建立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是清朝後期自強運動中所設立的一個掌理外交的機構。由恭親王奕等充任辦事大臣。總理衙門地位高於六部,最初經管外交、通商、海關等事務,後來又擴展到經管修路、開礦、製造機械等事務,權力很大。這是一個專門辦理同外國交涉的機構。總理衙門的建立,在晚清的外交事務以及推動現代化事務上發揮了作用。

  所向披靡的湘軍

  所謂的湘軍是清朝晚期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初期稱為湘勇,後來才叫湘軍。在清朝道光、咸豐時期,農民起義時常發生,尤其是比較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的正規軍已經不復當初八旗鐵騎的威風,無法抵擋這些農民起義軍,清政府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來鎮壓起義,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

  湘軍的創始者是清晚期的重臣曾國藩。他將湖南各地的團練整合成湘軍,形成了儒生和山農相結合的獨特的軍隊體制。這支湘軍在曾國藩的訓練和帶領下,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軍事力量。滿清政府本來對地方的漢族武裝極度不信任,但大局已定,又不得不倚重於湘軍來鞏固自己的政權。曾國藩帶領的湘軍雖然消滅了太平天國,還參與鎮壓了各地的其他起義,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權落入漢族重臣之手,這本身就是清廷統治者不能忍受的,所以註定曾國藩的這支湘軍不能存在很久。

  曾國藩領導的這支湘軍在鎮壓晚清的各地農民起義中迅速成長並壯大,晚清一度因為湘軍存在出現了“中興”的局面,而湘軍的一大批將領及其幕僚也順勢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舞台的主角。據統計,整個湘軍系統中位至總督者十五人,位至巡撫者十四人,其他的大小文武官員更是數不勝數。由於湘軍的聲名,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也都紛紛投入到曾國藩的麾下,還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師、科學家,而這批科學家也是後來曾國藩開展洋務事業的砥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