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魏源中了進士後,在高郵做過知州。他為官的主要功績,並不局限於他為官的清正廉明和在水利、鹽政等方面的建樹,更主要的是他提出了改革吏治、開通言路、吸收外資、振興工業、提拔人才、開啟民智、嚴禁鴉片、增強國防等一系列救世治國之道。他在認識龔自珍之後,結為知己,他們兩個人都對當時那種陳腐的文風不滿,不想做儒家思想的書蟲,而是放開思路去研究“經世致用”的真學問,積極尋求改革圖強之路。他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不但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魏源留給後人的著作卷帙浩繁:《聖武記》四十萬餘言、《海國圖志》一百卷,《元史新編》規制宏富,見解非凡;《古微堂文集》、《清夜齋詩鈔》,文辭瑰麗,表現出卓越的藝術才情。
咸豐四年,魏源以“世亂多故,無心仕宦”為由辭官回鄉,最後住在杭州的寺廟裡研究佛教,64歲時死在那裡。
陳化成和吳淞口保衛戰
陳化成,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福建同安人。出身行伍,歷任把總、參將、副將、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職。道光二十二年四月,英國侵略軍攻陷乍浦,江蘇大震。陳化成率軍駐守吳淞西炮台,與東炮台、小沙背形成掎角之勢。六月,英艦隊進逼吳淞口,兩江總督牛鑒以敵眾我寡主張緩師避敵,遭到陳化成堅決反對。六月十六日,英艦向吳淞大舉進攻,陳化成揮旗發炮,重創英艦多艘。後因牛鑒逃遁,英軍占領了小沙背和東炮台後集中兵力進攻西炮台。陳化成率部堅持抵抗。由於孤軍無援,守台官兵紛紛戰死,陳化成亦中彈負傷,但仍親燃大炮,最後因傷勢過重,壯烈殉國。
第27章 文宗 咸豐(1)
咸豐帝是面臨改變大清局勢轉折點的一位皇帝,面對內憂外患,他本應該挺身而出,拿出一個天子的威嚴來,但是他卻沒有,他只是躲到了一個沒有人會傷害他的地方,放任他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放任他的江山淪為列強蹂躪的對象。就在他的軟弱中,大清朝已經再也不可能重振雄風了。
咸豐太子之位的蹊蹺由來
每朝每代的皇帝到了晚年的時候,都要面臨一個皇位繼承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通常也會導致諸皇子之間互相傾軋,甚至演出手足相殘的慘劇也時有發生。道光的晚年,關於儲位的爭奪問題就顯得比較突出。
道光帝一共生有九個兒子,長子24歲的時候去世,次子、三子都早夭。五子奕過繼給了和碩惇恪親王綿愷為嗣子,襲郡王位,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道光帝選立皇儲時,七、八、九子尚在幼年,不諳世事。因此皇四子奕、皇六子奕成了皇儲的最佳人選。
在道光的這兩個兒子中,奕天資聰明,深得道光的喜愛。雖然如此,但因為當時朝政混亂,天下不太平,道光一直沒有下決心到底立哪一個為嗣。經過深思熟慮後,道光命二人就治國之道分別發表見解,以便最後定奪。奕的老師、侍讀學士杜受田,一心希望咸豐能夠即位。他清楚地分析了兩位皇子的長處,他認為,奕的優勢在於仁厚孝順;奕的優勢則是聰明伶俐。而此時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子,要牢牢地抓住這一點。於是,他便教導咸豐怎樣討好父皇。
到了兩人答辯的那天,奕首先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他就國家治政之道侃侃而談,道光帝十分讚賞。但遺憾的是,奕對父親的病情卻隻字未提,好像漠不關心,道光心裡頭還是有些不太高興的。而輪到奕時,奕在國事之外,圍繞著父親的病情大作文章,表現出自己對於父親的關懷,表演到動情之處還涕淚交流。而道光皇帝一心想為天下百姓選擇一位仁厚的皇帝,仁孝的奕自然比只知道國事的奕更和他的胃口。於是,道光就密立了奕為儲君。
帝師杜受田
杜受田,濱州舊城裡人,是咸豐帝的老師。道光三年,杜受田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後來擔任山西學政。道光十五年被特召進京,擔任咸豐的教授職務。道光十八年,升任為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實錄館總裁。咸豐即位後,有感於杜受田對自己當上皇帝的幫助,對他大力提攜,加太子太傅銜併兼吏部尚書,後調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咸豐二年,山東、江淮地區受災嚴重。杜受田上疏請截留江、廣漕米六十萬石救濟災民,並薦山東、江寧布政使督辦賑務。當年的七月九日,杜受田在實施賑務途中染病去世,終年64歲。
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得寵的
我們後來知道的慈禧太后通過一定的政治手段,把持大清的朝政達半個世紀之久,她到底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這麼輝煌的高處的呢?其實,這一切都源自於咸豐帝對她的寵愛。
