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艱苦樸素的道光帝
縱觀歷史上的眾多皇帝,道光帝可算是比較節儉的一個皇帝。在整個清代,太祖努爾哈赤也比較節儉,但努爾哈赤是一位開國皇帝,勤儉節約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於道光這樣一位守成的皇帝,還能夠堅持節儉,確實是不容易的。當然了,帝王的節儉和普通老百姓的節儉有很大的不同,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帝王就算再怎麼節儉,在普通老百姓來看,也是奢侈無比的。但站在帝王的角度來看的話,道光確實算得上是一位比較節儉的皇帝。
早在道光還是皇子的時候,他就很深刻的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節儉傳統,他知道大清王朝來之不易,守業艱難,為君者一定要崇儉去奢,才能夠使大清王朝長盛不衰。道光曾撰寫過《節用而愛人論》、《崇儉去奢論》、《節以制度論》等有關倡行節儉的文章。
登基之後,道光更是把節儉的思想貫穿於治國之中,道光元年的《御製聲色貨利諭》和道光十一年的《御製慎德堂記》算是道光即位後崇尚節儉的代表作了。道光崇尚節儉並不是光寫在紙上,也並不是掛在嘴上,他還落實在行動上。道光帝年輕時,不愛遊玩,終日都悶在宮裡,他在不處理朝政的時候,就拿後宮的費用做文章,他把宮中的費用,細細地盤算了一番後,便規定,內廷以後每年不得超過二十萬兩銀子的用度。於是,妃嬪們只好終年不添制新衣,連皇后宮裡也鋪著破舊的椅墊。皇帝的飲食一般每餐都有至少二十幾樣菜色,道光覺得這樣太浪費了,只有他一個人吃而已,怎麼能吃完這麼多的菜呢,於是,他便吩咐御膳房每頓只做四樣菜。在穿著上,道光也是十分節儉,道光帝有一件套褲,褲管的膝蓋處破了一處,他就讓太監拿去打了一個補丁,後來,大臣們看見皇帝穿了一件打了補丁的套褲,便也紛紛學道光的樣子,都穿著破舊袍褂上朝,一時之間,蔚然成風,大臣們上朝時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的。
喜好票戲的道光帝
在歷代帝王中,喜歡票戲的皇帝很多,清朝就有這麼一位,就是道光帝。道光的生母還健在的時候,道光的票戲主要圍繞著“盡孝”這一主旨,每到太后生日的時候,宮中必定要演戲,而且只演《斑衣戲彩》這一出。後人對於道光之所以這麼喜好票戲,解釋為這是道光大仁大孝的表現,其實,這只是他的一個愛好而已。
民族英雄關天培
關天培,乾隆四十六年出生於江蘇山陽一個行伍家庭里。小時候因為家貧不得不輟學,棄文從武。剛習武的時候他擔任淮安府巡守營的親兵。嘉慶八年,他考中武庠生,被任命為漕運總督部院右營把總,後擢升為淮安城守營守備、揚州中營守備。
道光二年,關天培奉命海外緝盜,功績顯著,被授為蘇淞營參將,後晉升太湖營副將。道光六年,關天培督運漕米船,從吳淞運往天津,一路上他不畏懼驚濤駭浪,鎮定自若地指揮船員,順利完成了督運任務。次年,道光帝特旨補授他為蘇淞鎮總兵。道光十三年,又提升他為江南提督。
道光十四年,關天培任廣東水師提督,擔負起經營南海海防、抵禦外侮的重任。廣東是當時鴉片走私猖獗的地方。關天培到達廣東後,親自到沿海各地視察,增修虎門、南山、橫檔諸炮台,添鑄六千斤大炮數十座。道光十九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到廣東查禁鴉片,關天培大力支持林則徐並幫助他一起禁菸。在禁菸的同時,為了防止英國軍艦進犯,關天培奉林則徐的命令,進一步整頓海防,在虎門附近安設木排鐵鏈,督率水師認真操練。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兩艘英艦在穿鼻洋攻擊廣東水師,關天培率領官兵奮勇還擊,挫敗了英軍的挑釁。
道光二十年,林則徐被撤職,面對強敵,清政府無可奈何,只得派琦善到廣州和英軍進行談判。琦善到了廣東後,就把關天培和林則徐苦心經營的攻防設施盡數毀壞。道光二十一年,英軍再次來犯,關天培親臨炮台指揮,並請琦善速派援兵。當年二月,英軍大舉進攻虎門炮台,關天培率領官兵死守炮台,自黎明至午後,士卒大多戰死,關天培親自燃放大炮,受傷幾十處,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直臣王鼎
王鼎,清朝的一代直臣,生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嘉慶元年王鼎中進士。曾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等部侍郎、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曾改革河務、鹽政,平反冤獄,頗有政績。鴉片戰爭中,極力主戰,反對議和投降割讓香港。王鼎多次上書要求道光不能割讓香港,但無奈道光意已決,王鼎在廷諫、哭諫均告失敗的情況下,決心以“尸諫回天聽”。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八日深夜,王鼎懷揣“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疏,自縊於圓明園。
倡導西學第一人——魏源
魏源,湖南隆回金潭人,是中國近代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和經學大師。在魏源10歲時,家鄉發生了嚴重的災荒,他的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苦難中,但就是在那種情況下,魏源還是堅持看書,不過他看的不是科舉的書,而是歷史書。
魏源一生在功名場上不很得意,因為他看不起儒家的繁瑣文風,而且他的思想又與傳統的那些文人官僚不同,所以,他在29歲中了舉人後,考進士就一直落榜,一直到51歲時才中了進士。
縱觀歷史上的眾多皇帝,道光帝可算是比較節儉的一個皇帝。在整個清代,太祖努爾哈赤也比較節儉,但努爾哈赤是一位開國皇帝,勤儉節約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於道光這樣一位守成的皇帝,還能夠堅持節儉,確實是不容易的。當然了,帝王的節儉和普通老百姓的節儉有很大的不同,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帝王就算再怎麼節儉,在普通老百姓來看,也是奢侈無比的。但站在帝王的角度來看的話,道光確實算得上是一位比較節儉的皇帝。
早在道光還是皇子的時候,他就很深刻的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節儉傳統,他知道大清王朝來之不易,守業艱難,為君者一定要崇儉去奢,才能夠使大清王朝長盛不衰。道光曾撰寫過《節用而愛人論》、《崇儉去奢論》、《節以制度論》等有關倡行節儉的文章。
登基之後,道光更是把節儉的思想貫穿於治國之中,道光元年的《御製聲色貨利諭》和道光十一年的《御製慎德堂記》算是道光即位後崇尚節儉的代表作了。道光崇尚節儉並不是光寫在紙上,也並不是掛在嘴上,他還落實在行動上。道光帝年輕時,不愛遊玩,終日都悶在宮裡,他在不處理朝政的時候,就拿後宮的費用做文章,他把宮中的費用,細細地盤算了一番後,便規定,內廷以後每年不得超過二十萬兩銀子的用度。於是,妃嬪們只好終年不添制新衣,連皇后宮裡也鋪著破舊的椅墊。皇帝的飲食一般每餐都有至少二十幾樣菜色,道光覺得這樣太浪費了,只有他一個人吃而已,怎麼能吃完這麼多的菜呢,於是,他便吩咐御膳房每頓只做四樣菜。在穿著上,道光也是十分節儉,道光帝有一件套褲,褲管的膝蓋處破了一處,他就讓太監拿去打了一個補丁,後來,大臣們看見皇帝穿了一件打了補丁的套褲,便也紛紛學道光的樣子,都穿著破舊袍褂上朝,一時之間,蔚然成風,大臣們上朝時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的。
喜好票戲的道光帝
在歷代帝王中,喜歡票戲的皇帝很多,清朝就有這麼一位,就是道光帝。道光的生母還健在的時候,道光的票戲主要圍繞著“盡孝”這一主旨,每到太后生日的時候,宮中必定要演戲,而且只演《斑衣戲彩》這一出。後人對於道光之所以這麼喜好票戲,解釋為這是道光大仁大孝的表現,其實,這只是他的一個愛好而已。
民族英雄關天培
關天培,乾隆四十六年出生於江蘇山陽一個行伍家庭里。小時候因為家貧不得不輟學,棄文從武。剛習武的時候他擔任淮安府巡守營的親兵。嘉慶八年,他考中武庠生,被任命為漕運總督部院右營把總,後擢升為淮安城守營守備、揚州中營守備。
道光二年,關天培奉命海外緝盜,功績顯著,被授為蘇淞營參將,後晉升太湖營副將。道光六年,關天培督運漕米船,從吳淞運往天津,一路上他不畏懼驚濤駭浪,鎮定自若地指揮船員,順利完成了督運任務。次年,道光帝特旨補授他為蘇淞鎮總兵。道光十三年,又提升他為江南提督。
道光十四年,關天培任廣東水師提督,擔負起經營南海海防、抵禦外侮的重任。廣東是當時鴉片走私猖獗的地方。關天培到達廣東後,親自到沿海各地視察,增修虎門、南山、橫檔諸炮台,添鑄六千斤大炮數十座。道光十九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到廣東查禁鴉片,關天培大力支持林則徐並幫助他一起禁菸。在禁菸的同時,為了防止英國軍艦進犯,關天培奉林則徐的命令,進一步整頓海防,在虎門附近安設木排鐵鏈,督率水師認真操練。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兩艘英艦在穿鼻洋攻擊廣東水師,關天培率領官兵奮勇還擊,挫敗了英軍的挑釁。
道光二十年,林則徐被撤職,面對強敵,清政府無可奈何,只得派琦善到廣州和英軍進行談判。琦善到了廣東後,就把關天培和林則徐苦心經營的攻防設施盡數毀壞。道光二十一年,英軍再次來犯,關天培親臨炮台指揮,並請琦善速派援兵。當年二月,英軍大舉進攻虎門炮台,關天培率領官兵死守炮台,自黎明至午後,士卒大多戰死,關天培親自燃放大炮,受傷幾十處,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直臣王鼎
王鼎,清朝的一代直臣,生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嘉慶元年王鼎中進士。曾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等部侍郎、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曾改革河務、鹽政,平反冤獄,頗有政績。鴉片戰爭中,極力主戰,反對議和投降割讓香港。王鼎多次上書要求道光不能割讓香港,但無奈道光意已決,王鼎在廷諫、哭諫均告失敗的情況下,決心以“尸諫回天聽”。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八日深夜,王鼎懷揣“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疏,自縊於圓明園。
倡導西學第一人——魏源
魏源,湖南隆回金潭人,是中國近代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和經學大師。在魏源10歲時,家鄉發生了嚴重的災荒,他的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苦難中,但就是在那種情況下,魏源還是堅持看書,不過他看的不是科舉的書,而是歷史書。
魏源一生在功名場上不很得意,因為他看不起儒家的繁瑣文風,而且他的思想又與傳統的那些文人官僚不同,所以,他在29歲中了舉人後,考進士就一直落榜,一直到51歲時才中了進士。