慈禧,葉赫那拉氏,小名蘭兒。她從小就胸懷大志,野心勃勃,她以為只要入宮,就一定能夠出人頭地。咸豐元年,她被選入圓明園當宮女。當時的中國,處處戰火漫天,但咸豐帝卻對於這些國事一點也不關心,反而繼續縱情在聲色犬馬中。一次,咸豐帝帶領幾位妃嬪前往圓明園遊玩,經過慈禧當值的地方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唱小曲兒的聲音,咸豐問太監是誰唱的,太監說是蘭兒唱的,咸豐隨後便去找了這個蘭兒聊了兩句,便對這個蕙質蘭心的蘭兒有了好感。其實,這次咸豐之所以能聽到蘭兒唱小曲兒,都是慈禧使了錢,買通了太監才達到了這個目的的。
魏源留給後人的著作卷帙浩繁:《聖武記》四十萬餘言、《海國圖志》一百卷,《元史新編》規制宏富,見解非凡;《古微堂文集》、《清夜齋詩鈔》,文辭瑰麗,表現出卓越的藝術才情。
咸豐四年,魏源以“世亂多故,無心仕宦”為由辭官回鄉,最後住在杭州的寺廟裡研究佛教,64歲時死在那裡。
陳化成和吳淞口保衛戰
陳化成,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福建同安人。出身行伍,歷任把總、參將、副將、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職。道光二十二年四月,英國侵略軍攻陷乍浦,江蘇大震。陳化成率軍駐守吳淞西炮台,與東炮台、小沙背形成掎角之勢。六月,英艦隊進逼吳淞口,兩江總督牛鑒以敵眾我寡主張緩師避敵,遭到陳化成堅決反對。六月十六日,英艦向吳淞大舉進攻,陳化成揮旗發炮,重創英艦多艘。後因牛鑒逃遁,英軍占領了小沙背和東炮台後集中兵力進攻西炮台。陳化成率部堅持抵抗。由於孤軍無援,守台官兵紛紛戰死,陳化成亦中彈負傷,但仍親燃大炮,最後因傷勢過重,壯烈殉國。
第27章 文宗 咸豐(1)
咸豐帝是面臨改變大清局勢轉折點的一位皇帝,面對內憂外患,他本應該挺身而出,拿出一個天子的威嚴來,但是他卻沒有,他只是躲到了一個沒有人會傷害他的地方,放任他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放任他的江山淪為列強蹂躪的對象。就在他的軟弱中,大清朝已經再也不可能重振雄風了。
咸豐太子之位的蹊蹺由來
每朝每代的皇帝到了晚年的時候,都要面臨一個皇位繼承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通常也會導致諸皇子之間互相傾軋,甚至演出手足相殘的慘劇也時有發生。道光的晚年,關於儲位的爭奪問題就顯得比較突出。
道光帝一共生有九個兒子,長子24歲的時候去世,次子、三子都早夭。五子奕過繼給了和碩惇恪親王綿愷為嗣子,襲郡王位,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道光帝選立皇儲時,七、八、九子尚在幼年,不諳世事。因此皇四子奕、皇六子奕成了皇儲的最佳人選。
在道光的這兩個兒子中,奕天資聰明,深得道光的喜愛。雖然如此,但因為當時朝政混亂,天下不太平,道光一直沒有下決心到底立哪一個為嗣。經過深思熟慮後,道光命二人就治國之道分別發表見解,以便最後定奪。奕的老師、侍讀學士杜受田,一心希望咸豐能夠即位。他清楚地分析了兩位皇子的長處,他認為,奕的優勢在於仁厚孝順;奕的優勢則是聰明伶俐。而此時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子,要牢牢地抓住這一點。於是,他便教導咸豐怎樣討好父皇。
到了兩人答辯的那天,奕首先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他就國家治政之道侃侃而談,道光帝十分讚賞。但遺憾的是,奕對父親的病情卻隻字未提,好像漠不關心,道光心裡頭還是有些不太高興的。而輪到奕時,奕在國事之外,圍繞著父親的病情大作文章,表現出自己對於父親的關懷,表演到動情之處還涕淚交流。而道光皇帝一心想為天下百姓選擇一位仁厚的皇帝,仁孝的奕自然比只知道國事的奕更和他的胃口。於是,道光就密立了奕為儲君。
帝師杜受田
杜受田,濱州舊城裡人,是咸豐帝的老師。道光三年,杜受田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後來擔任山西學政。道光十五年被特召進京,擔任咸豐的教授職務。道光十八年,升任為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實錄館總裁。咸豐即位後,有感於杜受田對自己當上皇帝的幫助,對他大力提攜,加太子太傅銜併兼吏部尚書,後調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咸豐二年,山東、江淮地區受災嚴重。杜受田上疏請截留江、廣漕米六十萬石救濟災民,並薦山東、江寧布政使督辦賑務。當年的七月九日,杜受田在實施賑務途中染病去世,終年64歲。
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得寵的
我們後來知道的慈禧太后通過一定的政治手段,把持大清的朝政達半個世紀之久,她到底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這麼輝煌的高處的呢?其實,這一切都源自於咸豐帝對她的寵愛。
慈禧,葉赫那拉氏,小名蘭兒。她從小就胸懷大志,野心勃勃,她以為只要入宮,就一定能夠出人頭地。咸豐元年,她被選入圓明園當宮女。當時的中國,處處戰火漫天,但咸豐帝卻對於這些國事一點也不關心,反而繼續縱情在聲色犬馬中。一次,咸豐帝帶領幾位妃嬪前往圓明園遊玩,經過慈禧當值的地方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唱小曲兒的聲音,咸豐問太監是誰唱的,太監說是蘭兒唱的,咸豐隨後便去找了這個蘭兒聊了兩句,便對這個蕙質蘭心的蘭兒有了好感。其實,這次咸豐之所以能聽到蘭兒唱小曲兒,都是慈禧使了錢,買通了太監才達到了這個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